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他曾經是一個鄉村少年,也曾有恨,也曾有愛,敢愛敢恨,敢作敢為,一舉登上中華民國大總統!他曾經歌唱「開軒平北鬥,翻覺太行低」的壯美詩篇,曾經攪動時代風雲,大刀闊斧,割除曆史的沉寂頑屙,曆練新軍,創製中國警察製度,大力興辦新學與實業,震驚世界。人稱可比華盛頓;而其稱帝洪憲,誤國誤己,成為絕大曆史大遺憾。他是日本人的敵人,憤然抗爭《二十一條》,怒筆寫下「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華再造共和!」
作者簡介
高有鵬
中國河南項城人。中國著名民俗學傢、著名作傢、中國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人。曆史學博士。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二○○六年,其提齣「保衛春節宣言」,形成守護民族傳統的文化運動。著有長篇小說《袁世凱》。
自序
曆史上的袁世凱-香港陽光衛視係列訪談
小時候是一個傳說-袁世凱與他的青少年時代
傳說都是童年的藝術
袁世凱與地方傳說
豈止是風花雪月-詩人袁世凱
一片風景:圭塘與洹上
《洹村逸興》中的詩興
《圭塘倡和詩》中的歌唱
傳說中的袁世凱詩作
莫愁前路無知己-袁世凱與他身邊的那些女人們
袁世凱與他的母親
袁世凱與他的二姐
袁世凱與他的妻妾
渡盡劫波兄弟在-袁世凱、孫中山與日本
袁世凱與孫中山
關於孫中山與日本問題
袁世凱與日本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袁世凱與他的親戚朋友
袁世凱傢的親戚朋友
袁世凱的「走親戚」
後記
自序
我們有一句俗語,叫「說不完的莎士比亞」。套用來,叫「說不完的袁世凱」。為何如此說不完?有話要說即見仁見智,東說東有理,西說西有理。袁世凱被言說,總是一個特殊的話題。
袁世凱是一個傳說。用現在的話題講,他能夠從一個鄉村少年,逐步成為顯赫一時的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後來一躍而為內閣總理大臣,到中華民國大總統,這是奮鬥者成功的典範。再想一想,人傢沒有高學曆,也沒有留洋,尤其是傢境也並非多麼繁盛,卻能夠改變社會曆史,應該說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確實,曆史評價給瞭他許多惡名,諸如竊國大盜、賣國賊、齣賣革命黨、鎮壓義和團、稱帝等,似乎沒有一處值得人正眼看的地方。人常說,歲月無情,曆史是最公正的。但是,曆史如何錶現公正呢?如果曆史失卻瞭公正,那麼又意味著什麼呢?
二○一一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中華民族被列強所欺淩,人民大眾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終於激發瞭以「排滿」為重要內容的辛亥起義。此時,充滿罪惡的封建專製政治被畫上一個句號,民主事業拉開新的帷幕。當時的社會政治力量最強大的仍然是朝廷,其次是具有新思想的南北新軍,再次纔是革命黨等社會革命力量。這三種力量不斷較量,終於清帝被逼退位,中華民國建立,袁世凱趁勢而起,成為政壇上執牛耳者。這是改天換地的大事件。用當世的流行語說,就是非袁莫屬。槍桿子裏齣政權,如果沒有以袁世凱為代錶的新軍勢力對共和事業的支持,清朝根本不會輕易退場。從這種意義上講,袁世凱未必徹頭徹尾地反動,若我們堅持說袁世凱就是壞,就是反動透頂,那就不是對曆史的尊重瞭。
這些年來,曆史文化研究形成多元化趨勢,用事實說話的原則並沒有改變。尤其是中國啓動瞭清史工程項目,大量原始史料被發掘、整理。如《袁世凱全集》,洋洋灑灑三韆多萬字,保存瞭袁世凱親手書寫的奏議、政論等原始文獻,為我們認識和理解曆史真相、重新評說曆史,提供瞭有力的證據。白紙黑字,固然是鐵證如山的證明錶現,但曆史絕非隻有一個麵孔。認識曆史的本來麵目,需要多種材料,任重而道遠。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的建立是時代的選擇,是人民大眾的嚮往。共和、民主、文明,這些新的理念成為時代的選擇。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科學和民主的旗幟被高高舉起。理念是文化認同的重要基礎,但是,其付諸實踐的過程卻是漫長而麯摺、極其復雜而艱難的。許多事業是幾代人努力纔得以實現的,共和事業、民主事業也是如此。迴首曆史,從一八四○年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中間充滿多少悲壯!其間,共産黨是瞭不起的,孫中山與他的三民主義也是可歌可泣的,尤其是抗日戰爭中各族人民團結奮戰,都值得我們頌揚。同樣,袁世凱對日本人的抗爭,其強烈的態度,並不是完全妥協退讓而無原則地齣賣國傢和民族利益,倒是在許多事情上不乏悲壯之舉。更不用說因練新舉,興辦鐵路、電話、電報和郵政等實業,廢科舉而舉新學,包括員警製度等,他對社會發展是有積極推動意義的。如果我們尊重曆史的事實,應該說,袁世凱若不稱帝,他確實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甚至可以與華盛頓比肩。當然,這都是見仁見智的。
一九九八年,戊戌變法一百周年時,我的長篇曆史小說《袁世凱》(一、二、三)得以齣版。我沒有像前人那樣一味詛咒、辱罵這樣一個復雜的曆史人物,也沒有神化他,而是在長期研究曆史文化的基礎上,力爭還原曆史。的確,人們常重視文獻的價值,講究蓋棺論定,而常常難以論定。在我的傢鄉,父老鄉親們述說袁世凱總是用能力、本事這樣的字眼來評價。這真的是陳伯達之流就那麼瞭不起嗎?真的是我的鄉親們如此沒有覺悟嗎?幾十年過去瞭,一切都發生瞭巨大變化,曆史評價方式和研究方法也發生瞭重要變化。袁世凱又被人們不斷提起。我無意於為其正名或翻案,或危言聳聽,而隻是追求堅持曆史的真實,給人以啓發,思索更廣泛的內容。
在這本書的寫作中,我非常感激北京、天津、南京、武漢、廣州、項城等地的朋友對我的幫助。尤其是駱寶善先生,我多次與其交談,得益甚多。評說曆史文化,需要尊重史料,但史料不是唯一的,諸如民眾的情感等內容,都應該尊重。走進曆史文化,走進韆百萬民眾,纔能更清晰地看到曆史的蹤影吧。
牡丹的芬芳與絢麗還未褪去,榴花如火,已在古色古香的樓前閃放。曆史文化研究,應和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熱切呼喚,所以,不斷呈現齣盎然生機!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彆緻,那種復古的油畫風格,立刻就勾起瞭我想要一探究竟的興趣。你知道嗎,我們對曆史人物的認知,往往被書本和影視劇簡化瞭太多,總感覺他們就應該是那麼一副刻闆的模樣。但這張封麵上的袁世凱,眼神裏卻透著一股復雜,好像隱藏著很多故事,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那個“竊國大盜”或者“辛亥功臣”的單一標簽。我一直覺得,真正有趣的曆史,就在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掙紮和抉擇中。這本書的書名也很有意思,“你所不知的袁世凱”,這不就是點明瞭我們要去發現那些被掩蓋的、不為人知的側麵嗎?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史料中挖掘齣這些“不知道”的故事的。是那些塵封的奏摺,是泛黃的書信,還是某個不經意間的曆史片段?我期待著,它能帶領我走進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袁世凱,一個不再是扁平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真實個體。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無疑是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打破固有的曆史認知,去重新審視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那個眼神深邃的袁世凱,總讓我覺得他是個充滿故事的人。我一直認為,曆史人物的評價,很容易被簡單的“好”與“壞”所概括,但現實往往是復雜的。一個在動蕩年代叱吒風雲的人物,他的身上必然融閤瞭許多矛盾的特質。這本書的書名,恰好抓住瞭我的好奇心——“你所不知的袁世凱”。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挖掘齣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的?是通過他鮮為人知的私人生活,還是他那些不為人知的政治手腕?亦或是他內心深處的掙紮與矛盾?我希望這本書不是簡單的曆史敘述,而是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去剖析他的思想、情感和動機。我想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袁世凱,而不是被臉譜化的符號。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曆史領域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去發現,去重新認識這位充滿爭議的曆史人物。
评分最近總是在思考,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是某個固定不變的結論,還是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被重新解讀和審視的過程?這本書的書名,“你所不知的袁世凱”,似乎就預示著它將提供一種不同於主流敘事的視角。我腦海裏浮現齣的是,作者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像偵探一樣搜尋蛛絲馬跡,去拼湊一個更完整的曆史圖景。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輕易地給袁世凱貼上任何標簽,而是會呈現齣他麵對各種復雜局麵時的真實反應,那些不那麼光彩,但卻更顯人性真實的一麵。比如,他如何處理那些暗流湧動的政治派係?他如何平衡各方勢力的利益?他的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決策背後,是否有著我們不瞭解的考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那個時代,去感受曆史的溫度,去理解人物的局限性,去體會大時代下個人命運的無奈與掙紮。這本書的齣現,也許就是對我們固有的曆史印象的一次有力衝擊,讓我有機會去重新認識那位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瞭重要角色的傳奇人物。
评分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多麵性,每個曆史事件,每個曆史人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去發掘。這本書的標題,“你所不知的袁世凱”,簡直是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我們對袁世凱的印象,似乎總是停留在一些教科書上的片段,或者是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裏。但這些真的就是全部嗎?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梳理那些被遺忘的史料,去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袁世凱在某些關鍵時刻的真實想法,他的猶豫,他的掙紮,他的權衡。我希望,它能夠跳齣簡單的“褒”或者“貶”,而是去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更加人性的袁世凱。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固有的認知,讓我們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去思考曆史的復雜性和人性的多麵性。
评分我之前讀過不少關於晚清和民國初年的曆史書,但總覺得那些論述都停留在宏大敘事上,要麼是革命黨如何英勇,要麼是帝國如何腐朽,很少有把焦點真正放在某個個體身上,去細緻地解剖他的動機和選擇。這本書的書名,直接就點明瞭這一點,我猜想它應該不是那種堆砌史料的枯燥讀物,而是會通過某個曆史人物的視角,去摺射那個時代的變遷。袁世凱這個人物,實在是太復雜瞭,他的身上充滿瞭矛盾,既有作為軍事強人的鐵腕,又有政治博弈的狡黠。我好奇的是,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會是聚焦他在北洋時期的崛起,還是他在帝製復闢中的掙紮?我更傾嚮於後者,因為那段曆史充滿瞭戲劇性,也最能體現齣人性的弱點和時代的洪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跳齣二元對立的簡單論斷,去展現他作為一個決策者,在風雲變幻的時代裏,所麵臨的種種睏境,以及他內心深處的權衡與考量。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中讀到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曆史細節,一些能讓我對袁世凱這個人物産生新的理解和思考的“新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