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未正式加入WTO之前,配销业者早已展开国际化的行动,目前业者国际化商业据点的选择多数以华人市场为主,进入其他国家市场势必遭遇诸多困难,包括境内法规、风土民情、文化差异、人才、金融、行销、通路及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问题等等都是。多数国家对外来投资有限制,在市场进入障碍方面,例如对外国股东股权持有比例、外国人投资型式、特定资产所有权、营业范围、经济需求测试等之限制。
此外,有关对自然人移动之限制,如员工、管理阶层、董监事等之国籍限制、移民政策、签证限制、课征社会安全税或费用之限制,亦将影响配销部门之发展。为了增进配销部门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建议政府就以下具有高外部性的事务予以协助:(1)投入面:包括资讯的收集、人才培训、建立无形资产鑑价制度、鼓励国际合作技术研发与强化服务业全球运筹能力;(2)相关业别与外围单位:包括物流业后勤支援功能的强化、政府与协会等外围单位之资源的整合、鼓励业者将自由化的冲击扭转为契机;(3)环境面:包括通盘检讨法规、法规的松绑、完善研发费用认列的标准、发展台湾成为品牌交流中心。
作者简介
郑凯方
政治大学银行系学士、国贸所硕士,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经济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壹、前言
贰、配销部门之定义
一、WTO/CPC定义
二、我国配销部门的定义
三、配销部门与其他业别之关系
参、产业现况
一、国内配销业经营概况
二、国际间配销业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三、电子商务之冲击
肆、配销服务业之国际化程度
一、各国贸易限制及法规结构
二、台湾国际化发展现况—法规面
三、台湾国际化发展现况—市场面
伍、WTO配销部门最新谈判发展
一、市场进入
二、国民待遇之限制
三、水平限制
四、最惠国待遇豁免
陆、台湾配销服务业国际化推动方案
一、配销部门自由化的国际趋势
二、台湾配销部门国际化的发展前景
三、台湾配销部门国际化具体政策建议
柒、结论
註释
参考文献
**篇四:**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台湾经济发展的人来说,《台湾配销服务业之国际化发展策略》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及时的切入点,来理解我们身边的服务业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求突破的。作者在书中,不只是简单地列举了成功的案例,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地剖析了这些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蜕变”。他通过对不同配销服务业态,例如物流仓储、线上零售、以及生活服务类平台等,在跨国扩张中的具体操作,展现了策略制定的复杂性与多维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文化敏感度”的强调,这往往是许多企业在海外拓展时容易忽略的关键点,而作者通过翔实的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调整沟通方式、产品设计,甚至是服务细节,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服务业的潜力,也让我思考,在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联系中,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评分**篇二:** 这本《台湾配销服务业之国际化发展策略》与其说是一本学术专著,不如说是一份深入企业一线、洞察市场脉动的实践报告。我最欣赏作者的严谨之处在于,他并未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面,而是透过对大量台湾配销服务企业在海外扩张的案例分析,细致描绘了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例如,书中对于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应对不同国家法律法规的探讨,都极具参考价值。特别是在谈及“轻资产”与“重资产”的国际化模式选择时,作者通过对比不同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决策框架。书中并非简单地给出“你应该这样做”的建议,而是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他们这样做,以及为什么有效”。对于我们这些在行业内打拼多年的从业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方向的契机,也让我们看到台湾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韧性与潜力。读完此书,我更加坚信,凭借我们独特的优势和灵活的策略,台湾的服务业定能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评分**篇五:**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泛泛而谈“国际化”,而是聚焦在“配销服务业”这个相对具体的领域,并以“策略”作为核心。作者用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展现了台湾企业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真实图景。他并非只是描绘了成功的光鲜,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像是如何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如何应对复杂的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品牌沟通。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差异化竞争”的探讨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多个案例,阐述了当市场趋于饱和时,服务业企业如何通过提供独特的价值,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阅读一本理论著作,不如说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导师进行深度对话。它不仅仅提供了“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将自己的服务推向国际舞台的台湾企业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篇一:** 翻开这本书,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台湾服务业品牌,它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出台湾,在全球舞台上站稳脚跟的?作者用相当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配销服务业,像是物流、零售、甚至是餐饮业,在面对国际化挑战时的策略选择。我特别对其中关于“在地化”与“全球化”平衡的讨论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複製成功的模式到海外就能万事大吉,但这本书点出了,真正的成功往往在于如何巧妙地融合当地文化、消费习惯,并从中找到创新的切入点。作者并非只是罗列成功案例,更着重于拆解这些企业背后的思考过程,例如他们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如何建立国际合作夥伴关系、又或者是在品牌行销上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联想到自己身边的服务体验,思考这些企业是否也曾运用过书中提及的某种策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国际化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需要一套系统性、策略性的规划,并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与调整。对于有志于将自家服务推向国际的台湾中小企业主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宝贵的参考指南。
评分**篇三:** 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它聚焦于“配销服务业”这一在许多讨论中常被忽略的领域,并且切入点非常实际——“国际化发展策略”。作者并没有用艰涩的学术语言来包装,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商业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洞见。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那些“走出去”的台湾企业,是如何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调整他们的产品、服务流程,甚至是营销手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深刻理解当地的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书中对于“品牌延伸”和“授权加盟”等不同模式的利弊分析,都非常到位,能够帮助读者认清自己适合哪种路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风险管理时,并没有回避那些可能出现的困难,而是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在危机发生时如何快速响应。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能够激发我更多关于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