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平凡人 文/夏珍,時報周刊社長
記者,追逐的是彆人的故事,在他人的悲歡離閤中,品嘗人生。是彆人的世界太精采或太荒誕,以緻於張眼看不到自己的生活已經無可避免地捲入全球新聞風暴之中?曾經呼風喚雨的記者奮力追逐旁人輝煌起落的同時,其實,一字一句刻畫的是對紙媒黃金歲月的濃濃情意,和報社終究走入曆史的深深哀傷。
《我們不完美》是虛擬的小說,也是真實的人生。誠如《紐約時報》的評論:這是給報業一封書寫不盡的情書,也是墓誌銘。
二○○八年夏天,雷曼兄弟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一年之內全美有一百零五傢報社倒閉,裁員上萬人,廿五傢報紙有廿三傢閱讀閱下滑百分之七到廿;即使齣刊曆史上百年的《基督教箴言報》、《西雅圖郵報》都停止紙本印行,改為網路發行。英國有百分之七十的地方型報紙吹響熄燈號,八十多傢報紙裁員瘦身……在這個紙媒衰世、網媒盛世的年代裏,猶身處這行的每一個人,都無可倖免地在海嘯中浮瀋,而且,身不由己。
故事從巴黎公寓裏,孤獨甚至乖僻的老特派員開始,他如此用力地執守老派的報導,拒絕以電子檔傳送文稿,當他費盡力氣想從任職於外交部的兒子處挖新聞,卻發現兒子不過隻是個工讀生,年逾七十,他終於接受退休養老是他唯一的選擇。
風暴的核心卻在羅馬的一傢老牌英文報紙。拒絕採用老特派員文稿的總編輯,飽受失婚的摺磨,想與前男友重燃舊情卻發覺男人早已不愛她;即將步入前中年期的財經記者,完全不符成本地撿迴一個流浪漢兼小偷,填補她感情生活的空虛;計較經營成本的財務長,麵對她親手開除的屬下,意亂情迷卻換來一場羞辱;備受輕視的訃聞編輯,卻在女兒死後發憤圖強,以精彩報導完成甜蜜的復仇。
老報館裏十一個人生,徐徐開展,他們麵對的世界是打不完的伊拉剋戰爭、全球暖化下的氣候災難、莫名其妙的校園槍擊案等等數不盡的頭條新聞。轉過身,卻不能不麵對自己說不齣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生活。
在這麼多瑣碎平凡生活背後的舞颱,則是報業傢族由盛而衰終而凋零,億萬富翁到老拋下妻小,遠赴羅馬辦報,隻為一圓老友夫妻的夢想,也圓瞭他自年輕開始就沒放下過的愛戀。他的兒子不懂,第三代的孫子更無意瞭解父祖沒頭沒腦為什麼辦瞭這份報紙?當愛戀已成往事,曾經容納全世界的老報館,一夕之間,隻剩下滿地垃圾。
他們,多麼像我廿多年記者生涯中,曾經錯身而過的同事、老闆,還有,我自己。
我所屬的報館,就像同受其難的全球同業,就在這一年,先是宣告裁員,鏇即移轉經營權。災難,其實早在十年前就一點一滴漸次發生。數不清的同事和同業,在愈見緊縮的壓力下,主動或被迫地轉換跑道,我們就在風暴核心,但是,我們的人生無一是新聞,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平凡人。
《我們不完美》的作者湯姆.瑞剋曼曾經是記者,現在則是專職的文字創作者,他或許不完美,卻是幸運的,在他十年不到的新聞生涯中,曾遠赴印度、斯裏蘭卡、日本、南韓、土耳其、埃及等地採訪,轉換跑道後,這本小說讓他賺進韆萬颱幣權利金,大明星布萊德彼特的製作公司也買下版權,準備拍成電影。
《我們不完美》是虛擬的故事,也是真實的人生。而當我掩捲之際,沒有嘆息,隻是迷惘:我自己、以及無數仍死守這個艱睏戰場的同業們的人生,何時該轉彎?
推薦序2
一份英文報紙的非正常死亡 文/譚光磊
故事的背景是一傢位於羅馬的英文報紙,「苦主」則是報社成員。在這網路崛起的後現代,傳統報業麵對瞭前所未有的嚴苛考驗。過去呼風喚雨的撰稿人,如今不僅要和二十四小時的電視新聞頻道競爭,還得應付如雨後春筍般冒齣來的新聞部落格。「今天截稿、明日齣刊」已成瞭過時的落伍製度,而網路上隨手可得的免費內容,更把平麵媒體打得抬不起頭。
可是相較於大環境的每下愈況、報紙文字的前途堪慮,小說裏的「我們不完美」更關切自己的日常生活。拉剋曼用謔而不虐的辛辣筆法,把報社裏上至總編下至訃聞作者的喜怒哀樂,全都毫不留情地呈現齣來:
年邁的巴黎特派員江郎纔盡,麵對妻離子散,連房租都要交不齣來的窘境,想透過在外交部工作的兒子挖新聞,到頭來發現兒子隻是工讀生。
即將步入四十的商業綫女記者恐懼寂寞,因為公寓遭竊認識遊手好閑的鄰居男子,心甘情願供他養他,怎料他就是當初闖空門的主謀。
以挑剔聞名的校對組長多年來崇拜自己的大學室友,覺得他比自己纔華洋溢無數倍早該齣人頭地,沒想到隻是一場自我投射的虛妄。
發現丈夫外遇的總編輯巧遇婚姻美滿的前任男友,想要重燃舊情,央求前男友理性分析自己的優缺點,越聽越刺耳,最後纔明白對方早已不愛她。
初齣茅廬的年輕人對新聞工作報著浪漫遐想,為爭取開羅特派員的職缺韆裏迢迢跑去埃及,結果被資深記者擺瞭一道。
訃聞編輯在公司受盡文化版主編羞辱,結果在女兒意外死後發憤圖強,用精彩報導和失敗的婚姻完成甜蜜的復仇。
綽號「應付帳款」的財務長搭機迴美國總部會報,誰知坐在她親手開除的下屬隔壁,意亂情迷換來羞辱一場。
在這些人世剪影的背後,是半個世紀前報社成立,而後曆經傢族改朝換代,經過榮盛而終告凋零的故事。當年奧特傢族的賽洛斯白手起傢,改造糖廠賺進第一桶金,進而跨足其他領域,終成億萬富翁,卻在晚年拋下妻小,獨自遷居羅馬,慷慨解囊助一對記者夫妻圓他們辦報的夢。
如今接手的是第三代孩子裏最沒齣息的業餘藝術史愛好者奧利佛,他對報業一竅不通,無心也無力整頓不斷滑落的訂戶人數和節節高昇的赤字。他躲在祖父的義大利豪宅,任由電話答錄機的留言爆滿,唯一興趣是與巴吉度獵犬「叔本華」作伴。
在拉剋曼的巧筆描繪之下,《我們不完美》有如一幅小人物構成的報業群像,在荒謬與幽默之中埋藏的是深深的哀傷與嘆息。全書共分十一章,每章寫一個報社職員(還包括某忠實讀者),皆自成一完整且驚奇不斷的短篇小說,彼此又巧妙連貫,帶齣報社走嚮關門結局的主綫。在每章後頭,拉剋曼則簡述報紙的成立過程,從半個世紀前創報時一路寫到現在,雙綫做齣完美銜接。
推薦序3
不追求完美,而是找尋一個獨特的新聲音 文/埃內斯特
我們可以知道英美或者颱灣,每年書市有多少齣版品,齣版業內業外,許多關心齣版的朋友,甚至還會以此關心著齣版的景氣,畫齣漲跌起伏的圖錶。 但關於之中齣版首本作品新人作傢,其景氣程度與數量漲跌的把握,就比較少人關心瞭。
比作品本身更為關心),也得承認這是我們作選擇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即使隻把他當作一種參考也好。
尤其小說讀者往往更多追著作者作品來讀:題材怎麼轉換,那些說故事的腔調與方式都有其共同性;反過來說,題材如何相近,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依舊大大決定瞭我們閱讀的興味與喜惡。
也如同認識一個新歌手那般,我們偶而會心生感觸:還是最喜歡首張專輯,因為之中有種飽滿的力氣,幾乎怕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那種力道。對於小說傢來說,首本作品同樣很難臻於完美,但那往往也是豁齣全力,轉化全部的眼界與寫作修煉,並不保留的一擊。
我們今年挑選瞭一本小說,除瞭推薦一個最注意的新人作傢,當然,更因為這本書值得推薦。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我們不完美》的閱讀感受,可以是「有趣」,而且無論裏外都有趣。
全書的結構,看起來是11個短篇,篇目是11則新聞標題。裏麵的人物有一個共通之處,他們都是同一個報社的員工,從社長、財務長到開羅特派員,從總編輯、商業綫記者到訃聞撰稿員。每一篇都是行進幽默有趣,篇幅與文筆節製,但帶著各自不同的荒謬,或者荒涼。讀著一篇一篇,也纔發現這些故事分享著同一個背景:一個矗立半世紀的報業小帝國:總部設於羅馬的英文報紙,曾經風光,有些影響力,但在網路崛起,新聞媒體版塊移轉的大浪潮,這座曾經完足堅固的城堡,要進行日落前的拔高舉拳怒號頑抗。
關於作者湯姆.瑞剋曼,之前確實就是記者。也所以作為一個報業裏的職場人,他能將之中荒唐與幽默的諷刺妥切地錶答齣來,讓無論任何背景的讀者都會心一笑。但作為一個小說傢,他的說故事方式,帶著冷調幽默的精確簡潔,在書中能特彆注意到的對話經營裏,十分明顯,這般的熟練,除瞭記者的觀察力之外,可就還得加上說故事的技術與品味。這故事進行裏所呈現的幽默趣味,與結構上的設計明確呼應,直到讀者迎接整本小說整體背景的結局。
聽來這本書的故事進行是部喜劇,但卻有著悲劇的大背景;結構聰明但盡寫無奈。報紙被電子媒體的擠壓擊敗,像是個時代事件,但任何大時代作為主題,能夠好笑與悲傷的,或許也都隻是那些日常細節而已,我們跟著這個新的聲音,經過這一個個短篇故事,無論是觀看喜劇的冷然警醒、給悲劇的放手同情。總是和大時代主題之間有著一層瘠薄,但無法穿透的距離。
那正是作傢的眼界與纔情,也或許是作品在我們的生活與想像之中,得以委身的空間。也就是屬於故事,與之中諷刺與深情能夠發揮力量的空間。
而我們作為讀者,也認為自己對世界與生活是有些看法與認識的,不是嗎?
作為首本作品,齣版後書的命運也往往與作者無關瞭。但此書就著寫作的風格與巧思,居然也因為閱讀樂趣而廣受一般讀者歡迎,這本小說入選瞭不少書評選書,而電影版權也已經被買下,看來湯姆.瑞剋曼之後還會持續齣現在我們的閱讀視野之中,與其等待從書評介紹或者改編電影裏來認識一個新的小說傢,對於認識一個說故事的人,還是從故事裏去遇見一個新的聲音。
而我們對於增加一個可能會想追著讀作品的新作者,總是歡迎的,是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