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伯斯认为简报应该走极简风
我们相信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投资
指数型基金是唯一获得巴菲特及多位名人共同推荐的商品
成本低、绩效容易掌握,最适合什么都不懂的小额投资人
成本,悄悄吃掉获利的大怪兽
国内一般股票型基金的年度总费用率大约为 1.75%,而指数型基金的年度总费用率大约只有 0.85%。每年约 0.9% 的费用差距对于投资人来说,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我们假设一对 三十多岁的上班族夫妻,每月的薪资总共有 6 万元。为了退休后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品质,每个月准备 2 万元,在次年年初就一次用 24 万元来购买基金。如果这笔钱分别投资在指数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两者每年平均有 10% 的上涨幅度。此二种基金的年度绩效表现原本是相同的 10%,若还要扣除不同的费用率,可以得出以下相关数字:
他们如果选择指数型基金,退休时可拿回约 2,464 万元;
如果他们选择的是股票型基金,只能拿回约 2,053 万元。
二者相差了 411 万元,足足是该夫妻五年多的薪资!
大家或许好奇,为何一年只相差不到 1%,前二年相差还不到 1 万元,为何 30 年后绩效的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其实,答案就是:复利与成本的效果。
以报酬率来说,时间是投资人的朋友;但以成本来讲,时间却是敌人。
【比成本:指数型基金,胜出】
铁证,股票型基金历史绩效不代表未来收益
观察国内股票型基金近三年的绩效表现:
2007 年前十名的基金,到了 2008 年竟然只剩一档仍名列前十名当中,总平均名次大幅滑落至66名。
2008 年前十名的基金,到了 2009 年没有一档基金名列前十名,而且总平均名次更是巨幅滑落至 140 名。
2009 年前十名基金,到了 2010 年只剩一档名列前十名当中,总平均名次是 92名。
因此我们常听到的投资警语:「以往的绩效并不代表未来的收益」,还真有几番道理。大家虽然都想选中会跑赢的马,但期望上一年度的好成绩能延续至次年,在基金方面好像不一定能成立。
相对的,指数型基金因为是追踪大盘指数,所以绩效更容易掌握。
以「宝来台湾加权股价指数基金」分析,2008 年与 2009 年的绩效虽然小幅落后大盘,但数字都不大,分别为 0.3% 与 0.9%,都还不到 1%。但在 2010 年,该基金的绩效就超越了大盘达 3.12%,平均这三年的绩效共超越大盘 1.04%。
全部股票型基金在同期的平均绩效是落后大盘 2.73%。
【比绩效掌握度:指数型基金,胜出】
作者简介
刘宗圣
现任:
宝来投信总经理
中华民国投信暨投顾公会理事暨两岸及国际事务委员会召集人
中华民国退休基金协会理事
学历:
中国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财务企管硕士
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学士
经历:
宝来证券(香港)总经理
宝来证券集团国际金融部副总经理
宝来证券集团总经理室主任
黄昭棠
现任:宝来投信指数投资中心执行长
学历:台湾政治大学EMBA金融组
经历:
宝来投信指数投资中心副总经理
宝来投信指数投资处副总经理、资深协理
宝来投信固定收益处资深协理
宝来证券国际金融部协理
宝来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专案总监
宝来证券香港分公司协理
宝来证券国际金融部经理
宝来证券总经理室特别助理
中国信託商业银行信用卡处企划部领组、个金行销企划部、通路管理部
蔡玗玹
现任:宝来投信指数投资中心产品研发处主管
经历:
宝来投信指数投资产品经理暨研究副总监
宝来投信银行通路
中国信託理财专员
作者序
投资不必是天才
投资「一般股票型基金」你的成败主要取决「基金经理人的风险」与「股市风险」,而投资「指数股票型基金」的成败则全由「市场指数」决定,而不是靠基金经理人的天才!
自古以来,每年能打败指数的共同基金不在少数,可是却少有能够『连续』打败指数的共同基金,观察2000年?2010年间,国内发行投资台股的一般共同基金,能连续五年打败大盘的档数,2000年为「0」、2001年为「2档」、2002年为「2档」、2003年为「1档」、2004年为「0」、2005年为「4档」、2006年为「3档」。而指数型基金绩效以追踪指数为依归,投资人则不必担心经理人选股能力更不需逐明星经理人而居,只要看对趋势,其余的就交给市场。
此外,指数型基金透过复制指数的管理方式持有指数成分股,操作费用极低,且投资组合週转率更是大幅低于一般股票型基金。以2010年为例,国内171档一般股票型基金当中(不包含成立未满1年),「年度累积买进卖出总週转率」最高为4556.59%、171档平均为552.25%、而指数型基金则为191.45%(指数型基金以宝来发行的宝来台湾加权股价指数基金为例),若把週转率换算为交易成本(包含买卖手续费各千分之1.425以及交易税千分之3),上述三者分别为13.33%、1.58%、0.46%,这个费用通常会反映在你的基金净值上。而我们再进一步看看2010年的绩效报酬三者分别为 -20.5%、2.5%、12.4%,而同年台湾加权股价指数的绩效表现则为9.32%。其实基金投资人往往会忽略成本带来的耗损,无形之中承担了基金投资组合过高的週转率而付出庞大的交易成本。
身为推动国内指数型基金发展先驱的宝来投信,于2004年发行第一档指数型基金-宝来台湾加权股价指数基金以来,已陆续发行五档海内外指数型基金。且有愈来愈多的指数投资爱好者加入,因为指数型基金操作逻辑「简单?透明」,投资人不需烦恼选股与担忧是否踩到地雷股,而这正是基金投资人选择共同基金的初衷!
这本书的标题,就像是一声嘹亮的号角,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投资渴望。作为一个多年来对股市有着朦胧向往,却又因为资金限制和专业知识匮乏而望而却步的普通工薪族,我深知自己与那些动辄数千上万的“股王”们,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每次看到财经新闻里关于“某某科技股再创新高”的报道,我除了羡慕,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我尝试过阅读一些投资方面的书籍,但里面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分析框架,总是让我感到云里雾里,提不起兴致,更别说将理论付诸实践了。我渴望的是一种能够让我轻松上手,并且风险可控的投资方式。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明确地告诉我,即使我买不起那些昂贵的“股王”,也依然有其他途径可以分享股市的红利。《买不起股王,就买指数型基金》——这个标题直接切中了我最现实的困境,并给出了一个貌似更温和、更普惠的解决方案。我热切地期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了解指数型基金这个概念,它究竟是什么?它与直接购买股票有何不同?它的风险收益特征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教会我如何辨别和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指数型基金,如何构建一个能够穿越牛熊的、低成本的投资组合,让我的财富能够随着市场的节奏,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工作繁忙、又没有多少专业金融知识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股市里的“股王”们,就像天上的星星,闪耀但遥不可及。我一直想让自己的积蓄实现增值,但每次打开股票软件,看到那些高企的股价,以及复杂的技术指标,我就感到一阵晕眩。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也没有足够的胆量去承受个别股票大幅波动的风险。朋友们推荐的几本投资书籍,讲的都是如何“淘金”,如何“抓住牛股”,读起来总是让人觉得门槛很高,需要天赋和经验。我曾经尝试过跟风买入一些热门股票,结果可想而知,波动太大,让我夜不能寐。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更简单、更可靠的投资方式。这本书的名字《买不起股王,就买指数型基金》,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它直接点出了我的痛点——买不起“股王”,然后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替代方案——指数型基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解释指数型基金的原理,它的优势在哪里,为什么它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小散户,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比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型基金,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投资组合,以及如何在长期持有中保持耐心和信心,让我的投资之路不再迷茫。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直以来,我都在股票市场里摸爬滚打,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总是感觉自己像个新手,时不时被套牢,或者错失了涨势。看着那些“股王”们一路飙升,心里那个痒痒啊,但又深知自己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真的买不起那些高价股,更别说去预测它们的短期走势了。每次看到财经新闻里关于某某公司股票创下新高,都只能默默叹气。身边也有朋友推荐过一些“价值投资”的书,但读下来总是觉得门槛很高,需要大量的基本面分析,我一个普通上班族,每天忙着工作,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深入研究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行业前景?更何况,就算研究了,有时候市场情绪的变化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买不起股王,就买指数型基金》时,简直如获至宝。书名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立刻吸引了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指明一条清晰的、可行的人生投资道路,让我这个“买不起股王”的普通人,也能在资本市场里分一杯羹,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指数型基金到底是什么,它和股票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它适合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型基金。
评分这本《买不起股王,就买指数型基金》对我而言,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财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对金融市场既充满好奇又有些畏惧的读者,我深知自己无法像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那样,凭借大量信息和敏锐洞察力去捕捉那些“明星股票”的脉动。每次看到股市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 K 线图,听着那些关于“价值发现”和“成长性”的术语,我总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更现实的是,我并非拥有巨额的初始资金,高昂的“股王”们对于我来说,确实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曾尝试过一些短线交易,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消耗了宝贵的精力,甚至对投资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为平缓、更为普惠的投资方式。它不需要我成为一个股票分析的专家,也不需要我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追逐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王”。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浅出地阐述指数型基金的优势,比如其分散风险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投资指数型基金,间接参与到整个市场的增长中来。同时,我也想了解,在选择指数型基金时,有哪些关键的考量因素,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指数基金投资组合,让自己能够安心地“睡个好觉”,看着资产慢慢增值。
评分坦白说,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了。《买不起股王,就买指数型基金》,这简直是在替我发声!我一直以来对股票市场都有一种“望洋兴叹”的感觉,眼看着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元一股的“股王”们,我知道那不是我当前资金水平能够企及的,更别说去深入研究它们的内在价值了。我的工作重心实在无法转移到金融分析上,每天下班后只想放松一下,所以那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专业知识的投资方式,对我来说实在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也曾尝试过购买一些热门的股票,结果往往是“追涨杀跌”,最终落得个不赚不赔,甚至亏损的下场。朋友们推荐的理财书籍,大多讲的都是如何选股、如何看盘,读起来总觉得云里雾里,离我的实际情况太远。所以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个更接地气、更易于操作的投资解决方案。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即使买不起那些“股王”,也能通过一种更聪明、更稳健的方式,让我的钱在未来能够有所增长。尤其是关于“指数型基金”这个概念,我之前有所耳闻,但了解得并不深入,希望这本书能详细地解释它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帮助我这个“小白”投资者,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买指数,稳增长”,告别那些让我头疼的“股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