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及生态失衡,人类面临的危机迫在眉睫。「绿色资本主义」只是演变成另一种权力操纵,终究无助于整体生态的改善。自我节制以提升精神灵的层次而普遍化后,才可免于继续沉沦。
生态灾难越演越烈,人类面临极端气候、水旱灾、急性传染病、食物链摧毁、土地沙漠化、野生动物灭绝,以及地震飓风等震撼性天灾的危机。另方面,还有能源、土地、粮食和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海洋污染和有害废弃物等问题。生态灾难与资源短缺之间,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辩证,前去有太多不测的险巇。虽有许多人提出对策,但环境恶化的修复和平衡,已不像某些论者所倡导的,寻找替代能源、开发新能源,或透过绿色经济和保育等策略就能奏效。因为这些对策,已转成新的绿能经济和新的操控手段,深被蹂躏的地球将持续的陷落而万劫不复!
灾变有的属于人为,有的属于天然,后者也可能是前者所促成。只要有「人作孽」的成分,灾祸都可指向灵界介入为挽回生态失衡所逼出的惩罚策略,以换得人类的觉醒和节制能力。他者灵疗,都有可能变成另一种权力操纵,不但无助于生态灾难的化解,还会酿成「救助繁乱」而深化有形无形的生态灾难。因此,要从自我觉知而予以调适的自我灵疗,才能真正奏效。自我节制以提升精神灵的层次而普遍化后,才是世界免于继续沉沦的保障。
近代西方科学兴起,极力于勘天役物;而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在背后促动,更增加它的力度和速度,终而造成举世狂乱耗能而致遗生态灾难的后遗症。这种灾难的形成,固然是经由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全球化所推波助澜的,但人心的贪婪和某些价值信念的违反自然律则却是当中的主要因素。这在现实界和灵界的互动过程,最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灾祸而有需要实质性的灵疗来改善。而从他者灵疗到自我灵疗回归的完成,也就是终止生态灾难而恢复两界秩序平衡的不二法门。因此,生态灾难可以是灵异观点的,而灵异观点的出路就在灵疗和相关配备上。
本书第一部,就在揭发既有的生态论述不够究竟,而所导致的相关灾难必须是灵异观点的,才能真切反映当前的状况。本书第二部,则在内在理路上承继第一部,试为开启灵疗的新纪元,以为生态灾难提出有效的拯救对策。本书第三部,属于延伸配备,再作拓广,以见生态灾难必要挽救的相关方案。
本书特色
本书主题涉及目前全球各地纷纷发生的大灾难,但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则相当特别,完全不同过去一般寻求生态平衡的思考与方式,是个人自我觉知的灵疗方式,此为本书最大特色。
作者简介
周庆华
台湾宜兰人。中国文化大学文学博士,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出版作品有:诗集:《芜情》、《七行诗》、《未来世界》、《我没有话要说:给成人看的童诗》、《又有诗》、《又见东北季风》、《剪出一段旅程》、《新福尔摩沙组诗》、《银色小调》、《飞越抒情带》。散文小说合集:《追夜》学术着作:《诗话摘句批评研究》、《秩序的探索:当代文学论述的省察》、《文学图绘》、《台湾当代文学理论》、《语言文化学》、《台湾文学与「台湾文学」》、《佛学新视野》、《儿童文学新论》、《新时代的宗教》、《思维与写作》、《佛教与文学的系谱》、《文苑驰走》、《中国符号学》、《作文指导》、《后宗教学》、《死亡学》、《故事学》、《阅读社会学》、《后佛学》、《文学理论》、《后台湾文学》、《创造性写作教学》、《语文研究法》、《身体权力学》、《灵异学》、《语用符号学》、《红楼摇梦》、《走访哲学后花园》、《语文教学方法》、《佛教的文化事业:佛光山个案探讨》、《转传统为开新:另眼看待汉文化》、《从通识教育到语文教育》、《文学诠释学》、《反全球化的新语境》、《语文符号学》、《文学概论》、《华语文教学方法论》等。
序导论:从生态灾难到灵疗的思辨历程
第一部 生态灾难
第一章 生态论述后典律:卡森《寂静的春天》、高尔《不愿面对的真相》、安德生《绿色资本家》的检视与超越
第二章 后环境生态学:一个从恐惧出发的在地思考
第三章 急性传染病的恐怖哲学:一种生态灾难经验的理论建构与后设思考
第四章 另一种生态灾难:山寨文化话语及其实质效应
第五章 死亡与平衡:灾难灵异学
第六章 从视觉到后设知觉:灾难影像的超经验解读
第二部 灵疗
第七章 灵异观与观灵异:灵异研究的新模式
第八章 索讨与宽恕的平衡点:灵疗的文化心理及其跨界难题的化解
第九章 给灵病把脉:灵疗面面观
第十章 启灵方案:新灵疗观
第三部 延伸配备
第十一章 佛教科学与科学佛教:以缘起观为中介的参世之旅
第十二章 后生态时代的佛教修行:逆缘起解脱与非乘愿再来
第十三章 禅与「禅」:一个有关佛教修行法门的诠释与实践问题
第十四章 语文产业化的哲学省思:一个因应能趋疲危机的基进的观点
第十五章 孤独眼看文化迷茫:龚鹏程先生散文《北溟行记》、《孤独的眼睛》、《自由的翅膀》的新情怀参考文献
周庆华
因为温室效应越演越烈,地球上的冰河和极地冰冠即将消失,人类就要在地球物理学家波拉克(H. Pollack)的新书《无冰的世界》所推测一个窘迫家园的危机中过活,这里面会有极端气候、水旱灾、河水干涸、野火燎原、森林虫害、传染病散播、食物链被摧毁、海岸线入侵内陆、粮食短缺和地下水咸化等等;陆续的将有超过一亿人变成气候难民,而水将成为比石油更加珍贵的资源。
另一方面就是慕勒(H. Muller)所着《全球七大短缺》一书所叙述的人类将面临七大短缺,包括短缺有工作能力的人口、短缺有文化的自由开放的灵魂、短缺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可用的时间、短缺干净安全的能源、短缺可以对抗犯罪和恐怖暴力的权力、短缺适合居住的土地和短缺源源不绝的水资源等。这些短缺也跟上述的生态灾难有直接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因为有上述的生态灾难,所以造成了一些短缺;而因为有一些短缺,所以益加促进上述生态灾难的深化,这中间是相互影响、甚至是相互辩证的,且跟我们「百般无可奈何」的心情轧在一起。
在这个原该惊疑不定的过程,又加入了许多震撼性的天灾,如台湾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和二○○九年八月八日发生的地震和水灾、南亚于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发生的大海啸、中国四川于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地于二○○八年九月四日发生的飓风等,这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或再度降临自己身上的「灾变恐慌」,更让整体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因此,我们无疑的是活在一个越来越没有保障的时代,前去有太多不测的险巇。
面对这种险巇,许多人都在提供对策,好比高尔(Al Gore)的《不愿面对的真相》要大家节能减碳、柯尔朋(T. Colborn)等的《失窃的未来──环境荷尔蒙的隐形浩劫》要大家减少化合物的使用以降低环境荷尔蒙的指数及弗列德曼(G. Friedman)要大家透过地缘政治来左右国家和人类的行事方式等;但情况却不如所想像的那么单纯,因为这些对策已经转成新的绿能经济和新的操控手段,深被蹂躏的地球将持续的陷落而万劫不复!
考察这一切恶果的根由,自然在西方人对造物主的信仰所转成仿照性的支配世界而不断勘天役物的作为,且强为推行变成全球化的运动。因此,所有的生态灾难如果不随便说是地球的反扑,那么它们就是上述那种作为所引发两界失衡的「必要仲裁」的结果。换句话说,一旦缘于信仰而肯定灵界的存在,那么势必还要再肯定灵界有超过现实界的能耐,可以在生态失衡时出来裁决回复秩序的进程,而所有的生态灾难就是基于这类考量而被设定的;人类不愿自律或自制,最终就得忍受相关灾难的折磨。这也就是许多灾变诸如世界各地的风灾水灾以及南亚大海啸和中国四川大地震等,都不在预警中发生,而那些灾变现场很少见到动物尸体乃是跟牠们无关而及早被灵界驱赶的缘故。世人未察觉有这种可能性,所想到的尽是没有多大作用的亡羊补牢的作法,理所当然会一再的被灵界发动「其他灾变」给予警示。
倘若还要找出旁证,那么有三张照片可以借来说明。它们纪录了灾变后屋毁人亡的惨况,但独独有单树(第三张还间有小竹丛)挺立着:第一张是南亚大海啸后在印尼美拉波灾区一座毁损的清真寺外所见的,收入经典杂志社所着的《大海啸:毁灭与重生》书中;第二张是同次的海啸后在印尼美拉波市镇所有建筑物全部倾圮中所见的,同样收入上述书中;第三张是莫拉克台风侵台所造成的水灾在那玛夏乡南沙鲁村一处房子全被埋进土里所见的,收入涂心怡等着的《原起不灭.只是新生:八八水灾週年纪念》书中。在这些照片中,独存的树很明显不是「受灾户」,那么它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如果不是它全力挺过了灾难,那么就是有外力不让它倒下随水流去漂盪。前者的可能性不高,因为即使再高壮的树也都撑不住那种巨变,何况是照片中那看起来不怎么惹眼的「小树」呢!而后者则让我们联想到灾变是灵界对人的一个惩罚行动,姑且保留那棵树就是为了借以显示「不相干的对象都不会加以毁灭」(反过来该「惩罚」的对象一个也逃不掉)。
大家都知道,每次灾变的发生,有的属于人为,有的属于天然;但后者也可能是前者连带促成的。而不论如何,只要有「人作孽」的成分存在,这些灾祸都可以直接间接指向灵界介入为挽回生态失衡所逼出的惩罚策略,为的是换得人类的觉醒和节制能力。只不过很无奈的,人类的觉醒总是难以见着,而相关的节制能力也迟未看出成效,以至得靠深层次的灵疗来「进行补救」。
虽然如此,灵疗真正的有效,还是从自我觉知而予以调适成的;他者灵疗,都有可能变成另一种权力操纵,不但无助于生态灾难的化解,还会酿成「救助繁乱」而深化有形无形的生态灾难。因此,自我节制以提升精神灵的层次而普遍化后,才是世界免于继续沉沦的保障。而无疑的,本书正切中了这个要害,所提出的对策,足以使地球得以休养生息,而人类想恆久存活的「退路」打算也终于有了明确的指标。
《生态灾难与灵疗》这个书名,像一首低沉的挽歌,又像一曲即将奏响的希望的乐章。我一直觉得,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既是挑战重重,也充满了转机。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从全球变暖到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像是地球向我们发出的SOS信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心灵的健康,渴望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那么,这本书是如何在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之间架起桥梁的呢?我脑海里勾勒出一种可能性:作者或许会深入探讨,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否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状态?当我们的内心充满焦虑、贪婪或Disconnected时,我们对待自然的方式也可能变得掠夺性。而“灵疗”,是否就是一种帮助我们重拾与生命、与大地、与万物的连接的方式?它可能不只是简单的个人放松,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同在”的觉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领我,去理解生态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根源,并从中找到一种能够真正疗愈我们自身、并最终疗愈地球的方法。它是否会像一位睿智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过迷雾,看到希望的曙光,并教会我们如何在危机中找到内在的力量,从而成为改变的积极参与者?
评分乍一听《生态灾难与灵疗》这个书名,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股浓烈的、略带悲观的忧患意识,以及与之相对的、似乎有些缥缈的希望之光。生态灾难,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沉甸甸的工业文明反噬的意味,它提醒着我们,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无序扩张,已经让地球不堪重负,那些关于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的新闻,总是不间断地敲打着我们脆弱的神经。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需要“疗愈”的时代,而“灵疗”这个词,则代表着一种向内探索、寻求内在平和与平衡的力量。所以,这本书到底是如何将这两条看似平行却又可能相互影响的轨迹交织在一起的呢?我非常好奇,它会不会深入剖析,我们对自然的破坏,是否也源于我们自身心灵的空虚、焦虑和失落?当我们内心充满恐惧和贪婪时,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也会变得功利和短视,从而忽略了它们本身所蕴含的生命价值和神圣性。那么,这本书所倡导的“灵疗”,是否是一种唤醒我们内在的同情心、慈悲心和对生命的热爱的过程?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建立起与大地母亲的情感连接,让我们不再将自然视为可供索取的资源,而是将其视为我们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者,指引我们如何在这种危机四伏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清明,并从这种内在的宁静中,汲取力量,去采取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行动,从而真正实现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态灾难与灵疗》,光听这个名字就让人感到一种矛盾又奇妙的联结。我之前对“灵疗”这个概念并不太熟悉,只知道大概是一些与身心灵成长、能量疗愈有关的东西,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脑海里立刻闪过无数个问号。生态灾难,这是我们当下最棘手、最令人担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这些词汇本身就带着沉重的压抑感,让人感到无力。而“灵疗”,听起来似乎是飘渺的、虚无的,是关于内在的平静与和谐。这两者之间,似乎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将如此宏大而现实的危机,与如此个人化且形而上的疗愈方式联系起来的?这本书会不会是一种试图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尝试?或者,它是否暗示了我们所面对的生态危机,其根源可能也与我们内在的精神状态、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有着深刻的联系?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它提供的“灵疗”究竟是指什么,是对个体心灵的抚慰,还是对集体意识的唤醒?它是否能为那些在环境问题面前感到焦虑和无助的人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触的慰藉和力量?它是否会像一剂良药,缓解我们因环境恶化而产生的“心病”?我甚至在想,这本书会不会探讨一种全新的、超越物质层面的解决方案,一种从精神层面来影响和改变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可能性?这种反差感,恰恰激发了我最大的阅读兴趣。
评分“生态灾难与灵疗”——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维碰撞。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充斥着各种负面新闻的时代,人们常常被各种环境危机和灾难性事件所压倒,感到无助和焦虑。而“灵疗”,这个词汇则似乎是通往内心深处的一扇门,它关乎精神的慰藉、心灵的净化,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这两个看似遥远的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本书是否会揭示,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并非仅仅是外部环境的物理性破坏,更是我们内在精神状态的映射?或许,我们对自然的剥削和破坏,恰恰是我们内心深处失衡和Disconnected的表现。那么,通过“灵疗”的途径,是否能够帮助我们重拾与自然的联结,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待地球的方式?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或哲学思考,让我们在面对环境挑战时,不再仅仅依靠科技或政策,而是从精神层面寻求突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引导读者去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去探寻一种更加可持续、更加和谐的生活方式,一种既能修复外部环境,也能疗愈内在心灵的道路。它是否会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治愈”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是精神与物质的和谐?
评分《生态灾难与灵疗》——这个书名,总让我想起那些在荒芜之地开出的坚韧花朵,或是暗夜中闪烁的微弱星光。我一直在思考,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触目惊心的生态报告,看到冰川融化、森林消失、海洋酸化,内心深处涌起的除了震惊和担忧,还有一种深切的无力感。仿佛面对一个庞大而失控的机器,我们个体如同渺小的尘埃,无从施力。而“灵疗”这个词,则指向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领域,它关乎内在的觉察,关乎与生命的连接,关乎那些难以言说的能量流动。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在这样的语境下,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呢?我猜想,它或许并不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个关于如何“应对”生态灾难的故事,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失衡的根源,而这种失衡,可能首先源于我们内心的Disconnected。书中是否会描绘出,当个体的心灵变得Disconnected时,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随之扭曲,进而导致我们对自然产生掠夺和破坏的倾向?那么,通过“灵疗”,是否意味着要重塑这种连接,去重新感受大地的心跳,去倾听森林的低语,去与万物生灵建立起一种更深的、更尊重的共生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再仅仅将生态危机视为一个纯粹的科学或经济问题,而是将其理解为一个深刻的、关乎人类存在意义的精神层面的挑战。它是否会揭示,真正的“疗愈”并非仅仅是修复环境本身,而是要先疗愈我们破碎的灵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