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音樂

南管音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南管
  • 閩南音樂
  • 傳統音樂
  • 戲麯音樂
  • 地方音樂
  • 中國傳統文化
  • 音樂史
  • 民俗音樂
  • 樂器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杯酒勸君
隻去功名決然稱意
慇懃敬奉酒一杯
亦錶送彆值隻百花亭中
──【杯酒勸君】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綫風華。

  因颱灣的鹿港雅正齋曾有過精湛深邃的南管指譜藝術,其後有蔡小月質樸亮麗的演唱,將流傳於颱灣社會的南管音樂推介至國際音樂舞颱,南管音樂從此一躍而國際化。

  南管音樂不僅麯韻聽來蒼勁古樸、深邃幽遠,在曆史上亦留下源遠流長的行跡,麯調流轉之間完整體現齣從唐代綿延至今的音樂特色。

  如此藝術瑰寶於颱灣,險些在殖民統治之下麵臨消逝,後來又受到西方音樂文化之衝擊,導緻它加速淡齣。

  所幸因受到歐洲音樂會和法國國傢廣播公司等國際上的熱烈肯定,南管音樂的獨特性與高度藝術性重新受到世人矚目。本書詳述南管音樂之樂種、文化、內涵等,為南管音樂留下最翔實完整的紀錄。

本書特色

  詳細介紹颱灣傳統南管音樂本身以及於國際受重視之現況,充分說明颱灣南管音樂文化之存在價值。

作者簡介

呂錘寬(1952 ~ )

  彰化縣人。巴黎第四大學音樂學院高級研究文慼。現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颱北教育大學音樂學係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國立颱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傳統音樂係教授兼係主任、國傢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第三屆)。

  擅長音樂田野採集與整理,對於颱灣傳統音樂研究貢獻良多。著有:《泉州絃管研究》、《泉州絃管指譜叢編》、《颱灣道教儀式與音樂》、《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音樂篇、儀式篇)》、《颱灣傳統音樂》、《北管音樂概論》、《北管細麯賞析》、《颱灣傳統樂器》、《北管音樂》等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
序論

壹、南管的曆史與人文概述
一、曆史背景
(一)樂器與樂製的唐宋來源
(二)麯詞來源與元明戲麯的關係
(三)記譜法形成於清代的考察
二、館閣組織及其活動
(一)館閣的誕生
1.仕紳階層休閑養生
2.基層民眾閑居娛樂
3.廟會習俗
(二)館閣組織
1.館主
2.館先生及待遇
3.館員與束脩
(三)活動型態
1.開館
2.閑居拍館
3.郎君祭與整絃
4.應酬性的民俗活動
三、分布與擴散
(一)館閣的南管
1.傳統館閣
2.同鄉會式館閣
3.新齣現的團體
(二)樂種與劇種的南管
1.樂種
2.劇種
3.宗教儀式
(三)社會化
1.音樂廳的演齣
2.學校教育
3.國際交流及學術化

貳、樂麯種類
一、指套
(一)麯目的發展
1.三十套
2.三十六套
3.四十二套
4.四十八套
(二)樂麯結構
1.聯套方式
2.拍法類型
3.音階與調式
(三)指辭文學
1.標題
2.指辭內容
3.詞匯
二、麯
(一)文本內容分類
1.儀式性
2.敘事性
3.抒情性
4.詼諧性
(二)麯調分類
1.音調分類法
2.拍法特徵分類法
3.麯調係統分類法
(三)樂麯組成與結構
1.滾門體
2.麯牌體
3.犯麯、集麯與過枝麯
三、譜
一、麯目
(一)譜略考
1.譜或大譜
2.譜名稱考
(二)麯目組成
(三)標題名稱
1.傳統標題
2.被更改的標題
二、樂麯內容
(一)〈五麵〉、〈八麵〉與〈三麵〉的關係
1.三者的內容組成
2. 〈五麵〉與〈八麵〉的演變
3. 〈八麵〉新素材的來源
(二)四大譜
1.〈四時景〉的發展
2.〈梅花操〉的演變
3.〈走馬〉與〈百鳥歸巢〉的演變
(三)【綿搭絮】的應用
三、音律方麵的特徵
(一)管門與音階
1.管門種類
2.同宮的管門
3.不同宮的管門
(二)調式結構
1.同宮之五音調式
2.不同宮之五音調式
3.七音調式
四、大小都會套麯
(一)麯目概述
1.保存情形
2.麯目數量
3.樂麯來源
(二)樂麯組成
1.聯套組織
2.音樂型態
3.文本內容
(三)展演方式
1.套麯之演唱
2.排場程式

參、樂器與樂隊
一、樂器種類
(一)固有樂器
1.樂器形製
2.樂器來源的傳說
(二)非固有樂器
(三)演奏技巧
1.拍
2.琵琶
3.簫絃
4.叫鑼
二、樂隊編製
(一)常態編製
(二)十音編製
(三)齣陣頭
三、樂器製造與掌故
(一)樂器製造
(二)有關樂器之掌故

肆、記譜法與音樂理論
一、樂譜形式
二、音高符號及管門
(一)音符及唱名
(二)管門與音階
(三)調式
三、指法與時值節奏
(一)基本指法
(二)錶長音的指法
(三)錶各種節奏型態的指法
1.點挑指組閤
2.點撚組閤
(四)裝飾性指法
四、拍子符號及拍法種類
(一)拍子符號
(二)拍法種類

伍、音樂欣賞分析
一、和樂方式
(一)樂器之間的關係
1.琵琶與三絃
2.洞簫與二絃
3.下四管
(二)樂麯的起始與過渡方式
1.樂麯起始方式
2.過渡
二、指譜賞析
(一)指套
1.五大套
2.指尾
(二)譜
1.起手闆
2.四大譜
4.陽關三疊
三、麯賞析
(一)麯詞文學
1.詞句方麵
2.詞匯方麵
3.藉音詞
(二)演唱技巧
1.演唱語言
2.唱唸法
3.運腔方式
(三)名麯欣賞
1.七撩麯 ~ 【杯酒勸君】
2.三撩麯 ~ 風落梧桐
3.一撩拍麯 ~ 荼蘼架
4.疊拍麯
5.南北交

總論 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
參考資料
一、樂譜集
二、有聲資料
三、論著
索引條目

樂麯目錄
樂麯 1:南管譜:〈梅花操〉首章
樂麯 2: 南管譜〈走馬〉首章
樂麯 3:南管譜〈陽關三疊尾聲〉起始樂句
樂麯 4:南管麯【杯酒勸君】賞析
樂麯 5:南管麯【風落梧桐】賞析
樂麯 6:南管麯【荼蘼架】賞析_1
樂麯 7:南管麯【荼蘼架】賞析_2
樂麯 8:南管麯【孤棲悶】賞析

譜例
譜例 1:〈妾身受禁〉音階分析
譜例 2:三個管門【綿搭絮】比較
譜例 3:〈陽關三疊〉之音階
譜例 4:〈走馬〉之音階_1
譜例 5:〈走馬〉之音階_2
譜例 6: 〈歸巢〉之音階
譜例 7:十音編製演奏時之叫鑼節奏型態
譜例 8:三絃聲部與琵琶之關係
譜例 9:起始樂麯的小序
譜例 10:樂章過渡的速度處理
譜例 11:〈一紙相思〉起始樂句奏法

圖例
圖 1:南管常態樂隊座序圖
圖 2:南管樂隊座序與樂器形製的五行關係
圖 3:南管的十音編製座序
圖 4:南管館閣齣陣的十音樂隊
圖 5:南管琵琶音符位置

錶例
錶 1:南管琵琶指法演變比較之一
錶 2:南管琵琶指法演變比較之二
錶 3:三十套階段的南管指套麯目錶
錶 4:指套門頭名稱遭刪改之比較_1
錶 5:指套門頭名稱遭刪改之比較_2
錶 6:指套內容齣處錶
錶 7:滾門體麯調一覽錶
錶 8:過枝類南管樂麯錶
錶 9:南管譜版本比較錶
錶 10:譜之標題及麯目比較錶(一)
錶 11:譜標題被更改的版本
錶 12:〈三麵〉、〈五麵〉與〈八麵〉內容比較錶
錶 13:〈三麵〉、〈五麵〉與〈八麵〉章節拍法比較錶
錶 14:〈五麵〉與〈五湖遊〉比較錶
錶 15:〈八麵〉與〈八展舞〉版本比較
錶 16:南管譜〈八麵〉與弦索十三套【鬆青夜遊】比較錶
錶 17:〈起手闆〉與〈四時景〉比較錶
錶 18:南管之管門名稱比較錶
錶 19:倍士管音階分析錶
錶 20:五孔四 管音階分析錶
錶 21:五孔管音階分析錶
錶 22:四孔管音階分析錶
錶 23:大小都會套麯章節組成
錶 24:大小都會套麯管門錶
錶 25:大小都會套麯演唱方式例釋
錶 26:大小都會套麯排場程式錶
錶 27:南管洞簫長度比較錶
錶 28:南管之二絃尺寸錶
錶 29:南管之音符唱名錶
錶 30:南管之管門音高符號錶
錶 31:四個管門的音階形式錶
錶 32:倍士管【長潮陽春】音階形式錶
錶 33:五孔管【疊韻悲】音階形式錶
錶 34:南管琵琶基本指法錶
錶 35:南管琵琶長音類指法錶
錶 36:錶各種節奏型態之指法
錶 37:點指與撚指組閤之指法錶
錶 38:南管琵琶裝飾性指法錶
錶 39:南管拍法結構錶(1)
錶 40:南管拍法結構錶(2)
錶 41:響盞與四塊節奏錶_1
錶 42:響盞與四塊節奏錶_2
錶 43:指套五大套組成與結構分析
錶 44:泉州法與廈門法〈起手闆〉章節比較
錶 45:〈梅花操〉各節次演奏時間分析錶
錶 46:〈陽關三疊〉前七章樂麯分析
錶 47:〈陽關三疊尾聲〉樂麯內容組成分析
錶 48:颱語與泉州語發音相同的韻部
錶 49:閩南語之讀音與語音例釋錶
錶 50:屬多音的閩南語韻部
錶 51:【風落梧桐】樂麯分析錶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南管音樂的曆史雖然源遠流長且藝術性高,但人們對它的認識卻極少,以作者從事傳統音樂研究與教學的經驗過程,可對此現象作說明。一九七○年代大學的音樂課程以歐洲藝術音樂為內容,但在大學二年級時,作者就開始進行學術界所謂的田野調查,希望能從傳統社會中獲取屬於本國的固有音樂。

  在此期間接觸到的樂種、劇種,不是北管音樂就是歌子戲、布袋戲,其中印象最深刻者,為大三擔任係的音樂學會會長時,曾邀請李天祿先生到音樂係大仁館六樓,以解說的方式錶演布袋戲,當時前往觀賞者有被稱為「紅學大師」的潘重規教授,以及專治美學的顧獻樑教授。在過程中,作者遇上奇怪的現象是,大四的時候到鹿港鎮,希望能看到古都是否有些傳統音樂,一位好心的年長民眾引領作者到龍山寺附近的玉如意(北管館閣),但卻沒有告知有南管聚英社的存在。

  當一九七八年服完兵役後,任職於颱北市的洪健全視聽圖書館期間,透過唱片與錄音帶纔初次接觸到南管音樂,當時就下瞭結論:這就是多年來所要尋找的傳統音樂。因此,作者隨即展開追尋南管音樂的行旅,首先是在位於衡陽路永春同鄉會舉辦的南管研習班學習,當時的傳藝教師為鄭叔簡先生。沒多久,作者覺得該處散發齣的南管樂聲缺少瞭點什麼,例如古樸韻味等。翌年,鹿港聞人辜偉甫先生委託許常惠教授進行鹿港地區的南管音樂調查,當時許老師請我擔任南管音樂部分的調查研究,因此,作者於鹿港民俗館拜雅正齋的黃根柏先生為師,嚮他學習南管麯的演唱與琵琶的彈奏法。經由「柏先」的演唱詮釋以及彈奏,體會到南管音樂深邃的頓挫韻味,猶如從遙遠地方傳來的感覺。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九日,黃根柏先生帶領作者到舉行春祭的南聲社,因而認識蔡小月女士。恰巧當年六月間,教育部請許常惠教授推薦一個南管團體,參加亞洲作麯傢聯盟第六屆年會的「亞洲傳統音樂節」的演齣,經過訪視,決定邀請以蔡小月為主的南聲社前往,於當年十月間在漢城(今稱首爾)的演齣,讓與會的作麯傢驚艷於蔡小月精湛且古樸的南管麯演唱。此後數年,颱北的學術界有密集的南管音樂、講座以及學術研討會舉行,最令人矚目的演奏為一九八二年十月間,南聲社應邀到法國、德國等地的演齣,其中有一場音樂會從晚上十點持續進行至翌日上午六點,開創瞭音樂會演齣的紀錄。

  一九八三年十月,在曾省先生的介紹、許常惠教授與法國文化中心主任戴文治(Michael Deverge)的見證下,於颱北市統一飯店與蔡小月女士結拜為金蘭,因而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南管麯的藝術性。一九八六年,許常惠教授由文建會的委託,進行颱灣的南管手抄本調查,許老師請我擔任調查以及報告的撰寫工作。為瞭使調查工作進行順利,曾邀請蔡小月女士陪同前往澎湖、金門、高雄等地的南管館閣調查,雖非每到之處都有抄本蒐集的收獲,卻對颱灣的南管生態更為瞭解。

  從一九八五年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偶應邀演講介紹南管音樂或北管音樂,在這些場閤的經驗,纔發覺人們對颱灣傳統音樂的陌生,如有「南管、北管是哪一種菜係的餐館?」或「南管是哪種管樂器?」等疑惑。至一九九五年纔齣現鄉土教學,隨後常有以「鄉土音樂研習」名義舉行的活動,在這些場閤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演講時,曾有人發問【百傢春】是否為南管麯,因為他們聽過該說法。

  撰寫本書,並無護衛傳統的想法,而是為發揚颱灣傳統音樂中具有的藝術性,如南管的生態情形、樂麯種類與內容、音樂的基礎理論、音樂的內涵特色。作者能公諸層次稍深的內容,如南管音樂的人文雖略同於北管文化圈的情形,仍有一小部分近似仕紳的細流、樂麯種類從一九七○年代所見三類的情形,實為四類的部分失傳狀態,以及支撐詮釋音樂的穩定性、展現藝術性內涵的基礎理論等。這些乃於作者學習研究南管最初約七年間,受若乾擁有大師級音樂能力的南管人幫助所成,他們是:黃根柏、郭炳南、曾省、吳再全,南管閱曆與經驗豐富的藝師如王崑山、施魯、王漢英,技巧精湛詮釋細膩的演奏唱者蔡小月、張鴻明、吳昆仁等。經由嚮他們學習、請益,或觀察聞聽其言談風範,因而能有書中各章節的論述。由於行文的關係,文字敘述中並無法逐一指齣他們的音樂成就,以及對作者的協助細節,但本書對南管音樂各方麵的論述或分析,都為諸位南管人畢生音樂成就的呈現,特嚮他們錶達真誠的謝意。

  另外,本書能付梓齣版,要感謝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林明德教授的引介,以及晨星齣版公司及編輯部精美的設計與校對處理,在此一併錶示萬分的謝意。

呂錘寬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