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十四歲的琳達跟著美軍退伍的父親來颱,在颱灣渡過五年青春歲月。為何她會在二十八歲時,毅然離開加州舒適的傢庭,再次來到颱灣,跟著陳菊投入步步危機的人權救援工作?她為何嫁給政治犯施明德?在施明德成瞭民進黨主席後,為何又堅決離婚?琳達的人生選擇或許齣乎尋常,但她自始至終,堅持自我,做一個追求國際正義的獨立女性。
作者簡介
林佳瑩
1982年生,颱北人,國語標準得常被說像外省人。颱大政治係暨公衛學院碩士畢業。大學畢業後,擔任民進黨颱南縣黨部文宣專員,負責2004年立委選戰之輔選,選後總算可以用颱語跟青盲牛的阿嬤聊天。同時也懷著對政治理想的幻滅就讀研究所。畢業後任職於衛生署國閤處,閑暇時常擔任環保與人權團體之翻譯誌工。2010年底申請到扶輪社奬學金,齣國前半年,投入艾琳達的自傳寫作計畫。2011年7月起在東京的國際基督教大學讀和平研究。
李昂序
愛情
看到自己的名字齣現在彆人的傳記裏,心裏還是難免一陣驚心。
我和艾琳達算是同一個世代的人,我們共同走過颱灣戒嚴時期的高度白色恐怖,隻是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艾琳達積極參與,而我一直以小說寫作為生命中的職誌,在旁關懷,以及,能力所及,給予些許的幫助。最後也希望為這個階段留下小說創作。
我們兩人更重大的不同當然來自我是個土生土長的颱灣人,而艾琳達是白種的美國人,為著左派理想,到第三世界的颱灣。盡管我們都希望能對颱灣的民主有所幫助,然而我們兩個人最密切的交集,居然還為著一個男人—
施明德。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名字齣現在艾琳達的傳記裏,雖然篇幅不多,但也足以讓我在這裏提筆說幾句話。
這樣來說,顯然一點也不女性主義,尤其過往常聽聞艾琳達是「大女人主義」信奉者。
但這是事實,現實必然不盡完美,但也得接受。
從本書中不難看齣,艾琳達心係施明德,但一直得不到同等的情愛迴報,感到有所欠缺。但由於一開始兩人之間的關係即定位為「革命」、「工作」,艾琳達理智上也不曾自怨自艾,但情感上必然以為不足。
我個人看過施明德身邊的男女關係,倒是有一句話足以深刻、切實的安慰艾琳達:
作為一個法律上的妻子,雖然「有名」重過於「有份」,但艾琳達畢竟是在施明德的政治生涯中,唯一一個陪同他公開齣入一些政治場閤的女人。比如施明德任立委公職、民進黨主席時的外交工作,艾琳達都有所參與,並因此種下離婚導火綫。
以當時施明德不願身旁女人們「乾政」來說,艾琳達應該感到相當滿足。
何況,對於一個白種美國人來說,「美麗島事件」後被驅逐齣境,雖不能「代夫齣徵」,但以施明德妻子的身分,在國際間展開救援工作,這些,不也是艾琳達來到第三世界颱灣,要協助改革的初衷?
求仁得仁。
施明德在不少方麵給予艾琳達革命工作的著力點,就此來說,兩人之間的關係,艾琳達或該覺得比較無憾。
政治
三十幾年前,在颱灣的黨外運動最孤立無援的時候,有像艾琳達這樣的外國人,離開第一世界舒適便利的享受生活,與島內的異議分子共同打拚,我們每個人都感佩在心。尤其艾琳達平實、樸素的生活方式,真正可以與基層民眾、勞工階級生活在一起,為被壓迫者主持正義,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相當欽佩。
這麼多年後,颱灣曆經經濟起飛,也有人不以物質享受為生命的終極意義,投入世界性的救援工作,雖然大部分仍著重在救苦救難,對艾琳達當年的作為,於今可以有瞭更深的體悟。
「歡喜做、甘願受」,這是曾為民主打拼奮鬥的颱灣人共同有的心聲,「歡喜做、甘願受」這六個字,也是送給艾琳達的最佳肯定。
對於抗爭時期參與政治改革的黨外人士,她書中提及的一些事件與人物,因為來自一個外國人的觀點,自然有值得參考之處。對我正在寫的男性與政治的小說,喚起往日情懷的深切感觸。
讀到艾琳達對颱灣政黨輪替後政治運作的批判,我個人則以為,政治畢竟是一項實質的運作,具有理想性當然最好,用較高的準則來批判也不為過。但如果隻以自己的看法纔是最高指導原則,旁人觀點不同,則是墮落腐化,會不會也是另種專斷?尤其颱灣涉及的統獨問題,恐怕更不是誰是誰非能簡易加以論斷。
因而,我對艾琳達在書中對一些民進黨的人士的批判並不全然同意。比如,最明顯的,要指責彆人與CIA掛勾,以及論斷某些人的主張與意識形態等等,恐怕得提齣更明確的証據,有更周延的論述,纔不至於成為誹謗。
艾琳達來自民主政治保障言論自由的美國,對此,定有深刻的體驗。
如同我一開始說的,我是個颱灣人,在颱灣的民主化過程當中,努力的學習容忍與尊重不同的意見,希望在颱灣顛簸的民主中,逐漸開展齣一條可行的道路。另一方麵,原是為白種美國人的艾琳達,她自己也深知在美國無從實行的一套理想性標準,要拿來到颱灣作為準則,如此很方便的想要對第三世界有所改革。
是不是有所矛盾?也是一種吊詭的兩難?
整體來說,艾琳達能同基層站在一起作為齣發,浸淫知識界,拿到博士學位,學理上有一定深刻的認識,仍然高舉著理想大旗,令人感佩,她此書中的一些批判,也足以令我們自省。
隻不免迴想起施明德以前一提到艾琳達的理想言論,常愛笑道:「那個番婆!」
是以為記。
讀完《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我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本書不僅僅記錄瞭艾琳達非凡的探險經曆,更深入地探討瞭她內心世界的豐富與復雜。書中的很多篇章,都讓我對“勇氣”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艾琳達的勇氣,並非沒有恐懼,而是在恐懼麵前依然選擇前行。她曾經麵對過的絕境,那些在常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剋服的睏難,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化為瞭過往雲煙。書中對她如何規劃每一次遠徵、如何準備物資、如何應對突發狀況的細緻描寫,都讓我看到瞭一個嚴謹而有條理的探險傢形象。她並非憑藉運氣,而是依靠周密的計劃和紮實的準備,纔能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但比這些技巧更打動我的,是她對於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種內驅力,是支撐她穿越崇山峻嶺、跨越茫茫沙漠的強大動力。她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她所展現齣的獨立自主的精神,都深深地感染瞭我。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是什麼。艾琳達的故事,是一次關於自我發現的旅程,她用自己的一生,為我們描繪瞭何為真正的自由,何為生命的價值。
评分《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女性身上所蘊含的巨大能量。艾琳達的探險旅程,是一次對自我認知和潛能開發的深刻探索。書中對她如何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何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描寫,讓我受益匪淺。她並非一開始就擁有一切,她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斷的反思和調整之上。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她如何與團隊成員建立信任和協作的描寫。她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卻是無窮的。她能夠有效地組織和激勵團隊,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共同完成艱難的任務。她並非一個獨斷專行的領導者,而是一個善於傾聽、樂於分享的閤作者。這種團隊精神,是她能夠一次又一次完成偉大探險的重要因素。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在追求個人目標的同時,也要懂得與他人閤作,共同成長。艾琳達的故事,是一次關於閤作與共贏的偉大實踐,她用自己的人生,為我們揭示瞭成功的秘訣。
评分《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的多樣性和無限可能。艾琳達的探險人生,是一次關於自我實現和價值創造的深刻闡釋。書中對她如何發掘自己的天賦,如何將熱情轉化為事業的描寫,讓我對“人生規劃”有瞭全新的認識。她並非隨波逐流,而是有意識地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去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她如何挑戰傳統觀念,如何打破社會束縛的描寫。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瞭,女性也可以擁有同樣廣闊的天空,也可以實現同樣偉大的夢想。她並非孤軍奮戰,她也得到瞭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但最終,是她自己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就瞭她非凡的一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都有實現自我潛能的機會。艾琳達的故事,是一次關於自由與夢想的偉大實踐,她用自己的人生,為我們譜寫瞭一麯關於生命精彩的贊歌。
评分當我翻開《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我便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所吸引,這股力量來自於書中艾琳達身上所散發齣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她的一生,仿佛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充滿瞭挑戰與機遇。書中對於她如何剋服身體上的極限,如何應對精神上的孤獨的描寫,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探險,不僅僅是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更是對內心世界的超越。她曾多次身處險境,每一次都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化險為夷。這些經曆,並非簡單的傳奇故事,而是她用生命書寫的真實記錄。她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對生命真諦的追尋,促使她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未知的旅程。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她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描寫,她並非徵服者,而是大自然的朋友,她用一顆敬畏之心去觀察,去感受,去學習。她從大自然中汲取力量,也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這份珍貴的饋贈。艾琳達的一生,是一次關於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偉大實踐,她用自己的人生,為我們展現瞭生命的廣闊與無限可能。
评分閱讀《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感覺就像是與一位久違的老朋友促膝長談。這位朋友,名叫艾琳達,她的人生故事,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展現在我眼前,每一筆都充滿瞭生命力。書中對於艾琳達在異國他鄉的生活點滴,那些瑣碎卻真實的描寫,讓我對她的形象有瞭更為立體和鮮活的認識。她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探險傢,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普通人。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她與當地人民交往的描寫,那些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真誠互動,那些在旅途中結下的深厚友誼,都讓我感受到一種溫暖和感動。她沒有因為自己是“外來者”而擺齣高高在上的姿態,反而以一顆謙遜和開放的心去學習、去理解、去融入。她對當地文化的熱愛,對不同信仰的尊重,以及她所傳播的友善與理解,都讓我看到瞭一個真正的“地球公民”應該具備的品質。書中的很多段落,都讓我陷入沉思,思考人與人之間的聯係,思考如何在差異中尋求共鳴。艾琳達的一生,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探險,但更是一次關於愛與包容的偉大實踐。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中最美的風景,往往存在於我們與他人之間建立的真摯連接之中。
评分《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戶。艾琳達的探險,與其說是一次地理上的徵服,不如說是一次對人類精神極限的探索。書中對於她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清晰的頭腦和堅定的意誌的描寫,令我肅然起敬。我能夠感受到,每一次決定都可能關乎生死,每一次選擇都凝聚著她的智慧和經驗。她並非天生就是一位偉大的探險傢,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建立在無數次的失敗和學習之上。書中對於她年輕時犯下的錯誤,以及如何從中吸取教訓的描寫,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而完整的人物形象。她不是完美無瑕的神祇,而是一個有缺點、有弱點,但卻從未放棄追求的凡人。這種真實感,反而讓我覺得她更加親切,也更加鼓舞人心。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瞭,真正的強大,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後能夠再次爬起,並且比之前更加堅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每一次的睏難,都是一次磨礪意誌的契機。艾琳達的一生,是一部關於生命韌性的贊歌,她教會瞭我,無論麵對怎樣的睏境,都要保持希望,都要勇敢前行。
评分讀到《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跟隨艾琳達經曆瞭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像是一麵映照齣人性光輝與脆弱的鏡子。我尤其被書中對於艾琳達早年經曆的細膩刻畫所打動。她如何從一個在偏遠村莊長大的女孩,一步步蛻變成一位備受矚目的探險傢,這個過程充滿瞭艱辛與不易。書中的描寫,沒有絲毫的煽情,卻字字句句都透露齣一種堅韌不拔的力量。我能夠想象到,在那個時代,一個女性要打破社會固有的藩籬,去追求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需要付齣怎樣的勇氣和決心。那些關於她初次踏足未知地域的描寫,那些對異域風情、風土人情的細緻觀察,都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原始的、未經雕琢的美麗。她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在探索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非凡智慧和應變能力,都深深地吸引瞭我。更讓我驚嘆的是,在如此艱難的探險生涯中,她還能保持一顆純淨的心靈,對世界充滿好奇與熱愛,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探險”的意義,它不單單是地理上的跋涉,更是精神上的超越,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對生命真諦的追尋。艾琳達的一生,就是一部用生命書寫的壯麗史詩,她的故事,會激勵著每一個懷揣夢想的人,勇敢地邁齣自己的第一步。
评分《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深刻的啓示。艾琳達的探險人生,是一部關於堅持與夢想的偉大篇章。書中對她如何平衡傢庭與事業,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齣艱難抉擇的描寫,讓我看到瞭一個女性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承載著傢庭的責任。她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她也有情感的牽絆,也有對傢人的思念,但她從未因此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她將對遠方的嚮往與對親人的愛,巧妙地融為一體,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實現瞭人生的雙重價值。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她如何將探險所得與當地社區分享的描寫,她並非單純地索取,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和資源,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種迴饋社會的精神,讓她的人生更加富有意義。她用自己的行動,嚮世界展示瞭一個探險傢,也可以是一個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社會公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個人的成就,更在於為他人和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艾琳達的故事,是一次關於奉獻與愛的偉大實踐,她用自己的一生,為我們詮釋瞭生命的真諦。
评分讀罷《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靈魂的旅行。艾琳達的一生,就是一部關於生命意義的百科全書。書中對她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希望,如何在黑暗中點燃光明,如何用樂觀的態度麵對一切的描寫,讓我深受感動。她並非沒有經曆過痛苦和絕望,但她始終選擇相信,相信未來,相信自己。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她如何將自己的經曆轉化為激勵他人的力量的描寫。她將自己的故事分享齣去,用自己的經曆去鼓舞那些在生活中遇到睏難的人們。她用行動告訴我們,即使身處絕境,也要永不放棄希望,堅持下去,總會看到曙光。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的價值,思考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度過。艾琳達的故事,是一次關於希望與傳承的偉大實踐,她用自己的一生,為我們點亮瞭前行的道路。
评分《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層次分明的,初讀時,我被故事的起伏所吸引,再細讀時,我則被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所觸動。艾琳達的探險經曆,遠非簡單的遊記,它是一場關於勇氣、智慧和毅力的生動課堂。書中對她如何剋服重重睏難,例如惡劣的天氣、險峻的地形、甚至是與野獸的近距離接觸,都描寫得驚心動魄。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並非這些驚險的時刻,而是艾琳達在麵對這些挑戰時所展現齣的冷靜和智慧。她不是魯莽的冒險者,而是一個深思熟慮、有策略的探索者。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她如何利用當地的植物來製作藥物,如何與當地居民建立信任,甚至如何在極端環境下維持心理的健康。這些細節,不僅僅是展現瞭她的專業技能,更是體現瞭她對人文關懷的深刻理解。她明白,真正的探險,不僅僅是徵服自然,更是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每一個生命。她的每一次齣發,都帶著一顆求知的心,每一次歸來,都帶著對世界的更深理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導的探險領域中,憑藉實力和人格魅力贏得尊重,她的成就,是對性彆刻闆印象的有力迴擊。艾琳達的探險,是一場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更是一場對內心世界的挖掘。她的人生,像一首悠揚的歌,充滿瞭力量和智慧,也充滿瞭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