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科學是否真的牴觸?
科學如何在不違背神學的教義下,解釋創世記與人類的起源?
馬利亞以處女之身生下耶穌,對其神性的重要為何?
本書聯閤科學理性推理與神學哲學思維解析一大世界性宗教--基督教,提供相當於一套客觀而理性的「聖經釋義學」(Hermeneutics)正解《聖經》,以及邏輯而知性的「基督教擁護論」(Apologetics)正信真理。作者以「永今神學」解釋基督教教義,包括:神概念、基督論、末世論與基督徒倫理,發展嶄新的「永今」神觀、「天秩」世界觀,和「三實在論」人性觀,使二十一世紀現代人知性地獲得「神的知識」,靈性得信仰自由,察悟生命意義與目的,而今生享受自然「豐盛生命」,來生進入超然「永生」。
本書特色
作者為理工背景,專長領域為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是一個科學傢。但身為科學傢的他,卻在退休後開始一心一意鑽研基督宗教,當然一方麵因為自身的信仰,但另一方麵更是感覺到,不論是基督教會或是天主教會,對於許多神學的根本問題無法以閤理的科學來解釋,包括創世記、人類的齣現、神的存在、耶穌的復活等等,若真的要解釋的話,則立刻與教會的立場相衝突。作者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上,企圖以神學及科學的共同基礎齣發,以清晰的邏輯,一步步探討整個基督宗教的信仰體係。
作者簡介
林建中
科學傢。颱灣大學化學工程係教授、新澤西州立理工大學化工及化學係教授、交通大學應用化學及材料工程係教授及所長。退休後鑽研基督宗教與神學,已齣版《科學與宗教》、《長壽而健康的人生》等書,目前與妻子定居美國。
作者序
第一部 基督教的根基
1-1神是誰?神是什麼?
1-2宇宙的開始與生命的起源
1-3永今神學的世界觀----天秩
1-4人是誰?人是什麼?
1-5基督教的神 -----三一神
第二部 基督論的真確性
2-1 耶穌的曆史
2-2 耶穌的屬性----神性-人性平衡
2-3 耶穌的死亡與復活
2-4 得救之道----十字架
2-5 耶穌對天國與地獄的教訓
第三部 基督徒生活的真髓
3-1 自然界與超然界之間的關係
3-2 人生的意義與目的
3-3 豐盛的基督徒生活
3-4 基督徒的死亡與來世生命
3-5 基督徒的終極-----永生
結語
附錄A: 科學公式神學方法論
附錄B: 平衡法則
附錄C: 大爆炸理論
附錄D: 基因學
附錄E: 喀爾文主義 vs. 阿米紐主義
中外名詞對照
作者序
在知性及理性思考之下,進入宗教信仰是極現實而重要之現代人生大事。實際上,生活在不同的時空下,我們會發覺對基督教信仰及世界觀中某些宗教議題,亟待檢討而澄清。尤其在二十一世紀的這科學時代,神學者與科學者的一種共同挑戰就是如何將科學理性與宗教信仰加以結閤。宗教與科學均屬於神的真理之範疇。
宗教信仰靠相信,而非實驗的或非理性的。但這並非意味信仰真理屬於非知性而不可思議或非閤理性而超越邏輯的內涵。我個人深信基督教信仰應建立在正確「神的知識」與理性「基督教義」兩點基礎上,以避免陷入偶像崇拜或狂信主義的圈套。其實著名學者間,對《聖經》許多內容秉持不同見解。因此,現代人仍需要一套以客觀而知性為基礎的「基督教擁護論」來辯護基督教信仰及「聖經解釋學」來正解《聖經》。甚至今日基督教需重新定義或修改為現代人邏輯而理性的神觀、世界觀、人性觀與來世觀。
我認為除《聖經》外,其他資料,如近代科學與哲學在「基督教擁護論」相得益彰,可開拓齣新思維並理智「正解」基督教教義及「正信」基督教信仰。其次,初代基督教學者建立瞭傳記的或哲學的神的學問——神學。例如,希臘的柏拉圖哲學對初期基督教神學有重大的幫助。基督教比其他宗教擁有講究的、學理性的「自然神學」,緻使基督教自中世紀以來脫離幻想的地方性「神祕宗教」,而逐漸發展成一理智的世界性「教養宗教」。
其實,現代科學確實對現代基督教神學有深淵的作用。作者發現神學無科學,恐怕不能充分啓發「神的存在」正確瞭解。反之,科學無神學,恐不適閤深刻研討「神的真理」真實內涵。作者終建立一個由科學與神學聯閤的基督教神學係統,命名為科學神學或永今神學,並以三現實論做為神學模型,為現代人提供一個新的基督教擁護論。如此,不隻幫助《聖經》的註解,更可追求基督教信仰的理性又知性化。 加上,作者採用並應用科學公式神學方法論,成為「聖經解釋學」及「基督教擁護論」的一種科學語言,做為神學陳述工具。作者這樣努力成果之一就是前作《基督教義之理性》(Xzlon 社齣版,英文,二○○九)。本書《二十一世紀基督教》,就是將上述前書內容改以摘要方式重新編寫,副名為永今神學,可說是一本符閤現代人思維的「基督教辯護論」。
在「永今神學」中,我提倡天秩世界觀以及天秩創造論,代替傳統「運命註定論」及傳統「創造論」,重新解釋曆史中所發生的一切事件。使「永今神學」得以解明諸基督教義內容,使其更易被現代人思維所接受。其實,西方基督教於十六世紀起在觀念學上分裂為繼承傳統的「羅馬天主教」與改革宗的「新教」。同一改革宗內部卻再發生對教義上不同神學的見解,例如起先是馬丁.路德對抗硃敏理,後來路德對抗約翰.喀爾文,及喀爾文對抗阿米紐。結果新教又産生許多派係,如「路德會」、「歸正會」、「長老會」、「浸信會」等。「永今神學」在本書中客觀邏輯討論基督教教義,以便化解許多基督教義上各派係間的爭論。尤其喀爾文主義vs.阿米紐主義在本書中特引用為對基督教救贖教義的註解比較。(請看附錄E)
對這立場作者並非「基本教義派」,也非「神學自由派」。我本人已不再擁護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聖經絕無錯誤性」主張、不以傳統直譯式詮解《聖經》,也不再秉持「命運註定論」(屬喀爾文主義的人性完全腐敗觀)的傳統世界觀、人性觀與來世觀。但這並不意味我否定《聖經》及基督教義的宗教權威性,乃秉持科學理性解釋《聖經》,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追求真理的基督徒。我的宗教信仰與態度是「要相信,我得先知道」而非「要知道,我得先相信」。
本書第一部「基督教的根基」中,首先,對基督教神觀建立一種理性又知性的檢討。基督教宣告神是宇宙的創造者,而耶穌是基督,是我們靈性救主。請讀者參閱本書末附錄A與B,先熟悉「科學公式神學方法論」。這是採用科學理性思考與科學語言工具來解釋人類宗教的由來。另外附錄C與D介紹「大爆炸理論」及「基因學」,為現代人必備基本科學知識以洞察基督教〈創世記〉內涵。這些科學理論已成為現代人的常識,所以今日宣教者也須知悉這些科學理論,否則他們所傳福音難於被現代人所接納。
本書第二部「基督論的真確性」中,說明我們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根據。耶穌基督教示我們,在這世間中過豐盛生活,死後享受「永生」(即天國)的道理。他在世時以「神性—人性平衡」本質,為我們贖罪而死又復活,現已升天迴復原來神聖(即聖子位格)。
本書第三部「基督徒豐盛生命」中,從《聖經》及科學觀點記述宇宙的形成以及在地球上生物及人類生命的起源。然後我們提起基督徒生活的真髓在於靈性豐盛生命的實踐。基督徒在「天秩」世間運行之下,過現世生活,難免遭遇苦難。但基督徒的盼望在於來世的「永生」——與神「永今」同在。
本書說明基督教對人類有何意義。作者衷心希望,本書給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現代人,知性、理性研討「神的知識」、「基督論」與「基督徒生活」。本書齣版英、中文版,期待全球更廣大讀者閱覽,包括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包括「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認識基督教教義,享受人生豐盛價值,盼望死後進入「永生」,完成人生意義與目的。
林建中於美國新澤西州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復活節
《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最近社會上關於宗教的各種討論。有時候,你會聽到一些人對基督教抱持著懷疑、甚至是否定的態度,他們質疑信仰的理性基礎,或者認為它已經過時。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為這些疑慮提供一個有力的迴應。我特別好奇「永今神學」這個概念,它是否意味著我們需要在當下,在現世中,就能體驗到永恆的生命?這是否也意味著,基督教的教導,並非隻關乎來世,而是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現在,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基督教的價值,以及它對於個人生命和整個社會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我希望它能是一本充滿盼望、鼓勵人們積極參與世界的書。
评分說實話,看到《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這個標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會不會太學術瞭?」我擔心它會充斥著各種艱澀的詞彙和複雜的論證,讀起來會像在啃一本哲學論文,對我這種比較習慣教會裡簡單直接教導的人來說,可能有點吃力。但轉念一想,或許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不能永遠活在過去的框架裡,很多時候,我們對信仰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前個世紀,甚至更早。如果這本書能用一種更現代、更具啟發性的方式,重新梳理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並且探討如何在二十一世紀的脈絡下理解「永恆」的意義,那將會非常有價值。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清晰、有條理的筆觸,引導讀者穿越複雜的神學概念,最終抵達對信仰更深刻的理解。我很想知道,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永恆的真理如何仍然閃耀?
评分坦白說,《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這個標題,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是那種輕鬆讀物。它聽起來就很有學問,很有深度。不過,我一直相信,好的信仰內容,就應該有足夠的深度去支撐。我期待作者能夠在嚴謹的神學基礎上,用一種現代的語言,將基督教的訊息重新詮釋。尤其是在「永今神學」這個概念上,我很好奇它是如何定義「永恆」的,以及它如何將這種永恆的觀念,應用到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生活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釐清一些過去對於信仰的疑惑,並且找到一種更成熟、更具批判性的方式來理解基督教。我想知道,一個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應該具備怎樣的神學認知,纔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並且活齣信仰的見證。
评分這本《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份量,光是「永今神學」這四個字,就勾起瞭我很大的好奇心。身為一個在颱灣成長的基督徒,從小接觸的教會傳統,有時候會覺得好像有點跟不上時代的脈動,或者說,對於現今社會提齣的許多問題,總覺得傳統的解釋似乎有點力不從心。尤其在資訊爆炸、價值觀多元的二十一世紀,我們該如何看待信仰?如何將古老的福音信息,用現代人可以理解、能夠迴應的方式來傳達?這本書的書名,正中瞭我一直以來的心結。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基督教的本質,以及它在當代社會的定位。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隻停留在理論上的探討,而是能夠觸及人心,給予實際的指引,讓我們的信仰生活更加紮實,也更有意義。畢竟,信仰不是課本上的知識,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驗,我渴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與我生命連結的智慧。
评分我對《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的期待,更多是來自於它是否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永恆」這個概念。在現代社會,我們被時間追趕,生活節奏飛快,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思意念都聚焦在眼前的事務,未來、過去,好像都模糊瞭。而「永恆」這個詞,對我來說,有時候有點遙遠,有點抽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將「永恆」的概念,用一種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式來闡述,讓我們明白,永恆的神,如何能介入我們的「現在」,並且影響我們的「永遠」。這是否也意味著,我們在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苦難時,可以從永恆的視角獲得力量和盼望?我很想知道,在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能找到那份超越時間的穩定與平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