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书轩成立以来,一直以「心灵净土」作为经营理念。借由「社区客厅」的概念,静思书轩希望每个来访的顾客,都能感受到无形的氛围,得到心灵的沉淀与成长;借由空间与人的对话,静思书轩期许自己是一个善的种子,经由推广「心灵环保」,成为净化人心的一方净土。
静思书轩的结缘对象是社会中的每一份子,它肩负着证严法师的殷切期望,「首要就是传承静思法脉、净化人心,亦作为慈济人的精神食粮。」静思书轩是一个净化人心的「社区客厅」,它提供繁忙的社会大众一个与心灵对话的空间。
二○○二年起,隐身在台北市信义商圈的新舞台分店,是静思书轩转型的开始,更是全球众多静思书轩的缩影。发生在新舞台店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每一家静思书轩的故事,我们希望借由新舞台店背后的故事,能让更多人认识静思书轩,让更多人能够体会人文精神的「美」与「善」;我们期许有更多人走入它郁郁葱葱的素朴之林,与这个净化人心与物境的都市之肺一同唿吸,共享感恩的生命。
作者简介
邱淑宜
政大新闻系毕业,任职《联合晚报》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
着有《拚公义,没有好走的路》一书。
序言作者简介
证严法师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
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
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一九九一年,获菲律宾麦格塞塞奖。
二○○一年,获颁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二○○二年,获颁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学名誉博士学位。
二○○三年,获颁中华民国二等景星勋章。
二○○四年,获颁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
二○○七年,获颁日本「庭野和平奖」。
慈济志业在法师慈悲宏愿下,逐步推向国际,广布善与大爱,为众生拔苦予乐,行于真实的人间菩萨道。
文章作者简介
蔡青儿
蔡青儿是台湾静思书轩营运长,为静思书轩新舞台店创店的店长。由于新舞台店是静思书轩的旗舰店,因此静思书轩各项制度的建立皆由此而起,蔡青儿在这一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
《善的循环—静思书轩的人与事》目录
序一—证严法师8
序二—严长寿12
台湾营运长的话—蔡青儿14
第一部 为人间建一个善的空间
第一章 喧嚣中的静思20
「静思」的「新舞台」22
起心、愿成29
建立旗舰服务标竿38
第二章 阡陌上的园丁45
姚仁禄—幕后的推手46
蔡青儿—奠定「人文品牌」基础52
徐重仁—经营策略的精进60
魏应充—带领静思书轩迎向国际化66
默默奉献的其他园丁72
第三章 善的共振76
传播善的种子77
传递善的心念82
传送善的因缘86
分享善的环境88
善的共振91
善的蝴蝶效应94
促进幸福的地方97
「永续经营」就是「善的循环」99
第二部 为生命搭一座心的舞台
第四章 为你开启一扇门106
飞跨台北到南非的大爱107
路人变志工113
人生的转向点116
浪子回头121
缘深不怕缘来迟126
第五章 为你疗伤,让你开怀130
抚慰受伤的心131
外籍人士的避风港137
学会温柔的力量139
书轩陪他们一段路148
全世界最好的「美咖」151
第六章 成长路上陪伴你156
从一株苗到四棵树157
阴错阳差的因缘163
面对世界的勇气 168
永远以静思书轩为友 172
把心照顾好176
想当志工当到老183
充实的亲子活动186
温馨伴读情188
第七章 淬鍊人生精华193
Mrs. Money不再迷失数字中194
人生的第一志愿201
不一样的七年级生206
静思书轩的「蜘蛛姨」212
第八章 付出让青春更灿烂215
书轩是第二个家216
心中的一片净土220
募心募善念225
活出自己231
第九章 相知相惜的守护237
好房东—中国信託238
好邻居—慈济人真心的付出243
好客人—因缘际会的善念246
第三部 为生活注入纯净的心意
第十章 品味心生活252
饮一杯天然—「作家茶」253
吃一碗善念—香积食品256
第十一章 行动爱大地262
来自大地的纯净—静思皂露263
环保随身带—「生活三宝」267
第十二章 喜阅人生271
阅读生命智慧272
记录静思心情275
倾听心灵清泉278
採访后记282
推荐序
人文书香的先驱∕严长寿
这些年的台湾存在着两极化的发展,从新闻上看到的台湾,让人焦虑不安;但从正面的角度看,台湾又是日本、大陆、香港,这些人心目中变得越来越友善文明的地方。
作为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角度,生活的台湾,的确变得越来越受人喜欢。当然一个社会的文明的兴起,绝对是其来有自。教育!应该是最主要推动的力量。在台湾,以考试导向的正统教育内容,这方面可说是乏善可陈;但在体制外,却非常的充沛,尤其是来自宗教大师们的努力。
证严上人与慈济,就是明显的在这方面重要的先驱者之一。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环保教育,以及这十年来以传递人文精神,品味书香,希望从人品上淬鍊道风德香为志业的静思书轩,已在全球遍地开花蔚然成风!
除了对于台湾这股清流表达敬佩与感谢,也在此祝福静思书轩将慈济的精神,上人的志业推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序言
让心灵沐浴在清流中∕证严法师
成立静思书轩的目的,是期待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提供人们一个沉淀心灵的处所,接受人文的薰染。书轩内的每一本书,都是洗涤人心的清流泉源,期待读者翻阅的同时,心灵沐浴在清流中,涤除积累于心的污垢,回复澄净的本性。
现代社会诱惑太多,现代人烦恼太多,人心蒙尘、人生境界雾蒙蒙,笼罩在阴霾中。静思书轩的书,记录各种人生境界,读者从中可知自己的渺小,体会到个人的苦与烦恼实微不足道,一句话能入心,就是一条道路,为人们清除内心的微尘、拨开人生的乌云,使人心灵透澈,清楚望见朗日、明月。
每天书轩开门后,重视的不是卖出多少本书、多少杯饮品,而是有多少人走进书轩,借着书轩的环境沉静自己的身心;静思书轩里有「静」的境界,书本里也有「静」的感染力,在书轩打开书本,随而打开心境。
当初开设静思书轩时,期许书轩人文展现微笑让人欢喜亲近,希望客人在书轩,不只是品味茶香、咖啡香、书香,听到职工轻声细语的招唿,语言也香;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气,也有人品香,也就是每家书轩都洋溢「人文德香」,让人身处其中,听到的一切声音、看到的一切景物,还有品尝在口里的一切,都感受得到馨香。
现代社会,许多人只有价钱观,没有价值观,价值与价格是不一样的。「价值」彰显出万物可贵之处,但「价格」却把所有的人、事、物都标上价钱商品化,我们要想办法建立社会正确的价值观,救人从救心开始,救心,必须仰赖人文的力量。
人世间是我们的道场,我们要永远记得——「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努力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静思书轩就是这样的场所。人间以善、爱为最至宝,静思书轩的宗旨是传播「善」──善心、善念、善缘,形成善的共振、善的循环;静思书轩还是一处充满「爱」的场所,我曾以「爱的连锁店」形容静思书轩,期待不只慈济人,其他人也能因为进到静思书轩而体会到善与爱,以及心灵上的自在从容。
前言
在尘世,点亮一盏心灯∕蔡青儿
在夜幕低垂的夜晚,走在台北信义区,办公大楼林立、百货商场栉次鳞比,繁华却也寂寥。但每每只要转过路口,远望到静思书轩新舞台店透出的晕黄灯光,油然而起的,是一份心中的宁静,更是一种感恩。
回想十年前,因为前静思文化执行长姚仁禄先生的信任,不到三十岁的我,被赋予承担静思书轩旗舰店,也就是新舞台店店长的责任。当时在许多人的协助下,包括许俊伟师兄、柯素真师姊等人,让我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门市营运的人,学习到如何从无到有开一家店,负责经营的成败。更重要的是,让每一家静思书轩都满溢着「书香、咖啡香、心灵香」,这是证严上人十年前对静思书轩的期许,也是所有同事和我十年来从不敢懈怠的目标。
过程中,有挑战、有困难,毫无带领团队经验的我,唯一能凭借的是证严上人常说的一句话:「人性之美莫过于诚、人性之贵莫过于信」。因为诚与信是人文的基础,因为爱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静思书轩团队本身就不断地实践人文精神,让所有同事从相知到相惜,静思书轩也才有可能成为引领大众体会美善的所在。
开在新舞台的静思书轩,如同人生的剧场,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带着故事来到这里。一句问候、一本书、一杯水、一份宁静,他们生命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诚挚地期盼让每一位踏进静思书轩的人,都有「回家」的感觉——在这里感受到善的力量,每个人都可以再出发、再去传递善的力量。
我们更相信,如果第一天有一个人来,第二天有两个人来,慢慢地,就会有愈来愈多人回「家」,让静思书轩成为他们心灵中「第二个家」,更让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善念,不断延续、积累,更不断的循环。
感恩每一位踏进静思书轩的「家人」们,因为有您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将这份人文之美、善的力量,继续带到每一家静思书轩。
感恩每一位在静思书轩担任志工的人。曾经有国外记者询问证严上人「幸福是什么?」上人回答「付出无所求,还有感恩」。从两岁半的小志工到八十岁的老菩萨,我们在静思书轩所有志工的身上,都看到无价的幸福和喜悦。
感恩静思书轩的每一位同仁,与静思书轩一起成长,更感谢我们一同保有一份传递人文的初衷,一起在静思中学习,更在静思中感恩。
感恩所有同仁的父母,也包含我亲爱父母的生育、养育与教育之恩,支持我们在静思书轩付出,在成就自己专业的同时,也发挥生命的良能。
感恩每一位来静思书轩心灵讲座的讲师,以「法布施」担任志工,更感佩您们无私地与大众分享,用生命淬鍊出的智慧。
感恩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林天来总经理、蔡馥鹃小姐这么多年来的真诚陪伴;更感恩邱淑宜小姐执笔,天下文化的编辑团队余宜芳小姐、吴佩颖先生、赖仕豪先生的协助,才有第一本记录静思书轩许多美善人事物的专书,让这份爱透过本书的出版不断的循环。
最感恩的是证严上人,心心念念为众生,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常住师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不接受供养,以身作则地做到付出无所求,以清净无染的爱,照顾人人的慧命。
期许静思书轩成为人人心灵的家,让纷纷扰扰的都市人,能有个沉淀的空间,让每个人的心灵都能有平静的时刻,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这本《善的循环:静思书轩的人与事》给了我一种置身事外的、观察人性的宁静视角。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强调“成功学”或“励志”的书籍,而是通过一个个朴实无华的片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连接。我尤其对书中所提及的“以书会友”的社群力量印象深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变得疏离而短暂,但静思书轩似乎成了一个特例。它不仅仅是一个售卖书籍的场所,更是一个凝聚心灵、分享温暖的平台。我看到有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因为一本共同喜爱的书而开启了长久的友谊;我也看到有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在这里找到了育儿的经验交流,获得了宝贵的支持。书中还有一个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一位店员,在得知一位常客生病后,默默地为他挑选了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并附上了一张手写的鼓励卡片。这样的举动,虽然简单,却饱含着人性的光辉。它让我反思,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这样,用一份微小的善意,去温暖身边的人,去构建一个更有人情味的世界。
评分收到!以下是我为你创作的五段图书评价,以台湾读者的口吻,风格各异,每段约300字,且互不相同: 第一次翻开《善的循环:静思书轩的人与事》,我并没有期待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或者什么深刻的人生哲理。毕竟,书名就透露着一种温润、安稳的气息,仿佛一股清流缓缓注入心田。但阅读的过程中,我却被一种久违的感动悄悄包裹。书中描绘的那些在静思书轩里发生的小事,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看到了店员们脸上真诚的笑容,感受到了顾客们在书香中找到的宁静与慰藉。尤其是一些老顾客的故事,他们与书轩的缘分,从年少时对某个作者的着迷,到中年时在人生低谷中获得力量,再到晚年时将书轩视为心灵的港湾,这些细微的情感变化,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条温暖的河流。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描写一位婆婆,每周都会固定时间来书轩,不是为了买书,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感受那份熟悉的氛围。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我自己的长辈,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宁静的追求,与书中所描绘的画面是如此契合。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善”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更多时候,它就藏在这些日常的、不易察觉的善意之中,像种子一样,在不经意间发芽、生长。
评分《善的循环:静思书轩的人与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温润的普洱茶,初尝时或许平淡无奇,但越品越有滋味,越发回甘。它不像那些标题党、充满煽情的故事,而是娓娓道来,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静思书轩这个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分享”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分享,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情感的共鸣。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以书易书”的活动,参与者们将自己读过的书带来,换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同时还在书本中留下了自己的感悟和推荐。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书籍的流通,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之间产生了有趣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它创造了一个充满善意和信任的社群,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被接纳和被支持。这种“循环”的力量,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机体是如何通过不断的交流和互助,而不断焕发生机的。它让我觉得,生活中的“善”,就是这样,你付出一点,就有人回应一点,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评分读完《善的循环:静思书轩的人与事》,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温暖而踏实的感觉。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社群的生命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我喜欢书中对“连接”的描绘,那种人与人之间,人与书之间,甚至人与自我之间的微妙而深刻的连接。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在创作瓶颈期时,偶然走进静思书轩,被一本关于古典园林的画册所吸引。在与店员的交流中,他获得了许多灵感,并最终突破了自我。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书籍的力量,更看到了一个充满善意和支持的环境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书轩里的每一个细节,从温馨的布置,到细致的服务,都透露出经营者的用心。这种用心,不仅体现在对书籍本身的珍视,更体现在对每一位顾客的尊重与关怀。它让我体会到,一个真正有温度的空间,能够如何滋养人心,如何成为人们心灵停靠的港湾。这种“善的循环”,正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中生发出来的。
评分坦白说,《善的循环:静思书轩的人与事》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并非是故事的曲折离奇,而是它所传递的那种“慢下来,去感受”的生活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快”所裹挟,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微的美好。《善的循环》就像一股清泉,提醒着我们放慢脚步,去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书中的一些人物,他们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可能只是书轩里一位默默付出的义工,或是一位因为一本书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普通人。然而,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述,一位年迈的退休教授,每天都会来到书轩,不是为了买书,而是义务为孩子们讲解一些他们看不懂的书籍内容。他享受这种分享的乐趣,而孩子们也在他的引导下,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跨越年龄、跨越阶层的知识传递,以及其中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善”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践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