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祝福:了解圣经八福的真义

追寻祝福:了解圣经八福的真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Kathryn Kuhlman
图书标签:
  • 圣经
  • 八福
  • 基督教
  • 信仰
  • 灵修
  • 福音
  • 祝福
  • 属灵成长
  • 真理
  • 生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耶稣在山上的某个位置坐下,讲论起「山上宝训」时,你真能明白此宝训深邃的意涵吗?

  我们如何才能感到真正的喜乐与幸福?真实的喜乐与幸福,其实源自于知道自己属于神,祂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亲,并且我们是祂国度中的一分子。我们能以喜乐的心面对每一天,祂为我们的内在带来极深的平安,且为明天驱走了所有的恐惧。我们是神的后嗣,与耶稣一同承受产业,我们毋须害怕明天,因我们是祂国度中的一分子。

  祂以此作为回应,为我带来日复一日的喜乐,并且成为神国度中一分子的确据!

本书特色:

  透过本书完整的八福传讲,你可以经历到神的奇妙大能,并祂为祂的子民所预备的一切。

  Amazon网路书店畅销书

作者简介

凯撒琳.库尔曼

  1907年5月9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户农家。十六岁献身传道。1935年建立可容纳两千人聚会的丹佛复兴会堂,十几年后,感受到医治恩膏逐渐明显,于是开始医治特会的事工。在她长达五十年的传道生涯中,曾向一亿人见证主的慈爱和大能,神也借着她的手医治了无数的病人,其事奉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作者小传
山上宝训

01 心灵贫乏者
02 哀痛者
03 温柔的人有福了
04 真正饥渴的人
05 神极大的怜悯
06 内心清洁的人
07 使人和平的人
08 为义遭受迫害的人
09 盐与光
10 天国的公义
11 神的基本诫命
12 天使的保护
13 云彩之平于空中

图书序言

作者小传

摘录自巴金罕(Jomie Buckingham)所着《库尔曼传》(Daughter of Destiny)

  1907年5月9日,距离密苏里州(Missouri)、康可迪雅(Concordia)的堪萨斯城(Kansas City)南方六十哩远的地方,约瑟夫和爱玛库尔曼夫妇(Joseph and Emma Kuhlman),正为着他们第三个孩子的诞生而欢庆,这个孩子正是日后的佈道家凯萨琳.库尔曼(Kathryn Kuhlman)。库尔曼家族那座一百六十英亩大的农场,位在康可迪雅南方五哩远的强森郡(Johnson County)上。约瑟夫和爱玛婚后旋即搬到这里,库尔曼夫妇有另外两个孩子,咪多丽(Myrtle),及他们的独子俄尔(Earl)。

  姊姊咪多丽与年轻的佈道家艾佛瑞德.巴洛特(Everett B. Parrott)结婚,并搬到芝加哥(Chicago)时,凯萨琳不过才六岁。在此前三年,妈妈爱玛刚刚生下他们家的老么琴妮娃(Geneva)。在这段过渡时期,凯萨琳和哥哥总是围绕在爸爸身旁,爸爸给予他们期望中的任何东西;至于教养的责任,则是由妈妈担任。

  凯萨琳十分崇拜她的父亲。父亲总是在她玩弄他的一头卷发,或拿着梳子梳理他的胡子时,安静地坐着。即使她已是个高挑的少女了,父亲依然如同孩提时代,让凯萨琳坐在怀抱里,让她可以紧靠着他的肩膀。

  在杰米.巴金罕(Jamie Buckingham)为她撰写的传记《库尔曼传》(Daughter of Destiny)的访谈后,凯萨琳谈到她的父母:「爸爸在世时,从未处罚过我。他不曾打过我……,妈妈才是管教我的人。我总是躲到地下室去,这样,邻居才不会听到我的号啕大哭。每当爸爸回来,我总是冲向他,坐在他的膝上,而他会把所有的伤痛带走。……妈妈是最好的管教者,但她不曾告诉我,她以我为荣,或是我做的有多好。一次都没有。父亲才是那个带给我爱与影响的人。」

  1921年,凯萨琳年方十四,一个隶属于浸信会的佈道家胡麦尔(Hummel)来到康可迪雅,前来主持为期两週的复兴特会。该大会在爱玛.库尔曼聚会的卫理公会教堂举办。凯萨琳与母亲一起参与了每一场聚会,但这天,却是截然不同的日子!主日上午的崇拜即将结束时,牧师开始发出唿召邀请时,凯萨琳哭了起来。直到好多年之后,当她回想起这段经历,以及她所累积的经验才明白,这正是圣灵的触碰。

  凯萨琳为其破碎心灵的哭泣而颤抖。爱玛看着她高挑、纤瘦的十四岁女儿,却感到如此无助,而无法给予任何安慰。如同教会里的大多数人一样,爱玛和神的关系,不过只是一种社交行为,如糕饼拍卖会、团契聚会、下午茶时间,以及教会的聚会时间罢了。

  在凯萨琳真正归信后,她知道自己是不一样的,而她的人生也将有转变,这会带她到一个全新的范围。她了解到,神有个伟大的计画,要来装备她。

  十年级时,她在康可迪雅的中学教育结束。1923年,除非凯萨琳进入路德会的学校,才可能接受完整教育。凯萨琳的姊姊咪多丽询问母亲,是否愿意让凯萨琳与她和先生艾佛瑞德同行,加入他们在西北部的帐篷佈道。他们会照顾凯萨琳整个夏天的时间,并于秋天带她回家。

  咪多丽和艾佛瑞德.巴洛特夫妇,正进行巡回佈道。他们在许多中西部的城镇旅行,从事帐篷佈道。咪多丽偶尔会讲道,但大多时候是担任丈夫的经纪人,负责统筹各项事务。

  凯萨琳的父母并不希望凯萨琳与派洛特夫妻同行,但咪多丽恳求母亲说:「妈妈,她必须去。我知道神要她去。妳希望与神站在同一阵线吗?」

  几经考虑后,库尔曼夫妻很不情愿地答应让凯萨琳前往这个旅行佈道。然而,他们其实担心,倘若凯萨琳离开了,她就不会再回来了!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与咪多丽和艾佛瑞德的旅行佈道途中,凯萨琳协助家庭杂务的工作,并且,如同惯常在教会中所做的,她在佈道相关的服事上帮助良多。咪多丽的婚姻并不快乐,她需要凯萨琳的欢乐与同在,而凯萨琳需要咪多丽所提供的坚定果断,以及姊妹般的良善。这种安排,运作的非常好。

  晚上,凯萨琳参加了咪多丽的复兴特会;这是她初次参加帐篷佈道会。艾佛瑞德.派洛特只有一个信息:「悔改,蒙拯救。」他是个噪门很大的人,一个讲道时会慷慨激昂地勐拍讲桌的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引用不同经文,来传讲这唯一的信息。但在夏天即将结束时,凯萨琳终于明白:为何咪多丽对于参加这个复兴特会,是如此的不情愿了。即使她的丈夫经常很生气地坚持她需要在场帮忙收取奉献,并且担任司琴。

  偶尔,凯萨琳会和咪多丽在聚会中一起唱诗或弹奏二重奏。那年夏天,派洛特有两次邀请这个十六岁的红发少女到台前作「见证」,也包括她在康可迪雅的卫理公会小教堂中的信仰转变。她两次在见证的最后,以朗诵一段长诗作结束,并加上丰富的姿态动作。会众们热烈且全心地回应。他们喜爱凯萨琳丰富且戏剧化的表达方式。艾佛瑞德.派洛特作结论说,倘若他不制止凯萨琳的话,那么,她和他的关系,会变成大卫之于扫罗。然而,艾佛瑞德.派洛特也知道,只要他让凯萨琳讲完后再收取奉献,那么会众会更慷慨地掏出奉献。

  暑假结束时,父亲汇了回家的旅费给凯萨琳。当回家的车票买好,一切都打包妥当后,凯萨琳哭了起来。她知道自己并不想离开这个佈道旅行,即使它其实有着某些缺陷。咪多丽和艾佛瑞德向凯萨琳保证,她绝对可以留下来,无论要留多久。

  凯萨琳留在咪多丽和艾佛瑞德身边长达五年之久。这段期间,艾佛瑞德为这个旅行佈道团队征召了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海伦.居礼芙(Helen Guilliford)。海伦较凯萨琳年长十一岁,即使如此,她们却成了知交挚友。

  从财务上看来,这个佈道事工有些欲振乏力。咪多丽、凯萨琳与海伦必须前往爱达荷州的波塞(Boise),咪多丽在那儿为妇女社团讲道。由于奉献的金额很少,使他们的经费不足以租赁一栋房子。由于派洛特掌控了佈道经费,咪多丽唯一的希望,便是加入派洛特在南达科塔州(South Dakota)的事工;海伦与凯萨琳却不太愿意,因她们都感到这个毫无果效的事工,只是聚集了更多的问题而非应许。因此,当一位隶属拿撒勒人会(Nazarene)的牧师在妇女会的会场外找到她们,请求她们能够留下来并为这些人传讲信息,海伦与凯萨琳便答应留下来。

  凯萨琳首次的讲道,是位在曾是波塞的废墟的一部分,一间脏乱且狭小的教堂。几张旧椅子以及一台属于隔壁邻居男孩的钢琴搬进教堂里了,这台钢琴是从后门搬进去的,放在摇摇欲坠的讲台旁的角落里。

  咪多丽在离开时,摇头叹气,她希望她这个放肆的妹妹能够完成讲道。她真的做到了,而且人们觉得怎么听她讲道都不够。凯萨琳与海伦花了几週的时间游遍爱达荷州,并向广大听众佈道。她们宣称自己是「神的女儿」。凯萨琳曾说:「即使如此,我知道,只要单纯地传讲福音,神便能成就大事。」

  在伊利诺州(Illinois)的久利特(Joliet)镇,凯萨琳与海伦花费三个月时间,在一栋老旧的商业建筑物的二楼,带领她们的讲道服事。也是在这个久利特城镇,福音教会联盟(Evangelical Church Alliance)说服了这个年轻的佈道家必须被按立。而凯萨琳也答应了,并且接受了她从教会而来唯一的圣职头衔。

  在某个夜里,当大多数的会众离开教堂后,仅有少数人继续留下跪着祷告,凯萨琳当晚第一次经历了说方言。凯萨琳与在芝加哥担任老师的伊莎贝尔.德瑞克(Isabel Drake)比邻而坐。伊莎贝尔跪在祭台前,有时低声哭泣、有时祷告。突然之间,伊莎贝尔整个人以全然的跪姿,抬头向着天花板,并且开始唱歌。凯萨琳说:「我从来不曾听过这般的音乐。那是我听过由最美的嗓音唱出的最为优美的歌声。她所唱出的语言,也是我未曾听过的,是如此的飘逸、如此优美,我几乎可以感受到毛发都竖了起来。」

  伊莎贝尔从来不曾听过「说方言的恩赐」,也未梦想自己的祷告能够带领她进入属灵的境界。她所做的,是祈求神能更充满她。

  这些事件促使凯萨琳更深地挖掘神的话语,好能寻求更多关于圣灵的一切。凯萨琳未曾接受过正式的神学教育,但她却对于神的话语,有着永不能满足的渴求。「我是在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的脚前受教。」她接着说:「我并不是在什么优秀的大学或神学院中受教,而是在圣灵的教导下,在祷告中受教。」

  凯萨琳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如此大气。当她讲道时,即使只有少数几个人,她依然像是对着上万人一样。她未曾改变作法。在对会众发出唿召时,她就当作每个参加聚会的人都需要悔改,并且将他们的一生奉献给基督一样。批评她的人抱怨说她常滔滔不绝地谈论起好莱坞电影影星或着名政治人物,但是凯萨琳也会谈到一位发了守贫誓愿的无名神父,或是一名筑路工人是如何在她的帐篷佈道中获得医治。凯萨琳对待计程车司机和对待参议员的态度是一样的—在神的眼中,他们是同等的重要,在她眼中亦然。

  「大大思考。大大行动。大大谈论。」她这么告诉伙伴们。「因为我们有一位伟大的神。」1933年,凯萨琳以这种原则,建立了她在丹佛(Denver)的福音事工。这是个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许多跨州跨国的银行均倒闭,每个城市都有等待领取救济品的队伍。失业人口达到高峰,成千上万的商家倒闭;而最受到冲击的,大概就是神的教会了。凯萨琳从来就不隶属于任何教会团体,只是为那些被社会与教会排拒的边缘人传讲福音,因此即使只是任何微薄的奉献,她都必须感到满足。似乎没有任何事会使她气馁,或使她对丰富的神感到怀疑。

  「你去丹佛时,要像个百万富翁一般。」她这么告诉她的业务经纪人希伟特(Earl Hewitt):「我们要像一阵风暴般,拿下那座城市。」

  希伟特给了凯萨琳一个苦笑:「但我们并没有百万元啊,我们只剩下五块钱而已,就这么多了!」

  凯萨琳只是微笑:「倘若我们所事奉的是一位受我们财务限制的神,那么我们必定事奉错了。祂并不受我们所拥有的,或我们是谁的限制。倘若祂能使用像我这样的人,好将人们的灵魂带往祂的国度,就一定会用这五块钱,并且使其倍增,就像当年在山边,祂轻易地将饼和鱼倍增为足以供给上千人食用的食物。现在,只管去丹佛吧……这是神的事业,而我们要以神的方式大大做工!」

  凯萨琳并不反映经济萧条的实况。她所反映的,是神的伟大。她以谈论丰富,来取代缺乏。以鼓励人群前来主的宴席,取代当时的贫穷与饥饿。奇蹟发生了!人们带着自己的饼和鱼,一点点的奉献,却倍增成千倍。她鼓励有食物的人,将之分享给没有的人,而不是要人们去排队领取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所发放,有辱人格的一杯羹。

  他们第一场的聚会(1933年8月27日),虽只有一百二十五人参加,但凯萨琳的讲道,却彷彿有一万两千人在场。隔天晚上的聚会则有四百人参加,这使得他们聚会的老旧仓库,自此再也无法容纳那么多的会众。

  在连续服事五个月的聚会后,凯萨琳准备好离开了。她待在丹佛的时间,远比任何一个她开始佈道事工的地方都久。当她宣布要离开时,会众有了异议。

  会众当中有个成员允诺,倘若凯萨琳愿意留下来,他愿意提供一笔经费,让她找到够大的建筑物来进行事工。接下来,找寻适当地点以建会堂的行动便展开!同一时间,凯萨琳将聚会的地点,从教会搬到了空旷的仓库,位于寇第斯街1941号的砲舰纸业公司(Monitor Paper Company)。他们在外面设立一个招牌,并将这地方命名为「库尔曼复兴会堂」(Kuhlman Revival Tabernacle)。

  海伦.居礼芙组成了一个超过百人的诗班,她同时为他们编写过许多的曲目。许多外来的讲道者,也被带领到此地来教导、餵养这个位于西部成长最快之信徒们的灵命。

  正是在这个纸业仓库聚会时,凯萨琳才开始有属天医治的概念。「医治服事」经常是在福音聚会进行至尾声时,讲员会请那些患病的人到台前接受特别的祷告。有时会他们抹油;有时,会邀请他们到后台接受特别的祷告。虽然凯萨琳甚少为病人祷告,但当人们获得医治时,总会大感惊讶和开心。

  1935年初,那群为了找寻固定地点作为凯萨琳佈道事工的人,终于找到理想的可作为会堂的地方。那是个旧的卡车车库,以前是丹尼尔和费雪(Daniel and Fisher)百货公司的马车出租行。翻修的工程于2月5日开始,四个月之后,5月30日的献堂聚会,这栋有二千个座位的大型建筑物坐满了人,七十二呎长的霓虹灯招牌悬挂在这栋建筑物上,写着「丹佛复兴会堂」(Denver Revival Tabernacle)。

  佈道事工如常举行。海伦还是担任司琴;当唿召时,她就会穿梭在走道间,寻找举手需要代祷的会众,并邀请他们至台前。凯萨琳负责讲道,每次聚会结束,约十点至十点十五分左右,KVOD广播电台会作现场实况转播节目,名为「带着微笑」(Smiling Through)。

  丹佛复兴会堂也是凯萨琳的母亲在一晚的福音聚会之后,真正认识神的地方。在领受圣灵的膏抹后,爱玛向女儿伸出双手,并紧紧拥抱着她。那是凯萨琳记忆中第一次被她母亲如此紧紧地拥抱着。「凯萨琳,妳要继续传讲,好让其他人也能领受到我刚刚得着的信息!」她的母亲哭泣道:「继续传讲,永远别停止。」

  然而,在丹佛复兴会堂的服事工作永远不尽完善。砖墙、供热设备、管线与配管工程都需要不断的留意修复。除了主日,一些没有工作的男人会到会堂工作。凯萨琳与海伦带领妇女们带食物给他们;而那些没有钱买食物的人,则可以将剩余的食物打包回家。

  1937年,一位来自德州奥斯丁(Austin, Texas)的英俊挺拔的佈道家布鲁夫.华尔崔(Burroughs A. Waltrip),前来会堂讲道。他是由广播佈道家寇菲(Phil Kerr)所介绍的。他的讲道和风度,深深吸引着凯萨琳。他三十八岁,较凯萨琳年长八岁。凯萨琳后来形容他是「长得最为优雅好看的人」。帅气的面容以及优秀的讲道,成了最完美的组合,凯萨琳邀请他在秋天再次莅临举行佈道。

  这回,他的妻子洁西,与两个分别为六岁与八岁的儿子一同前来。后来人们追忆,当时洁西对于她那位挺拔、黑发的丈夫,经常与这位长腿的红发女郎在一起,颇感到不安。她要随时留意着他──以及他们。丹佛的人们发觉,洁西.华尔崔安静且不出锋头,可说是活跃的传道人的理想妻子。

  就在华尔崔第二次造访丹佛时,有些事发生了。情况显得有些暧昧不明。华尔崔太太带着两个男孩返回奥斯丁,时值孩子们开学之际。一个月后,华尔崔写信给他的太太,说他不会再回家了。然而,他却在丹佛声称是洁西离弃他。他说他曾恳求太太留下来,但却被她回绝。指责她的离弃之后,他到北方的梅森市(Mason City),在靠近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边境旅行。梅森市的人们对于华尔崔的讲道印象深刻,便鼓励他留下来,并创立一个类似凯萨琳在丹佛的事工。没多久,华尔崔便得到一栋大建筑物,经过整修后命名为「广播教会」(The Radio Chapel),他以此为据点,并借由KGLO电台,推出每日的节目播送。

  凯萨琳也前往梅森市举办佈道大会,作为华尔崔的广播教会的经费筹募。当凯萨琳返回丹佛时,她和华尔崔开始计画他们的婚礼──他已与洁西办妥离婚。海伦.居礼芙似乎早已预料到。

  「她开始感到岁月正逐渐流逝。」海伦这么告诉她的密友。她看得出凯萨琳变了。她的讲道曾是如此强而有力,而今却变得虚弱无力。海伦感到忧伤,似乎神已离弃凯萨琳而去,任由她自作主张。她虽然能力很强,并且有足够的个人魅力来让讲道进行下去,以愚弄人群。然而,有愈来愈多敏锐的会众开始看出「他们的凯萨琳」已经不一样了!顽固的她坚决要按自己的意思──甚至那可能意味着她毕生佈道事工的毁灭。

  只有二名来自丹佛复兴会堂的会友伊娜.福克斯(Ina Fooks)和希伟特(Earl Hewitt)参加他们的婚礼。在结婚典礼前,希伟特与凯萨琳见面,并说明当地的状况。海伦.居礼芙辞去库尔曼佈道事工的工作,她仍会待在丹佛,并与从该会堂出去的弟兄姊妹们一起服事。希伟特告诉凯萨琳,丹佛人不再欢迎她,他愿意买下她在该栋建筑物的股份。她接受了,并且将她的佈道事业王国的钥匙交给他。

  婚礼进行至一半,凯萨琳便昏厥过去。华尔崔试着让她甦醒,他搀扶着她的手臂,带领她经过整个婚礼的誓约。接下来的六年间,凯萨琳在神的事工中踌躇不前,对神的事工毫无助益。

  没有人确知华尔崔和凯萨琳何时分开的,但有一可能性是1944年。她说她必须作出决定。「是要服事我所爱的人,或是我所爱的神。我知道我无法事奉神,又同时与先生住在一起。」她从一开始认识他,便称唿他「先生」(Mister)。「没有人知道我所体会的如濒死般的痛苦,因为我爱他更甚于我的生命;甚至有段时间,我爱他更甚于爱神。我终究告诉他,我必须离开。神从未放弃起初对我的唿召。我不只是与他同住而已,还得面对我的良心,圣灵的责备让我几乎无法承受。我已厌倦一直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

  凯萨琳离开华尔崔之后,独自前往宾州的法兰克林(Franklin),距离位在宾州西北部的城镇,在匹兹堡和伊利城(Erie)之间,约有一万人口。她打电话给马修.马隆尼(Matthew J. Maloney),福音会堂的负责人。他在凯萨琳来访法兰克林之前,便对她留下极深的印象。这个有一千五百个座位的福音会堂从一开始,便挤满了一千五百人。凯萨琳因为这样的被接纳而受到激励,因而开始拓展事工。广播可说是再自然不过的媒介。

  1946年春天,凯萨琳向邻近的欧油(Oil City)市的WKRZ电台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要求每天早上有个固定播出时段,也获得同意了。她并没有询问任何所需费用便离开了。倘若神告诉她要开始进行广播工作,并且也给她好的时段,她会将经费方面的烦恼丢给祂。这是她一生要遵循的作法。

  仲夏时节,凯萨琳和她的事工的已声名远播。匹兹堡的一个电台也加入了WKRZ电台广播节目的同播。但她的声望同时也惹来麻烦。忠诚的跟随者希望能更接近她,但是因为无法在福音会堂如愿见到,便蜂拥至电台来。他们坐在大厅,隔着大玻璃窗看着凯萨琳。这不但使电台的大厅挤满了人,使得电台工作人员无法进行例行的工作。当会众中有些人经常有情绪化的反应,甚至歇斯底里地不断向神认罪哭求,或因自责而啜泣,使得电台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拒绝访客。这些会众渴望从神的话语中得到餵养,成群地涌向凯萨琳的工作,而她的福音事工在其广度、会众和影响力上,日益兴盛。

  无论是福音聚会、广播节目,甚至最后是在电视台的节目,她仍不断地深入会众。神拣选凯萨琳.库尔曼成为祂的仆人,好能透过讲道和祷告触碰到成千上万人的心灵,并且为祂的子民带来医治。她并不完美,她不曾要求自己成为这种人,但她愿意如此做。凯萨琳于1976年2月20日过世,她是深爱的神的忠实仆人。

  凯萨琳离世已多年,但她的福音事工依仍透过她遗留下来的影音资料和信息中不断地传扬。凯萨琳.库尔曼的温暖形象,在她的八福讲章中显露无疑,本书乃是她于1950年在匹兹堡广播电台所录制的节目讲章。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