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
双重螺旋的的演化终点是?
听好了,西蒙!不要相信你自己!要相信我!要相信这个相信着你的我!
──《天元突破》第一话〈用你的钻头突破天际吧!〉
宇宙处处是螺旋
看了《吞食上弦月的狮子》前面几页,脑中浮现的是《天元突破》这部「王道复古」,热血到爆的巨大机器人动画:人类是所谓的「螺旋族」,能够运用螺旋之力,而螺旋之力,蕴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小到直径两奈米(一奈米为十亿分之一公尺),储存所有生物遗传密码的DNA双螺旋分子;大到长达数万光年(一光年约为十兆公里),由无数星系所组成的银河系旋臂。介于之间的,无论是贝壳的构造、植物的叶序、洋流的漩涡、大气的气旋、数学里的费波纳西数列(Fibonacci series)、物理学里的马克斯威尔方程式(Maxwell equations),无一不是「螺旋」,而集合这一切的螺旋之力的,就是巨大机器人手上的大钻头,可以粉碎一切障碍...
等等,不是在说梦枕□的奇幻小说吗?怎么变成机器人的大钻子了。
写小说导读的大前提是不能「捏他」(洩漏剧情),这造成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导致许多小说的导读只能旁敲侧击,难以搔到痒处。因此对读者而言,往往要看完整部作品,再回头看导读,然后感叹:「原来如此!」不过《吞食上弦月的狮子》倒是没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故事并非典型的叙事,而是有如镜子一般,同样的剧情,会在不同的读者心中映出不同的形象。
特异的「双人」角色
主角三岛草平是一位摄影师兼「螺旋收藏家」,背负了三个创伤:学生时代女友在学运抗争中死亡的震撼、在战场上遭砲弹碎片击中脑部,以及目睹士兵在游击队村庄中杀害一对小兄妹时,却只记得按快门的罪恶感。因为这三种创伤,除了让主角时时产生看到螺旋的幻觉之外,也使他成为一个痛恨自己、也痛恨人类的厌世者,生存的目的,只剩下收集各式各样的螺旋。某一日,主角登上了一栋大楼中只存在于他自己幻觉的螺旋梯,拾级而上,结果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苏迷楼。
然后,故事的主体在这个奇幻的异世界中展开。三岛草平失去了记忆,成为这个世界的「阿迦陀」(外来者),之后被自我放逐的「螺旋师」一家人捡去当女婿,并且得到了「阿湿波」这个名字,这是印度教中的双子神之名,一个名字,却有两个人──点出了这个故事的核心结构:双重世界、「双人」的主角(书中所言,一个人却有「两个存在」)、双重世界中的「双人」主角……有如两面镜子之间无穷的反射成像。
故事的另两个主要角色在此登场:嫁给阿湿波的螺旋师之女雪拉,是个情慾丰沛的美少女;她哥哥达孟,是个魁梧大汉,由于一家人遗世独立,认定自己将会跟妹妹结婚生子,哪知阿湿波突然出现抢走了雪拉,因此对阿湿波抱有很深的恨意。
有趣的是,故事中阿湿波虽然几次差点死在达孟手里,却对达孟抱有一种近乎同理心的好感,或许是因为他在达孟身上也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甚至达孟还为他完成了现世中不可能、不敢想、不敢做的欲望。分别与雪拉交媾的阿湿波与达孟,其实也可视为一体的「双人」。
现实世界中的「双重人」主角,包含了三岛草平,以及日本着名的诗人暨童文学家宫泽贤治。宫泽有时以「本体」出现,有时则出现在三岛的行止意识中。宫泽贤治被某些人神化为终身禁慾的传道圣人;不过后来也有研究者认为,宫泽之所以终身未婚过着禁慾生活,是来自于对妹妹疼爱,以及学生时代与同学、室友之间的深厚友谊,都微妙地转化为禁忌的爱恋之情之故(押野武志,《童贞□□□的宫泽贤治》)。梦枕□在本书中引用的〈悼亡妹诗〉感人肺腑,显露出宫泽与妹妹敏子间的深厚感情,有部分网友因此戏称宫泽为「史上最强的妹控(恋妹情结)」,而宫泽最负盛名的作品《银河铁道之夜》中,主人翁乔凡尼与坎培内拉的友谊也被指称为宫泽同性恋倾向的投射。
擅长描写情慾纠葛的梦枕□,在本书中将自己以及宫泽贤治融入主角,深刻地描述了内在的感情的世界--这也是个双重螺旋结构的世界:爱与慾、沈溺与昇华、折磨与救赎互相交缠,在主角们身上展开。本书的角色要以「双人」为单位来看:「三岛草平与宫泽贤治」(现世中怀抱双重苦恼的两个文艺青年)、「阿湿波与三岛草平」(两个世界中对应的存在)、「阿湿波与达孟」(人性与兽性)、「达孟与雪拉」(逆天之力与生殖之力)、「雪拉与拉芙蕾西亚」(尊贵与低贱的姊妹)、「拉芙蕾西亚与达孟」(天照大神的秩序与素盏鸣尊的破坏)、「敏子与凉子」(不伦与知性之爱)、「缘与业」(「三岛+宫泽」与「敏子+凉子」两个双人投射于异世界的「双双人」)、「狮子宫与如来」(混沌与开辟)、「螺旋师与阿迦陀」(智慧与命运)。就像是物理世界的基本粒子「夸克」(quark),夸克无法单独存在,必定会结合成「强子」(hadron),强子若被撞碎,这些碎片夸克会立即组成新的强子。本书中的「单人」角色也以这种方式不断变成不同组合的「双人」,以这种观点来看故事中的角色,或许更能抓住梦枕□思想的脉络。
苏迷楼--演化之路
这个世界中所有的生物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从海中登陆,然后爬上「苏迷楼」这座高山的顶点。阿湿波自己一面跟着大家向上爬,一面被争风吃醋的大舅子追杀,一面观察着芸芸众生。后来由自己的「业」身上了解了这条「攀爬苏迷楼之路」其实是一条演化之路。杂学甚丰的梦枕□引用了演化发生学(Evo-Devo)的学说,让苏迷楼也拥有了双重性:它既是整个地球数十亿年演化历程的缩影,也是母体子宫内胚胎发育过程的放大。每个生物一面往上爬一面蜕变,但都有各自的极限,会停在某处落地生根,以当时的型态继续生存下去,达到演化的顶点。
不论是演化或是发生,都是一个「时间」的历程,在这个故事中却是以「空间」的形式来呈现,这又是「双重性」这个核心的再度体现,「我是咬着时间的空间,也是咬着空间的时间」苏迷楼之路的终点,「狮子宫」里的「混沌」如是说。一九九二年梦枕□与天野喜孝合作的诗画集《螺旋王》,卷首的四折拉页,正是这个意象的完美呈现(我不得不这样想:二十年前我买下《螺旋王》所结的「缘」,造成了今天我得为《吞食上弦月的狮子》写序的「业」)。
流动的叙事
《吞食上弦月的狮子》叙事观点的流动很有趣,一开始的第一人称「我」是螺旋收集家三岛草平,进入苏迷楼之后的「我」变成阿湿波,然后在一次梦中(或潜意识中)这个「我」与双人中的另一个「我」在花卷(宫泽贤治的故乡)相遇,「两人」进行了一场都是第一人称的「我」之间的对话(依内容来看,是三岛草平 vs. 宫泽贤治),对话结束之后的故事,变成以「阿湿波」的第三人称视点来叙述,到了故事最后,阿湿波将进入狮子宫时,第三人称的叙事主体又变成「缘」--虽然也是阿湿波,不过在此显然是为了强调他作为「缘∕业」这个「双人」中的「缘」那一部分。
简单的说,虽然叙事视点一再变换,可是事实上叙事的主体是一致的,就是梦枕□三岛草平宫泽贤治阿迦陀阿湿波缘业如来。(这哪里简单了?)
最终的问答
这个故事的终点,是必须回答两个宇宙终极意义的问题。过去敢正面挑战这种等级的问题的,大概只有科幻大师艾西莫夫(Isaac Asimov)那部石破天惊的经典短篇《最后的问题》,或者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戏谑之作《银河便车指南》(宇宙的终极答案是42,请问终极的问题是什么?)。大部分处理类似题材的作品在最后都是以「逃避」的方法混过去,以免背上「一介小说家,竟敢妄称宇宙的终极意义!」的狂妄骂名。梦枕□採取的方式是勇敢地把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出来,因为这整部小说其实就是他倾注生命力,思索这个问题的结果。如果以模拟两可的方式闪躲这个答案,这部小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了。这是属于作者本人的答案,而不是为了读者所想出来的答案。读者可以不用拘泥于作者的答案,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c:我就是身为我的我。
──《吞食上弦月的狮子》,十之螺旋.望之觉
相信你自己,不是我相信着的你,也不是你相信着的我,相信那相信你自己的你吧!
──《天元突破》第八话〈再见了,兄弟!〉
AIplus
导读2
旋之又旋,玄之又玄的异想世界
1
梦枕□直接表明,《吞食上弦月的狮子》这部小说,是向日本童话诗人宫泽贤治致敬。宫泽贤治也被他写进故事里。
出生于岩手县的宫泽贤治(1896~1933),是日本知名诗人、童话作家,为日本造梦的人。年少时受《法华经》启迪,扬弃家人笃信的净土真宗(一向宗),转而信奉法华宗(日莲宗)。此后一心阐扬法华经典,发愿创作「法华文学」。
《法华经》就是《妙法莲华经》。这部经典主张人人都有佛性,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宫泽贤治为这平等观而感动,他的创作,虽未以佛教人物和故事为素材,却充分表现佛教的慈悲和宇宙观。日本强震发生后,艺人渡边谦便透过网站,朗读宫泽贤治的诗作「 (不怕风雨)」,带给灾民爱与力量。
宫泽贤治最受欢迎的小说,莫过于《银河铁道之夜》。在小说中,宫泽贤治既透过老师之口让读者知道银河的科学知识──不是真正的河而是宇宙星系,复于后来展开的故事中以奇幻笔法,极尽想像之能,描述银河之旅。天河(银河)是一条河,火车沿河疾驶,但这河水有影无形,不是一般流水成的河,手放进去又会变色变形,就像河水。在抽象与实像之间,宫泽贤治带给读者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
但小说主要不是在探讨银河,更大的旨义是传达为人类谋求幸福的良法美意。小说借着两名小孩探讨「幸福」是什么的对话,让读者反思:何谓幸福?,
佛心来着的宫泽贤治,在故事里,把「为他人着想」视为幸福的定义。例如主角人物乔凡尼遇到捕鸟人时,心想:「如果能让他感到幸福,自己就是在银河岸上帮他抓一百年的鸟也无所谓」。更有名的片断是「蝎子之火」的故事。
小说里红艳透明令人陶醉的蝎子之火,来源是这样的:从前原野上住着一只蝎子,靠猎杀小虫子为食。某天,蝎子被黄鼠狼追捕,快被追到时跳入井里,但是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就在逐渐下沈之际,牠向上天祈祷:「唉,过去我不知道曾取走多少条生命,这次被黄鼠狼追捕时,拚命逃跑,最后还是落得这般下场,真是无意义啊。与其白白淹死,为什么我不乖乖将自己的身躯献给黄鼠狼呢?至少牠能够因而延长一天性命吧。」牠一边祈求,一边看到自己的身体化为一团燃烧的红艳火焰,照亮夜间的黑暗,所发出的璀灿光芒,永远燃烧。
这就是蝎子之火。(不由得令人想起,旧时代蒋介石文章选入课本里,要学生背诵的那段名言:「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活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银河铁道之夜》吸引读者和梦枕□的,不是只有银河系的壮丽与奇异,还包括对死亡、生存价值的思索。
但关于为他人谋求幸福这件事,小说中的主角,摄影师三岛草平,却因此带着愧疚,惶惶度日。他是战地记者,来到异邦拍摄战争画面,在昏暗闷热的热带丛林中眼睁睁看着一对孩童被游击队射杀,他没扑救,反而按下快门,猎取镜头。他事后痛苦自责:「我没资格享受幸福的人生。我是个不可以拥有幸福的人。只有在感觉自己不幸时,我才能略感心安。」
不免让人想起一部马其顿电影《暴雨将至》。片中刚拿下普立兹新闻奖的新闻摄影记者,并未因成就而快乐,他发现自己的专业成果,其实是在消费他人的不幸,他只是个冷血旁观者。
摄影师三岛草平念大学时,他熟识的女子在激烈的学生运动中罹难,他不断自问,人类为什么要互相残杀,人为什么会死?于是他不再以大自然为拍照对象,而将镜头对准战争。他想,「比起只是站在尸体面前,当一个和他们无关的外人,不如拿起相机面向尸体,这样的痛苦反而还比较容易忍受。」
在异国丛林,弹片穿入脑子,返回日本后,摄影师眼前从此不断出现螺旋的影像。最后在山上一颗直径约 五公尺 的鹦鹉螺化石前呆立,一股神奇力量,把他吸进螺旋深处。他走进螺旋迷宫,进入异次元时空,展开心灵追寻之旅。
2
非常神奇的是,这本小说竟然以「螺旋」为关键字。
螺旋就是漩涡。作者开头便用一千余字列举所见的螺旋∕漩涡,显现其博学用功与深思。
梦枕□是要写螺旋百科全书吗?不是。而是因为「生命的起源是螺旋,宇宙的奥祕是螺旋」「犹如不可思议的符号般,我们周遭充满螺旋。」
别的不说,DNA遗传基因便是双螺旋结构,就像两条纠缠的蛇。──直到1953年,人类才经由华生和克里克两人发现DNA双螺旋的结构,解开了生命起源之谜。(中国神话中,伏羲和女娲交尾的形象就是双螺旋形。)
宇宙万物处处可见螺旋的形状,宇宙的星云、田螺、树木纹路、蕨叶、龙卷风、指纹、阴毛、电子、曼陀罗、羊角、黑胶唱盘、电话线、佛陀的头发……不胜枚举。许多动作也模拟螺旋形状而来,包括太极拳发劲、蜿豆攀爬、棒球投出的球路旋转等等。
螺旋∕漩涡是生命象征,我们可以在这部小说里看到关于螺旋象征意义的思考文字。甚至有「螺旋论考」这样的章节,解说鹦鹉螺对生命的高度象征意义。这些螺旋论,玄之又玄,旋之又旋,我们不妨视为一种奇趣,以增添阅读之乐,不用陷入哲学苦思,以免增加阅读阻力。
螺旋贯串整部小说,从这一句开始:「最近我幻想螺旋的机会比以前更多,而且逐渐无法分辨其与现实。这样也无妨。」梦枕□扣住螺旋,发展出和螺旋有关的故事,开启幻想小说的大门,以探究生命宇宙等大哉问的主题。
3
比起我们熟知的梦枕□其他作品,这部幻想小说借佛教宇宙观探索人性根源,企图心更大,手法更繁复,处理的主题更庞杂。
谁讲得清楚宇宙是怎么回事?用一道算式来说明,是爱因斯坦的E=MC□ ,质量和能量之间转化的公式。但梦枕□自问:「可以不借由算式,而透过语言、表现、表达方式,来说明宇宙吗?」
这书是他的尝试。
为了尝试以语言说明宇宙,写写停停,将近十年,因为真的难写。
他写宇宙,写神、佛。空间、时间、光、重力、进化。一失手便会像电影《永生树》那样陷入泥淖。
小说中借用借用许多佛教名词,如果对佛理稍有涉猎,对作品意旨应当会有更深层体会。例如「苏迷楼」,摄影师来到的另一时空,其实就是「须弥山」,是古印度人观念中,人世间最高的山与地理中心。
另外,小说讨论因果、缘业、问答,都是佛教很重要的概念。
身为读者,若能看出作者探讨我相∕法相、我执∕法执的用心,当然最好,不然视为故事书,也是一种阅读方式。
果子离(作家)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源自於那種「一聽就很有故事感」的書名。在茫茫書海中,很多書名都趨於平淡,而「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則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帶有一種神秘、古老,甚至帶點傳奇的色彩。我 immediately 聯想到,這可能是一部關於傳說、神話,或者一段被遺忘的歷史的故事。我腦海中開始浮現出各種畫面:一頭巨大的獅子,在月光皎潔的夜晚,試圖吞噬那如彎鉤般美麗的上弦月。這畫面充滿了張力,也充滿了象徵意義。它可能暗示著一種對抗,一種改變,或者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命運。我對這種帶有豐富想像空間的作品,總是情有獨鍾。它們不只是簡單的敘事,更像是一場腦力激盪,讓我去猜測,去聯想,去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讓我跟隨「獅子」的腳步,去見證它如何「吞食」那象徵著某種美好或規則的「上弦月」。這過程,必定充滿了艱辛與轉折,而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
评分我是一個對於書名和封面很有「感覺」的讀者,而「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就完美擊中了我的這種喜好。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了詩意和畫面感,彷彿一幅黑暗中閃爍著微光的畫卷。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這絕對不是一本平凡的作品。我常常會因為一個獨特又富有想像力的書名,而對一本書產生極大的興趣。這種興趣,甚至會超越單純的內容介紹。它會讓我開始想像,這書裡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獅子」代表著什麼?是力量,是野性,還是某種孤獨的守護者?而「吞食上弦月」,又隱喻著什麼?是挑戰極限?是打破規則?還是對某種不公的反抗?我當時就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善於捕捉意象,並且擁有豐富想像力的人。我期待它能夠帶我進入一個非凡的故事,一個能夠挑戰我現有認知,並且讓我產生深刻思考的作品。我腦海中已經浮現出各種可能的場景:月光下的荒野,獅子仰天長嘯,而月亮的光芒,正在被一點點地蠶食… 這種帶點黑暗,又帶點希望的意境,就是我對這本書最原始的期待。
评分坦白說,最初被吸引,純粹是書名「吞食上弦月的獅子」所帶來的獵奇感。這種組合,實在太有畫面感了,又帶著一點超現實的味道,讓人忍不住去猜測,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是關於某個神話傳說?還是某個被遺忘的古老寓言?台灣的出版市場上,有太多太多優秀的作品,要從中脫穎而出,書名絕對是第一關。而這本書,無疑是通過了。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帶有濃厚奇幻色彩,或是探討人性深層議題的小說。這書名給我的感覺,恰恰滿足了這兩點。它暗示著一種力量,一種對抗,一種對既定事實的挑戰。你想想,「上弦月」代表著一個特定的階段,有著溫柔的光暈,象徵著某種穩定或美麗。而「吞食」這個動作,卻是如此的粗暴,如此的決絕。這兩者之間的張力,就足以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我甚至開始想像,這頭「獅子」會是什麼樣的存在?是真實的野獸?還是某種隱喻?牠為何要吞食上弦月?是為了生存?還是出於某種使命?這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在我心中種下了對這本書內容的好奇。我會期待它裡面有著宏大的世界觀,或是細膩的人物刻畫,能夠將這樣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書名,化為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评分我還記得當時在書店,是被它厚重的紙質和精緻的裝幀吸引的。現在的書,很多為了節省成本,紙質都比較薄,摸起來沒有什麼質感。但這本書不同,它的紙質偏向那種帶點復古感的米黃色,手感非常紮實,翻閱起來不會有廉價感。而且,它的封面燙金的字體,在燈光下會折射出溫潤的光澤,低調卻顯得格外有品味。這種對細節的追求,立刻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好感。我常常覺得,一個作品的呈現方式,往往能反映出創作者的態度。如果連一個外在的呈現都如此用心,那麼內在的內容,想必也不會馬虎。這本書的重量,也讓我感覺到,它裡面承載著豐富的內容,而不是那種幾十頁的薄薄一本。我當時就想,這一定是一本值得花時間去閱讀,去深入探索的作品。我腦海裡已經開始構建它的形象:它可能是一部關於歷史、關於傳說、關於人性的史詩,需要讀者慢慢地去挖掘其中的奧秘。它不是那種可以讓你一口氣讀完的輕鬆讀物,更像是需要你帶著敬意,去慢慢品味的藝術品。
评分我是一個比較喜歡閱讀有深度、有思考的作品的讀者,所以當我看到「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時,就立刻被吸引了。它聽起來就不是那種輕鬆的愛情小品,或是淺顯易懂的偵探小說,而是帶有一種哲學思辨的意味,或者說,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討。你想想,「上弦月」本身就有著一種詩意,一種溫柔的光輝,而「吞食」這個動作,卻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具有侵略性。這兩者之間的衝突,就足以引發我對書中內容的無限想像。我會猜測,這本書是否關於一些不被理解的英雄?他們或許在不被看好的環境下,默默地做著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又或者,它是在探討一種人性的掙扎,一種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下,潛藏著的暗流湧動?我對這類作品的期待,是它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啟發,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關係。我希望作者能夠透過「獅子」這個意象,展現出那種堅韌不拔,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而「上弦月」則可能代表著某种理想,某种美好,或者某种目標。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吞食上弦月的獅子」,讓我想起了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它們往往用一種奇幻或象徵的手法,來探討深刻的人生議題。我平常就特別喜歡閱讀這種「寓意深刻」的作品,它們不像寫實主義小說那樣直白,而是需要讀者透過字裡行間去品味,去感悟。書名中的「獅子」,我腦海裡立刻浮現出那種力量、勇氣、甚至是孤獨的意象。牠為何要「吞食」?是對抗命運?還是對抗心中的魔鬼?而「上弦月」,則給人一種美麗、脆弱、又帶著一絲憂傷的感覺。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幅極具張力的畫面,讓人忍不住去猜測,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涉及到一些關於成長的陣痛,關於面對困難時的掙扎,又或者,是關於失去與獲得之間的辯證關係。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同時又能讓我反思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它不是那種可以一目十行讀完的書,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咀嚼,才能體會其中奧妙的作品。
评分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其實也功不可沒。我還記得當時看到的時候,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配上簡潔卻極具象徵意義的圖案,就已經讓我愛不釋手。那種寧靜中帶著一絲不安的氛圍,完美地呼應了「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所帶給我的感受。我個人很喜歡這種不會過於花俏,但能精準傳達書籍核心意象的設計。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為了吸引眼球而過度設計的封面,而是有一種沈澱下來的質感。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也因此更加具體。我認為,這樣的設計,背後一定有一位對內容有深刻理解的編輯和設計團隊。他們懂得如何用視覺語言來預示故事的基調。我當時就覺得,這本書肯定不是那種讓你捧腹大笑的喜劇,也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快餐文學。它更像是一杯需要細細品味的濃茶,或是欣賞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它的故事,可能鋪陳緩慢,但情感卻是層層遞進,最終在你心底留下深刻的烙印。我甚至開始猜測,書中的場景會是怎樣的?是荒涼的草原?還是古老的森林?亦或是某個被遺忘的城市?這種對於細節的想像,都是基於對書名和封面的初步感受。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是那種「讀起來需要一點點功力」,但絕對值得的類型。我平常閱讀的涉獵很廣,但總歸會有一些偏好,比如那些能夠引發我深度思考,或是帶給我全新視角的作品。「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就給了我這種感覺。它不像一些流行的商業小說,直接拋出懸念或高潮,而是更像是一種引導,引導你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含義。我會猜想,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可能不會是線性的,或者說,它會運用一些象徵、比喻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觀點。書名中的「吞食」和「上弦月」,在我看來,就是這種象徵的關鍵。牠們之間的反差,暗示著某種衝突,或者某種轉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閱讀上的挑戰,但這種挑戰,是令人愉悅的,是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驚喜和領悟的。我希望它能夠像一杯陳年的威士忌,初入口時或許有些許辛辣,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豐富而複雜的層次感,在喉間留下悠長的餘韻。
评分我在一些文學討論區上,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情節,但評價都相當正面。其中一位讀者用了「觸動靈魂深處」來形容,這句話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能夠引發我思考,或是讓我產生共鳴的作品。很多時候,一本好書,就像是一位能夠與你靈魂對話的朋友,它能觸碰到你平時不曾察覺的情感,或是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 「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股悲壯的氣息,這種氣息,很可能就是作者想要傳達的,關於生命中的掙扎與抗爭。我猜測,這本書裡的角色,可能經歷了巨大的磨難,也可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艱難的抉擇。而「吞食上弦月」這個意象,可能就代表著他們對命運的挑戰,或者對某種既定規則的打破。我對這種帶有深刻哲思的作品,總是情有獨鍾。它們不只是提供一個故事,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探索,一種對人性的剖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在絕望之中如何尋找希望,在孤獨之中如何堅守自我。
评分第一次在誠品翻到這本書,是被那沉甸甸的書名給吸引的。「吞食上弦月的獅子」,聽起來就充滿了史詩感,又帶著一絲神秘的誘惑。我是一個很看重書名帶來的意象的人,覺得好的書名就像是打開一扇門,讓你對裡面的世界產生無窮的遐想。當時我並沒有馬上購買,而是把它列入了我的「待讀清單」。回家後,我上網查了一下這本書的介紹,雖然網路上關於內容的描述不多,但僅僅從作者過往的作品風格和一些零散的讀者迴響中,我就已經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吸引力。感覺這不是一本輕鬆閱讀的娛樂讀物,而是一本需要用心去品味,去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的作品。它的名字帶著點悲壯,又帶著點孤獨,像是黑夜裡奮力掙扎的勇士,又像是被遺忘在時間長河裡的傳說。我腦海裡不斷浮現各種畫面:是獅子在月光下咆哮,劃破寂靜的夜空?還是月亮被陰影吞噬,留下一抹詭異的弧光?這種模糊卻又極具張力的想像,讓我對內容充滿了期待。我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善於捕捉人性深處情感,並且擁有極致想像力的創作者。它可能關於成長的陣痛,關於愛情的幻滅,又或者,是關於如何在無盡的黑暗中尋找一絲光明。總之,這書名本身就已經是一首小詩,讓人忍不住想要走進它的文字世界,去探索那隱藏在「吞食」與「上弦月」之間,那頭孤獨而堅韌的「獅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