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投资一本通:认识世界经济,掌握投资脉动,你一定要搞懂这些原物料商品

原物料投资一本通:认识世界经济,掌握投资脉动,你一定要搞懂这些原物料商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hn Stephenson
图书标签:
  • 原物料投资
  • 大宗商品
  • 商品期货
  • 世界经济
  • 投资策略
  • 经济分析
  • 风险管理
  • 通货膨胀
  • 资产配置
  • 投资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各位,下一个最好的投资机会,不在于股票、债券或房地产,而是原物料,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基本所需的大宗物资。聪明的投资人已经知道,历经十年的低迷行情,股票市场已经不是赚大钱的地方。想在未来取得胜利的赌注,得跟着全球经济成长的脚步向前迈进,不要留恋往日荣光。

  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快速重整,它不但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正迎向原物料市场大多头行情的到来。由中国领军的亚洲地区正在崛起,预料到了2020年,这个发展中的区域在全球经济产出中,将包办惊人的三分之二。当数以百万计的人跻身中产阶级之后,他们必然渴求各式各样的消费商品,包括电器用品和汽车等,从而推动原物料的巨大需求。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昂首阔步已带来惊人效应,但好戏才正要开始而已──这正是原物料投资的大好消息!

  从可可到铜,原物料世界充满了机会。尽管好长一段时间以来,原物料行情屡创新高,而股票、债券市场则呈现低迷,但大多数的投资人却没能把握住这个彼消此长的契机。现在,机会就在眼前!

  了解原物料投资已是保障未来投资成功的必修课,《原物料投资一本通》正是投资人不可或缺的指导,不管是华尔街大亨或是乡镇城市的退休人员,都必须了解如何才能在这个热门的原物料市场中进出自如。这本实用指南的内容包括:

  .为何在任何安全分散的投资组合中,一定要纳入原物料这一块;
  .最重要的原物料商品介绍,及其影响行情的因素;
  .为何原物料行情常与其他投资商品的走势相反;
  .为何原物料是下一个大热门的投资项目。

你知道……

  .现存油田老化,产量正逐渐衰减中?
  .只是一枚黄金婚戒,就必须开採250公吨以上的矿石?
  .目前全球已知的黄金,大约有9成已被开採?
  .铜、镍或锌矿要量产,不但要花大钱,还得再等上5年?
  .粮食产量每年增加2%,但耕地面积每年却只增加0.2%?
  .降雨太少,连带会使得国际糖价暴涨?
  认识世界经济,掌握投资脉动,你一定要搞懂这些原物料商品

  原物料行情正处于热潮,而且预料将更趋红火。由于供给减少、需求大增,使得我们日常生活使用到的大宗物资进入大多头行情。一旦全球经济成长重新启动,渴求原物料的唿吼将会传遍全世界。

  本书作者约翰.史帝文生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介绍原物料交易,将这个迷人且对全球经济成长举足轻重的原物料世界,揭示于众人面前。从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到中国上海街头,我们的生活无一不受到原物料行情所影响。在《原物料投资一本通》里,史帝文生阐述了我们一定要了解原物料的原因,也让我们知道在即将到来的大多头行情中该如何轻松获利。

作者简介

约翰.史帝文生(John Stephenson)

  现任第一资产投资管理公司(First Asset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资深副总裁兼基金经理人,负责多项投资委託,尤其专精能源及资源商品投资。着有《非常时期投资指南:加拿大投资者奥秘》(Shell Shocked: How Canadians Can Invest After the Collapse),并撰写投资双周报《资金焦点》(Money Focus)。他的意见及评论经常被彭博新闻、路透社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导引述,也是彭博电视、加拿大商业新闻网及加拿大CBC电视台等节目经常邀请的来宾。

  史帝文生毕业于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机械工程学系,并取得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企管硕士学位,同时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及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资格。他曾被投资情报业者布兰登.伍德国际公司(Brendan Wood International)遴选为加拿大50位最佳基金经理人之一。

译者简介

陈重亨

  淡江大学国贸系毕业,曾任《财讯快报》、《经济日报》编译,译作散见于财信、皇冠、时报、远流、脸谱等出版公司。译有《我们相信联准会:金融救世主柏南克传奇》、《一学就会!好看、好懂、好好笑的个体经济学漫画入门》、《彼得林区征服股海》、《彼得林区选股战略》、《投资心理学》等书(以上皆由财信出版)。

市场风云中的理性之锚:一部深度剖析全球金融市场运作的指南 书名:《金融博弈的底层逻辑:穿透周期迷雾,重塑你的财富认知》 内容简介: 在信息洪流与市场波动交织的时代,理解金融市场的本质,比追逐短期热点更为关键。本书并非一本速成的致富手册,而是一部旨在为读者构建坚实金融世界观的深度指南。它聚焦于宏观经济框架、金融工具的内在机制、行为金融学的陷阱以及全球监管环境的演变,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去情绪化的分析工具,帮助读者在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中保持清醒与理性。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的脉络与量化解读 本部分深入剖析驱动全球经济运行的核心引擎与相互作用的机制。我们首先从经济周期理论的经典框架入手,考察古典经济学(如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到当代(如明斯基时刻、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演进。重点探讨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的构成,以及如何通过关键指标——GDP、CPI、PMI、失业率——的异动,精确捕捉经济体的健康状况和转型信号。 随后的章节转向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详细解析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政策传导机制,以及量化宽松(QE)、量化紧缩(QT)等非常规工具对资产价格和信贷扩张的影响。不同于仅停留在“降息利好股市”的表层分析,本书着重揭示了利率走廊、期限结构理论(收益率曲线倒挂的预警意义)在不同经济情景下的动态变化。财政政策部分,则着重讨论了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财政乘数效应的实证检验,以及主权信用评级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此外,本书对全球化进程的结构性变化进行了细致梳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到当前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重塑,我们探讨了贸易失衡、汇率操纵的经济学根源,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艺术。读者将学会如何从宏观数据中提炼出具有前瞻性的投资线索,而非被短期的经济新闻所左右。 第二部分:金融工具的精密构造与风险定价 理解金融市场,必须精通其“语言”——即金融工具的构造与定价模型。本书摒弃了对复杂数学公式的过度依赖,转而强调原理与直觉的结合。 在权益市场分析中,我们深入剖析了估值模型的适用边界。DCF(现金流折现法)的假设敏感性、相对估值法(P/E, P/B, EV/EBITDA)在不同行业和成熟度下的偏差,以及期权定价中的波动率微笑现象。我们探讨了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阿克琉斯之踵”,即流动性溢价和情绪溢价的量化难度。 固定收益部分,本书致力于解释债券的久期与凸性如何决定其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并详细解析了信用风险的评估框架——从投资级到高收益债券的评级迁移路径分析。特别关注了特殊金融产品,如可转换债券(CB)的嵌入期权价值,以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结构性风险,这些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关键环节。 衍生品章节,侧重于风险对冲与套利思维。通过期权和期货的构造,展示市场如何对冲不确定性,并揭示了套利交易在有效市场中的稀缺性。重点解析了波动率指数(VIX)作为市场恐慌晴雨表的应用,及其与实际市场走势的背离与回归。 第三部分:行为金融学与决策陷阱的自我救赎 金融市场并非完全由理性经济人驱动。本部分聚焦于人类心理学在投资决策中的系统性偏差。我们将详细考察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解释损失厌恶如何导致投资者过度持有亏损头寸,以及锚定效应如何固化对初始价格的错误判断。 书中列举了大量现实案例,分析羊群效应、确认偏误和过度自信在泡沫形成与破裂中的作用。例如,散户投资者在社交媒体驱动下,如何形成非理性的共识,以及机构投资者在“声誉风险”下的集体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提供了一套情绪管理与决策纪律的框架。它倡导建立清晰的“决策清单”和“回顾机制”,强调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回归预设的风险预算和资产配置策略。通过对“后悔最小化”的心理学反思,帮助读者将注意力从短期盈亏转移到长期投资哲学的坚守上。 第四部分: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监管与未来挑战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拉回全球,审视金融体系的宏观架构与监管动态。我们探讨了巴塞尔协议(Basel Accords)如何重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及其对全球信贷供给的影响。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敞口,包括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信贷产品,进行了穿透式分析,探讨其在危机中的传导机制。 同时,本书关注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金融中介的颠覆。从区块链技术对交易结算的效率提升,到人工智能在量化交易中的应用,分析这些技术进步如何重塑市场结构和信息获取的公平性。 最后,本书探讨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工具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角色、宏观审慎工具的应用,以及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ESG)日益成为投资主流的背景下,金融监管和资本配置的新趋势。 《金融博弈的底层逻辑》 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刻且不带偏见的金融地图,使读者能够超越表面的价格波动,洞察驱动市场的深层力量,从而在财富管理中建立起坚不可摧的理性基石。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谈谈原物料:投资原物料最精明
第二章 出发:企业或原物料?
第三章 油井喷发:原油投资
第四章 钻探美元:天然气发大财
第五章 追求黄金:黄金和贵金属致富术
第六章 挖掘财富:让工业金属和矿区帮你赚钱
第七章 开心农场:粮食价格上涨的飨宴
第八章 早餐外带:食品的投资机会
第九章 食前方丈:谷物的投资机会
第十章 「大」商机:大宗物资的投资
第十一章 投资原物料:为什么该投资原物料?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让我们为这场最后的游戏预先做计画。我们希望某人「活得有滋有味」,这句话貌似祝福,实为诅咒。你看,能让史家留下纪录的从来都是大事,通常正是灾难或者战争。太平时代平静无波,无趣得很。所以,能让你过得有滋有味的时代,往往是不太平安的,那样的人生总要含带着波折起伏和许多意外与未知。

  不巧的是,如果考虑到活得有不有趣,我们还真是处于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呢!就在我撰写这篇序文的时候,我们才刚经历了「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厉害的金融危机,和最严重的景气衰退。之后,虽然美国和亚洲经济情势渐有起色,但欧元区却似乎一直不太对劲。欧盟各国普遍仍陷于衰退之中,只是程度不一罢了,邻近地中海诸国的主权债信险讯频传,更让各方惴惴不安。

  过去十年来,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泡沫,现在轮到主权公债了。正当大家缩紧防御圈,民间机构纷纷降低融资槓桿比例之际,世界各国的政府还在大手大脚地挥霍,为了解决失业和需求不足等困境,力图刺激经济而欠下巨额赤字。但是,看看希腊和其他地中海国家的情况,他们能够借多少钱、负担多高的利率,总有到顶的时候。就算是日本,也会发现这一切都有底线。

  现在就快到达那个底线。身为投资人,我们该仔细思考这个「最后的游戏」了。当已开发国家也被迫降低融资槓桿比例时,整体的投资环境会有什么变化呢?有些国家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有些则会陷于通货膨胀,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必定大幅波动,经济衰退期的到来必然会更频繁且持续得更久,失业率也会高到让大家坐立不安。利率呢?初期可能维持低档,等到大家对于国家政府偿还债务丧失信心之后,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正如经济学家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罗格夫(Kenneth Rogoff)所言:「高负债的政府、银行和民间企业似乎还能照这样的情况运转一段时间,然后『砰』的一声爆裂,市场信心崩溃,谁也不愿再借钱给别人,危机于焉触发。」

  「砰的一声」形容得很传神。大家都觉得事情不会如想像中的那么糟,现在的情况可以永远持续下去。不过,请各位回想仅仅是一年前的债券市场,其实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个月的债券市场差不多。根本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预示着几个月之后大战将席卷欧洲,大家都以为市场会保持冷静、安稳。2009年的债券市场(还有其他所有金融市场)就是如此,谁也料想不到七十年来最严重的信用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似乎就是「砰的一声」,仅仅只是一夜之间,银行体系就崩溃了。

  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回顾最近这场危机里头,到底犯下哪些错误。过去我们总以为这次会不一样,我们拥有更好的金融工具、更睿智的管理者,而且大家也都更进步了。时代的确是不同了。我们知道如何处理财务槓桿、借钱买房子是好事、房价会永远上涨……诸如此类,我们都深信不疑。

  现在有些人认为事情正在好转,情况会恢复正常。主流意见预测2010年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将呈现强劲成长,根据过去的复甦经验,很可能高达4%。可是,银行危机的基本情势跟一般的景气衰退不可相提并论。当银行出现危机,通常需要好几年,才能把那些浮滥的信用融资消化完,而失业率可能连续四年居高不下。

  所以,约翰,这一切真的很「有趣」。不过,这跟一本讨论原物料投资的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都有关系!

  不管是在美国或者全球其他已开发国家的股市,我们都尝到了失落的十年,虽然许多投资人还是把大部分的资金放在证券上头,但过去这么久以来运作正常的态势已经难以持续。在我上述描写的情况中,证券和指数基金(这正是投资人投资股票的主要途径)都将陷于苦苦挣扎,无法再维持过去的长期平均报酬。

  的确,如果是在1966年投资20年期美国公债,那么到2009年截止的43年间,债券的报酬还会超过股票。适合「长期投资」的股票原来是这样啊!

  这种情况提醒我的就是:投资人一定要多找一些其他的管道来分散投资,不要再像现在这么依赖股票,而其中一个就是原物料投资。但光只是投资那些跟某些商品指数相连结的基金,也不是个好办法。这时候,你就需要约翰.史帝文生的这本书喽!

  想在原物料投资上获得成功需要知识,这就跟你想在股票上赚钱是一样的(但也可能需要更多修鍊)。虽然一磅重的铝、铁、镍到哪儿都一样重,但各自的需求变化会影响其价格走势。一英斗(bushel,或称「蒲式耳」,约合35.238公升)的玉米价格不仅受到墨西哥玉米饼的需求所影响,也会受到酒精需求的左右。在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下,任何事情都会更趋复杂。成长中的亚洲地区固然需要更多的能源和粮食,但已开发国家也在努力希望自己可以一样大幅成长,所以他们也同样可能需要更多的能源和粮食。那么,哪些因素对于原物料的价格影响更大呢?

  一旦你能判断出原物料的价格走势,那么投资的管道就多了。史帝文生这本书会帮助你看清各类型原物料和相关基金的优点和缺点。

  尽管我认为已开发国家的经济状况拖泥带水、市况不佳,投资散户还是有许多管道可以获得成功。各位只要把眼光从传统的投资组合移开,转向其他丰饶的投资市场,在变化起伏的行情中,机灵敏捷就会为你带来机会。

  这本书谈到的基本知识都能让你做好准备,各位挖掘得愈是深入,就能得到愈多的收获。最后谨以我朋友丹尼斯.嘉特曼(Dennis Gartman)常说的一句话相赠:

  祝你好运!交易成功!──约翰.墨登(John Mauldin)

图书试读

下一个大多头市场已经到了,但不是房地产、债券或股票,而是原物料。历经整个世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崩溃,与过去十年来史坦普500指数(S&P 500)的空头走势后,原物料已经成为唯一值得投资的市场。更棒的是,透过原物料市场,也等于是间接地参与目前全球唯一爆炸性成长的亚洲地区。

负债沉重的西方国家将面临几年的低迷成长,就业方面的表现也相当悲观。尽管如此,原物料市场预料还是十分畅旺,因为期货市场交易的大宗物资正是都市化和工业化所需的原物料。如今世界上许多地方正急速发展,数亿的人民挣脱贫困而崛起,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景况,他们逐渐成为全球消费者的一员,对于原物料市场正是大利多。

新标准
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已经享受了20年以上的好日子,房地产价格稳定成长,利率则反向走低,就业情况也一向表现良好。而今,由于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大多数的消费者和政府都背负了过于沉重的债务。各国政府挹注数兆资金来稳定经济,但是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经济成长的脚步也过于迟缓。西方经济体过去20年是靠债务养大的,如果要摆脱过去那种负债过多而储蓄过少的恶习,力图振兴,其过程必然是举步维艰且充满痛苦。

但亚洲经济体则呈现相反的态势。亚洲经济正在崛起,原物料市场也随之被各方看好。中国和印度在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硬是比西方国家好得太多了。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负债渐低,外汇存底丰厚,消费部门才刚冒出头。以2010年初来说,中国的政府负债相对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例是159%,但同期的英国却是惊人的466%,两者相差近三倍之巨。这么一来,谁还会怀疑亚洲成长钱景无限,西方国家则呈低迷的说法呢?

未来的投资机会将源自快速成长的亚洲经济体,而不是靠西方国家。这对原物料市场正是个利多,因为经济成长一定要靠实质的物资投入。西方国家普遍都欠下太多债务,而且也拖欠太久了。过去这种奢侈浪费的后果,将是未来几年低迷的经济成长,其扩张速度必然不及正常状况下的景气循环。在2000至2009年之间,美国股市的投资报酬率呈现负数,失业率也大幅上扬。

虽然西方经济体又开始复甦,但这个扩张动力来自政府部门,而不是源于企业或消费。既然失业率仍然这么高,消费者自然会看紧荷包。在这种预期低成长的环境中,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传统投资市场还能好到哪儿去呢?

不可能。1970年代,当股票和债券无所作为之际,原物料行情热火朝天。在那十年之中,美国状况稳定,欧洲则是带动全球成长的火车头,南韩、日本和台湾则大步向前迈进。而这一次,全球有五分之四的人口正从经济谷底崛起,数十亿人将会成为消费世界的一员。对于大宗物资的需求必然激增,这些都市化和工业化必要的物资别无其他替代品,而且它们的供给也都各有限制。等到投资人都想在下一场大多头市场中分一杯羹时,这个上扬的唿吼必定惊天动地,但它不在于股票、债券或房地产,而是在原物料市场。

走贬的美元
走贬的美元会让原物料市场的多头走势更为昂扬。由于美国不论公私部门的负债都显沉重,投资人非常担心联准会可能加印钞票来支应国家的债务。

在利率水准处于历史低档,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看来就是病容十足,且短期内绝不可能改善的情况下,必然造成美元汇价走贬。这正是原物料市场的利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商品的价格多以美元计价,再者投资人也更能体会到实质商品的价值不会因此蒸发。尽管美元可能氾滥全世界,但市场上会有多少铜料却有其定量。

为了提振衰退的景气,并带动消费,美国的国库大开,花起钱来像个获准上岸、喝得烂醉的水手。整个美国的货币供给一下子突增数兆美元,让美国的最大债主──中国担心不已。中国已经公开表露他们的忧虑,关切美元的未来走势,担心它对中国的外汇存底带来不利冲击。持有走贬的美元存底,仅能支领菲薄的美元利息,实在很不划算,一旦中国认定事实就是如此,那大家就要小心了。假如中国央行把15%或20%的外汇存底转换为黄金或其他强势资产,美元汇率必然大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投资”本身,更是一堂关于“理解世界”的课程。作者将原物料商品作为切入点,带领我们去认识一个更加宏大和复杂的经济图景。我读到关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全球粮食价格时,深感震撼。原来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背后承载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他还探讨了能源转型对传统能源商品的影响,以及新兴技术如电动汽车对金属需求的拉动作用。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投资不仅仅是追求短期利益,更需要对未来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作者的文字充满人文关怀,他并没有将原物料商品仅仅看作是冰冷的交易对象,而是将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乃至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宏观视角和人文情怀,让这本书读起来格外有深度,也让我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有了更审慎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循序渐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跟上。开头部分,作者就用非常引人入胜的语言,介绍了原物料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他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晦涩的词汇,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喜欢他对“周期性”的解读,让我理解了不同原物料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呈现出波浪式的涨跌。接着,书中对各类主要原物料商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它们的基本属性、主要产地,到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都做了清晰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穿插了很多实际的市场案例和历史事件,让这些抽象的商品变得鲜活起来。他对于市场情绪、突发新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有精彩的分析,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交易市场之中,感受着价格跳动的脉搏。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一本通”,让我对原物料投资的整个生态系统都有了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个长期关注全球经济动态的读者,经常阅读一些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但总感觉缺了一环,那就是具体商品层面的理解。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作者的专业功底毋庸置疑,他对各种原物料商品的历史、供需关系、生产成本、技术进步以及政策法规的影响,都做了非常详尽的梳理。更难得的是,他将这些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供需平衡”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供求数量的比较,而是深入剖析了影响供需双方的各种复杂因素,比如地缘政治的突发事件、国际贸易的壁垒、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些分析,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情绪的变化,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而且,作者还分享了一些他个人的投资心得和案例研究,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买卖建议,但这些经验之谈对于我这样有一定投资基础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让我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原物料投资的战略和战术。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我意料了!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干巴巴的投资指南,充斥着各种图表和专业术语,读起来会让人昏昏欲睡。但事实完全相反,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有趣,他能够将那些听起来很枯燥的原物料商品,比如黄金、石油、铜,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置身其中。他不仅仅是列举了这些商品的涨跌规律,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联系。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就像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从南美洲的铜矿到中东的油田,再到非洲的金矿,每一种商品都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经济的脉动。作者的笔触细腻,对于不同地区的地缘政治、历史事件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做了令人信服的阐述。他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宏观经济理论,但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人也能茅塞顿开。尤其是关于不同商品之间的联动效应,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如何影响农产品价格,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让我看到了投资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

老实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原物料投资的认知几乎为零。只知道股票、基金之类的,但总觉得那些跟我的生活有点距离。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巧妙地联系到了原物料商品上。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背后的粮食价格波动;我们驾驶的汽车,离不开石油和金属;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更是离不开各种稀有金属。作者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瞬间觉得原物料投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经济活动。他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对于不同类型原物料商品(能源、金属、农产品)的分类和特点,都做了清晰的介绍。而且,他并没有止步于介绍“是什么”,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为什么某个时期黄金会成为避险资产?为什么某种农产品会因为气候变化而价格剧烈波动?这些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世界经济运行的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