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

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香港税务
  • 税务法
  • 税务实践
  • 香港
  • 税务
  • 2011-12
  • 法律
  • 会计
  • 商业
  • 财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Wide Coverage: The book covers the major areas of Hong Kong taxation—Property Tax, Salaries Tax, Profits Tax, Personal Assessment and Stamp Duty. It explains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axation law with relevant tax cases, Board of Review decisions and contains numerous practical examples. The current edition includes the 2011-12 budget change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axation. Included in the chapter which examines international tax issues is a new section on Hong Kong taxation issues for Mainland investors into Hong Kong.

  Distinguished Authorship: Originally written by David Flux, the book is updated annually by experienced tax professionals of KPMG,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member firms offering audit, tax and advisory services.

  Conciseness: The text is written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Technical jargon is kept to a minimum
Quick and Easy Reference: Court cases, Board of Review decisions and relevant sections of the 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Inland Revenue Rule and Stamp Duty Ordinance are indexed for quick and easy reference.

作者简介

  Ayesha Macpherson Lau is the Partner in charge of tax services, Hong Kong SAR, KPMG China. She started her career with KPMG in London before joining KPMG in Hong Kong in 1993. Mrs Lau is a member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nd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She is the Chairperson of the Taxation Committee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nd is a regular speaker on tax matters.

  Garry Laird, Bachelor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Tasmania), is a senior tax advisor with KPMG. Prior to joining KPMG he was a tax specialist for over thirty five years, initially with the Australian Taxation Office before joining the Inland Revenue Department (IRD) in Hong Kong. His responsibilities with the IRD included preparing Depart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Notes, examining advance clearance applications, negotiating double taxation agreements and assist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ax legislation.

《香港税务:法律与实务 2011-12 年版》 图书简介 本书系香港税务领域一部深度权威的参考著作,旨在为税务专业人士、法律顾问、会计师、企业高管以及对香港税制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读者,提供在2011至2012财政年度期间,香港税法框架下的全面、细致和实用的指引。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对现行税法条文、相关判例、税务局的执行指引以及操作层面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阐释,确保内容的时效性与深度兼备。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税制以地域来源原则(Territorial Source Principle)为核心,税率相对简单且具有竞争力。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简洁的结构下,隐藏着大量的法律细节和实践中的复杂性。本年鉴版特别关注了自上一年度至2011年间,立法和司法领域出现的重要变动,确保读者获取的知识点紧密贴合当时的法律环境。 核心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本书的结构设计遵循了香港税务体系的逻辑脉络,从宏观的法律基础延伸至各项具体税种的微观操作。 第一部分:税务基础与法律环境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香港税法的基石。它详尽阐述了《税务条例》(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IRO)的整体架构、税收管辖权的确定标准,以及在2011年审议中关注的重点法律原则。 税务管辖权与地域来源原则的细致界定: 重点分析了“产生于香港”(arising in or derived from Hong Kong)这一核心概念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新型金融交易中的最新司法解释和税务局的立场。尤其对离岸收入的判定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这对于跨国企业在港设立业务至关重要。 法律解释与判例法的影响: 详细回顾了2010年至2011年初香港法院,特别是终审法院和上诉法院在税务争议中的关键裁决。这些判例直接影响了雇佣所得的定义、资本支出与资本可撤销项目(Capital Allowances)的认定,以及反避税条款(如第61条和第61A条)的适用边界。 税收协定网络: 对当时香港已生效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DTAAs)进行了回顾和解读,特别是对“常设机构”(Permanent Establishment, PE)的界定,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何援引协定条款以减轻税负或争取税收优惠的实操路径。 第二部分:主要税种的深入剖析 本书投入了最大篇幅对香港三大主要税种——利得税、薪俸税及多重税(Property Tax)进行逐条、逐项的解析。 A. 利得税 (Profits Tax) 利得税的讲解是本书的核心。它不仅仅是条款的罗列,更是对企业经营中税务处理的实战指南。 1. 应课税收入的确认与排除: 详细区分了资本性收入(非应课税)与营业性收入(应课税)的界限。特别关注了证券交易的“股息收入”与“买卖差价”的税务处理差异,以及在2011年市场环境下,对投资性收益的界定标准。 2. 费用扣除标准: 全面解析了《税务条例》第16条和第17条的各项扣除规定。重点在于对“产生于赚取利得的过程中”这一标准的实践性理解。其中,对员工福利开支、研发支出(R&D Expenditures)的特殊扣除政策,以及与雇主有关的法律责任支出,进行了详尽的列举和说明。 3. 资本可撤销项目 (Capital Allowances): 针对2011-12年度的特定税率和折旧率(如厂房和机器、家具和装修)进行了精确的披露。对“新资本开支”(New Capital Expenditure)的定义、资产转移时的税务影响,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年度资本可撤销额度提供了实用的计算模型。 4. 特定行业税务考量: 针对当时香港经济结构,对金融服务业(如贷款利息、衍生工具的税务处理)和房地产开发业(利润的确认时点)的特殊税务处理进行了专题讨论。 B. 薪俸税 (Salaries Tax) 薪俸税部分聚焦于雇佣关系的税务处理,特别是对于复杂薪酬结构的剖析。 雇佣所得的界定: 详细解释了薪金、花红、津贴(如房屋津贴、交通津贴)应纳税的界限。2011年版本特别关注了非现金利益(Benefits in Kind)的估值方法,包括股权激励(Share Options)在行权或出售时的税务时间点认定。 扣除与免税额: 完整罗列了所有个人免税额、子女教育扣除、强积金(MPF)供款扣除,以及对专业进修费用(Professional Subscriptions and Training)的申报要求。 C. 物业税 (Property Tax) 物业税部分侧重于香港应课税物业的界定,以及出租收入的计算。详细说明了可扣除的费用(如维修费、保险费、利息支出)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公司持有物业”与“个人持有物业”在税务处理上的衔接与区别。 第三部分:征收、评估与争议解决机制 这部分内容从税务行政管理的角度,提供了纳税人与税务局互动的操作指引。 评税与上诉程序: 详细介绍了评税通知书(Notice of Assessment)的接收、异议提出(Objection)的法定期限和格式要求。对申请延迟申报、申请延期缴税的流程进行了步骤化描述。 税务审计与调查: 阐述了税务局在2011年对高风险行业的审计侧重点,以及纳税人配合调查时应遵循的法律义务和权利保护,特别是如何准备和提交充分的支持文件以应对突击问询。 逃税与避税的界定: 深入探讨了税务局在行使反避税权力时,如何运用如“不合理安排”(Section 61A)等条款。通过分析近期的裁决,清晰界定了合法税务筹划与非法逃税行为的界限。 总结: 《香港税务:法律与实务 2011-12 年版》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实务工具书。它以其对当时法律细节的精确捕捉和对复杂交易的实用解析,为读者在2011-2012年度的税务规划、合规申报和风险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操作蓝图。本书的价值在于其高度的实操性,是税务专业人员理解并准确应用当年香港税法的权威载体。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台灣從事創業並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家,對於不同國家地區的稅務環境有著極其敏感的認知。香港一直是我們考慮的潛在市場之一,因此,我在尋找相關資料時,接觸到了《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且專業,它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詳細介紹了香港的各項稅收法律和實際操作指南。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利得稅」的講解,它不僅涵蓋了應稅收入的界定、利潤的計算,還深入探討了稅務稽查、稅務規劃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稅務優惠來降低企業的稅負。 書中對於「薪俸稅」的說明,也讓我能夠了解香港對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以及其與台灣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在稅率、免稅額、扣除項目等方面的差異。這對於我們在考慮聘用香港本地員工,或是規劃跨國員工的薪酬福利時,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雖然這本書是2011-12年的版本,但其對香港稅務核心原則和實務操作的詳盡闡述,仍然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非常紮實的基礎,以理解香港的稅務環境。這對於任何希望在香港開展業務的企業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門和進階讀物。

评分

我是一名熱愛旅行和研究不同文化、經濟體系的台灣人,在一次香港旅遊時,無意間在一家二手書店發現了這本《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當時的我對香港的商業運作模式非常好奇,特別想了解他們是如何在高度自由化的市場中,同時保持有效的稅收制度。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結構化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香港的各項稅務,從最基礎的稅種介紹,到複雜的計算方法和申報流程,都涵蓋其中。我對書中關於「差餉」和「地租」的說明印象深刻,這類與不動產緊密相關的稅費,在台灣的稅制中也有類似的項目,但具體徵收方式和稅率有所不同,這讓我對香港的城市管理和財政收入來源有了更深的認識。 書中對於「從價印花稅」的探討,也讓我聯想到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特殊性,以及政府如何透過稅收手段來調節市場的過熱或低迷。雖然我並非專業的稅務人士,但透過這本書的引導,我能夠對香港的稅務體系有一個比較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香港經濟運作的幕後機制。即使是2011-12年的版本,其所闡述的稅務原則和實務操作,對於理解香港稅制的基本架構,仍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是認識這個國際都會的獨特角度。

评分

這本《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我是在逛香港的書店時偶然發現的,當時我對香港的商業環境和稅務政策很感興趣,想了解一下他們是如何在維持競爭力的同時,確保稅收的公平與效率。我並非財稅專業人士,但對商業運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相當紮實,不是那種流於表面的介紹,而是深入到每一個稅種的細節,包括其法律基礎、徵收標準、申報流程,甚至是相關的豁免和優惠措施。書中對於「利得稅」的講解尤其詳盡,它詳細闡述了哪些收入屬於應稅收入,計算時又有哪些扣除項,還有一些特殊的經營情況下稅務上的處理方式。 我特別欣賞書中附帶的許多實務案例,這些案例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香港稅務的具體應用。例如,書中對於跨國企業在香港設立子公司時,在轉讓定價和稅務規劃方面的考量,以及如何處理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都提供了相當細膩的分析。雖然2011-12年的版本,有些法規可能已經更新,但我認為其核心的稅務邏輯和計算方法,對於理解香港稅制的基礎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對於想要深入了解香港稅務的商務人士或學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讀的工具書,只是需要耐心去消化其中的複雜內容。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香港唸書的朋友推薦的,當時他正在準備考香港的專業會計師執照,需要一本涵蓋香港稅務法規和實務的參考書。我雖然不是直接從事相關行業,但因為對東亞的財經體系一直很感興趣,加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其稅制設計自然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我當時拿到的是2011-12年 edition,老實說,對於我這種非專業人士來說,書的內容一開始確實有點艱澀。它不是那種輕鬆閱讀的科普讀物,而是以一種非常嚴謹、系統化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剖析香港的各項稅務,從利得稅、薪俸稅,到物業稅,甚至是不動產印花稅和公司註冊費等等,都有詳盡的介紹。 當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主要還是抱持著一種「觀摩」的心態,想看看香港是如何建構他們的稅務體系,以及這些法律條文是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被理解和執行的。我對其中關於「來源地原則」的闡釋特別有印象,這與台灣的稅制有所不同,也讓我思考不同地區在制定稅收政策時,會考量哪些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書中對於各種稅務計算的案例解析,更是提供了一個非常具體的視角,讓我能夠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實際的商業運作連結起來。雖然有些術語和案例對於非香港居民的我來說,需要反覆查閱和理解,但這也正是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充滿了挑戰卻也樂趣無窮。

评分

作為一位對亞洲經濟發展趨勢有所關注的台灣學者,我一直對香港作為區域樞紐的角色抱有濃厚興趣,尤其關注其在稅務政策上的獨特之處。當我得知有《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這本著作時,便認為是深入了解香港稅務體系的一扇絕佳窗口。書中對於「利得稅」的詳細闡述,讓我得以比較香港與其他亞洲經濟體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的設計差異,例如其簡化的稅制、低稅率以及對特定行業的鼓勵政策。我認為,理解這些差異,對於分析香港吸引外資和促進經濟增長的策略,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書中關於「從價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的討論,也讓我對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機制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些稅收工具的運用,反映了香港政府在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之間所做的努力。雖然這本書的出版年份較早,但其對香港稅務法律框架和實務操作的精準描繪,依然為我們提供了理解香港稅制演變和基本邏輯的堅實基礎。對於任何希望在學術上或實務上深入研究香港經濟和稅務體系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文獻,值得細緻品讀。

评分

身為一個長年居住在台灣,卻對亞洲區域經濟整合與發展有高度關注的觀察者,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触到了這本《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我當時正在研究亞洲主要經濟體在稅收政策上的異同,希望從中找出影響其投資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香港的稅制一直以其簡潔、低稅率和地域來源原則著稱,這本書的出版恰好提供了對其2011-12年間稅務體系的深入解析。書中對於「薪俸稅」的探討,讓我很想比較一下香港與台灣在個人所得稅徵收上的差異,特別是關於海外所得、扣除額的設定,以及對外籍人士的稅務待遇。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個清晰且系統性的框架,讓讀者能夠理解香港稅務法規的演變脈絡及其背後的邏輯。它不僅列出了法律條文,更重要的是,它解釋了這些法律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被解釋和應用,以及政府在稅務徵管方面所採取的策略。書中對「物業稅」的詳細說明,也讓我聯想到香港與台灣在不動產相關稅收上的異同,例如持有稅、交易稅等,以及這些稅種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儘管書中的內容可能隨著時間推移有所更新,但其所呈現的稅務思維模式和實務操作,對於理解香港經濟的運作機制,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评分

我是一名在金融領域工作的台灣人,對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和稅務體系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其稅務制度的設計和執行,對整個區域的金融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對《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這本書早有耳聞,並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獲得了這本。我認為這本書最為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法規彙編,更是一本涵蓋了稅務概念、法律條文、實務操作以及相關案例分析的綜合性指南。書中對於「租置計劃」等較為特殊的稅務議題的探討,也展現了香港稅制在應對不同社會經濟狀況時的靈活性。 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利得稅」的詳細介紹,它不僅涵蓋了企業所得的計算方式,還深入探討了稅務規劃、稅務優惠、以及如何處理關聯方交易等複雜問題。這對於我們在進行跨境投資和企業架構設計時,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儘管這本書的版本是2011-12年的,但其核心的稅務邏輯和原則,對於理解香港稅制的精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我認為,對於任何希望深入了解香港金融市場和商業環境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儘管閱讀起來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耐心。

评分

在一次與香港金融界的朋友交流時,他提及了這本《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並推薦我閱讀,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的稅務環境。我本身是科技業的創業者,雖然不直接處理稅務,但了解各地的稅制對於國際佈局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內容極為紮實,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條款,而是將法律條文、司法判例和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稅務指南。我對書中關於「公司稅」(利得稅)的介紹印象深刻,特別是關於稅務豁免、集團虧損互抵、研發費用抵扣等議題,這些都是我們在規劃公司架構和營運策略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書中對於「印花稅」的解釋,也讓我瞭解到香港在不同交易類別,特別是涉及房地產和股票交易時,如何透過印花稅來調節市場和增加財政收入。這讓我想比較一下台灣在這類交易上的稅負情況,以及香港的制度設計是否有何獨到之處。儘管這本書是2011-12年的版本,某些細節可能已經隨著時間而有所更新,但其對稅務原理的闡釋和對實務操作的深入剖析,依然是理解香港稅務體系的寶貴資源。對於希望在香港設立或經營業務的企業家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全面且深入的視角。

评分

我對亞洲的法律體系和經濟發展一直充滿好奇,香港作為一個獨特的自由港,其稅制更是其中一個引人入勝的課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得知了《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這本書。它以一種非常學術且嚴謹的態度,解析了香港的稅務法律和實務。書中對「利得稅」的系統性介紹,讓我得以深入了解香港如何透過低稅率和地域來源原則來吸引國際企業,並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它詳細解釋了哪些收入被視為在香港來源,以及如何計算應稅利潤,這對於理解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優勢有著關鍵作用。 我對書中關於「印花稅」的討論也特別感興趣,特別是它在房地產和股票交易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影響市場的流動性和投資行為。這讓我聯想到台灣的稅制,並思考兩地在稅收政策上的異同如何塑造其各自的經濟特色。儘管這本書的出版年份較早,但其對香港稅務體系的基礎架構和運作邏輯的深入剖析,依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對於任何希望從法律和實務層面理解香港稅務制度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具價值的資源,它展現了香港稅制設計的智慧與複雜性。

评分

身為一位對亞洲商業法規有著濃厚興趣的台灣創業者,香港的稅務環境一直是我們在制定全球佈局策略時必須深入研究的部分。因此,當我看到《Hong Kong Taxation:Law & Practice 2011-12 Edition》這本書時,我便知道這是一份極具價值的資源。書中以一種極為專業且詳盡的方式,剖析了香港各項稅務的法律基礎、徵收標準、申報流程,以及最新的實務操作案例。我對其中關於「利得稅」的講解尤其印象深刻,它不僅清晰地界定了應稅利潤的範疇,還詳細列舉了各種可扣除的費用項目,以及適用於不同類型企業的稅務優惠政策。 書中對於「薪俸稅」的闡述,也讓我得以深入了解香港個人所得稅的徵收邏輯,包括工資、津貼、股權獎勵等不同收入形式的稅務處理方式,以及如何計算淨應稅收入。這對於我們在考慮聘用本地人才或進行跨境調動時,能夠更準確地預估人力成本和稅務負擔。儘管這本書的版本相對較早,但其所涵蓋的稅務原則、計算方法以及對實際案例的分析,仍然為我們理解香港稅務體系的精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一本需要耐心和專業知識去閱讀的書籍,但其回報絕對是豐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