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世界各国之电力自由化过程来看,对国营之综合电业是否分割、是否成立独立调度中心及是否成立各种电能集中市场,各有不同之处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演进,各国的电力市场制度设计之优劣缺失亦逐渐浮现,而使得原有之电力市场架构有修正之必要,尤其是英国,不但自由化开始时期较早,且持续对其电力市场交易制度进行全面之检讨,并做必要之修正,如2001年3月27日把电力交易方式由电力池集中交易改成以双边合约交易为主的方式。2005年又将苏格兰、英格兰及威尔斯的市场整合为一个英国电力市场。本文即针对英国,追踪探讨其自由化历程及市场结构,并介绍其电力交易制度及实行成效,做为未来我国电力市场蓝图规划之借镜参考。
作者简介
王京明
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员。澳洲西澳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1986)、资源经济学博士(1990);曾任澳洲西澳农业部研究员(1990~1992);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模拟、最适控制。着有《澳洲农业决策资源系统》、《莽原管理与复健经济学》、《台湾地区住宅与商业部门能源消费调查与研究》、《台湾地区制造业能源需求之研究》、《再生能源发电效益经济评估》等专着十种,及国际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郭婷玮
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作业研究硕士(1995)。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分析师。曾参与《再生能源发电效益经济评估》、《空气污染防制费及征方式合理化之探讨》、《空气污染防制费执行效果指标之建立》、《台湾电力系统电力代输之研究》,及学术期刊发表数篇相关研究论文。
序
继1989年英国推动电业自由化与民营化之后,欧盟、美国、澳洲、纽西兰与亚洲国家也陆续开始实施改革,至今已有十余年,由于各国政经情势不同,顾及国情乃纷纷採用不尽相同的自由化方式来进行改革。我国电业自由化历经十余年筹备,「电业法修正草案」虽然于91年12月26日通过一读,但之后台湾经济成长停滞,且其中对于电能基金、再生能源基金与能源配比等诸多议题产生争议,甚而引发与世界潮流相违的意见,质疑我国应否进行电业自由化。93年电业法修正草案提党团再协商,但经过6次立法院党团协商后,仍未达成共识。能源局复于94年10月13日重提电业法修正草案,自由化架构维持原先一读版本,全面开放发电业、输电业及配电业竞争,并成立电力调度中心之方式进行改革。鉴于我国电业自由化改革历程的艰辛与阻力之大,无非是对改革成效及风险产生质疑,信心不足,因此本人为文探讨一系列类似我国电业自由化改革模式之国家,对其电业自由化改革进行回顾,说明其电力市场制度与改革成效,期盼由他国案例中能撷取值得我国学习参考之处,并增进国人了解国外电业自由化之进展,更重要的是建立决策者对我国电业自由化改革的信心。
」分隔。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了好一陣子,終於在最近一個颱風天,窩在沙發裡把它啃完了。一開始,我對「電業自由化」這個主題其實沒什麼概念,畢竟在台灣,大家似乎對電力公司總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很少有人會去想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在運轉。但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電力這東西,真的可以「市場化」,而且英國還是一個相當早期的「試驗田」。書裡鉅細靡遺地描繪了從國營到民營、從壟斷到競爭的整個過程,那些聽起來有點拗口的「監管機構」、「市場拍賣」、「電力交易平台」等等,作者都試圖用比較貼近一般讀者的語言去解釋,雖然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些需要查證的術語,但整體而言,對於我這種對經濟學原理不甚了解的人來說,也算是相當友善的入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英國經驗時,並沒有一味地讚美自由化帶來的「好處」,而是很誠實地探討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像是「搶購潮」、「設施閒置」、「公平性」等等,這些內容讓整本書的論點更加立體、更具說服力,不像坊間許多只講成功學的書,讀起來讓人有種「他們是不是在騙我」的感覺。
评分這本《英國電業自由化經驗與推動績效》,簡直就是一本「電力市場解碼器」!以前聽「電業自由化」總覺得離我太遙遠,像是什麼專家才懂的學問,但這本書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一步步帶你走進英國的電業改革之路。從一開始的「國家壟斷」到後來「大家一起來賣電」,中間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書裡都寫得清清楚楚。我最喜歡的一點是,作者很誠實地呈現了不同階段的「陣痛期」,像是剛開始「價格戰」打得不可開交,或是「設備投資」跟不上需求,這些都讓我覺得,原來改革不是一蹴可幾的,是有血有淚的。書中關於「績效評估」的部分,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氣去量化,像是發電效率有沒有提升?對環境的影響如何?這些數據和圖表,雖然有時候需要花點時間消化,但確實讓論點更有說服力。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了的書,讀完之後,你會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台灣的電價會是這樣?有沒有可能透過不同的機制,讓電力供應更有效率、更符合民眾的需求?這本書真的開啟了我對能源議題的新認識。
评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最近家裡電費好像有點漲得兇,想說看看別的國家是怎麼調控電力的,有沒有什麼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沒想到,翻開之後,就被英國那一段段錯綜複雜的歷史給吸引住了。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更像是一部紀錄片,有清晰的時間軸,有具體的政策變革,甚至還會帶到一些當時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的反應。我特別留意了書中關於「消費者權益」的部分,英國在推動自由化初期,似乎也經歷過一段「電力公司隨意漲價」、「消費者選擇困難」的時期,這讓我想起台灣前陣子也有關於電價審議機制的討論,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影子?書裡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分析不同階段的「績效」,像是導入競爭後,發電成本有沒有下降?電價有沒有變得更穩定?設備投資有沒有跟上需求?這些數據化的分析,雖然有時候看得有點頭昏腦脹,但作者都盡量做了圖表輔助,算是有心了。最讓我驚訝的是,原來電力自由化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問題,還牽涉到國家能源安全、環保法規,甚至是一些政治上的角力,這本書讓我的視野瞬間開闊了許多。
评分收到!這就為您呈上五段不同風格、內容詳盡、彷彿出自不同台灣讀者之手的《英國電業自由化經驗與推動績效》圖書評價,每段約300字,並以「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可以說是既欣賞又帶著一點點的保留。作者對於英國電業自由化過程的梳理,可謂是相當細膩,從早期的國營壟斷到逐步引入競爭,再到後來的市場化機制如何運作,每一個環節都寫得頗為紮實。尤其是在探討「監管」這個關鍵議題時,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英國設立的獨立監管機構,以及他們如何平衡市場效率與公共利益,這部分對於理解一個國家如何在開放市場的同時,又能確保民生基本需求的供給,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視角。然而,書中對於「推動績效」的量化分析,雖然努力呈現,但總覺得有那麼一點點「隔靴搔癢」的感覺。畢竟,績效的評估往往受到太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國際能源價格的波動、科技進步的速度,甚至是當時的政治氣候。書中提出的數據,固然有其參考價值,但要直接推論到「自由化絕對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似乎還需要更多的討論空間。但總體來說,對於想了解電業自由化這個複雜議題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一份值得細細品讀的「案例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