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到幸福之路
一个街头找不到麦当劳及星巴克的国家、
一个人均GDP还不到二千美元的国家,
为什么会在近十年成了全球媒体追逐、旅人青睐的新宠国度,
纷纷来此找寻幸福与快乐的祕密?
喜马拉雅高山上的这块神祕净土,有一半以上领土都在海拔三千公尺,过去千百年来,险峻高山让外人难以接近,或许这是上天刻意的安排,为天地万物预留一个天堂。崎岖山路蜿蜒着无尽青山绿水,每个转弯处,都有参天古树撑起蓝天白云的景致。走在山中,唿吸着纯净的空气,林间的水推移了水里的转经轮,淙淙声里默念着佛陀对大地众生的关爱和慈悲。缤纷的经幡随风飘扬,如神的使者将世人的愿望送往天际。不丹人相信,和大自然和睦共处,就是幸福的泉源之一。
无所不在的神灵
在不丹,神无所不在,它庇护着这神祕王国的生灵,也祝福前往探祕的旅人。
在这里,总能听见那些富有宗教色彩的传说、神话和喇嘛们低沉的诵经声,看见随处飘扬的旗幡,长明的酥油灯散发着一股古老的味道,你谦卑的低着头,让僧侣在你头上撒上圣水,再掬一小口圣水,然后用五体投地的姿势,贴着因无数人走过而变得光滑的地板,向神灵祈求一生的幸福。
相关不丹旅游书籍最爱用作封面的虎穴寺,便与相传将佛法由西藏传入不丹的莲花生大士有关,这座天国的庙宇,是不丹人的精神麦加,无论身处何地的不丹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自到虎穴寺朝圣。远望这座悬于落差达九百公尺峭壁上的寺庙,在这个充满神话和传说的国度,你无法回避它们,你甚至得相信它们,或许也只有美丽的传说适合用来解释眼前超现实的一切。
宗建筑,来自古老的智慧
到了不丹,探访各地佛寺之外,宗建筑亦是最重要行程。宗是一座城镇里最重要的建筑,是不丹人的精神堡垒,也是政府所在地。宗建筑往往宏伟雄浑,採用砖木结构,细节异常丰富,并依据最严格的不丹传统建筑风格来建造。宗类似欧洲的城堡,在过去纷扰的时代,它也是当地居民的庇护所,守住了宗就等于守住土地,因此宗不是座落于半山腰就是临河,佔据险要地理位置,进入一个城镇,旅人的第一目光也自然落在宗身上。依山而建、临水而造,是一种因地制宜,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意。
在不丹,人为和天然的总是连为一体,那是一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现代人喜欢征服,用科技用智慧改变一切,而忽略了其实解决问题的方式老早就存在了。
天然生态图书馆,环保、慢活不用口号
到不丹旅行,除了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之外,对不少人来说,未经破坏的天然生态环境是最大的磁铁。在不丹就有七成的土地为受保护森林。每一个由不丹归家的旅人,那皑皑雪山莽莽丛林将永远成为回忆中最难以忘怀的佈景。由于不丹国策中特别重视环保,境内超过五千种植物(其中就有将近三百种兰花)、将近二百种哺乳动物和超过六百种的鸟类,把这里当成永远的家。在不丹,有缘分的话,你还能遇见黑颈鹤、雪豹、孟加拉虎、白腹苍鹭、长尾金丝猴、印度象等许多世界濒危绝种动物,因此不丹经常被生态学家誉为全球自然资源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十大生态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天地万物在不丹人心中都有平等的地位,每一个物种生命可能都是你我他前世亲人。我们嫉慢如仇的城市生活方式,在这里完全自然瓦解,全球兴起所谓慢活运动,提醒现代人要慢慢过活,享受生活乐趣,然而不丹人早就领会了这运动的深意,自中世纪开始就用这种节奏过日子,这早已是扎根于自然的民族天性。
幸福指数成为已开发国家的学习对象
长期与世隔绝的不丹,因此形成了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丹的故事,最为人传颂的无疑就是所谓的幸福指数。在全球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提高人均所得奋不顾身的当口,不丹第四任国王吉美.辛格.旺楚克却反其道而行,早于二十世纪七○年代初,明确而坚定的提倡幸福指数,认为人民的快乐和幸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GDP落后,但其幸福指数却傲视全球,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学者艾德里安.怀特(Adrian White)曾经针对全球人口展开抽样调查(八万人),于二○○六年首次发表了世界幸福地图,不丹的快乐指数全球排名第八,也是排名最高的亚洲国家,而在此项调查中,台湾排名第六十八名。独创幸福指数的小小国度,也以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之一博取了不少国外媒体的版面,独特的不丹经验也引起了不少已开发国家政府的兴趣。
作家洁米.惹巴(Jamie Zeppa)接受媒体採访时曾说:「不丹经验提醒我们,快乐不是随机降临在人们身上,它是来自选择的结果。」
看见那些保留得完好的森林,挺拔的松柏,云雾氤氲的山峦间是一栋栋传统不丹木屋,蓄满了风的旗幡飘扬,时间刻意为我们保留了一块人间净土,也提醒我们快乐和幸福其实是一种选择。
本书特色:
※权威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将不丹选为2012十大最佳旅游国。
※唯一兼具旅游指南及深度旅行的多方位不丹书写。
※资深旅行行家一致推荐:作家暨《食尚玩家》发行人 邱一新、Lonely Planet中国区顾问 李小坚、发现者旅行社创办人 李茂荣。
※附录:不丹旅行行家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
叶孝忠 Sean Yap
旅行、设计、创游作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及科学系荣誉班、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硕士。为华人地区多家媒体撰写专题及专栏。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中国项目组内容创建,并主编多部中国分省指南。曾出版《创意上海》等书。
总是在旅行的路上,启程到下一站之前,短暂栖居于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的移动住家。
部落格:乱旅行 blog.omy.sg/yexiaozhong/
自序 不丹,心中最后的一方净土
PARO 帕罗 慢旅行的起点
→帕罗宗→不丹国家博物馆→虎穴寺→杜克耶宗→祈楚寺
THIMPHU 廷布 不像首都的首都
→国家纪念碑→大西丘宗
PUNAKHA 普纳卡 最悠活的人间天堂
→都楚拉隘口→一○八佛塔:楚克旺耶纪念碑→普纳卡宗
WANGDUE PHODRANG 旺地,也曾风光
→旺地宗
GANGTENG 岗提,黑颈鹤的家乡
→珀吉哈山谷→岗提寺→黑颈鹤生态园区
TRONGSA 童飒,旺楚克王朝发迹地
→贝利拉隘口→童飒宗
BUMTHANG 布姆唐,神佛的居所
→伽卡宗→旺迪佐林宫→江贝寺→古结寺
[历史] 不丹用神话写历史
[宗教] 神佛花园,花开见佛
[政治] 不丹最佳代言人:国王
[家庭] 婚姻没有一纸合同
[经济] 改变,即是永恆
[环境] 再见垃圾,迎接幸福指数
[社会] 你幸福了吗?
[服装] 不丹国服,英气之美
[建筑] 建筑,以自然为师、以神为师
[运动] 箭术,全民疯狂的「国术」
[饮食] 品味不丹,纵情辣椒
[居游] 精品旅店,去不丹的理由
附录:不丹旅行行家指南
序言
不丹,心中最后的一方净土
一辆鲁莽的摩托车在我身边擦肩而过。我差点撞上了街口矗立着的佛像,同时突然理解了佛陀悲悯的眼神。司机无视行人的存在,在逼仄的路上见缝插针往前钻。他的后视镜似乎只有装饰的功能,他只看见前方,种种人墙及车队的障碍,盘算着要如何抵达目的地,目的地是唯一的目的地。
鱼贯而行的人龙、车夫和牛羊交织成一幕幕灾难大片的画面。他们要去哪里?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吗?还是他们只是害怕被抛在后面,于是就只能往前行。
被抛在后面的人都不重要了。车子还往我脸上喷了一团黑气。我连叹息都不敢,哪怕是一口气息,我都担心会将体内存储了两个星期的干净能量毫不留情给吸尽了。
昨天,我还在香格里拉,或许应该准确的说,三个小时前,我依依不舍的登上飞往加德满都的班机,来到了尼泊尔。
由帕罗起飞不久后,窗边就出现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下降时,我清楚看见那些密密麻麻的房屋,长了锈的锌板屋顶,养了细菌的河道,违章的房子里应该蜗居着无数惨澹人生。我打趣的和朋友说,我们又被贬回人间了,由天堂到人间,其实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
混乱嘈杂碰撞的声音和色彩无所不在;金盏花的芬芳和食物腐化的异味可以并存;贫穷五花八门而张牙舞爪。什么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模样,加德满都做了精彩的示范。习惯了不丹的宁静,来到加德满都会令人轻易地感到心烦气躁。这个世界真的需要那么多吗?人赶时间干嘛?快乐和幸福到底用什么来衡量,是别人的眼光还是自己心中的那把尺?
不丹就是不想步邻居的后尘才限制旅游人口,杜绝了低端旅游业所带来的污染和问题。曾经有不丹议员建议开放旅游业,取消令人却步的游客税,他们甚至高薪委託了国际谘询公司麦肯钖为不丹未来的发展开药方,并建议好好的包装「幸福指数」,因为这是不丹最能打动人的资产。这肯定会加快不丹的现代化发展,也能迅速的让老百姓获益,然而这项议案后来不了了之,而游客最低消费还由200美元涨到250美元。不丹有足够的智慧相信,这大门一开,其脆弱的传统和生态将消亡得更快,不丹更加清楚如果不好好驾驭「现代化」这匹蛮横野兽,将给后代带来更多的灾难,不丹政府和人民还没有打算付出这代价,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山林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的。
全世界最快乐的国度
在尼泊尔旅行时,和在此地相遇的老外谈及不丹,他们都用羡煞的语气肯定了我的不丹之行,对他们来说,每天250美元的最低消费,不丹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同样的话题在尼泊尔人身上却无法激起热情。一个如果不是因为肤色和带着口音的英语,由装扮你也猜不出他是来自哪里的年轻人告诉我,他的梦土是美国,那才是幸福的地方。「不丹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值得羡慕的!那些山和佛,我们这里到处都是。」他嗤之以鼻的说。他T恤上印着拼错了的英文,提醒我们盲目的西化,可以是一种灾难。很显然他们并不在乎。
或许不丹与世隔绝的美,不丹的慢慢慢慢,不丹的快乐指数,不丹人单纯无邪的笑容,只会在我们这些已经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身上产生无以名状的化学作用。
不丹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但我必须承认,第一眼的不丹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它的美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就风景而言,那些壮丽的雪山或蓊郁的松林,翻飞的经幡映衬着飘逸酒红藏袍的画面,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随处可见。
为什么要去不丹,我实在说不清楚。我甚至想那或许是为了满足我的虚荣感,回来之后,我能和朋友们说:我到过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了。我读过不少关于不丹的文章,作者都用发现了新大陆的语气来描写一块被人遗忘的土地。在这些作者的叙述中,我感觉到那是一个天堂,虽然她收取高昂的门票。我对这地方其实所知甚少,但我很想知道一个人均GDP少于2000美元的国家,为什么会经常被誉为全世界最快乐的国度之一,她的快乐源自各方?我更想知道那里的人到底快不快乐?如果拥有很少的他们能快乐,那么拥有过多的我们,有什么资格经常把不快乐挂在嘴边。对不丹,正如我们面对生命,有太多的疑问。
资深旅人都知道被旅游业者绑架的「香格里拉」或「世外桃源」,其实大部分名不符实,这些所谓的香格里拉都向旅人保证了一个独特和神□的假期,然而似乎唯有不丹才当之无愧。当世界各地积极发展旅游业以吸引外汇时,不丹却通过低流量高收益的旅游政策,把一些游客拒于门外。目前不丹每年才有约三万名观光客,所以他们唤她香格里拉。
对我而言,去不丹是一个极度繁琐的过程,申请签证、购买保险、确定住宿、预先支付旅费等等等已经耗尽了心思,一次一次的锲而不舍,才促成了一次难忘的旅行。我惟有安慰自己,被一些地方折磨是值得也心甘情愿的,过于容易获取,不但不会令人珍惜,也轻易让人遗忘。
降落了不丹,我还是觉得不真实。「神□」是这个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小国的专属形容词。过去不丹一直和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直到一九七四年,首次有外国媒体受邀前来参加辛格.旺楚克的登基;次年不丹才迎来了首名游客。在这里,传统被置于崇高的地位,甚至神圣不可侵犯,根据当地法令,国民在出席正式场合,包括上学都必须穿着传统服装;二○○五年初,不丹政府突然宣佈全国禁菸令,让不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菸的国家。一切令人匪夷所思,才有容许神□的空间。
不丹人习惯称自己为「雷龙之国」。龙是这个国家的图腾,国旗上一条飞舞的白龙,爪子上擒着明珠,连国营的航空公司也称为飞龙航空公司。不丹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随着西藏地区的开发,不少到过不丹的旅人都形容说不丹比西藏还要西藏,不丹像活化石一样保存了藏传佛教的精髓。各城镇山野可见佛塔、经幡等,寺庙是其中心,就算不是节庆,也永远不缺虔诚的信徒,信徒去寺庙往往也会盛装打扮,男女都得披上围巾。
一九六一年以前,这个国家没有电话、学校、邮政局、电影院等,到了一九六二年,不丹才有了第一条柏油铺设的道路,十年前电视和网际网路才合法化,这个神□的国家才迫降到二十一世纪,停止了将近五百年的时间,开始慢慢行走。这条一直在喜马拉雅南坡脚下沉睡着的龙,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也开始好奇的睁开眼睛。
正如一个在当地工作的老外所言:不丹可以像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不丹一样。
幸福指数背后,真实的不丹
夹于印度和中国大国之间,不丹在历史上频频受到他族入侵,也因此不丹人用一种超于寻常的毅力来保护其传统文化。燕蒂是不丹少数的女性登山导游,在山区内闲走时告诉我:她最向往的国家是日本和瑞士,觉得这两个国家在保留自身文化和传统都有一套方法,所以好想去这些国家看看他们怎样在现代和传统及大自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二十八岁的燕蒂,身着当地女子传统服饰旗拉(Kira),腰间系了一个诺基亚的手机,週末的时候喜欢到首都廷布玩,她正如任何一座城市的女生一样,有想法也有梦想。但是我也很快就发现,好多年轻人都想要离开这块被我们标签为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大把银两的游客入侵,肯定也会对当地人造成影响,但不丹人没有看见我们为了房贷三餐而奔波,日夜被「死线」(deadline)追赶,饱受欲望的折磨,正如我们轻易的想像着他们的快乐和幸福,而忽略了在不丹生活其实并不容易。
改变是无法避免的,但改变不意味着破坏,而是在寻找一个平衡。我们的车子经过一处不丹东部的山林,刚刚种下新树,如一列列排队整齐的中学生,在不丹所有人都必须参与植树。坚持是一种力量,虽然在现代社会太过坚持原则往往成了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人口才只有七十万,很少,如果不制定严格的法规,那么我们就会更容易丧失传统。」虎穴寺的喇嘛告诉我。但是他也坦白说,自己很喜欢看电视,上一届的世界盃足球赛还熬了夜。在不丹,电视的影响比旅游业还要大,不丹导演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就曾经拍摄过一部以喇嘛追看世界盃为题材的电影,引起轰动。不丹当地的报章还经常有读者投函,控诉着电视的不良影响。
如果国家的快乐是用所谓的储备金或人民全年所得来计算的话,不丹肯定不是一个快乐的国家。这个群山锁国的世外桃源甚至「发明」了快乐指数,来计算人民的「幸福感」(National Gross Happiness)。快乐指数是由不丹第四任国王辛格.旺楚克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太重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建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社会,然而一些国家虽然取得经济成就,国民却未必快乐。于是不丹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都会参照快乐指数的中心思想,如建设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保留传统文化和大自然等。由于经常接近土地,不丹人显得分外的朴实,脸上是日月星辰留下的沟壑,早没有多余的空间去安置欲望,我甚至在他们表情找不到一点点的渴望。然而把生活简单等同于快乐,那是一种自欺欺人,还是看透了生命的大彻大悟?
最后的香格里拉
在不丹旅行,你的确无时无刻会想,这就是香格里拉吗?香格里拉是英国小说家发明的一个虚构地名,却让精明的生意人挟持,与旅游业相结合并赋予其现代的意义。曾经一度,大家都在激烈的谈论香格里拉在哪里,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等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加入争夺战,而云南却率先将中甸地区改名为香格里拉,并带来不少旅游收入;四川省也不甘示弱,美丽的稻城成了香格里拉乡。再过几年,当我们回过头看,香格里拉会不会因此有了引申义,代表了一个游客无所不在主题乐园似的目的地。以经济考量作为唯一的发展取向,自然不会是健康而均衡的成长,更何况是建立在掠夺资源的旅游业上。然而大部分的现代人都是近视眼,只看到眼前的,远方总一片模煳,甚至事不关己。
一贯喜欢反其道而行的不丹,不需要大费周章的改名来吸引旅游收入也自得其乐并坐享其成。关于不丹的旅游文章中,最常见的标题就是「最后的香格里拉」。对旅人来说,香格里拉代表的就是一处未受现代旅游业污染的净土,在没有麦当劳、肯德基、红绿灯,甚至每年只有几万名游客的不丹,确实颇为符合旅人对香格里拉的想像。目前旅游业开口闭口的慢生活绿色环保等概念,不丹毫不费劲的就能将这些概念转嫁到其旅游业的宣传手册中,皆因由过去到现在,不丹推行的就是这种生活态度,坚持了几百年,或许现在是收成的时候了。
保有心中的一方净土
每个人都在寻找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并不重要,正如我们聪明的不丹司机所说:香格里拉其实就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依旧保存一块心灵的净土,不让欲望之兽随意践踏,善待别人也尊重自然,那么香格里拉就能随时为你敞开心门。
一些目的地,正如家,要离开了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她的美好。正如不丹。
结束不丹之行,又开始投入安稳却日渐无趣的生活,我和朋友们对生活艰难的抱怨(往往是欲望太多的结果),像老套的肥皂剧一样反覆重播,大家都不快乐。我就更加怀念起在不丹的短暂日子,在那里,我看过最纯净的笑容。虽然我现在清楚为什么他们能笑得如此开心。毫无疑问的,两次的不丹之旅,在某个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每次面对一些抉择,生活遭遇不爽,我就会想起不丹,想起那个被佛光温暖的国度,它温顺祥和的子民,那些永恆不变的雪山和沁人心脾的微风。在这个相信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世界,不丹总是提示我: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活法。知道了这些你就能理解,眼前所见的,你所懊恼心烦的也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有所选择的结果。
这个世界还有净土,而这方净土其实就在不远,也能在你心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