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人遺珍

梓人遺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作者十餘年蒐羅所得的珍藏全覽,全書考證經義,旁徵博引,佐以稀有的骨董墨鬥、鉋子的精美圖片,以及匠人工器的曆史典故,是收藏傢不可錯過的參考書籍。

  1.每件木匠作品都是唯一存世之物,即收藏界俗稱的「孤品」。
  2.收錄極少見之鉋子、墨鬥、國外珍品 計78件。

  中國人喜愛收藏,這和文化淵源有重要的關係,因為悠久的曆史提供瞭可供收藏的精神和物質條件,傳統和積纍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瞭收藏的內容。

  近年來中國大陸收藏熱經久不衰,這其中既有屬於經典收藏品類,例如對傳統的古籍、字畫和珍貴陶瓷等藝術品的收藏,這種藏品除瞭曆史價值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潛在的投資價值。此外,民間收藏品的種類也呈現齣廣泛性,例如傢俱、老爺車、火花(火柴盒外包裝)、老照片等等,幾乎所有能夠反映曆史和生活的各種遺物,都滿載著人們對昔日的情愫,重新被撿拾迴來。

  對於各類工具的收藏,在國際上並不少見。據考古學傢的研究,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應當為石器或者骨器,而且最早被加工的物品,除瞭衣食之外,便是居所。田野考古的發現證明至遲在商周時期,已經齣現金屬工具,為木作工具的發展奠定瞭基礎。其中相傳是“魯班”發明的墨鬥以及對木材進行切削加工的鉋子,是木作工具中最為獨特的一種。

  墨鬥是在可以移動的木製或者金屬製成的小容器中,放置墨汁,然後讓棉綫在容器中通過,使棉綫浸滿墨汁,然後將墨汁轉移到需要加工的木材上,以便沿著墨綫根據需要進行加工。因為留在木材上的綫條是黑色的,有些時候將木作稱作“黑綫活”;而石作和磚瓦作匠人,根據白色棉綫的標誌進行操作,因此也被稱作“白綫活”。

  墨鬥在長期的曆史發育中,被木作工匠賦予瞭無限的藝術價值,有的外形如魚,有的外形如獅,有的被做成綉花鞋狀,還有的被做成嬰嬉,韆姿百態,如錦陣花營一般。所有的墨鬥都是木工們親手製成的,因此各式各樣的墨鬥中,便飽含瞭製作者對生活的希望和對幸福的憧憬。於是這些不同形製的墨鬥,就成瞭一個個極富生命力的藝術品,因此便體現齣瞭極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

  「正因為工匠們試圖在「終日不離屑和土」的乏味勞動中尋求某種精神上的享受,而刻意把原本樸實無華的工具加工細作,使之變成一件件精美有趣的藝術雕刻。或許,他們對祖傳的手藝從未感到過一絲的乏味,隻是想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作者丁海華

作者簡介

丁海華

  1993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先後獲得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國際律師事務所閤夥人律師及北京代錶處首席代錶。熱愛中華文化,積極保存中華傳統。早在留學期間便開始他的收藏之路,直到2001年因緣際會於北京潘傢園購得一隻綉花鞋刨子,從此愛上瞭這些滲透著昔日匠人汗水的工具,投入木匠工具的收藏與鑒賞。

推薦者簡介

田濤:

  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史學傢、拍賣法和法律文獻專傢、古籍善本收藏傢

董強:

  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法國文學藝術專傢,法蘭西共和國教育騎士勛章得主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君子不器∕董強
散發著陣陣吉光、傳世不朽的藝術品∕田 濤

自序

一、中國古代著名木匠與建築大師

二、考古發現、古代文獻對木工行業的記載

三、勞動工具在收藏界的地位及其作為藝術品的特性

四、論鉋子

五、論墨鬥
尊崇先賢古訓的墨鬥
動物係列的墨鬥
瑞獸係列的墨鬥
鞋子係列的墨鬥
大自然係列的墨鬥
微型墨鬥 

後記

參考讀物

圖書序言

第一章 中國古代著名的木匠及建築大師

隨著瞳孔縮小、注意力集中,我漸漸地開始對中國木工行業的曆史和相關人物有所瞭解。

當然,第一個必須提到的便是孩童時就耳熟能詳的木工先師魯班。
魯班(前507 年︱前444 年),本姓公輸,名般,《史記》集解5以及《後漢書》

注稱其為「公輸般」,《墨子》稱其「公輸盤」,《孟子‧ 離婁上》稱其「魯班」,《太平廣記》6稱其「魯般」。古時「般」和「班」二字相通,因為公輸般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齣身貧寒,來自一個木匠傢庭。他自幼隨傢人乾活,從事土木建築勞動,因為聰明能乾,日後成為機械、土木、手工工藝方麵的大發明傢,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土木建築師。據《事物紺珠》 、《物原•器原篇》、《古史考》、《墨子》載,魯班發明瞭麯尺、鋸子、鉋子、墨鬥、鑽子、鑿子、鏟子這些人們至今仍在使用的工具。後人把魯班奉為百工之首、發明之父。據《集說銓真》記載,魯班曾隱於曆山(即山東濟南韆佛山),故在魯班的傢鄉山東,人們在濟南的韆佛山上專門修建瞭「魯班祠」。包括颱灣在內,每逢魯班的誕辰日,各地都以各種方式舉辦活動紀念魯班,殺豬宰羊,搭颱唱戲。有的地方還舉行遊行,把魯班發明的五件工具:鋸、斧、墨鬥、麯尺、鉋子,製作成巨大模型,放在彩車上展示。

福建佛山木雕業有個傳統,每年要舉行多次紀念魯班的敬神宴會。在一些地方,工匠們在建造房屋上樑時,必須舉行祭祀魯班的儀式,以求保佑施工順利和住宅安寜。

據查史料,繼魯班之後,另外兩位成就斐然的建築大師就是唐代的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二人。閻氏兄弟均為唐初著名的畫傢,在繪畫藝術方麵有很高的造詣,尤其是閻立德壁畫和閻立本的《步輦圖》。閻氏兄弟齣身於工程世傢,二人因纔華齣眾,受到朝廷的賞識和重用,均先後齣任「將作大匠」(即「總建築師」),後官至工部尚書。據《舊唐書》載,閻立本曾負責建造唐朝大明宮。其兄閻立德曾受命主持修築唐長安城外郭和城樓,還設計監造瞭獻陵(高祖李淵墓)和昭陵( 太宗李世民墓)。據史料記載,昭陵的氣勢宏偉,在九嵕山山峰下建寢宮(下宮),以此為中心,四周迴繞城垣,四隅建立樓閣,東為青龍門,西為白虎門,北為玄武門,南為硃雀門,城內建神遊殿、獻殿、寢殿三個主殿,城垣四角設角樓;西城外還建有一套宮殿, 氣勢雄偉,周圍十二裏。受皇室恩準,閻立德死後也葬在昭陵周圍,作為陪葬。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酷愛隨其徵戰南北的六匹駿馬,太宗死後由閻立德設計六駿的畫圖,經高手用精美的漢白玉雕刻成六匹駿馬浮雕,矗立在昭陵北門(玄武門)內,姿態英俊,神韻颯爽, 史稱「 昭陵六駿」。

又查明代謝肇淛著《 五雜組》,該書提及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生活在吳越國西府(杭州)的另一位偉大的建築師——喻皓。喻皓擅長於木結構建築,在許多重大建築工程中齣任「都料匠」,即「總營造師」。

在他的主持下,於八九八年建造瞭開封的開寶寺木塔,並於九六四年建造杭州的梵天寺木塔。喻皓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和他人的經驗,曾著書《木經》,共有三捲,詳細論述瞭房屋營造的規矩和要領。可惜宋代以後此書失傳。北宋大科學傢瀋括在其《夢溪筆談》中專門提到喻皓的《木經》,稱該書為「良工之一業也」,即優秀工匠的必修課。瀋括還在《夢溪筆談》裏敘述瞭有關喻皓的一件趣聞。在建造杭州梵天寺木塔時,木塔頂部都鋪好瓦片之後,塔身仍搖晃不止,工匠們感到束手無策,於是忙派人去請教大師喻皓。喻皓聞後笑答:「此易耳。但遂層布闆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工匠們按照喻皓所述將一層層木闆鋪好並釘牢之後,木塔果真巍峨不動。眾人大喜,「人皆伏其精煉」。由此可見喻皓聰明智慧之一斑。宋朝歐陽修在《歸田錄》中,也贊譽喻皓為「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為法」。還提到,「開寶寺塔(今河南開封)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製度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極為與眾不同的木工,便是明朝天啓皇帝硃由校(1605-1627),也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長兄。天啓皇帝雖是個昏君,不理朝政,卻是個心靈手巧、善於發明創造的木工高手,也是曆史上「級彆」最高的木工。在他執政的短短七年間,天啓皇帝常常在宮內大興土木,忽而監造殿堂,忽而發明器械。在天啓五年至天啓七年,朝廷對中極殿、皇極殿和建極殿進行瞭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樑到插劍懸牌的整個工程中,天啓皇帝都親臨現場發錶意見,具體指導。據傳,他曾發明過會自動噴水的木偶舞颱戲,工藝相當高超;還設計瞭一種機械木鳥,可以空中飛翔,「鏇而不墜」。乾得起勁時,小皇帝往往脫去皇袍,赤裸上身,揮汗如雨。用現今的話來說,是個「不分貴賤」、「沒有官氣的好領導」。他還常常讓太監把自己「禦製」的手工藝品拿到宮外去賣。當聽說宮外的人願以高價收買時,小皇帝便高興不已。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