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律师的惨痛经验,让他学会了一生受益的提问法!
十五年后,他要将自己运用纯熟的技巧教给你!
这些巧妙的提问方式,法庭禁用,却能成为你最佳的生存武器!
因为力量惊人,你不仅要学,也要小心别人这样问你!
用好问题取代命令,让你随心所欲掌控自己的人生!
接下大订单的老板透过提问,让员工心甘情愿为公司加班赶单!
想去泡温泉的丈夫透过提问,让原本有其他计画的家人也附议!
烦恼的父母透过提问,让不爱读书的孩子开始发愤用功!
销售员透过提问,让「我只是来看看」的顾客掏钱购买!
被要求打开金库的民众透过提问,拒绝国税局的调查!
这不是在教你诈,也不是在教你坏,
而是教你顾全别人的自尊,同时得着自己想要的!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不会想按照别人所说的去做,而乐意去做自己所说的。
因此,要发挥影响力,让人听你的,
最好是透过有技巧的提问,让人不自觉的顺着你的想法走。
这,就是法庭禁用,本书作者却愿意认真教你的诱导询问法,
因为它能对你人生的每个层面带来无限的好处!
想要影响别人,不能靠命令,要靠提问;
想让人听话,必须提问;
想让人成长,也必须提问;
想在人生当胜利的一方,同样得靠提问。
作者简介
谷原诚
1968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明治大学法学院毕业后,1991年通过司法考试,现为未来综合法律事务所合伙律师。
累积企业法务、公司重整、交通事故、不动产等各种案件的处理经验,锻鍊出过人的提问力、谈判力,以及辩论力。除了运用于律师工作,解决问题,也积极透过写作等活动,向一般大众传授他的沟通法门。
活跃于电视媒体,担任「报导STATION」「FNN SUPER NEWS」「传说的东京杂志」等节目的解说工作。电子报《律师偷偷教你必胜的辩论诀窍》也深获好评,订阅读者超过两万人。另着有《写给老实人的交涉术》(如何出版)等书。
译者简介
陈昭蓉
1978年生于台南。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毕,辅修英语。考取松下留日奖学金,取得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台湾松下电器,现从事企管顾问工作并兼职翻译。译有《庸才勐抄笔记,人才勤写心得》(先觉出版)等书。
写在本书之前
第1章 这样问,想知道的资讯轻松到手
开放式问句和封闭式问句
问出所有资讯的六个基本提问
要问容易回答的问题
提问之前要先检查的四件事
名侦探福尔摩斯的推理提问法
七种坏问题
第2章 「博取好感」的提问力
如果是喜欢的人提问,什么都乐意回答
赢得好感的六大法则
受人喜爱的最佳方法是模仿小狗
不要错过炒热气氛的时机
利用「问题回力棒」,掌握对方关心的事物
提问的态度比言语更能影响人心
提问与沉默
第3章 「操控行动」的提问力
操探行动的两大原则
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设计让人乖乖听话的提问脚本
想说服对方,就提问!
透过提问让对方打从心里认同
利用问题掌握谈话的主导权
假设性问题
~ 问出对方真心话的魔法技巧
威胁也得靠提问
面对反驳的因应之道
迫使对方作决定的问题
误导性问题
~ 让人不自觉就赞同的必杀技
我和亚当都无法推翻的「物以稀为贵法则」
势在必得的时候,请用三段式问法
利用「小小的YES」套牢对方
令人难以抗拒的「大家都这样」
第4章 「激发成长」的提问力
什么样的上司无法栽培部属?
好上司不给部属鱼吃,而是教他怎么捕鱼
什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开始发愤用功?
让对方不自觉改变的神奇问题
主管的两种责任是?
转换成正面问法
正中核心的问题能让人找回自我
~ 护士的问题穿透了妈妈的心
第5章 「主导议论」的提问力
要对方听话,必须经过讨论吗?
为什么苏格拉底和律师总能辩赢别人?
透过问题偷偷改变对方的价值观
律师最擅长的「原本辩论术」
老婆说要看你的手机,你会怎么做?
辩论时的举证责任
第6章 「改变自己」的提问力
富豪投资家和濒临破产的男子
~ 曾经是同事的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差别?
人生成功的三大法则
自我反省的七个提问
解决问题的八个提问
把缺点变优点的逆转提问法
换个角度问,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立刻就能改变自己的问题
前言
写在本书之前
●「为什么你需要提问力?」
「为什么你需要提问力?」
如果有人这么问,你会怎么想?
「为什么我需要提问力呢?」
你应该会这么想吧。
让你这么想的,正是提问的力量。
「什么?这什么意思?」
有些读者大概已经被我搞煳涂了,请耐心听我说明。
问题能让对方朝着特定的方向思考。当你听到:「为什么你需要提问力?」本来应该先思考:「我需要提问力吗?」等你确定「我需要提问力」之后,再思考「为什么」。
不过,一听到这个问题,让人不自觉的以「需要提问力」为前提,便直接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需要提问力呢?」
培养提问力,可以让你随心所欲掌控自己的人生。
很久以前,人一直问:「该怎么到有水的地方去?」不断想办法前往有水的地方。有一天,人思考的问题变了—「该怎么把水运到这里来?」
有了这个问题,人才开始研究灌溉技术,开始农耕。这正是好问题让文明进化的剎那。
过了一段时间,近代物理学始祖牛顿问自己:
「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
有了这个问题,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物理学向前迈进一大步。
又过了一段时间,以前汽车工厂总在一个定点组装车辆,工人轮流进出,依序组装车辆。汽车大王福特这么想:
「可不可以人不动,让车子动?」
有了这个问题,福特想出利用输送带组装的流程,可以大量生产汽车。这正是好问题让产业进化的剎那。
爱因斯坦这么说:
「重要的是不断问问题。」
爱因斯坦不断问问题,发现了堪称世纪里程碑的相对论。
人透过问问题、找答案的过程,发展文明,实现舒适的生活,成为地球之王。
本书把焦点放在伟大的「提问力」,探讨培养提问力的方法。
●为什么我会开始重视提问力
先和大家分享为什么我会开始对提问力感兴趣。
我在二十五岁那年成了律师。这么年轻就当律师,有些客户难免看不起我,担心我处理案子的能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让自己看来更可靠,所以故意挑衅,制造机会和对方辩论,只要辩赢了,我就心满意足。
那时候我经常问对方问题,但是问题往往带着「你讲的话根本不合逻辑」的意涵,话中带刺。
某一次帮客户打土地诉讼官司,官司的另一方没有请律师。事后他对我说:
「你打赢了官司应该很开心吧。但是,你了解我的感受吗?」
我当时受到很大的震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打官司的目的不就是胜诉吗?打赢官司有什么不好的?
我这么问自己。
那场官司是邻居争斗,官司结束之后两户人家还是争论不休。
当时我该怎么做?
我忍不住这么问自己。我到底为了什么目的代表客户打官司?
答案很清楚:
「帮客户争取到最大利益。」
没错。我的任务不是打赢官司,而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帮客户争取到最大利益。这么说来,当初我应该怎么做才对?
我应该谨慎提问,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也向官司的另一方提问,了解他的立场,想办法找到双方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案。
我应该透过提问,了解客户,了解对方,找到最好的结论,但我却忽略了提问这个过程,什么都搞不清楚,就单向、强势的主导官司进行。虽然赢了官司,对方更加愤恨不平,和我的客户之间又有了新的纠纷,这简直是本末倒置的结果。我真是个不够格的律师。
「我不够了解人。」为了了解人,我开始拚命读书。这时候,我读了《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受到强烈冲击。书中谈到人的本质,尤其下面这段内容深得我心:
「人是自尊心的集合体。人不想按照别人所说的去做,但如果是自己想的,就会很乐意遵守。想要影响别人的行为,不能靠命令,必须让他自己这么想。」
现在想起来,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或许你也知道这个道理。当时我还年轻,不懂人情世事,以为只靠逻辑取胜,嘴上赢过别人,就能改变对方,然而实际上恰好相反。我在律师生涯中经历过许多失败,其实也显现出这个问题。
之后我也受到《影响力:让人乖乖听话的说服术》和《实质利益谈判法:跳脱立场之争》等书的影响,改善自己当律师的谈判方法和说服方式。经过十五年,现在面对谈判和说服别人的场景,我会注意时间分配,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提问。
透过这些改变,我得到许多收获。多提问,才能深入了解客户的需要,也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更多资讯,不需要彼此冲突,就能说服对方。
现在我敢打包票,想要影响别人,不能靠命令,要靠提问。想让人听话,必须提问。想让人成长,也必须提问。
想在人生当胜利的一方,同样得靠提问。
●提问的六大力量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小时候有什么开心的回忆?」
人听到问题就会想回答,然后不自觉的开始思考,试着找答案。听到:「小时候有什么开心的回忆?」我脑中也会浮现小时候的情景,想起爸妈在我生日时,买了我一直想要的「微星小超人」玩具给我,让我感动得都快哭了。你听到刚才的问题,应该也像我一样,忆起小时候开心的往事吧。
我们平时生活并不会想起小时候的事,几乎都忘记了,但只要一个问题,就能让人回到几十年前,探索小时候的回忆,而且还能找到答案。
换句话说,「听到问题,就会思考,然后想办法回答」。好像有人强迫似的,不自觉的思考,并且回答。
问题有两种重要的功用,也就是让人「思考」「回答」的强制力。我们就像巴伐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不由自主的流口水一样,听到问题就会不由自主的思考,然后回答。
因为问题有这两种功用,只要我们培养提问力,就能得到下面这六种强大的力量:
1.随心所欲获得资讯
2.博取好感
3.操控行动
4.激发成长
5.主导议论
6.改变自己
这六项都是人生成功必备的能力吧?
培养提问力,相当于培养在人生中成功的能力。
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拥有可以改变人生的提问力,人生变得更充实,成果丰硕。
律师 谷原 诚
《让人不自觉就赞同你:律师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诱导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在理解他人方面,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在此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在社交上还算可以,但总会在一些关键时刻,感觉自己和对方之间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地“到位”。这本书,恰恰就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那层纱是什么,以及如何轻易地将它拂去。作者以律师的专业素养,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和沟通技巧,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选择的自由”和“承诺的一致性”的分析。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说服”,但实际上,我们只是给对方提供了一个他自己愿意选择的“出口”。当你让对方感觉是他自己做出了决定,而不是被你强迫,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坚持这个决定,也就是“承诺的一致性”。书中也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预设场景”和“积极暗示”,来引导对方朝着你期望的方向思考。这并不是一种欺骗,而是一种更高明的沟通方式,它尊重对方的意愿,同时又巧妙地引导对方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认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工作场合,甚至在家庭关系中,都变得更加圆融。我能更准确地捕捉到对方的真实需求,也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双方都感到满意。它让我明白,赞同不是来源于强制,而是源于理解和共鸣。
评分《让人不自觉就赞同你:律师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诱导术》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关于“情商修炼”的实用指南。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在工作中也习惯于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然而,现实却告诉我,在很多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纯粹的理性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短板。它不是教你如何变得油嘴滑舌,而是教你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弱点和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更有效的沟通桥梁。作者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比如如何在高压谈判中保持冷静,如何化解对方的敌意,如何让看似不可能的提议获得支持,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忘了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当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担忧和期望时,所谓的“诱导”就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引导”。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通过“镜像语言”来建立亲近感,如何利用“叙事的力量”来传递信息,这些都比那些泛泛而谈的“多沟通”、“多交流”要来得更具体、更有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人似乎更容易“对上频道”了,很多原本棘手的人际关系也变得顺畅了不少。
评分读完《让人不自觉就赞同你:律师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诱导术》,我的感受就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航向。之前在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沟通瓶颈,明明自己觉得很有道理的事情,对方却总是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无力感让我一度很困扰。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没有给我灌输什么“神奇公式”,而是从律师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在法律事务中,说服与被说服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人性洞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提问的艺术”那一章。作者通过分析律师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证人、陪审团甚至对手方律师的思维方向,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输在道理上,而是输在了提问的方式上。很多问题,你直接问,对方会防御;你换一种方式,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或者设置一个情境,对方就可能不自觉地给出你想要的答案。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对方的“潜台词”,以及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这让我更加明白,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绪和意图的传递。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提问技巧应用到最近的一个项目汇报中,效果出奇地好。同事们不再是等着被告知,而是主动参与进来,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这种“被赞同”的感觉,让我前所未有的自信。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看到《让人不自觉就赞同你:律师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诱导术》这个书名,我脑子里闪过一丝“套路”的念头。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不太相信那些所谓的“捷径”或者“秘籍”。但是,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最初的想象。作者作为一名资深的律师,他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不是在教授什么“洗脑”技巧,而是在分享一套基于逻辑、法律和对人性深刻理解的沟通方法。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是从实际的庭审、谈判、甚至是调解过程中提炼出来的,非常具有说服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倾听”的章节。作者强调,有效的倾听不仅仅是耳朵在听,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听,其实只是在等着对方说完,然后急于反驳。书中教我们如何通过积极的倾听,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降低对方的戒备心,为接下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书中关于“事实呈现”和“逻辑构建”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律师的职业特质决定了他们必须非常注重证据和逻辑,而这些能力,在日常沟通中同样至关重要。如何清晰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如何有条理地呈现事实,如何构建一个让对方无法轻易反驳的逻辑链条,这些都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宝贵财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更有底气了,也更能抓住沟通的本质。
评分这本《让人不自觉就赞同你:律师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诱导术》拿到手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许怀疑的心态。毕竟,“人心诱导术”听起来总有些“不入流”的意味,担心会不会是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缺乏实际操作性的鸡汤文。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书中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叙述方式吸引住了。作者并非空泛地讲道理,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比如庭审辩论中的策略、谈判桌上的博弈,甚至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微妙时刻,来层层剖析“赞同”是如何在不经意间产生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共鸣”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说服”对方,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只是在单方面输出观点,而忽略了对方的情感需求和潜在顾虑。书中提供的那些诸如“锚定效应”、“损失厌恶”等心理学概念,并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沟通场景中,让人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也能立刻感受到这些技巧的强大力量。读到后面,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沟通方式,很多时候,我过于追求“正确”,而忽略了“被接受”。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沟通中的盲点,也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连接,达成共识。它不是教你如何操纵别人,而是教你如何更智慧地理解人,从而更自然地获得他人的认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