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学习USB的过程中大多是由USB的各种理论与基本概念开始,再延伸至程式码的撰写。但由于USB的理论规范太多,这样不仅学习的效果不彰,也将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本书的编排架构是以一边介绍理论规范,一边使用C语言撰写的应用范例来辅助读者学习与了解。如此一来可让读者对于USB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有着最完整的了解与认识。
本书特色
1. 本书以单晶微处理机的学习方向来导入高速USB介面的设计,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克服艰涩的技术瓶颈。
2. 本书对于复杂与繁琐的USB通讯,提供了EZ-USB韧体函式库与韧体架构,大幅度地降低了我们在撰写韧体程式码的困难度。
3. 为了使初学者能快速地学习高速USB介面设计,本书附赠一片USB 2.0晶片组FX2-56核心单板的空板。仅需购买些许零件即可执行高速USB介面设计及部分实验单元,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并可用于不同的产品或是专题里一起整合及测试。
第1章 USB的基本架构与特性
1.1 什么是USB?
1.2 如何安装USB装置?
1.3 USB的汇流排结构
1.4 USB资料流的模式与管线的概念
1.5 USB传输类型
1.6 USB的连接器与缆线
1.7 USB的编码方式
1.8 USB介面的通信协定
1.9 分割资料交易
1.10 USB描述元
1.11 USB标准装置要求
1.12 装置群组
1.13 结 论
第2章 EZ-USB FX2晶片组特性
2.1 前 言
2.2 EZ-USB FX2硬体架构图
2.3 USB内核
2.4 FX2微处理机
2.5 重新装置列举
2.6 FX2端点缓冲区
2.7 外部FIFO介面
2.8 FX2系列 - GPIF(泛用型可程式化的界面)
2.9 FX2晶片组系列
2.10 Cypress全速与高速晶片组的差异
2.11 暂存器的应用
第3章 EZ-USB FX2 CPU
3.1 增强的8051特性
3.2 执行效率的总览说明
3.3 软体相容性
3.4 803x/805x 特性比较
3.5 FX2 CPU/DS80C320差异性
3.6 FX2 CPU暂存器介面
3.7 FX2 CPU内部RAM
3.8 週边I/O埠
3.9 中 断
3.10 电源控制
3.11 特殊功能暂存器 (SFR)
3.12 外部位址 / 资料汇流排
3.13 计时器 / 计数器
第4章 输入 / 输出与记忆体
4.1 输入 / 输出(I/O)简介
4.2 週边I/O埠
4.3 週边I/O埠切换功能
4.4 I2C控制器
4.5 I2C汇流排的应用
4.6 控制位元
4.7 状态位元
4.8 送出I2C资料步骤
4.9 接收I2C资料步骤
4.10 EEPROM启动载入器
4.11 FX2记忆体简介
4.12 FX2记忆体对映
4.13 “Von-Neumannizing”外接程式与资料记忆体
4.14 在0xE000-0xFFFF位址的内建资料
第5章 软体发展工具
5.1 FX2发展系统的驱动程式安装
5.2 控制平台(Control panel)应用环境的基本操作
5.3 控制平台总览
5.4 FX2发展系统的测试软体及工具
5.5 Keil C51工具软体-μVisions
第6章 硬体发展工具
6.1 硬体开发工具的基本架构
6.2 硬体工具组介绍
6.3 初步安装程序
第7章 I/O实验范例-LED输出
7.1 硬体设计与基本概念
7.2 韧体程式码设计
7.3 程式编译与链结
7.4 七段显示器输出实验
7.5 结 论
第8章 存取端点缓冲区
8.1 FX2的大容量端点和小容量端点
8.2 高速和全速的差异处
8.3 CPU配置端点
8.4 CPU存取FX2端点资料
8.5 FX2端点的CPU控制
8.6 自动指标器
8.7 存取端点程式设计
第9章 中 断
9.1 简 介
9.2 中断SFR暂存器
9.3 中断处理
9.4 USB特定中断
9.5 USB自动向量
9.6 I2C中断
9.7 FIFO/GPIF中断(INT4)
9.8 FIFO/GPIF-中断自动向量
9.9 USB巨量中断程式码撰写
9.10 SOF中断
9.11 I2C中断
第10章 控制传输与端点0
10.1 端点0基本概念
10.2 控制端点,EP0
10.3 USB标准要求
10.4 标准装置要求
10.5 标准介面要求
10.6 标准端点要求
10.7 FX2 USB标准要求
第11章 重新装置列举
11.1 重新装置列举基本概念
11.2 装置列举步骤
11.3 装置列举步骤的实现-使用USB分析仪工具
11.4 预设的FX2 USB装置
11.5 装置列举模式
11.6 无EEPROM或是无效的EEPROM
11.7 存在着EEPROM,第一个位元组是0xC0
11.8 存在着EEPROM,第一个位元组是0xC2
11.9 配置位元组0
11.10 韧体执行重新装置列举
11.11 多重-重新装置列举
11.12 预设装置的各个描述元
11.13 装置列举程式码的撰写
第12章 韧体架构
12.1 韧体架构总览
12.2 建立韧体架构
12.3 韧体架构之副函式钩子
12.4 韧体架构之整体变数
12.5 描述元表格
12.6 韧体架构程式-FW.C
12.7 专案档案的设计
第13章 巨量传输
13.1 简 介
13.2 巨量传输
13.3 中断传输
13.4 巨量IN传输
13.5 巨量OUT传输
13.6 巨量传输程式设计
第14章 泛用型驱动程式
14.1 EZ-USB GPD驱动程式
14.2 载入EZ-USB GPD驱动程式
14.3 连接至 GPD的使用者模式介面
14.4 I/O控制程式码(I/O Control Code,IOCTL)参考程式
14.5 控制平台的实现
第15章 PC应用程式设计
15.1 回圈测试的巨量传输
15.2 USB输入 / 输出控制装置
15.3 USB 2.0週边装置的速度测试
第16章 HID群组
16.1 HID简介
16.2 HID群组的特性与限制
16.3 HID基本要求
16.4 韧体要求
16.5 辨识HID装置
16.6 报告描述元
16.7 HID群组要求
第17章 HID I/O韧体程式设计
17.1 设计概念
17.2 韧体程式设计
17.3 韧体程式码的编译与链结
第18章 HID PC应用程式设计
18.1 PC主机通讯的基本概念
18.2 主机如何发现HID装置
18.3 所需之API相关文件
18.4 HID装置驱动程式与DLL的特性
18.5 HID API函式
18.6 Windows与HID通讯的API函式
18.7 打开HID装置的通讯步骤
18.8 Visual Basic程式设计
18.9 简化Visual Basic应用程式-DLL 的引用
第19章 Slave FIFO设计与应用
19.1 硬 体
19.2 韧体程式设计
第20章 实现Slave FIFO之CPLD设计
20.1 Altera QuartusII基本介绍
20.2 七段显示器输出测试
20.3 七段显示器与按键测试
20.4 非同步Slave FIFO设计与实现
20.5 非同步PC应用程式设计
20.6 同步Slave FIFO设计与实现
20.7 同步之PC应用程式测试
20.8 讨 论
第21章 高速A/D转换之设计与应用
21.1 高速A/D资料撷取卡
21.2 韧体程式设计
21.3 Slave FIFO的CPLD设计
21.4 PC应用程式测试
附 录
附录A 零件表
参考资料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非常贴近实际工程开发的痛点。USB2.0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介面,它的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实现稳定、高效的高速传输,背后涉及的细节非常多。这本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痛点。它不仅讲解了USB2.0协议的基本原理,更侧重于在实际硬件设计和PCB布局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比如,它会详细分析高速讯号串扰、反射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电源设计方面,也会强调如何通过合理的滤波和稳压来保证USB供电的稳定性和纯净度。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PCB设计时,会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给出不同的建议,这比一些千篇一律的书籍要实用得多。附带的光碟和PCB单板,让我可以很方便地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无论是调试代码还是学习PCB布局,都提供了绝佳的实操机会。这本书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分享他的宝贵实践经验。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电子产业工作的资深工程师,我见过不少技术书籍,但《USB2.0高速週边装置设计之实务应用(第三版)》绝对是我近期接触到的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特别是对于USB2.0高速传输的讯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以及 EMI/EMC 的设计考量,有非常深入的探讨。书中对于PCB Layout 的建议,并非是泛泛而谈,而是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和设计原则,例如差分阻抗的计算、走线规则、关键元件的放置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产品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细节。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光碟里的范例程式码和附带的PCB单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我迫不及待地想仔细研究PCB单板上的佈局,看看作者在高速讯号的布线以及电源过滤方面是如何处理的,这对于我在设计高频电路时,绝对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USB2.0高速週边装置设计时,那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USB设计的书籍,很多都直接跳到一些比较高深的协议细节,让人看了头大。但这本书不同,它从最基础的USB架构、信号传输原理开始讲起,一步步地介绍USB2.0的特性,像是高速模式下的时序要求、差分信号的阻抗匹配等等。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衔接得很自然,我感觉自己是真的在一步步构建起对USB2.0设计的整体认知。而且,它在解释一些关键概念时,会用很多图表和实际案例来辅助说明,这点我非常喜欢。光是看文字有时会觉得抽象,但结合图表,很多复杂的设计原理就变得一目了然了。书中的许多图示,感觉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制作,清晰地展示了电路结构、信号波形等等,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帮助非常大。我尤其想深入了解的是书里关于电源完整性与信号完整性在USB2.0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PCB设计来优化这些方面。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入手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实务应用”这几个字去的。我不是理论派的工程师,更喜欢在实践中学习和解决问题。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在理论讲解之后,几乎都会紧接着附上相关的实务案例和设计考量。从USB2.0介面的物理层设计,到驱动程式的开发,再到实际的成品调试,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PCB设计时,会详细讲解阻抗控制、去耦电容的摆放、接地策略等细节,这些都是影响USB2.0效能的关键因素。书里提供的范例光碟,我还没来得及全部研究,但初步浏览了一下,里面的代码结构清晰,注释也很详细,对于我想要快速上手开发USB2.0装置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PCB单板,可以直接用来学习和实践,这比单纯地看图纸要直观得多。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USB2.0高速週边装置设计的核心技术,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小型专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整体排版风格,真的让人一眼就看到它的专业与扎实。不像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总是搞得花里胡哨,这本书的视觉呈现就带着一股沉稳和务实的气息,让人觉得内容一定也很实在。尤其是我拿到的是附有范例光碟和PCB单板的版本,光是看到那片PCB板,就觉得买这本书值了。我一直想在实际操作中学习USB2.0的周遍装置设计,光看书本的理论知识,总是觉得隔靴搔痒。有实际的PCB板,就可以直接对照书上的讲解,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焊接、测试,这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光碟里的范例代码,肯定能帮我省下不少从零开始编写的时间,直接拿来修改和学习,效率高多了。我特别期待里面的PCB单板,看看它在USB2.0的讯号完整性、电源管理等方面是如何设计的,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可以学习。这本书的定价也算合理,考虑到附带的光碟和PCB单板,性价比真的很高,绝对是USB2.0设计领域初学者或是想要深化实践的工程师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