家庭美术馆丛书,记录十位台湾前辈美术家的丰采与成就
台湾前辈美术家金勤伯之历程追溯与作品解析
金勤伯(1910-1998),被誉为台湾书画界「院画花鸟工笔风格第一人」。其家学渊博,为有名的艺术收藏世家。年少时即追随大伯父勤习翎毛、花卉、山水等,虽然学的是生物研究,但醉心绘画,后半生奉献于美术教育。其画风细腻婉丽,典雅传神,对台湾工笔花鸟画坛影响至深。
本书为金勤伯的生平与成就介绍,以六章追溯其艺术发展、作品特点与艺术成就,为艺术家在近代台湾美术史上的足迹,留下纪录。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十位艺术家介绍:
《简练.玄邈.林克恭》
《墨焦.笔豪.张光宾》
《婉丽.典雅.金勤伯》
《静谧.清澄.萧如松》
《丰美.彩绘.潘丽水》
《浑厚.灿烂.朱德群》
《乡情.美学.蓝荫鼎》
《纯粹.精深.陈德旺》
《使命.关怀.庄 索》
《翰墨.禅心.吕佛庭》
Ⅰ 行善起家,荫佑后人
院体工笔花鸟风格第一人
开通中西文化领域的金氏家族
诞生于积善之家
两本月刊为北方画坛盛况留下记录
父亲是企业家
金勤伯转向绘画的机缘
Ⅱ 金氏家族与「京朝画派」
金城所奠定的社会地位增益其在艺坛发展
由摹古中得古人绘画艺术要诀
「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月刊》
金城文化艺术教育的传承
Ⅲ 金勤伯画艺的成长
画艺受金城的启蒙
步入画坛:从「师古」雅兴到致力工笔画描绘
金章是金勤伯真正的实授老师
画艺趋于成熟
南迁上海与赴美深造
来台任教,用功至勤
Ⅳ 金勤伯的春风化雨
任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国画教席
促成「丽水精舍」的绘画因缘
Ⅴ 金勤伯的绘画代表作品
花鸟画:最足以代表其画艺
山水画:摹绘古画得益精深
人物仕女:绘画工整高古
印章:方寸间闲适自况
Ⅵ 金勤伯的时代与艺术成就
工笔重彩、胶彩与唐卡
金氏家学的传承与发扬
花鸟画在绘画历史上的律动
金勤伯的画坛地位
身教代言教,散播艺术种子
参考资料
金勤伯生平年表
(二)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金勤伯”先生那颗深邃而细腻的艺术心灵。书中的每一个字句,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正如他作品中一贯所呈现的那种“婉丽.典雅”。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他创作理念的阐述,那些关于笔触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意境的营造,都让我深切体会到他对“美”的极致追求。他不是那种张扬浮夸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更像是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沁人心脾。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许多关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但他又并非墨守成规,而是能将传统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审美,创造出独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向往的学习典范。我曾经在某个展览上近距离欣赏过他的几幅作品,当时就被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所吸引,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那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美,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投射。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艺术的探索之路。
评分(五) 读完《婉丽.典雅.金勤伯》,我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台湾某个宁静的庭院,与一位长者在午后阳光下品茗畅谈的感觉。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没有丝毫的做作,却字字珠玑,蕴含深意。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他人生经历的叙述,虽然篇幅不多,但足以勾勒出他从少年时期对艺术的痴迷,到中年时期对创作的执着,再到晚年对生命的回顾。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他画作中的线条一样,流畅而富有韵律。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的答案。金勤伯先生那种“婉丽.典雅”的特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他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思考、沉淀的结果。我从他身上学到了,真正的“典雅”是一种内在的气质,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保持的从容与豁达。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充电”,也为我的人生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九) 阅读《婉丽.典雅.金勤伯》,就像是在品尝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尝时或许平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醇厚的韵味便会慢慢散发开来,令人回味无穷。我被书中关于金勤伯的创作心路历程所吸引。他并非一路顺遂,也曾有过困惑与迷茫,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地探索与超越。他笔下的“婉丽.典雅”,是他对生命最真挚的表达,也是他对世界最温柔的注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真正的“典雅”并非是故作姿态,而是源于内心的从容与对生命的敬畏。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金勤伯先生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温暖人心的艺术。
评分(十)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启发,更是人生观上的触动。我从“金勤伯”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风骨与情怀。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粹的心,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他笔下的“婉丽.典雅”,是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是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保持的从容与淡然。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的答案。金勤伯先生的人生哲学,与他的艺术风格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美的灵魂。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为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评分(四)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插图、作品照片,以及零星散落的艺术家随笔,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阅读体验。每一页都像是精心布置的画廊,让我一边阅读文字,一边欣赏那些“婉丽.典雅”的艺术结晶。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金勤伯对自然的感悟所打动。他能够从最寻常的景物中发现不寻常的美,并将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转化为笔下的生命力。无论是山峦的巍峨,还是花草的纤弱,在他的笔下都焕发出动人的光彩。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匆忙,忽略了身边那些默默绽放的美丽?这本书提醒我,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金勤伯先生那种“典雅”的艺术风格,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敏感,这种敏感度,是可以通过阅读和体验来培养的。
评分(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是一种低调却极具质感的暖金色调,配合着素雅的字体,瞬间勾勒出一幅“婉丽.典雅”的画面。我承认,我常常会被书的“外表”所吸引,尤其是当这“外表”能够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富有的文化气息时。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漂白过度、生硬冰冷的纸,而是带着一种温润的质感,仿佛触摸的是历史的沉淀。我对于“金勤伯”这个名字,一直以来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敬意。在台湾的艺术界,他是无法被忽视的存在,他的名字就代表着一种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去呈现他的“婉丽.典雅”的?是关于他的画作?他的生活态度?还是他对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光是书名本身,就已经让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大师的心灵产生共鸣。我最近正好在寻找一些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的重量拿在手里,也恰到好处,不会太轻飘,也不会过于沉重,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三) 坦白说,在翻开《婉丽.典雅.金勤伯》之前,我对“金勤伯”这个名字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片面的介绍,知道他是一位在台湾艺术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然而,这本书却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将一个立体、饱满的金勤伯展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金勤伯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相结合的叙述。他并非孤立地谈论艺术,而是将艺术融入生活,将生活视为艺术的源泉。那种“婉丽.典雅”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渗透在他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之中。我从书中读到了他对于人生“少即是多”的体悟,对于物质的淡泊,对于精神世界的丰富追求。这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粹?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典雅”并非华丽的堆砌,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评分(六) 我不得不说,《婉丽.典雅.金勤伯》这本书,在当下充斥着快餐文化和碎片化信息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没有哗众取宠的标题,也没有猎奇耸动的故事情节,但却有一种能够穿越时空、触及灵魂的力量。我从书中读到的“金勤伯”,是一个将艺术视为生命,将生活视为创作画布的典范。他那种“婉丽.典雅”的气质,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我被书中描述的他对于细节的关注所打动,无论是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还是构图的疏密,他都力求完美,追求极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体现在他对人生的态度上,他对待朋友、对待工作,都怀着一颗真诚而严谨的心。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典雅”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坚持,是一种对自我高标准的严苛,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永不疲倦的追求。
评分(八)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如同它书名所蕴含的意境,散发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静静地讲述故事的书籍情有独钟,而《婉丽.典雅.金勤伯》恰恰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有一种能够缓缓渗透进你心底的温度。我从书中读到了金勤伯先生对于“生活”本身的尊重与热爱。他并非仅仅将艺术视为一种职业,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他笔下的“婉丽.典雅”,是他在观察自然、感悟人生过程中,提炼出的最纯粹的美的形态。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关于“如何让生活变得更有仪式感”的灵感。金勤伯先生对艺术的虔诚,让我明白,即便是最平凡的生活,只要用心去感受,也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好。
评分(七)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风格”的定义。我一直以为,“风格”是一种外在的标签,是一种容易模仿的技巧。但通过阅读《婉丽.典雅.金勤伯》,我才意识到,真正的“风格”是艺术家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流露,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金勤伯先生的“婉丽.典雅”,并非是他刻意塑造出来的形象,而是他长期以来对美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创作的热爱,共同孕育出的独特气质。我从书中读到的,是他如何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又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创造出既有民族根基,又具现代精神的作品。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这本书让我明白,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首先要深耕自己的内心,去理解自己真正热爱和珍视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