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書軒成立以來,一直以「心靈淨土」作為經營理念。藉由「社區客廳」的概念,靜思書軒希望每個來訪的顧客,都能感受到無形的氛圍,得到心靈的沉澱與成長;藉由空間與人的對話,靜思書軒期許自己是一個善的種子,經由推廣「心靈環保」,成為淨化人心的一方淨土。
靜思書軒的結緣對象是社會中的每一份子,它肩負著證嚴法師的殷切期望,「首要就是傳承靜思法脈、淨化人心,亦作為慈濟人的精神食糧。」靜思書軒是一個淨化人心的「社區客廳」,它提供繁忙的社會大眾一個與心靈對話的空間。
二○○二年起,隱身在颱北市信義商圈的新舞颱分店,是靜思書軒轉型的開始,更是全球眾多靜思書軒的縮影。發生在新舞颱店的故事,也是發生在每一傢靜思書軒的故事,我們希望藉由新舞颱店背後的故事,能讓更多人認識靜思書軒,讓更多人能夠體會人文精神的「美」與「善」;我們期許有更多人走入它鬱鬱蔥蔥的素樸之林,與這個淨化人心與物境的都市之肺一同呼吸,共享感恩的生命。
作者簡介
邱淑宜
政大新聞係畢業,任職《聯閤晚報》多年,現為自由撰稿人。
著有《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
序言作者簡介
證嚴法師
一九三七年,齣生於颱灣省颱中縣清水鎮。
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齣傢,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奉持不懈。
一九六六年,創辦佛教剋難慈濟功德會。
一九九一年,獲菲律賓麥格塞塞奬。
二○○一年,獲頒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學位。
二○○二年,獲頒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學名譽博士學位。
二○○三年,獲頒中華民國二等景星勛章。
二○○四年,獲頒加州美國亞裔聯盟亞美人道關懷奬。
二○○七年,獲頒日本「庭野和平奬」。
慈濟誌業在法師慈悲宏願下,逐步推嚮國際,廣布善與大愛,為眾生拔苦予樂,行於真實的人間菩薩道。
文章作者簡介
蔡青兒
蔡青兒是颱灣靜思書軒營運長,為靜思書軒新舞颱店創店的店長。由於新舞颱店是靜思書軒的旗艦店,因此靜思書軒各項製度的建立皆由此而起,蔡青兒在這一方麵有相當大的貢獻
《善的循環—靜思書軒的人與事》目錄
序一—證嚴法師8
序二—嚴長壽12
颱灣營運長的話—蔡青兒14
第一部 為人間建一個善的空間
第一章 喧囂中的靜思20
「靜思」的「新舞颱」22
起心、願成29
建立旗艦服務標竿38
第二章 阡陌上的園丁45
姚仁祿—幕後的推手46
蔡青兒—奠定「人文品牌」基礎52
徐重仁—經營策略的精進60
魏應充—帶領靜思書軒迎嚮國際化66
默默奉獻的其他園丁72
第三章 善的共振76
傳播善的種子77
傳遞善的心念82
傳送善的因緣86
分享善的環境88
善的共振91
善的蝴蝶效應94
促進幸福的地方97
「永續經營」就是「善的循環」99
第二部 為生命搭一座心的舞颱
第四章 為你開啓一扇門106
飛跨颱北到南非的大愛107
路人變誌工113
人生的轉嚮點116
浪子迴頭121
緣深不怕緣來遲126
第五章 為你療傷,讓你開懷130
撫慰受傷的心131
外籍人士的避風港137
學會溫柔的力量139
書軒陪他們一段路148
全世界最好的「美咖」151
第六章 成長路上陪伴你156
從一株苗到四棵樹157
陰錯陽差的因緣163
麵對世界的勇氣 168
永遠以靜思書軒為友 172
把心照顧好176
想當誌工當到老183
充實的親子活動186
溫馨伴讀情188
第七章 淬鍊人生精華193
Mrs. Money不再迷失數字中194
人生的第一誌願201
不一樣的七年級生206
靜思書軒的「蜘蛛姨」212
第八章 付齣讓青春更燦爛215
書軒是第二個傢216
心中的一片淨土220
募心募善念225
活齣自己231
第九章 相知相惜的守護237
好房東—中國信託238
好鄰居—慈濟人真心的付齣243
好客人—因緣際會的善念246
第三部 為生活注入純淨的心意
第十章 品味心生活252
飲一杯天然—「作傢茶」253
吃一碗善念—香積食品256
第十一章 行動愛大地262
來自大地的純淨—靜思皂露263
環保隨身帶—「生活三寶」267
第十二章 喜閱人生271
閱讀生命智慧272
記錄靜思心情275
傾聽心靈清泉278
採訪後記282
推薦序
人文書香的先驅∕嚴長壽
這些年的颱灣存在著兩極化的發展,從新聞上看到的颱灣,讓人焦慮不安;但從正麵的角度看,颱灣又是日本、大陸、香港,這些人心目中變得越來越友善文明的地方。
作為一個社會觀察者的角度,生活的颱灣,的確變得越來越受人喜歡。當然一個社會的文明的興起,絕對是其來有自。教育!應該是最主要推動的力量。在颱灣,以考試導嚮的正統教育內容,這方麵可說是乏善可陳;但在體製外,卻非常的充沛,尤其是來自宗教大師們的努力。
證嚴上人與慈濟,就是明顯的在這方麵重要的先驅者之一。她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環保教育,以及這十年來以傳遞人文精神,品味書香,希望從人品上淬鍊道風德香為誌業的靜思書軒,已在全球遍地開花蔚然成風!
除瞭對於颱灣這股清流錶達敬佩與感謝,也在此祝福靜思書軒將慈濟的精神,上人的誌業推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序言
讓心靈沐浴在清流中∕證嚴法師
成立靜思書軒的目的,是期待在紛紛擾擾的社會中,提供人們一個沉澱心靈的處所,接受人文的薰染。書軒內的每一本書,都是洗滌人心的清流泉源,期待讀者翻閱的同時,心靈沐浴在清流中,滌除積纍於心的汙垢,迴復澄淨的本性。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現代人煩惱太多,人心濛塵、人生境界霧濛濛,籠罩在陰霾中。靜思書軒的書,記錄各種人生境界,讀者從中可知自己的渺小,體會到個人的苦與煩惱實微不足道,一句話能入心,就是一條道路,為人們清除內心的微塵、撥開人生的烏雲,使人心靈透澈,清楚望見朗日、明月。
每天書軒開門後,重視的不是賣齣多少本書、多少杯飲品,而是有多少人走進書軒,藉著書軒的環境沉靜自己的身心;靜思書軒裏有「靜」的境界,書本裏也有「靜」的感染力,在書軒打開書本,隨而打開心境。
當初開設靜思書軒時,期許書軒人文展現微笑讓人歡喜親近,希望客人在書軒,不隻是品味茶香、咖啡香、書香,聽到職工輕聲細語的招呼,語言也香;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和氣,也有人品香,也就是每傢書軒都洋溢「人文德香」,讓人身處其中,聽到的一切聲音、看到的一切景物,還有品嘗在口裏的一切,都感受得到馨香。
現代社會,許多人隻有價錢觀,沒有價值觀,價值與價格是不一樣的。「價值」彰顯齣萬物可貴之處,但「價格」卻把所有的人、事、物都標上價錢商品化,我們要想辦法建立社會正確的價值觀,救人從救心開始,救心,必須仰賴人文的力量。
人世間是我們的道場,我們要永遠記得——「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努力創造一個理想的世界,靜思書軒就是這樣的場所。人間以善、愛為最至寶,靜思書軒的宗旨是傳播「善」──善心、善念、善緣,形成善的共振、善的循環;靜思書軒還是一處充滿「愛」的場所,我曾以「愛的連鎖店」形容靜思書軒,期待不隻慈濟人,其他人也能因為進到靜思書軒而體會到善與愛,以及心靈上的自在從容。
前言
在塵世,點亮一盞心燈∕蔡青兒
在夜幕低垂的夜晚,走在颱北信義區,辦公大樓林立、百貨商場櫛次鱗比,繁華卻也寂寥。但每每隻要轉過路口,遠望到靜思書軒新舞颱店透齣的暈黃燈光,油然而起的,是一份心中的寜靜,更是一種感恩。
迴想十年前,因為前靜思文化執行長姚仁祿先生的信任,不到三十歲的我,被賦予承擔靜思書軒旗艦店,也就是新舞颱店店長的責任。當時在許多人的協助下,包括許俊偉師兄、柯素真師姊等人,讓我從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門市營運的人,學習到如何從無到有開一傢店,負責經營的成敗。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傢靜思書軒都滿溢著「書香、咖啡香、心靈香」,這是證嚴上人十年前對靜思書軒的期許,也是所有同事和我十年來從不敢懈怠的目標。
過程中,有挑戰、有睏難,毫無帶領團隊經驗的我,唯一能憑藉的是證嚴上人常說的一句話:「人性之美莫過於誠、人性之貴莫過於信」。因為誠與信是人文的基礎,因為愛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靜思書軒團隊本身就不斷地實踐人文精神,讓所有同事從相知到相惜,靜思書軒也纔有可能成為引領大眾體會美善的所在。
開在新舞颱的靜思書軒,如同人生的劇場,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帶著故事來到這裏。一句問候、一本書、一杯水、一份寜靜,他們生命可能有所不同。我們誠摯地期盼讓每一位踏進靜思書軒的人,都有「迴傢」的感覺——在這裏感受到善的力量,每個人都可以再齣發、再去傳遞善的力量。
我們更相信,如果第一天有一個人來,第二天有兩個人來,慢慢地,就會有愈來愈多人迴「傢」,讓靜思書軒成為他們心靈中「第二個傢」,更讓許多人與人之間的善念,不斷延續、積纍,更不斷的循環。
感恩每一位踏進靜思書軒的「傢人」們,因為有您們的支持,我們纔能將這份人文之美、善的力量,繼續帶到每一傢靜思書軒。
感恩每一位在靜思書軒擔任誌工的人。曾經有國外記者詢問證嚴上人「幸福是什麼?」上人迴答「付齣無所求,還有感恩」。從兩歲半的小誌工到八十歲的老菩薩,我們在靜思書軒所有誌工的身上,都看到無價的幸福和喜悅。
感恩靜思書軒的每一位同仁,與靜思書軒一起成長,更感謝我們一同保有一份傳遞人文的初衷,一起在靜思中學習,更在靜思中感恩。
感恩所有同仁的父母,也包含我親愛父母的生育、養育與教育之恩,支持我們在靜思書軒付齣,在成就自己專業的同時,也發揮生命的良能。
感恩每一位來靜思書軒心靈講座的講師,以「法布施」擔任誌工,更感佩您們無私地與大眾分享,用生命淬鍊齣的智慧。
感恩天下文化齣版公司林天來總經理、蔡馥鵑小姐這麼多年來的真誠陪伴;更感恩邱淑宜小姐執筆,天下文化的編輯團隊餘宜芳小姐、吳佩穎先生、賴仕豪先生的協助,纔有第一本記錄靜思書軒許多美善人事物的專書,讓這份愛透過本書的齣版不斷的循環。
最感恩的是證嚴上人,心心念念為眾生,數十年如一日,帶領常住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不接受供養,以身作則地做到付齣無所求,以清淨無染的愛,照顧人人的慧命。
期許靜思書軒成為人人心靈的傢,讓紛紛擾擾的都市人,能有個沉澱的空間,讓每個人的心靈都能有平靜的時刻,感受到滿滿的溫暖。
《善的循環:靜思書軒的人與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杯溫潤的普洱茶,初嘗時或許平淡無奇,但越品越有滋味,越發迴甘。它不像那些標題黨、充滿煽情的故事,而是娓娓道來,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展現瞭靜思書軒這個空間裏,人與人之間發生的溫情故事。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分享”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物質的分享,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一種情感的共鳴。我記得書中提到瞭一個關於“以書易書”的活動,參與者們將自己讀過的書帶來,換取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同時還在書本中留下瞭自己的感悟和推薦。這種方式,不僅促進瞭書籍的流通,更重要的是,讓讀者之間産生瞭有趣的互動和思想的碰撞。它創造瞭一個充滿善意和信任的社群,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能感受到被接納和被支持。這種“循環”的力量,讓我看到瞭一個有機體是如何通過不斷的交流和互助,而不斷煥發生機的。它讓我覺得,生活中的“善”,就是這樣,你付齣一點,就有人迴應一點,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暖流。
评分讀完《善的循環:靜思書軒的人與事》,我的心中湧起一股溫暖而踏實的感覺。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社群的生命力,以及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我喜歡書中對“連接”的描繪,那種人與人之間,人與書之間,甚至人與自我之間的微妙而深刻的連接。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特彆深刻。一位年輕的藝術傢,在創作瓶頸期時,偶然走進靜思書軒,被一本關於古典園林的畫冊所吸引。在與店員的交流中,他獲得瞭許多靈感,並最終突破瞭自我。這個故事,讓我看到書籍的力量,更看到瞭一個充滿善意和支持的環境所能帶來的巨大影響。書軒裏的每一個細節,從溫馨的布置,到細緻的服務,都透露齣經營者的用心。這種用心,不僅體現在對書籍本身的珍視,更體現在對每一位顧客的尊重與關懷。它讓我體會到,一個真正有溫度的空間,能夠如何滋養人心,如何成為人們心靈停靠的港灣。這種“善的循環”,正是從這些點點滴滴的關懷中生發齣來的。
评分坦白說,《善的循環:靜思書軒的人與事》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並非是故事的麯摺離奇,而是它所傳遞的那種“慢下來,去感受”的生活態度。在這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快”所裹挾,忽略瞭身邊那些細微的美好。《善的循環》就像一股清泉,提醒著我們放慢腳步,去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細節。書中的一些人物,他們並非驚天動地的大人物,可能隻是書軒裏一位默默付齣的義工,或是一位因為一本書而改變瞭人生軌跡的普通人。然而,正是這些“普通人”的故事,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我記得書中有一段描述,一位年邁的退休教授,每天都會來到書軒,不是為瞭買書,而是義務為孩子們講解一些他們看不懂的書籍內容。他享受這種分享的樂趣,而孩子們也在他的引導下,對閱讀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種跨越年齡、跨越階層的知識傳遞,以及其中蘊含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深感敬佩。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善”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蘊藏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等待我們去發現、去踐行。
评分這本《善的循環:靜思書軒的人與事》給瞭我一種置身事外的、觀察人性的寜靜視角。它不像市麵上許多強調“成功學”或“勵誌”的書籍,而是通過一個個樸實無華的片段,展現瞭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連接。我尤其對書中所提及的“以書會友”的社群力量印象深刻。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變得疏離而短暫,但靜思書軒似乎成瞭一個特例。它不僅僅是一個售賣書籍的場所,更是一個凝聚心靈、分享溫暖的平颱。我看到有年輕人在這裏找到瞭誌同道閤的朋友,他們因為一本共同喜愛的書而開啓瞭長久的友誼;我也看到有初為人父母的傢長,在這裏找到瞭育兒的經驗交流,獲得瞭寶貴的支持。書中還有一個情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是一位店員,在得知一位常客生病後,默默地為他挑選瞭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書籍,並附上瞭一張手寫的鼓勵卡片。這樣的舉動,雖然簡單,卻飽含著人性的光輝。它讓我反思,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能像這樣,用一份微小的善意,去溫暖身邊的人,去構建一個更有人情味的世界。
评分收到!以下是我為你創作的五段圖書評價,以颱灣讀者的口吻,風格各異,每段約300字,且互不相同: 第一次翻開《善的循環:靜思書軒的人與事》,我並沒有期待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或者什麼深刻的人生哲理。畢竟,書名就透露著一種溫潤、安穩的氣息,仿佛一股清流緩緩注入心田。但閱讀的過程中,我卻被一種久違的感動悄悄包裹。書中描繪的那些在靜思書軒裏發生的小事,看似平凡,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我看到瞭店員們臉上真誠的笑容,感受到瞭顧客們在書香中找到的寜靜與慰藉。尤其是一些老顧客的故事,他們與書軒的緣分,從年少時對某個作者的著迷,到中年時在人生低榖中獲得力量,再到晚年時將書軒視為心靈的港灣,這些細微的情感變化,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一條溫暖的河流。我特彆喜歡其中一段描寫一位婆婆,每周都會固定時間來書軒,不是為瞭買書,隻是靜靜地坐在角落,感受那份熟悉的氛圍。這樣的場景,讓我想起我自己的長輩,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寜靜的追求,與書中所描繪的畫麵是如此契閤。它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善”並非總是轟轟烈烈,更多時候,它就藏在這些日常的、不易察覺的善意之中,像種子一樣,在不經意間發芽、生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