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不能說的秘密:跟「巴菲特」學投資

投資大師不能說的秘密:跟「巴菲特」學投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價值投資
  • 巴菲特
  • 投資策略
  • 股票投資
  • 財務自由
  • 投資理財
  • 長期投資
  • 投資技巧
  • 經典投資
  • 投資大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有句古話說: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此話用於股市投資,就是說進行投資的人,要想取得卓越的業績,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最偉大的投資大師的投資策略。然而在股票市場中大師雲集門派眾多,我們又該嚮誰學習呢?

  如果我們將所有的理論分門彆類,就會發現有三類人把投資搞得非常復雜。一是學院派,有復雜的數學模型、復雜的理論、復雜的推理;二是宏觀派,用復雜的宏觀經濟理論、復雜的宏觀經濟資料、復雜的宏觀經濟模型,推導宏觀經濟趨勢,以此判斷股市走勢;三是技術派,用復雜的技術分析指標、復雜的股價和成交量波動資料、復雜的計算比較,推導分析股市及個股走勢。

  這三派認為,要想在股市?麵乘風破浪,高等數學、高學曆和高智商這三者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因為他們主張用資料說話,用模型計算,不懂高等數學不行;搞學術研究,搞宏觀經濟,需要學習大量的理論,沒有學曆不行;如果沒有高智商,顯然拿高學曆比較睏難。

  然而,正如中國古代的智者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成功之道,不是非常復雜,而是非常簡單。越是真理越簡單。同樣,這些被三大派奉為圭臬的東西在「股神」巴菲特看來也是無關緊要的。巴菲特說:「我從來沒發現高等數學在投資中有什麼作用,隻要懂小學算術就足夠瞭。如果高等數學是必需的,我就得迴去送報紙瞭。」「要想成功地進行投資,你不需要懂得什麼專業投資理論。事實上大傢最好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投資並非智力競賽,智商高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低的人。」他發現學校?講的許多專業理論往往在實踐中是行不通的,掌握的知識越多反而越有害。

  那麼,巴菲特的言論可信嗎?他的投資理論有效嗎?我們先看下麵的資料:

  二○○○年初,美國《財富》雜誌評齣,二十世紀的八大投資大師,而巴菲特名列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偉大的投資者。

  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美國權威雜誌《富比士》推齣瞭二○○七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股神巴菲特以六百二十億美元名列榜首。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的路徑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從一百美元開始,僅僅從事股票投資和企業併購,成為個人資産達六百二十億美元的世界首富。

  此外,廣發證券曾對美國主要的十六種投資策略進行研究,結果是,能夠在熊市中賺錢的就是巴菲特的價值成長投資,而在牛市中能夠超越指數四倍的也是巴菲特的價值成長投資。

  巴菲特的投資理論易學、實用,因此理應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鑒於此,我們編寫瞭這本書。

  主要介紹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巴菲特認為,他的導師格雷厄姆的三個基本思想足以作為投資智慧的根本。格雷厄姆認為應當把股票看做是公司的許多細小的組成部分;要把市場波動看做你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投資盈利有時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而非跟隨市場的波動;在《聰明的投資人》的最後一章中,格雷厄姆說齣瞭關於投資的最為重要的辭匯:安全邊際。

  巴菲特在此基礎上形成瞭自己更簡單的投資策略,隻有一句話:「我們尋找的是一個具有持續競爭優勢並且由一群既能乾又全心全意為股東服務的人來管理的企業。當發現具備這些特徵的企業而且我們又能以閤理的價格購買時,我們幾乎不可能齣錯。」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巴菲特那樣積纍四百七十億美元的財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巴菲特那樣進行交易。學習巴菲特的意義在於,巴菲特為人們提供瞭一種方法、一種思維和一種態度,最重要的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在年輕的時候想明白瞭很多事情,然後用一生的歲月去堅守。你越是在年輕的時候想明白這些事情,可能以後積纍的財富就越多。成功的投資傢會隨著時間流逝最終淡齣我們的視野,但他們的投資原則是永恆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學習這些原則並付諸實踐,並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寂寞,經過種種的摺騰,最終達到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

作者簡介

郭冉庭

  畢業於工商管理專業,後進修心理學並獲得博士學位。曾擔任某電子刊物的主編、電颱主持、現任職於某證券基金公司人事總監,熱愛寫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

第一章 價值投資,黃金量尺 
價值投資本質:尋找價值與價格的差異 020
價值投資基石:安全邊際 023
價值投資的三角:投資人、市場、公司 028
股市中的價值規律 032
價值投資能持續戰勝市場 037
影響價值投資的五因素 040

第二章?評估一支股票的價值
股本收益率高的公司 045
利用總體盈餘進行估算 050
利用現金流量進行評估 053
運用概率估值 058
股價對價值的背離總會過去 063
實質價值纔是可靠的獲利 066
找齣價格與價值的差異 068
充分利用安全邊際原則 074
一些重要的價值評估指標 078

第三章?時間的價值:復利 
復利是投資成功的必備利器 087
長期投資獲利的根源是復利 092
持有時間決定著收入的概率 095
為股票周轉率支付更多的傭金 099
纍進效應與復利效益的秘密 102

第四章?買入並長期持有投資理論 
集中力量,長綫投資 105
長期投資能減少摩擦成本 108
長期投資有利實行三不主義 112
長期投資能推遲並減少納稅 115
長期投資有助戰勝機構主力 117
挖掘值得長綫投資的不動股 121
巴菲特長期持有的股票類型 124

第二篇?巴菲特教你做交易

第一章?如何判斷買入時機
如何看待優秀公司的暫時性問題 130
要懂得無視宏觀形式的變化入市 133
判斷股票的價格低於企業價值的依據 137
買入點:把你最喜歡的股票放進口袋 140
好公司齣問題時是購買的好時機 143
股票價格具有吸引力時勇敢買進 146

第二章?拋售股票,止損是最高原則
牛市的全盛時期賣比買更重要 150
抓住股市「波峰」的拋齣機會 153
所持股票不再符閤投資標準時要果斷賣齣 156
找到更有吸引力的目標時賣掉原先的股票 159
巴菲特的投資重視設立止損點 162
巴菲特在股價過高時操作賣空 165
賣掉賠錢股,留下績優股 167
並非好公司就一定要長期持有 170

第三章?持股原則,甩掉暫時得失
長期與短期持有的稅後收益比較 173
長期與短期持有的交易成本比較 176
長期持有的投資決策分析 181
長期持有亦需要靈活變動 183
長綫持有無須過分關注股價波動 188

第四章?巴菲特的套利法則 
通過併購套利使小利源源不斷 192
把握套利交易的原則 196
像巴菲特一樣閤併套利 199
巴菲特相對價值套利 202
封閉式基金套利 204
固定收入套利 208
評估套利條件,慎重的採取行動 211
巴菲特規避套利風險的方法 216

第三篇?巴菲特教你如何防範風險

第一章?巴菲特規避損失的十法則
遇風險不可測,則速退不猶豫 220
特彆優先股保護 224
等待最佳投資機會 227
運用安全邊際實現買價零風險 229
巴菲特神奇投資的「十五%法則」 232
購買垃圾債券大獲全勝 235
隨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238
可以冒險但是也要有贏得把握 239
獨立承擔風險最牢靠 242

第二章?巴菲特提醒你的投資誤區 
警惕投資多元化陷阱 244
研究股票而不是主力動嚮 247
「價值投資」的誤區 250
炒股切忌心浮氣躁 253
投資過程沒有完美製度 256
買貴也是一種買錯 258
沒有製定適當的投資策略 261
錢少就不要做長期投資 264
避免陷入長期持股的盲區 266
拒絕旅鼠般的盲目投資 269
慎對權威和內部消息 272
對於金錢要有儲蓄意識 275
避免陷入分析的沼澤 278
巴菲特前二十五年犯下的錯誤 281

第三章?誤入股市陷阱 2
不光彩的「會計費用」 285
識破信用交易的僞裝 288
不要為「多頭陷阱」所濛蔽 291
麵對收益寸土不讓 295
超越「概念」崇拜 298
識破財務報錶的假像 301
市場訊息的不對稱現象 305
閉著眼睛投資 307
相信數學概率 310
捲入債務謎團 312
銀行股是萬能法寶 31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篇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

第一章 價值投資,黃金量尺
價值投資本質:尋找價值與價格的差異
一般來說,採用價值投資法的投資者會用買下整個企業的審慎態度來下單買股票。他在買股票的時候,好比要買下街角的雜貨店一樣,會詢問很多問題:這傢店的財務狀況怎樣?是否存在很多負債?交易價格是否包括瞭土地和建築物?未來能否有穩定、強勁的資金收入?能夠有怎樣的投資迴報率?這傢店的業務和業績增長的潛力怎樣?如果對以上問題都有滿意的答案,並能以低於未來價值的價格把這傢店買入,就得到瞭一個價值投資的標的。

一九八四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格雷厄姆與多德閤著的《證券分析》齣版周年的慶祝活動中發錶演講時指齣,人們在投資領域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擲硬幣贏傢」都來自於一個極小的智力部落,他稱之為「格雷厄姆與多德部落」,這個特殊智力部落存在著許多持續戰勝市場的投資大贏傢,這種非常集中的現象絕非「巧閤」二字可以解釋。「來自『格雷厄姆與多德部落』的投資者共同擁有的智力核心是:尋找企業整體的價值與代錶該企業一小部分權益的股票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實質上,他們利用兩者之間的差異。」

價格和價值之間的關係適用於股票、債券、房地産、藝術品、貨幣、貴金屬甚至整個美國經濟——事實上所有資産的價值波動都取決於買賣雙方對該資産的估價。一旦你理解瞭這一對應關係,你就具有瞭超越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優勢,因為投資者們常常忽略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異。
從二十世紀二○年代中期到一九九九年,道氏工業指數以年五十%的復利率(按保留紅利計息)增長。而同一時期,三十種道氏工業指數公司的收入增長率為四十七%。但是,從帳麵上看,這些公司的價值年增長率為四十六%。兩個增長率如此一緻並非偶然。

從長期來看,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不可能遠超其內在價值增長率。當然,技術進步能夠改善公司效率並能導緻短時期內價值的飛越。但是競爭與商業迴圈的特性決定瞭公司銷售、收入與股票價值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係。在繁榮時期,由於公司更好地利用瞭經濟規模效益和固定資産設施,收入增長可能超越公司銷售增長。在衰退時期,由於固定成本過高,公司收入也比銷售量下降得更快(此即意味著公司的效率不充分)。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股價似乎遠遠超過瞭公司的實際價值或者說預期增長率。實際上,這種現象不可能維持下去。股價與公司價值之間齣現的斷裂必須得到彌補。

如果理性的投資者擁有充分的資訊,股票價格將會長期維持在公司的內在價值水平附近。然而在過熱的市場下,當投資者似乎願意為一支股票支付所有傢當的時候,市場價格將被迫偏離真實價值。華爾街便開始接受這支股票被高估這一非一般性的高增長率,同時忽略瞭其他長期穩定的趨勢。

當把市場運動的趨勢放在整個經濟背景中去考察時,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異就顯得極為重要。投資者絕不能購買那些價格高於公司長期增長率水平的股票,或者說,他們應當對那些價格上漲幅度超過公司價值增加的幅度的股票敬而遠之。盡管精確估計公司真實價值十分睏難,但用以估價的證據仍然能夠得到。例如,假若股票價格在某一時期內增長瞭五十%,而同時期公司收入隻有十%的增長率,那麼股票價值很可能被高估,從而註定隻能提供微薄的迴報。相反,股票價格下跌而公司收入上升,那麼應當仔細地審視收購該股票的機會。如果股票價格直綫下降,而價格收入比低於公司預期增長率,這種現象或許就可以看做是買入的信號。股票價格最終會迴歸其價值,如果投資人利用價格和價值的差異,在價值被低估時買入股票,投資人將會從中獲利。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啓發,是關於“理性”在投資決策中的絕對重要性。我之前一直覺得,投資嘛,多少帶點“感覺”和“直覺”。有時候看到某個股票漲勢喜人,就會忍不住心癢癢地想跟進,或者聽到一些小道消息,就覺得能找到“內幕”。但是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想法。它花瞭很大篇幅去強調,投資成功的基石是基於理性的分析和客觀的判斷,而不是情緒化的衝動。它教我如何去剝離市場錶麵的浮華,深入挖掘企業的內在價值,用數據說話,用邏輯支撐。書中提到的“安全邊際”的概念,我以前隻是聽過,讀瞭這本書之後,纔真正理解瞭它在規避風險、保證長期收益方麵的重要性。它讓我明白,買股票不隻是買一個名字,更重要的是買這傢公司的價值,而且要以低於其真實價值的價格買入,留有足夠的“安全墊”,這樣纔能在市場波動的時候,保持冷靜,不至於恐慌拋售。這種思維方式,讓我感覺投資不再是賭博,而更像是一門科學,需要嚴謹的態度和紮實的功底。我開始學著去建立自己的投資分析框架,去評估一傢公司的盈利能力、競爭優勢以及管理團隊,而不是僅僅聽信彆人的推薦或者市場的炒作。

评分

這本書我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投資這件事,遠比我想象的要“慢”得多,也“靜”得多。我之前一直以為,那些投資大咖們是不是每天都在研究各種復雜的圖錶,分析那些眼花繚亂的財報,然後趁著市場波動的時候,果斷齣擊,迅速獲利。結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它講的更多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對價值的深刻理解。它沒有給我什麼一夜暴富的秘籍,也沒有教我如何預測市場走嚮。相反,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等待”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好的投資往往需要時間和耐心。我開始明白,那些成功的投資者,他們看的不是短期的漲跌,而是企業本身的長期價值。他們更像是農夫,精心選擇種子,然後耐心等待它發芽、生長、結果。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護城河”的概念,比如品牌、專利、網絡效應等等,我以前隻是模糊地知道,但讀瞭這本書,纔真正理解瞭它們在企業長期盈利能力中的核心作用。它讓我不再急於去追逐那些熱門的概念股,而是開始學著去發現那些被低估的、擁有穩固競爭優勢的“好公司”。這種轉變,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認知升級。我不再把投資看成是一場短跑衝刺,而更像是馬拉鬆,享受其中的過程,關注終點的風景。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改變,就是讓我從一個“技術派”投資者,逐漸轉嚮瞭一個“價值派”。我以前總是癡迷於各種K綫圖、均綫、MACD等等技術指標,希望能從中找到買賣點。我總覺得,隻要掌握瞭足夠的技術,就能預測市場的走嚮。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技術的局限性,它更多地強調瞭對企業基本麵的深入分析,以及對長期價值的判斷。它讓我明白,再好的技術,如果買入的是一傢沒有真正價值的公司,最終也隻會是徒勞。書中對於“估值”的講解,尤其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教我如何計算市盈率,更是讓我理解瞭估值背後的邏輯,以及為什麼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對同一傢公司會有不同的估值。它讓我開始學會用一種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去看待投資,不再糾結於短期的價格波動,而是關注企業的長期增長潛力和內在價值。這種轉變,讓我感覺投資的壓力小瞭很多,也更有方嚮感瞭。我不再把每一次交易都看成是一場賭博,而是更像是在為自己購買一份優質資産,然後耐心等待它增值。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一個感悟就是,原來很多時候,“什麼都不做”反而是最好的選擇。我之前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積極的投資者,總想抓住每一個機會,即使是微小的波動,也想去操作一下。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境界,那就是“靜觀其變”。它不是鼓勵你完全不動,而是說,在你真正瞭解一傢公司,並且確信它的價值之後,就要有耐心持有,不要被市場的短期噪音乾擾。書中舉瞭很多例子,說明那些偉大的投資者,他們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進行任何交易,而是選擇靜靜地等待,等待市場先生犯錯誤,等待那些被低估的機會齣現。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交易行為,很多時候確實是為瞭“交易而交易”,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理由。這本書就像給我澆瞭一盆冷水,讓我冷靜下來,思考到底什麼纔是真正的投資。它讓我明白,投資的藝術,很多時候在於“不作為”的智慧,在於懂得識彆那些真正值得長期持有的標的,然後把它們放在那裏,讓時間去證明一切。這種“慢”的哲學,對於我這種容易焦慮的人來說,真是一種解脫。它讓我不再整天盯著盤麵,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企業本身,放在提升自己的認知上。

评分

這本書就像一本“投資心靈雞湯”,它沒有給我什麼具體的買賣技巧,但它教會瞭我一種“正確”的投資心態。我之前總是想著怎麼去“戰勝”市場,怎麼去“跑贏”彆人,結果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收益也常常不如人意。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真正的投資大師,他們關注的重點根本不是如何去“戰勝”市場,而是如何“融入”市場,如何利用市場的規律來為自己服務。它讓我理解瞭“順勢而為”的道理,以及為什麼那些試圖預測短期市場波動的人,往往會付齣高昂的代價。書中提到的“能力圈”的概念,我以前覺得有點虛,但讀瞭之後纔發現,這纔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它告誡我們要專注於自己真正瞭解的領域,不要輕易涉足自己不熟悉的市場或者行業。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智慧,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知識邊界,並且更加珍惜那些我真正懂的領域。它也讓我意識到,投資是一場長跑,需要持續學習和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和經驗的積纍。這種“耐心”和“自律”的理念,對我來說,比任何技術指標都來得重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