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科学是否真的牴触?
科学如何在不违背神学的教义下,解释创世记与人类的起源?
马利亚以处女之身生下耶稣,对其神性的重要为何?
本书联合科学理性推理与神学哲学思维解析一大世界性宗教--基督教,提供相当于一套客观而理性的「圣经释义学」(Hermeneutics)正解《圣经》,以及逻辑而知性的「基督教拥护论」(Apologetics)正信真理。作者以「永今神学」解释基督教教义,包括:神概念、基督论、末世论与基督徒伦理,发展崭新的「永今」神观、「天秩」世界观,和「三实在论」人性观,使二十一世纪现代人知性地获得「神的知识」,灵性得信仰自由,察悟生命意义与目的,而今生享受自然「丰盛生命」,来生进入超然「永生」。
本书特色
作者为理工背景,专长领域为化学工程及材料工程,是一个科学家。但身为科学家的他,却在退休后开始一心一意钻研基督宗教,当然一方面因为自身的信仰,但另一方面更是感觉到,不论是基督教会或是天主教会,对于许多神学的根本问题无法以合理的科学来解释,包括创世记、人类的出现、神的存在、耶稣的复活等等,若真的要解释的话,则立刻与教会的立场相冲突。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上,企图以神学及科学的共同基础出发,以清晰的逻辑,一步步探讨整个基督宗教的信仰体系。
作者简介
林建中
科学家。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新泽西州立理工大学化工及化学系教授、交通大学应用化学及材料工程系教授及所长。退休后钻研基督宗教与神学,已出版《科学与宗教》、《长寿而健康的人生》等书,目前与妻子定居美国。
作者序
第一部 基督教的根基
1-1神是谁?神是什么?
1-2宇宙的开始与生命的起源
1-3永今神学的世界观----天秩
1-4人是谁?人是什么?
1-5基督教的神 -----三一神
第二部 基督论的真确性
2-1 耶稣的历史
2-2 耶稣的属性----神性-人性平衡
2-3 耶稣的死亡与复活
2-4 得救之道----十字架
2-5 耶稣对天国与地狱的教训
第三部 基督徒生活的真髓
3-1 自然界与超然界之间的关系
3-2 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3-3 丰盛的基督徒生活
3-4 基督徒的死亡与来世生命
3-5 基督徒的终极-----永生
结语
附录A: 科学公式神学方法论
附录B: 平衡法则
附录C: 大爆炸理论
附录D: 基因学
附录E: 喀尔文主义 vs. 阿米纽主义
中外名词对照
作者序
在知性及理性思考之下,进入宗教信仰是极现实而重要之现代人生大事。实际上,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下,我们会发觉对基督教信仰及世界观中某些宗教议题,亟待检讨而澄清。尤其在二十一世纪的这科学时代,神学者与科学者的一种共同挑战就是如何将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加以结合。宗教与科学均属于神的真理之范畴。
宗教信仰靠相信,而非实验的或非理性的。但这并非意味信仰真理属于非知性而不可思议或非合理性而超越逻辑的内涵。我个人深信基督教信仰应建立在正确「神的知识」与理性「基督教义」两点基础上,以避免陷入偶像崇拜或狂信主义的圈套。其实着名学者间,对《圣经》许多内容秉持不同见解。因此,现代人仍需要一套以客观而知性为基础的「基督教拥护论」来辩护基督教信仰及「圣经解释学」来正解《圣经》。甚至今日基督教需重新定义或修改为现代人逻辑而理性的神观、世界观、人性观与来世观。
我认为除《圣经》外,其他资料,如近代科学与哲学在「基督教拥护论」相得益彰,可开拓出新思维并理智「正解」基督教教义及「正信」基督教信仰。其次,初代基督教学者建立了传记的或哲学的神的学问——神学。例如,希腊的柏拉图哲学对初期基督教神学有重大的帮助。基督教比其他宗教拥有讲究的、学理性的「自然神学」,致使基督教自中世纪以来脱离幻想的地方性「神祕宗教」,而逐渐发展成一理智的世界性「教养宗教」。
其实,现代科学确实对现代基督教神学有深渊的作用。作者发现神学无科学,恐怕不能充分启发「神的存在」正确了解。反之,科学无神学,恐不适合深刻研讨「神的真理」真实内涵。作者终建立一个由科学与神学联合的基督教神学系统,命名为科学神学或永今神学,并以三现实论做为神学模型,为现代人提供一个新的基督教拥护论。如此,不只帮助《圣经》的註解,更可追求基督教信仰的理性又知性化。 加上,作者採用并应用科学公式神学方法论,成为「圣经解释学」及「基督教拥护论」的一种科学语言,做为神学陈述工具。作者这样努力成果之一就是前作《基督教义之理性》(Xzlon 社出版,英文,二○○九)。本书《二十一世纪基督教》,就是将上述前书内容改以摘要方式重新编写,副名为永今神学,可说是一本符合现代人思维的「基督教辩护论」。
在「永今神学」中,我提倡天秩世界观以及天秩创造论,代替传统「运命註定论」及传统「创造论」,重新解释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使「永今神学」得以解明诸基督教义内容,使其更易被现代人思维所接受。其实,西方基督教于十六世纪起在观念学上分裂为继承传统的「罗马天主教」与改革宗的「新教」。同一改革宗内部却再发生对教义上不同神学的见解,例如起先是马丁.路德对抗朱敏理,后来路德对抗约翰.喀尔文,及喀尔文对抗阿米纽。结果新教又产生许多派系,如「路德会」、「归正会」、「长老会」、「浸信会」等。「永今神学」在本书中客观逻辑讨论基督教教义,以便化解许多基督教义上各派系间的争论。尤其喀尔文主义vs.阿米纽主义在本书中特引用为对基督教救赎教义的註解比较。(请看附录E)
对这立场作者并非「基本教义派」,也非「神学自由派」。我本人已不再拥护基督教基本教义派「圣经绝无错误性」主张、不以传统直译式诠解《圣经》,也不再秉持「命运註定论」(属喀尔文主义的人性完全腐败观)的传统世界观、人性观与来世观。但这并不意味我否定《圣经》及基督教义的宗教权威性,乃秉持科学理性解释《圣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的基督徒。我的宗教信仰与态度是「要相信,我得先知道」而非「要知道,我得先相信」。
本书第一部「基督教的根基」中,首先,对基督教神观建立一种理性又知性的检讨。基督教宣告神是宇宙的创造者,而耶稣是基督,是我们灵性救主。请读者参阅本书末附录A与B,先熟悉「科学公式神学方法论」。这是採用科学理性思考与科学语言工具来解释人类宗教的由来。另外附录C与D介绍「大爆炸理论」及「基因学」,为现代人必备基本科学知识以洞察基督教〈创世记〉内涵。这些科学理论已成为现代人的常识,所以今日宣教者也须知悉这些科学理论,否则他们所传福音难于被现代人所接纳。
本书第二部「基督论的真确性」中,说明我们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根据。耶稣基督教示我们,在这世间中过丰盛生活,死后享受「永生」(即天国)的道理。他在世时以「神性—人性平衡」本质,为我们赎罪而死又复活,现已升天回复原来神圣(即圣子位格)。
本书第三部「基督徒丰盛生命」中,从《圣经》及科学观点记述宇宙的形成以及在地球上生物及人类生命的起源。然后我们提起基督徒生活的真髓在于灵性丰盛生命的实践。基督徒在「天秩」世间运行之下,过现世生活,难免遭遇苦难。但基督徒的盼望在于来世的「永生」——与神「永今」同在。
本书说明基督教对人类有何意义。作者衷心希望,本书给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现代人,知性、理性研讨「神的知识」、「基督论」与「基督徒生活」。本书出版英、中文版,期待全球更广大读者阅览,包括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包括「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认识基督教教义,享受人生丰盛价值,盼望死后进入「永生」,完成人生意义与目的。
林建中于美国新泽西州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复活节
《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最近社會上關於宗教的各種討論。有時候,你會聽到一些人對基督教抱持著懷疑、甚至是否定的態度,他們質疑信仰的理性基礎,或者認為它已經過時。這本書的出現,或許能為這些疑慮提供一個有力的回應。我特別好奇「永今神學」這個概念,它是否意味著我們需要在當下,在現世中,就能體驗到永恆的生命?這是否也意味著,基督教的教導,並非只關乎來世,而是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現在,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基督教的價值,以及它對於個人生命和整個社會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我希望它能是一本充滿盼望、鼓勵人們積極參與世界的書。
评分說實話,看到《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這個標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會不會太學術了?」我擔心它會充斥著各種艱澀的詞彙和複雜的論證,讀起來會像在啃一本哲學論文,對我這種比較習慣教會裡簡單直接教導的人來說,可能有點吃力。但轉念一想,或許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不能永遠活在過去的框架裡,很多時候,我們對信仰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前個世紀,甚至更早。如果這本書能用一種更現代、更具啟發性的方式,重新梳理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並且探討如何在二十一世紀的脈絡下理解「永恆」的意義,那將會非常有價值。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清晰、有條理的筆觸,引導讀者穿越複雜的神學概念,最終抵達對信仰更深刻的理解。我很想知道,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永恆的真理如何仍然閃耀?
评分我對《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的期待,更多是來自於它是否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永恆」這個概念。在現代社會,我們被時間追趕,生活節奏飛快,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思意念都聚焦在眼前的事務,未來、過去,好像都模糊了。而「永恆」這個詞,對我來說,有時候有點遙遠,有點抽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將「永恆」的概念,用一種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式來闡述,讓我們明白,永恆的神,如何能介入我們的「現在」,並且影響我們的「永遠」。這是否也意味著,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苦難時,可以從永恆的視角獲得力量和盼望?我很想知道,在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能找到那份超越時間的穩定與平安。
评分這本《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份量,光是「永今神學」這四個字,就勾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身為一個在台灣成長的基督徒,從小接觸的教會傳統,有時候會覺得好像有點跟不上時代的脈動,或者說,對於現今社會提出的許多問題,總覺得傳統的解釋似乎有點力不從心。尤其在資訊爆炸、價值觀多元的二十一世紀,我們該如何看待信仰?如何將古老的福音信息,用現代人可以理解、能夠回應的方式來傳達?這本書的書名,正中了我一直以來的心結。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基督教的本質,以及它在當代社會的定位。我希望這本書不是只停留在理論上的探討,而是能夠觸及人心,給予實際的指引,讓我們的信仰生活更加紮實,也更有意義。畢竟,信仰不是課本上的知識,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驗,我渴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與我生命連結的智慧。
评分坦白說,《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永今神學》這個標題,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是那種輕鬆讀物。它聽起來就很有學問,很有深度。不過,我一直相信,好的信仰內容,就應該有足夠的深度去支撐。我期待作者能夠在嚴謹的神學基礎上,用一種現代的語言,將基督教的訊息重新詮釋。尤其是在「永今神學」這個概念上,我很好奇它是如何定義「永恆」的,以及它如何將這種永恆的觀念,應用到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生活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釐清一些過去對於信仰的疑惑,並且找到一種更成熟、更具批判性的方式來理解基督教。我想知道,一個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應該具備怎樣的神學認知,才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並且活出信仰的見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