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審判是在實現刑罰權之正義,應符閤罪刑相當原則,使罰當其罪,以契閤人民之法律感情,量刑不是法官在黑暗中摸索的偶然與隨心所欲的決定。被告在犯罪後的態度,包括行為後的態度與在刑事程序中的態度,都足以顯示其可責性與危險性,乃不可忽視的刑罰裁量事實,當法院判決之量刑,不必顧及被害人之感受,也不在意被告犯後之態度成為趨勢,將可預見被告犯罪在偵審過程中之認罪愈加睏難,被告亦不會在意於犯後彌補被害人之舉措,這明顯的與司法鼓勵被告積極悔過的目的背道而馳,也不是刑罰的公平實現。本書就被告犯後態度、認罪自白陳述在法院量刑上之定位與評價,以及法院量刑易科罰金後檢察官指揮執行之正當程序之疑義與爭點,將司法實務之判決見解結閤學理為探討的軸心,嘗試從案例解說,著予釐清。
作者簡介
劉邦綉
現職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新竹分署分署長
學曆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法學碩士
經曆
颱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颱灣颱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法務部檢察司調部辦事檢察官
颱灣颱中地方法院法官
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係兼任講師
玄奘大學法律學係兼任講師
東海大學法律學係兼任講師
專長
刑事訴訟法、行政執行法
第一章 勸諭被告認罪陳述在刑事訴訟法上之定位
一、係爭判決要旨與疑義
二、被告認罪陳述在刑事訴訟體係之價值
三、被告認罪陳述在刑事訴訟法上對應處理機製
四、法官或檢察官得否勸諭被告認罪
五、勸諭被告認罪陳述與被告陳述之自由意誌
六、勸諭被告作認罪陳述與利誘自白之關連
七、結論
第二章 被告犯後態度在法院量刑上之評價
一、係爭三則判決要旨與疑義
二、被告訴訟行為錶現模式與法院量刑之關連性
三、被告行使緘默權、辯解權與不利被告事實之認定
四、被告犯罪後態度之量刑因素與被告坦承犯行之評價
五、被告行使緘默權或辯解權而否認犯行之評價與量刑
六、被告積極性否認犯行之評價與量刑
七、結論
第三章 當事人達成求刑協商在法院量刑上之定位
一、前言
二、判決要旨之爭點與疑義
三、檢察官之求刑
四、當事人達成求刑協商之類彆與拘束力
五、結論
第四章 貪汙、毒品、槍砲案件被告自白在量刑上之減刑
一、前言
二、最高法院98年度颱上字第448號、第3930號、第3492號判決要旨及爭點
三、貪汙、毒品、槍砲案件之被告自白減刑
四、貪汙、毒品、槍砲案件被告自白減刑之相關適用疑義
五、貪汙、毒品、槍砲案件被告自白任意性與真實性之調查
六、結論
第五章 刑罰裁量易科罰金後檢察官指揮執行之正當程序
一、係爭裁定事實及意旨
二、問題疑義
三、易科罰金之宣告、執行及定位
四、檢察官指揮執行刑事裁判所為處分之性質
五、檢察官指揮執行易科罰金之正當程序
六、檢察官不準易科罰金裁量界綫──代結論
說實話,這本書讀得有點吃力。法律術語實在太多瞭,很多地方我都看得一頭霧水。作者雖然試圖用比較簡單的語言來解釋,但對於完全沒有法律基礎的人來說,仍然很難理解。而且,書中的案例也比較抽象,缺乏一些細節描寫,這讓我很難將這些案例與現實生活聯係起來。我感覺,這本書更適閤法律專業的學生或者從業人員閱讀,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過於專業和枯燥瞭。不過,我還是從中學習到瞭一些東西。比如,我瞭解到颱灣的刑法體係,以及各種犯罪的定義和處罰標準。我還瞭解到,量刑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犯罪的性質、情節、後果、以及犯罪分子的認罪態度等等。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比較嚴謹的法律教材,但它缺乏一些趣味性和可讀性。如果作者能夠加入一些生動的故事,或者一些更貼近生活的案例,或許會更容易吸引讀者。
评分讀完這本法律相關的書籍,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司法世界的大門,但與其說是“瞭解”,不如說是“窺探”。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冷靜客觀,就像一位法官在宣讀判決書,每一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沒有過多的情緒渲染。書裏對於各種犯罪類型、法律條文的解釋,對於一個法律小白來說,確實能提供一些基礎的認知。然而,我始終覺得,法律的冰冷文字背後,隱藏著無數個鮮活的人生故事。書本上寫著“盜竊罪,處以…”,但我們很少會去思考,那個盜竊的人,是因為什麼纔走上這條路?是生活所迫,還是道德淪喪?是無知,還是絕望?作者似乎有意規避瞭這些問題,專注於法律的邏輯和適用,這讓我感到有些遺憾。我更希望看到,除瞭法律條文,還能看到對人性的探討,對社會問題的反思。或許,這就是法律與文學的區彆吧。法律追求的是公正,而文學追求的是真理。這本書,更偏嚮於前者。不過,作為一本普及法律知識的讀物,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至少讓我對颱灣的司法體係有瞭更初步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感覺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在講課,條理清晰,案例豐富,而且語言也比較通俗易懂。作者善於將復雜的法律概念,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這對於我們這些非法律專業的人來說,非常友好。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意圖”的強調。很多時候,犯罪與否,不在於行為本身,而在於行為背後的動機。一個無心之過,和一個蓄意已久的犯罪,量刑自然大相徑庭。作者也提到瞭很多颱灣社會上曾經發生過的真實案例,這些案例讓我對法律的公正性,以及司法係統的運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在討論量刑標準的時候,略顯保守。在某些情況下,我認為應該更加注重對受害者的賠償,以及對犯罪分子的人性化改造。畢竟,法律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懲罰犯罪,更重要的是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這本書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確實提供瞭一個思考的角度,讓我對法律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相當有意思,不是簡單地羅列法律條文,而是從“認罪”這個角度切入,探討瞭整個司法過程。作者對於“自白”的討論,讓我深思。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看到過警察逼供、刑訊逼供的場景,但作者卻強調,自白必須是真實、自願的,否則就不能作為定罪的依據。這讓我對颱灣的司法製度,以及對人權的保護,感到一絲欣慰。書中對於“量刑”的分析,也相當深入。作者指齣,量刑不僅僅是根據法律條文,還要考慮犯罪分子的社會背景、犯罪動機、以及悔過態度等等。這體現瞭法律的靈活性和人情味。不過,我個人認為,書中對於“纍犯”的處理,略顯寬容。對於那些屢教不改的犯罪分子,我認為應該從重處罰,以儆效尤。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法律普及讀物,它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法律知識,還能讓我們思考法律的意義和價值。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作者對於各種犯罪類型的分析,以及對於量刑標準的解讀,都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總覺得,法律就是黑白分明的,隻要犯瞭罪,就應該受到懲罰。但實際上,法律的適用,充滿瞭各種灰色地帶和爭議。比如,對於“正當防衛”的界定,對於“過失緻死”的認定,對於“共同犯罪”的責任劃分,這些問題都非常復雜,需要仔細斟酌。作者在書中,也提到瞭很多颱灣社會上曾經發生過的爭議案件,這些案件讓我對法律的公正性,以及司法係統的運作,産生瞭更深刻的思考。這本書雖然不能讓我們成為法律專傢,但它確實能讓我們對法律有一個更客觀、更全麵的認識。而且,它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本書,值得推薦給每一個關心社會、關心法律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