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愁非等闲——序向明诗集《闲愁》
新世纪伊始不过十年,《闲愁》已是向明亮眼的第四本诗集 ,相较于廿世纪四十年的创作成绩 ,真正符实「后劲愈盛,大器晚成」之美誉,同时印证其诗想诗观:写诗从随身的纠缠,变成身体的溢流,由不由自主转而为不得不然。
「闲」以静观,「愁」则是沉思人生实相后产生的情绪。人生在世,面对死亡的「悬临」威胁,经常处于畏惧、焦虑之中;这种无时不在的无对象情绪,就是中国文学中一再出现的忧思、闲愁。尤其诗人易感,面对时间迁逝,恐慌生命的必然萎落,常生无端无谓的愁绪:「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复苦于消解无计:「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张碧〈惜花〉)
《闲愁》集同属新世纪三书之大成 ,大抵维持一贯质朴少装饰的语言风格,亦不乏创发之想,而有其延展与扩增。信手拈来,凡常琐碎皆题材,关注层面涉及社会环境、现实政治、诗坛暮气、诗风走向等,或牢骚针砭、冷嘲热讽,或感慨系之、託旨遥深,且保有一定的幽默感。同时,诗人服膺「创造是艺术的全部」,不断地在诗形体式上探索实验,而有二、四、五、六、七行体和朗诵诗、诗相声等多样型态,为诗歌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令人惊艳于前行代诗人老练辛辣与温润睿智之外的另一面。
曾进丰
初读《闲愁:向明诗集》,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气”。这种气,不是粗犷的豪情,也不是激烈的呐喊,而是一种温润如玉、沉静如水的气韵。诗句的节奏,时而舒缓,仿佛溪水潺潺流淌,时而又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带着淡淡的忧伤。我能想象,向明先生在创作这些诗歌时,一定是处于一种极其放松、却又极度敏感的状态。他捕捉的,或许是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是旁人容易忽略的细微情感。例如,他对光影的描摹,对声音的捕捉,对色彩的运用,都显得格外细腻。我仿佛看到,他在一个清晨,看着窗外露珠在叶尖摇曳,又或是听见远处传来的鸟鸣,这些寻常的景象,在他的笔下,便化作了触动心底的诗句。这种“气”,贯穿了整本诗集,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沉浸其中,细细体会字里行间的韵味。这种沉静的力量,有一种治愈人心的作用,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遇到这样一本能够让人慢下来、静下来思考的书,实属难得。我期待着,能够在这“闲愁”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慰藉。
评分《闲愁:向明诗集》所展现的意境,常常让我联想到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精髓。不是那种气势磅礴、壮丽山河的描绘,而是更偏向于“小桥流水人家”般的写意。诗中描绘的景物,往往是寻常的,比如一弯新月,一片落叶,一条小巷,一盏孤灯。然而,正是这些寻常的意象,通过向明先生的妙笔,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他用最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最动人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淡淡的诗意。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时间”的感知。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体悟,不是撕心裂肺的挽留,而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带着一丝无奈又带着一份释然的况味。这让我想到“人生如梦”的古语,也让我想起那些在时光中逐渐褪色的记忆。这本诗集,就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相册,每一页都定格了向明先生某个时刻的心绪,那些心绪,虽然是“闲愁”,却又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人生的智慧。它不是要你忧愁,而是让你在忧愁中看到生活的美好,在平静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评分在阅读《闲愁:向明诗集》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向明先生的诗歌中,蕴含着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极致关注。他能够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最不平凡的意蕴。无论是清晨窗台的一缕阳光,还是傍晚街角的一盏孤灯,亦或是风中摇曳的一片枯叶,都可能成为他诗歌的灵感来源。他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诗人,而是更像一个细腻的观察者,一个敏锐的感受者,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诗句。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而向明先生却能用他独特的视角,将这些美好的细节放大,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着我,生活的美,往往就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里,只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评分《闲愁:向明诗集》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集,更像是一位老友在深夜与我进行的促膝长谈。诗中的情感,既有年轻时的热烈与迷惘,也有中年后的沉淀与豁达。向明先生似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这些诗句之中。我仿佛看到了他曾经的欢笑与泪水,看到了他曾经的追求与失落。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让我觉得非常亲切。特别是当读到一些关于“时间”、“离别”、“故乡”的诗篇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岁月冲淡的情感,都在这些诗句的唤醒下,重新鲜活起来。这本诗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也提醒了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与这位“老友”的交流,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向明诗集的“闲愁”,与其说是一种情绪,不如说是一种境界。它是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是一种对人生起伏云淡风轻的了悟。诗歌中,我感受到的不是对不幸的抱怨,也不是对虚无的感伤,而是一种淡淡的、带着哲学意味的思考。他仿佛在用诗歌,梳理着自己的人生,也试图解答一些关于生命的永恒命题。这种思考,是内敛的,也是深刻的。他不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会引导你去思考,去体会。读他的诗,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回味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内心。这种“闲愁”,反而成了一种成长的契机,一种心灵的升华。它不是让你沉沦,而是让你在平静中,去发现更广阔的天地,去体悟更深邃的生命意义。
评分《闲愁:向明诗集》的封面设计,那是一种淡淡的、略带古韵的米白色,仿佛古籍泛黄的书页,又像是雨后初霁的天空。标题“闲愁”二字,行楷书写,笔力遒劲而不失温润,带着一种文人的疏朗和沉思。封面上,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勾勒出几笔远山,几点疏竹,没有浓墨重彩,却意境悠远,让人联想到“水墨丹青”的古意,又似乎能听见风吹竹叶的沙沙声。这是一种低调而充满力量的设计,没有浮夸的装饰,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我这个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的目光。我猜测,向明先生的诗歌,或许也如这封面一般,含蓄蕴藉,深沉内敛,有着拨动心弦的细腻情感,而非直白的宣泄。这本诗集,在我手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另一个精神世界的窗户,让我渴望去探索其中蕴含的“闲愁”究竟是何种滋味,是怎样的诗句能够承载这份情愫,又将以何种方式触动我早已沉寂的心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在字里行间寻找那份属于向明先生的独特诗意,去感受那份被命名为“闲愁”的情感,它或许是淡淡的忧伤,或许是悠远的思念,又或许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无论如何,我都相信,这封面已经预示了,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书。
评分《闲愁:向明诗集》的阅读体验,宛如一场与古人神交的对话。诗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古典情怀。向明先生的诗歌,似乎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许多优良传统,无论是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抒发,都显得那么得体,那么自然。我仿佛能看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豪情,也能感受到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忧伤,但向明先生的“闲愁”,又有其独特的个人印记。那是一种更为内敛、更为含蓄的愁绪,它不张扬,不外露,却如影随形,萦绕心头。读他的诗,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交流。他用诗歌,将他的思考、他的感悟、他的情感,传递给我,也传递给所有有缘的读者。这种神交,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敬意,也让我对中华诗歌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闲愁:向明诗集》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悠然自得”的诗意。它没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也没有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以一种平和、内敛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成熟的、历经沧桑后的宁静。这或许就是“闲愁”的另一种解读,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愁绪,而是一种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所沉淀下来的平和心境。诗歌中的意象,常常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他能够将自然风光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诗意。这本诗集,就像是一杯温润的普洱茶,初入口时带着些许涩意,但回甘悠长,越品越有味道。它不会让你立刻感到振奋,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你的心灵,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评分《闲愁:向明诗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一种“共鸣”。向明先生所描绘的情感,虽然带有个人色彩,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却是许多人都能体会到的普遍情感。比如,对故乡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期许,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的情愫。而向明先生,却能用他独特的诗歌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生动,如此真切。我常常在阅读时,会有一种“我也是这样想的”的感觉,仿佛诗歌写的就是我内心的声音。这种共鸣,让我感到孤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它告诉我,在这广阔的人世间,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在经历着这些喜怒哀乐。这本诗集,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诗人和读者,连接了不同的心灵,让我们在共同的诗意空间里,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评分向明诗集的语言风格,我感觉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艺术。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刻意的煽情渲染,但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文字,却拥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每一句诗,都仿佛是经过千锤百炼,字字珠玑,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一些看似平常的句子所触动,它们没有惊涛骇浪般的冲击力,却像涓涓细流,慢慢渗透进我的心底。比如,他对“思念”的描绘,可能不是直接说“我很想你”,而是通过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一个特定的物件,来烘托出那份绵长的思念。这种含蓄的美,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阅读体验。读向明先生的诗,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它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或许平淡无奇,但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那份醇厚与甘甜。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比声嘶力竭的呐喊更具穿透力,更能长久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