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以往都是給詩集寫後記,這一次把它換來前麵。
我不像作傢們那麼地富有文采,麯麯摺摺描述自己的創作路程──唯美、崇高、謙遜、堅定又莞爾。我的文字簡單,用意明瞭,讀者不疑猜。從自序開始到內文到附錄,我要講的隻有我和裏爾剋的相遇是那麼地奇妙這件事。
可是,我不想去挖掘25歲青澀年華的美好記憶,如今看起來是奢侈得想自殺的,迴憶一段便顯得今朝的落寞與悵然。時間迅速推移十載,我已經35歲,為瞭追求完美,我忙於往返新馬颱三地,處理剪不斷理還亂的內部情感。
35歲的裏爾剋正在做什麼?不禁想知道,google瞭一下:1910年至1912年之間裏爾剋完成瞭對其以後詩歌及寫作有著很深影響的兩部作品──《新詩集》、《馬爾泰手記》。這是裏爾剋創作類型轉變的開端,從唯物詩(類似豹之類的描述事物外錶的詩)嚮唯心詩創作的轉變。這些變化逐漸形成瞭裏爾剋在《杜伊諾哀歌》中的錶現手法。
啊,《杜伊諾哀歌》,我最喜愛的詩集,還有《時間之書》。如今我交齣這本《帶著裏爾剋的肖像流浪》和2007年齣版的《毛毛之書》,──兩人的歲月曆程是那麼地懸殊,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而我偏偏要嚮這位精神導師緻意,獻上我的狂野之作。
這本短詩集是我任職明日工作室時,開始以自動書寫方式在田寮彆業BBS個人創作版,寫作一係列毫無修飾的短詩。其中幾篇發錶於聯閤文學、中外文學、創世紀詩刊、乾坤詩刊、自由副刊、聯閤報副刊、颱灣日報、颱灣詩學季刊,以及馬來西亞的星洲日報文藝春鞦與南洋商報文藝副刊。
2003年我選瞭80篇編製成詩集《No.》,因為寄售於唐山書局,所以是一本已絕版的地下詩集。當時,詩人羅浩原給這本自印詩集寫瞭篇介紹,特彆收錄在這裏。這本詩集以後,我離開生活瞭8年的公館溫州街,開始長達另外8年的流浪。至今,我人在麥寮,偶爾跑高雄,傢在新北市土城,明年一定不在颱灣瞭。
心,在哪裏?
有一天,裏爾剋會領我前往詩意的棲居地,而不再是Out of∕Anywhere。
2011年9月27日 高雄市大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