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牛着拖,做人着磨」鼓励人们努力不懈
「鼓响,吃到鼓歇」讽刺贪得无厌的人
「做代志,那亲像桃花过渡;吃着饭,干那武松咧打虎」标准「上班一条虫,下班一条龙」!
小时候,听阿□常挂在嘴中的:「囝仔人有耳无嘴」,进入社会工作,前辈说:「江湖一点诀,讲破不值钱」,追女孩时,也如此自我勉励过:「戏棚仔脚,站久人的」……嗨!多啦!许多的俚谚俗语是如此亲密的伴着我们长大。
一百多句精彩且熟悉的「古早人讲……」,在作者活泼俏皮的笔下,写活了这些源自于民间及各族姓间互动,那股生生不息、活蹦乱跳的生命力。背后的古早味地方小故事概括了先民的风俗习惯及人文思维、幽默有趣的插图让人看了会心一笑,这一则则的俗谚不禁让人认同与珍惜这片丰饶土地之可亲、斯民之可爱。
本书特色
精采插图 + 有趣的地方故事 =「摸蛤仔兼洗裤」
轻松悦读早期台湾生活历史
作者简介
陈华民
号少痕,又号墀盦,台湾彰化芳苑乡崙脚村人,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乃同安「銮井陈」渡台第七代「墀」字辈。
曾任:导演、电影策划、广告及唱片公司企划设计制作、杂志主编等职,现专事写作。
已出版作品有:《悦读台湾俗谚》、《台湾野史小札》等。
悦读台谚.更爱乡土
─自序
艋舺篇
咸丰三,讲到担
第一好张德宝,第二好黄阿禄嫂,第三好马笑哥
庵草禄叔公
气死吴阿抄,笑死王阿老
泉北郊雀雀着,较输大脚却仔一粒蛲
一钱二缘三水四少年
一次激子弟,二次照古例
新查某,旧××
去苏州卖鸭蛋
财甲新艋,势压淡防
鼓响,吃到鼓歇
十二十三让你坏,十九二十你就知
坏钱仔都瘦炎仔的
春景仔老爸─□尚(想)
猫的奸臣,胡的不仁
笼盛猫顾粿
黄昏无叔孙,天光才辨字伦
鲈鳗掠去花莲港,直乎彪婆找无
会过得铁枝路,也过得黑隘仔门
大埕龟,艋舺鸟
公校读一冬,不识屎壆仔枋
日本仔保正─好势
日本婆仔挂耳钩─无彼啰代志
狗吠火车
柑仔换芎蕉
陈林半天下,剩的困灶脚
顶港篇
未看艺旦,免讲大稻埕
上观天文,下察地理
妈祖宫起不着面
大道公斗法妈祖婆
三月二十,人看人
一保肉,二保打,三保笑哈哈
周池仔好榜路,燿坚仔好肚
宫口五棚戏
学洪礼谟火车轮
一鸟二关刀,三蛇四莲花
周百万,用银不用钱
食鱼无反
目睭雾雾,菝那看做莲雾
咒诅食嘴涎
爬上倒吊岭,不想厝内的某子
黑猫穿裙无穿裤,黑狗穿裤激拖土
童乩偷猪,看着巡查走去避
自动车运转手,艺妲间相争拉
爱骚,晓去猪哥寮
五分埔要吃痟,病院兼猪哥寮
上卌,就摄
惊死暝暝一,不惊暝暝七
死猫吊树头,死狗放水流
鸡母啼,磔头挟纸钱
做牛着拖,做人着磨
厅头姑,房内姨
囝仔人脚仓三斗火,也会煮饭,也会炊粿
美国出淡马胶,台湾出土脚
府城篇
草地人惊掠,府城人惊食
草地胡蝇,不曾吃着县口香饼
食着下林仔水,会变形
有看见针鼻,无看着大西门
有楼仔内厝,无楼仔内富;有楼仔内富,无楼仔内厝
心肝较硬石仔虾
蔡抵蔡,神主牌仔摃摃破
重庆寺捞醋矸仔
捥篮仔假烧金
日本人叫陈老师─真恼死
人交的都是关公刘备,你串交的,全是林投竹刺
户口枋仔钉置电火柱仔
赚钱不够大脚腰仔买矾撒脚骨
东原谦记,秀英罔市
美的留在庄,丑的乎新寮仔扛
好柴无流过安平镇,水查某无留置四鲲鯓
南风转北,王城去一角
无田无园,尽靠六下门
蔡姑娘嫁─加劳的
卖某做大舅,生子叫阿舅
千草寮土地─守(酒)鬼
台南阿兄仔─吃饱闻闻等死
乌桥仔大学(壆)
想要好赚,晓去学蟾蜍仔弄狮头
庄头篇
林大干,铸铳打家己
新营有庙不做醮,查亩营有钱不起庙
顺剎,攻彰化
会过得西螺街,也过得虎尾溪
山河仔吃粽─硬吞
跟鸡跟狗,甘愿跟陈三走
三人共五目,日后无长短脚话
饭匙抵猫
匏仔光光滑滑,无削皮人也骂;苦瓜猫猫□,削皮人也骂
无某无猴
猫猴变无蚊,骑牛去北港
客人仔面─免
倒担槟榔落广东
好好鲎到屎那流
龟笑无尾
嫁 入城,无食也好名;嫁入山,有食嘛黑干
九万十八千,八秀三贡生
流秋秋,食两蕊目睭
番仔上天─装的
第一卖冰,第二医生,第三脚梢间
任你□,也是赤崁糖
喷鼓吹送契兄
新骗叔仔无法度
输人不输阵,输阵生着面
金门城的肉豆─厚荚搁杂掺
观音亭佛祖,惦惦兴
参考书目及图片来源
自序
悦读台谚.更爱乡土
俗谚俚语,乃人类智慧,及生活经验所得之简练精辟短语,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及民族之生活观照、感受、智慧、经验和特性。
俗谚,闽南语称「俗语话」,或更口语的说成:「古早人讲……」。
它每每在庶人的说话对谈中,不经意的蹦出,不用遣词造句,便能造成一针见血的功效。
连雅堂在其《台湾语典》中便提及:「俚言俗谚,闻之似鄙,而每亟真理,古今谈论,每援用之……。」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它总是时不时地在耳膜中响起,想想小时候,父母常挂在嘴中的:「囝仔人有耳无嘴」,进入社会工作,前辈说的:「江湖一点诀,讲破不值钱」,追女孩时,你是不是也如此自我勉励过:「戏棚仔脚,站久人的」,嗨!多啦!原来俚谚俗语是如此亲密的伴着我们长大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俗谚俚语,乃人类智慧及生活经验所得之简练精辟之短语,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及民族之生活观照、感受、智慧、经验和特性。
它是丰富而多彩多姿的,是先民人生经验累积而来的智慧。
它有警训者,如:「在生一粒豆,较赢死了拜猪头」。
在劝勉的,如:「做牛(要)拖,做人磨」。
有训戒的,如:「好天要(ˋㄞ)积雨未粮」。
它可以世故,如:「棚顶做到(ㄍㄚ)流汗,棚脚嫌到流涎(ㄋㄨㄚ)」。
可以讽世,如:「散鬼众人惊,做婊坐大厅」。
更可以谐谑,如:「做代志,那亲像桃花过渡,吃着饭,干那武松咧打虎」。
如此深微要妙的短言片语,光唸起来都叫人会心一哂,自然印入脑中,「每援用之」了。
近年来,有关台湾各类文史书籍不断出版,早成显学,而俗谚俚语更在有心人士的广为搜罗汇编下,或谓汗牛充栋,猗欤盛哉。但有关具故事性之俗谚,却较为少见。
本书以故事性谚语为主轴,除了为每则俗谚寻根探源外,并对日常使用的俚语做趣味性的探讨铺陈。
这些故事概括了先民的风俗习惯,地方特性,及常民对身边事物的价值取向,经由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台湾历史之变革,以及各族姓间的互动,与老百姓的幽然风趣表现,那股属于常民百姓活蹦乱跳的生命力,从每则俗言俚语中,跃然纸上,相信会对读者产生智慧的灵动,而从中获得启发。
悦读这一则则的俗谚,常让我不觉对这片丰饶的土地,产生认同与珍惜,相信您也能同我一样,毕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无容置疑的。
当我翻开《悦读台湾俗谚》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俗谚似乎只是生活中零散的碎片。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我惊叹不已。它不像我预想的那样,只是一些孤立的句子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和巧妙的解读,将这些零散的俗谚串联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台湾生活画卷。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闯入台湾人家中的客人,看着他们如何用这些俗谚来表达喜怒哀乐,如何用这些俗谚来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用这些俗谚来传承家风家训。书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些质朴的话语,那些接地气的道理,都让我倍感亲切。我甚至能想象出,在某个台湾的傍晚,一位老奶奶坐在摇椅上,对着孙子孙女们讲着这些俗谚,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人民的可爱之处,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评分《悦读台湾俗谚》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也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我一直对台湾的民俗文化情有独钟,而俗谚无疑是其中最生动、最鲜活的部分。这本书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以一种非常亲切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台湾的俗谚呈现在我面前。我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仿佛能听到那些来自台湾土地的声音,感受到那里的风土人情。书中对每一句俗谚的阐释,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社会背景、历史渊源以及生活哲理。我常常在读到某一句俗谚时,会联想到台湾的某些著名景点、某个历史事件,或者某一部台湾电影、电视剧。这种跨越时空的联想,让我对台湾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满。这本书就像一个无声的向导,带我在台湾的俗谚世界里穿梭,体验着那份独属于台湾的温情与智慧。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名为《悦读台湾俗谚》的书,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一场奇妙的心灵漫游。这本书就像一张铺陈开来的台湾地图,而每一句俗谚,都是地图上的一个小小地标,指引着我走向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角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谚语的解读,它们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作者就是站在我身边,用台湾特有的腔调,给我讲着某个邻里之间的趣事,或者某位长辈的教诲。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田埂上挥汗如雨的农夫,在热闹的夜市里讨价还价的商贩,还有那些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家常的家庭。书中传递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在困难面前保持韧性的精神。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台湾的俗谚,更是一种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的全新视角。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智慧就藏在最朴实的话语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体会。
评分《悦读台湾俗谚》这本书,真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心灵读物。它不是那种需要你绞尽脑汁去理解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杯温热的茶,一杯就能让你感受到台湾的温度和人情味。书中的每一句俗谚,都像是一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光辉。我喜欢作者那种轻松幽默的笔调,让我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台湾集市,听着摊贩们爽朗的叫卖声,和着路边人们的欢声笑语。书中的俗谚,有的诙谐,有的深刻,有的充满了生活智慧,有的则饱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台湾更深层次的认知。我不再只是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台湾,而是通过这些最朴素的语言,触摸到了台湾人民最真实的情感和最鲜活的生活。这本书,让我觉得台湾不再遥远,它就在我的身边,在我每一次的阅读中,悄然绽放。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悦读台湾俗谚》就深深吸引了我。作为一名对台湾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扇窗户,让我能更贴近台湾人民的生活,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这本书的名字恰恰点燃了我内心的火花。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慈祥的长辈,用最接地气的语言,为我娓娓道来那些流传在台湾街头巷尾的谚语。我期待着,通过这些简短而精炼的句子,能够窥见台湾人民乐观向上、勤劳朴实的性格,能够感受到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幽默。也许书中会提到那些关于农耕、关于家庭、关于人情世故的谚语,它们如同历经岁月沉淀的甘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台湾人。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看似寻常的俗语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学,又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深入台湾灵魂的旅行,一次与台湾人民心灵对话的机会。我希望它能让我笑着读,笑着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收获满满的台湾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