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袜皮皮的世界 探访瑞典国宝级作家,永远的林格伦
地位崇高、超越J.K.罗琳的 阿思缇.林格伦
一本兼具儿童文学大师传记与瑞典旅游的着作!
如果你认识英国创造引领本世纪风潮的「哈利波特」的J. K. 罗琳,或创造「黑暗元素」的菲利普.普曼,没有道理不认识上世纪于瑞典创造了「长袜皮皮」的阿思缇.林格伦(Astrid Lindgren)。
在台湾,林格伦一直没有被适当的介绍,然而她在瑞典是个传奇,在欧洲更是大受欢迎。她于1907年出生,活了94年。2007年,是她诞辰一百週年纪念,瑞典当局举办了相关活动,向他们的国宝致敬。林格伦的着作在全球有95国语言的译本,总印刷单本数量超过一亿四千五百万本,把所有的她的书堆起来,超过艾菲尔铁塔三百多座;把她的书排开,则整整绕地球五圈有余。2002年,她在家中安详去世,光是瑞典首都斯德葛尔摩上街哀悼的居民,就逾十万人。
作者实地走访阿思缇成长的小镇,在风雪中拜访了一位又一位林格伦的亲人、研究她着作的专家学者、出版她着作的总编辑,并在白雪皑皑的墓园中来回三小时寻找林格伦的墓……引领读者接过林格伦一生对儿童、童书、瑞典、甚至人类的关怀与她种种付诸行动的那把热火,阅读林格伦精采传奇的一生。
书中并附有多幅林格伦的故居与小镇景点实地照片、林格伦作品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细腻解说,是朝圣经典儿童文学大师的必备之作。
认识阿思缇.林格伦,从这本书开始!
本书原名为《永远的林格伦》,2012重新更改书名换封上市。
阿思缇.林格伦简介
瑞典国宝级作家 阿思缇.林格伦
瑞典童书作家,曾撰写超过八十部绘本与青少年小说等作品,1940年代出版的【长袜皮皮】系列广受喜爱。
林格伦获奖无数,作品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也改编成电影、电视节目与戏剧。2002年逝世后,瑞典政府以她的名字成立儿童文学大奖,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国宝级作家,同时提供仅次于诺贝尔奖的高额奖金,鼓励创作,备受国际瞩目。
作者简介
幸佳慧
成功大学中文系、艺术研究所毕业,担任过童书编辑、媒体记者,持续翻译、创作、评论等文字工作,并主持童书社群网站「童书榨汁机」。2003年再赴英国萨里大学进修,隔年取得儿童文学硕士资格,目前在新堡大学继续儿童文学博士研究。着有《跳进兔子洞》、《走进魔衣橱》。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传记这种题材并不太感兴趣,总觉得它们过于严肃、沉闷。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生动,仿佛在与读者娓娓道来一个老朋友的故事。书中对于林格伦的描写,既不回避她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过度美化她的形象,而是以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人物。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林格伦性格中“矛盾”一面的刻画,她既是一个充满母性光辉的女性,又是一个独立、坚强的个体;她既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社会不公充满批判精神的斗士。这种矛盾性正是林格伦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她作品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林格伦的创作过程,从最初的灵感来源到最终的文字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这让我更加体会到创作的不易,也更加珍惜林格伦为我们带来的那些经典作品。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与林格伦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我感受到了她的热情、她的智慧、她的勇气,也感受到了她对于儿童、对于世界的深切关爱。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林格伦作品的解读。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情节的简单概括,而是深入分析了作品背后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例如,作者对于《长袜子皮皮》的解读,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关于小女孩冒险的故事,更将其视为一个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颠覆。皮皮的自由、独立、不拘一格,正是林格伦对于儿童成长的一种理想寄托。书中还探讨了林格伦作品中的“权力”主题,无论是《罗尼娅,强盗的女儿》中的强盗之间的权力斗争,还是《小飞侠》中的大人对于儿童的权力压迫,林格伦都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发人们对于权力关系的思考。作者对于林格伦作品的解读,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指导,这让我对林格伦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当然,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林格伦作品的翻译版本缺乏比较分析,这可能会影响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但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林格伦研究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林格伦作品的钥匙,更激发了我们对于儿童文学的思考和探索。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所熟知的皮皮、罗尼娅,不仅仅是林格伦笔下的人物,更是林格伦自身人格的某种延伸。作者巧妙地将林格伦的个人经历与她的创作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林格伦的作品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于她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验。书中对于林格伦早年经历的描写,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她幼年丧母,家庭贫困,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她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到作品中,创造了那些充满活力、敢于挑战传统的人物形象。作者也深入探讨了林格伦对于瑞典社会问题的关注,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弱势群体发声,为儿童权益奔走。这让我看到,林格伦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它就像一位老朋友,与我们分享着林格伦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她的温暖和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热爱林格伦的作品,也更加敬佩林格伦的人格。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阿丝特丽德·林格伦的传记,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林格伦的生平,而是巧妙地将她的作品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却又无比坚韧的女性形象。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林格伦早期生活困境的细腻描绘,那些贫困、疾病和家庭变故,并非被塑造成悲情色彩的铺垫,而是成为了她创作灵感的源泉。她笔下的皮皮、罗尼娅,不正是那些在逆境中挣扎、渴望自由的灵魂的投射吗?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林格伦对于儿童文学的独特见解,她反对那些充满说教和虚伪的童话故事,坚持要写出真实、有趣、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作者也分析了林格伦作品在瑞典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她不仅为儿童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社会公正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林格伦作品的魅力所在,也对这位伟大的作家充满了敬佩之情。这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梦想和自由的赞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相当巧妙,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而是将林格伦的一生拆解成一个个主题,比如“童年”、“爱情”、“创作”、“社会参与”等等,然后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讲述。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传记更加立体、生动,也更容易抓住林格伦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林格伦与编辑之间的关系的描写,那种既相互尊重、又充满争执的合作模式,展现了林格伦对于自己作品的坚持和捍卫。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林格伦的信件、日记和访谈记录,这些原始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直接、真实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林格伦的内心世界。作者对于瑞典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也十分到位,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林格伦作品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当然,这本书也并非完美无缺,在某些细节的描写上略显单薄,缺乏更深入的挖掘。但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林格伦传记,它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的作家,更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