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頁都是殘忍又奇異的故事,
就像是那些殘留在倖存者身上的輻射一樣
我不知道我應該說什麼故事──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也許兩者是一樣的?我該講哪一種?
我們纔剛結婚,連去買東西都會牽手。那天晚上我聽到聲響,探頭望嚮窗外。他說:「反應爐失火瞭,我馬上迴來。」
我沒有親眼看到爆炸,隻看到火焰。所有東西都在發亮。火光衝天,煙霧彌漫,熱氣逼人。他一直沒迴來……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車諾比。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
斯維拉娜.亞曆塞維奇訪問瞭上百位受到車諾比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齣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車諾比的悲鳴》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钜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曆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本書特色
當今世界文壇最不可忽視的作傢──
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斯維拉娜.亞曆塞維奇 在颱首部翻譯作品
★ 1996年瑞典筆會奬
★ 1998年德國萊比錫圖書奬
★ 1999年法國「世界見證人」奬
★ 2005年美國國傢書評人奬
★ 2011年時報開捲好書奬
★ 2013年德國書業和平奬
作者簡介
斯維拉娜.亞曆塞維奇 Svetlana Alexievich
一九四八年齣生於白俄羅斯,明斯剋大學新聞學係畢業。她曾於數個地方報社擔任記者,後來在明斯剋擔任尼曼文學雜誌的特派員。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敘事文學,紀錄瞭各項重大事件,如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以及車諾比事故。
她的作品曾多次得奬,其中包括瑞典筆會為瞭錶揚作者的勇氣與尊嚴所頒發的奬項。她的著作《The Boys of Zinc》解構瞭關於阿富汗戰爭的迷思,在經濟改革後不再被視為禁書,該書遭到軍方跟共産黨的抨擊,一九九二年,亞曆塞維奇在政治法庭接受審判,後因國際人權觀察組織的抗議而中止。
她的獨立報導和批判風格使得她與亞曆山大.盧卡申科的白俄羅斯政府關係不佳,獨立新聞活動受到政府壓迫。她曾被指控為中情局工作,電話遭到竊聽,也不能公開露麵。二○○○年,她受到國際避難城市聯盟(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ities of Asylum)的協助,現居巴黎。
**二○一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殊榮。
譯者簡介
方祖芳
專職譯者,曾獲第二十三屆梁實鞦文學奬譯文組評審奬。譯作包括《華爾街的猴戲》、《偏執的天纔》、《迷走亞馬遜》、《走對下一步》、《飛行少年》、《最睏難的事,彆交給最有能力的人》等書,現居美國馬裏蘭州。francesfang@gmail.com
郭成業
東吳大學英文係畢。熱愛英美文化,通俗或經典文學皆有涉獵,曾於新聞局擔任外電編譯。譯有《老男孩》等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