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风景照片常以市区作为主角,海港两岸摩天高厦林立的画面大家也非常熟悉。本书介绍香港迥然不同的一面──自然地貌、动人风景和丰硕生态。《香港山色水韵》为读者展露香港的山光水色,沿着海岸探游胜景,让读者体味香港郊野豪壮的气魄。
香港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优美艳色在华南地区难得一见,也令许多面积远大于香港的城市自叹不如。香港约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已划为自然保育的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远足和康乐好去处。
《香港山色水韵》呈献九十张香港郊野摄影作品。所有欣赏自然风景和高级摄影艺术的读者,定必珍如瑰宝。
作者简介
艾思滔(Edward Stokes)
是摄影家和作家,原籍澳洲,在香港长大,后往英国求学,毕业于牛津大学马达连学院。他先后撰写五本以澳洲为素材的着作,当中大部份照片均为个人作品。艾先生于1993年重回香港定居,撰着多本书籍展现香港旖旎的自然风光。第一本着作Hong Kong’s Wild Places广获好评,以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叙述自然风景和生态的演变,诉说「人与大自然」相依相存的故事。艾先生其后并出版多本图文摄影集,分别介绍香港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貌。
历史遗珍摄影基金会(The Photographic Heritage Foundation)乃非牟利出版机构,于2008年正式成立。基金会担当着桥樑的角色,让鲜为人知的珍贵亚洲历史照片、它们的出处和对亚洲地区人文历史有兴趣的人士弥合重逢。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是搜罗世界各地资料库和私人珍藏的历史照片和其他珍贵照片,透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公诸于世。基金会亦出版展现亚洲地方文化、自然及都市面貌的书籍。
艾思滔在制作本书和其他早期刊物时承蒙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嘉道理农场)协助。嘉道理农场环境优美,清溪翠林倚伴兰谷田圃,还有完善的保育和教育设施。今日的嘉道理农场是一间独特的公私营合作机构,自1995年至今一直致力在香港及华南地区推广自然保育和永续生活。
艾思滔为撰着本书曾广泛参考关于香港自然环境和生态的资源材料,而香港大学图书馆正是他的研究基地,其中大部份资料来自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特别馆藏。特别馆藏是香港历来出版或印行刊物的法定管存,收藏了许多独一无二的书籍、连载刊物、政府刊物、剪报及非印刷材料。
从一个纯粹的书籍爱好者角度来看,《香港山色水韵》在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上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它没有采用线性叙事,而是像打散的珍珠,将一个个关于山、关于水的片段巧妙地串联起来。有时是关于某条登山路线的详细介绍,从起点到终点,沿途的风景变化,甚至连需要注意的危险都一一列举;有时又会跳跃到某个不知名的小岛,讲述那里独特的海岸地貌和海洋生物。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反而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就像在翻阅一本精心设计的旅行日志,每一页都可能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作者的语言也极具画面感,不华丽,却字字珠玑,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景象。例如,他描述某处山峰被晨雾笼罩时,那种“朦胧中带着一丝苍劲”的感觉,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荡。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慢”,它邀请读者放慢脚步,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去发现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忽略的美好。
评分刚拿到《香港山色水韵》这本书,被它的封面吸引住了,那是一种淡淡的、略带水墨感的山景,仿佛真的能嗅到山间的清新气息。迫不及待地翻开,文字也如画卷般展开,没有那些冗长生涩的学术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绘着香港这座城市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它没有谈论高楼林立的都市喧嚣,也没有聚焦霓虹闪烁的夜生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隐藏在繁华背后的自然风光。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西贡的徒步小径,感受海风拂过脸颊,或是漫步在郊野公园,听着鸟鸣声声,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书里对一些鲜为人知的海湾、瀑布、甚至是地质奇观的描述,都带着一种深深的眷恋和热爱,让我对香港的认识又增加了一个维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风景的书,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他与这片土地之间最私密、最动人的故事。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在这座繁忙的国际大都市里,还藏着如此多的静谧与诗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品味。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自然风光情有独钟的读者,尤其喜欢那种能够触及心灵、引发思考的作品。而《香港山色水韵》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落入俗套,用程式化的语言去堆砌风景,而是带着一种人文关怀的视角,去解读香港的山与水。书中不仅仅描述了景色的优美,更挖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以及那些被自然所赋予的文化意义。比如,它会讲述某条古老的山径,如何承载了代代相传的故事,或者某个滨海村落,如何与潮涨潮落的节奏一同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朴实的力量,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踏足每一片土地时,那种纯粹的喜悦与宁静。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香港,不仅仅是作为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更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遗产、充满人文底蕴的宝地。它提醒着我,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要留出一些时间,去感受身边的山色水韵,去寻找内心的那片宁静。
评分我一直以为我对香港的了解已经足够,从购物天堂到美食之都,再到电影的黄金年代,似乎已经将它刻画在脑海中。然而,《香港山色水韵》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采用常见的城市指南的风格,而是用一种非常沉静、内敛的方式,带我走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香港。书中描绘的那些山脊线,如何与天际线交织,勾勒出独特的城市轮廓;那些蜿蜒的溪流,如何穿过绿意盎然的山谷,滋养着一方水土;还有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岩石,它们沉默地诉说着地壳变迁的古老秘密。作者的文字仿佛拥有魔力,能将最寻常的景物赋予生命,让我仿佛能触摸到岩石的粗糙,听到溪水的潺潺,甚至感受到潮湿的泥土气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深入挖掘每一处山水背后的故事、传说,甚至是与当地居民生活的联系。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饱含深情的记录,让我对香港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意,也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评分坦白说,我对香港的“山”一直有些模糊的认识,总觉得它不过是城市背景里的一抹绿色。但《香港山色水韵》让我看到了山的千姿百态,看到了它作为香港灵魂的另一半。书中对不同山峦的形态、植被特征、乃至地质成因的细致描绘,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了解到,原来香港的山脉并非都是连绵起伏,有些陡峭险峻,有些则温婉秀丽,各自有着独特的风韵。而“水”,不仅仅是维多利亚港那片耀眼的海,更是那些隐藏在山林间、滋养着生命的溪流、瀑布,甚至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水库。作者用一种充满敬畏的口吻,讲述了这些水源如何与香港的生态环境、甚至居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读这本书,我仿佛变成了一名地理学家,又像是一位生物学家,在文字的引领下,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肌理。它让我明白,香港的美,绝不仅仅止于那些闪耀的霓虹,更在于它那深藏不露的自然之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