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文化现象,与个人的心灵感受也密切相关。它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塑造了许多民族的性格。在今天的世界上,宗教问题可以说是影响国际局势发展最为根本的因素之一。
基督教是现在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在历史上曾经四度传入中国,前三次都失败了。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但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包括多次的教案,以及义和团事件和八国联军。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它的发展历史,和一些基督教的义理问题。本书讨论了《旧约》和《新约》的来龙去脉,它们究竟是谁写的,耶稣的言行,耶稣的道德观念,历史上的基督教,西方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科学家对基督教的看法,有关进化论的争议,以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为关心这个问题的国人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野。
初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章 基督教的起源
第二章 《旧约》是谁写的?
第三章 《旧约》故事的来源
第四章 历史上的耶稣
第五章 《新约》是谁写的?
第六章 近年《新约》研究
第七章 耶稣复活了吗?
第八章 耶稣的言行
第九章 耶稣的家庭道德观念
第十章 马利亚
第十一章 基督教是一个「爱的宗教」吗?
第十二章 三位一体的问题
第十三章 基督教怎么变成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十四章 历史上的基督教
第十五章 基督教如何传入中国?
第十六章 西方文明是基于基督教的吗?
第十七章 有许多科学家信基督教吗?
第十八章 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宗教观
第十九章 进化论的争议
第二十章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分歧
修订版序
《我看基督教:一个知识份子的省思》2006年由桂冠图书公司出版,短短一、两年,就销售一空,经常有读者来信询购本书。后来也陆续在书里面发现一些误植。因此,我一直很希望有再版的机会,一方面可以让有兴趣的读者买到这本书,另外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误植之处修正过来。在出版了《我看基督教:一个知识份子的省思》之后,我在2008年又出版了《科学与宗教:400年来的冲突、挑战和展望》,以及在2010年继续出版了《出埃及:历史还是神话?》。这三本书的内容是互补的,讨论的主题都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互动等议题有关。
我自己的本行是物理,后来从事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发展工作,与宗教的关系实在很远。为什么会连续出了三本与宗教,特别是与基督教有关的书呢?这是因为我觉得在当今世界上,宗教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大,与中国的未来也有密切的关系。基督教在历史上曾经三度传入中国,事过境迁就烟消云散。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又第四次传入中国。这次基督教的传入是由于不平等条约的关系,是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之下的结果。接下来的连年动乱更使得中国人没有功夫去仔细研究基督教的来龙去脉。于是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对于基督教的经典和历史,一般来讲来了解的程度都很有限,比较深入探讨的着作更是少之又少。
过去国人一直以为西方人都是相信基督教的,在启蒙运动以前,基督教在西方国家的确都有着接近国教的地位,但是现在的情况则已经大不相同。尤其是最近的这几十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也由于西方国家知识界的觉醒,再加上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让西方人对于基督教有了许多检讨的声音。西方学者对于《旧约》所述历史的真实性,历史上真实的耶稣,以及基督教的教义,也都有了很多批判性的着作。在许多欧洲先进国家当中,人民信仰基督教的比例大幅下降,甚至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后基督教的时代。在我们中国,由于与基督教相关的着作多半都是由基督教徒所写的,因此对于这些新的发展一直缺少足够的介绍。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笔者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曾经自告奋勇的去教通识课程「科学与宗教」,也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一些心得写成了上面所说的这三本书。在这三本书中,《出埃及:历史还是神话?》是探讨《旧约》所述以色列人古代历史的虚实。《我看基督教:一个知识份子的省思》则探讨历史上的耶稣,《新约》当中基督教的义理问题,以及基督教信仰与中华文化的分歧。《科学与宗教:400年来的冲突、挑战和展望》则更进一步的探讨科学与一般宗教的关系,特别是讨论十七世纪科学发达以后,科学与基督教冲突的过程,同时也比较了科学与世界上几个主要宗教之间相容程度的差异,以及介绍现代大科学家们对于宗教的看法。
经由这样的讨论,笔者希望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基督教的前因后果,以及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分歧这些议题方面,能够对有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我在初版序中曾经说过,讨论宗教的问题,特别是基督教的问题,难免会有一些争议。不过,只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讨论,我相信这个问题是会越来越清楚的。借着本书再版的机会,笔者希望这三本拙作还能为维护中华文化的传承,尽到一点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我看基督教》,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我有点好奇,因为基督教在台湾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宗教,身边就有不少基督徒朋友,也接触过一些教会活动,但总觉得对这个宗教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书名里的“看”字,让我觉得作者是以一种比较个人、比较审视的视角来解读基督教,而不是一篇教义的阐述或者历史的梳理。我个人对于不同信仰的文化和社会面向一直很有兴趣,常常会想,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成为基督徒?他们的信仰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基督教的教义是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的?书名中的“看”字,似乎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透过作者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基督教的内在世界,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否触及一些比较敏感或是不常被公开讨论的话题,例如不同教派的差异、信仰与科学的对话、或者基督教在台湾本土化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与融合。毕竟,一个宗教要在一个地方扎根发展,必然会受到当地文化、历史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产生出独特的面貌。
评分《我看基督教》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一种个人化的探索过程。在台湾,基督教并非陌生事物,许多朋友、同事都是基督徒,他们的信仰生活有时让我感到好奇,但又不知从何问起。所以,当看到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作者会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看”基督教?是学术性的分析,还是生活化的观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基督教的独特视角,或许是作者在阅读经典、参与教会活动,或是与基督徒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我个人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比较感兴趣,希望作者能够探讨基督教在台湾社会中的角色,例如它如何影响教育、慈善事业,或者在面对社会议题时所持的态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更深入的思考,让我对基督教有更立体、更细致的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知。
评分读到《我看基督教》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信仰的疑问。我生长在一个相对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宗教的选择自由度很高,但同时,各种宗教的教义和实践常常让我感到困惑。特别是基督教,虽然在台湾非常普遍,但对于其核心教义、历史发展以及不同宗派的细微差别,我一直觉得了解不够深入。书名中的“看”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本枯燥的宗教理论书籍,而是更侧重于一种观察和体验的视角。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他对基督教的所见所闻,或许是一些关于基督教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或者是一些对当代基督教社会影响的深刻反思。例如,基督教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在台湾,基督教的本土化进程是怎样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帮助我打破固有的认知,更全面地理解基督教的复杂性。
评分《我看基督教》这个书名,让我感觉到一种开放性的探索。在台湾,基督教的存在感非常强,但作为一个非教徒,我对它的了解可能更多是来自生活中的零星片段,或者是一些大众传播的描绘。这个书名里的“看”,恰恰击中了我心中那种想要更深入地去“观看”和理解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也帮助其他对基督教感到好奇但又不完全了解的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基督教的某些方面。也许作者会分享他对于基督教义的理解,或是他观察到的基督徒的信仰实践,亦或是他对基督教在台湾社会中角色的分析。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基督教如何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如何与科学、哲学等其他知识体系对话的讨论。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对基督教的独特见解,帮助我打破一些刻板印象,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读到《我看基督教》这个书名,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会是一本关于作者个人观察与思考的基督教读物。在台湾,基督教的普及程度相当高,我们身边总会有些信徒,教会的活动也时不时会出现在媒体或社区中。然而,对于许多非基督徒来说,基督教的许多概念和实践,仍然可能显得有些陌生或神秘。书名中的“看”,似乎预示着作者将以一种非教徒的视角,或者至少是一种带有审视性的态度,来解读基督教。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他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可能涉及到一些核心教义的解释,也可能是一些关于基督教历史或不同宗派的介绍。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看待基督教在台湾的地位与发展,以及它与本地其他信仰体系之间的互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坊间常见宗教书籍的视角,能够激发读者对基督教进行更深入、更广阔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