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提无人敢言的历史铁证,告知佛教真相。
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
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
先看标题最后的标点符号,笔者用的是「!」,不是「?」
因为我在这本书中所说的与我所写的,我负全责。所以我不会藏头缩尾,故意用个不很确定的「?」号。
全世界目前大约有三亿多的佛教徒,要是看到这个标题,应该会群情激愤,怒不可遏,甚至可能会异口同声的诅咒笔者下「拔舌地狱」或者「无间地狱」的。
是的!可想而知的!
不过目前全世界大概有超过十亿的印度教徒,他们却是完全相信「释迦牟尼」确实是来惑世的。
因为在西元八世纪,就是距今一千二百年前,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诞生了一位大哲「商羯罗」(Shankara),虽然他在三十二岁时就英年早逝,但是,他却是复兴印度教的最伟大功臣,他不但着书立说,提出了「吠檀多不二论」,成为新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并且整合了原本分崩离析的印度古婆罗门教的各派,其中最大的就是「湿婆派」、「毗湿奴派」、「莎克蒂派」三大派,然后仿效佛教建立僧团制度,在印度东南西北各地兴建四大庙宇,并附设「婆罗门僧侣学院」;同时,他在哲理上彻底击溃了佛教的所有高僧,赢得空前的胜利,佛教顿时溃不成军,在印度各地迅速式微;但是,印度教徒并没有像伊斯兰教徒那么暴力血腥的赶尽杀绝,同样是以同化收编的方式,在同化收编了印度各地原本教义迥然不同的原住民信仰之后,也把「释迦牟尼」收编进入新印度系统;还是尊崇他的神圣地位,只是宣扬「释迦牟尼」其实是「毗湿奴神」的第九世化身,因为这个世界即将毁灭,当第十世的化身「加尔基」(Kalki)骑着白马,拿着利剑出现在世间时,将会杀光所有印度教的敌人以及对印度教诸神信仰不虔诚的人,然后新的世界将在彻底整顿后重新开始。
而「释迦牟尼」这第九世化身,名为佛陀,其实实际上做的却是恶魔的工作,他主要任务是专门以教导各种违背婆罗门教义的邪说来误导信仰不坚的婆罗门教信众,经由这种试炼让他们坠入日后将被毁灭的黑名单之中。
所以,释迦牟尼所主张的1.反对婆罗门至上。2.不相信吠陀天启。3.不相信宇宙有主宰神。4.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5.反对杀生祭祀,反对「祭祀万能」。
其中包含了反对「婆罗门三大纲领」。
这个说法不只是「毗湿奴派」信徒坚信,而是主要三大派印度教徒所普通相信的。
所以,「释迦牟尼」是「毗湿奴神」的第九世恶魔化身,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世界毁灭之前,尽量的惑众,用以试炼原本印度教信徒的信心是否虔诚?是否会因此为其所蛊惑而作出反对印度教的行为。
所以,对于「释迦牟尼」的角色和地位,佛教和印度教有着截然不同的认定;那么谁对谁错呢?
诉诸公开表决可以吗?
结果也不难想见;印度教徒比佛教徒整整是三倍以上,肯定会赢得压倒性的胜利。
所以,只好肯定印度教胜出,「释迦牟尼」是「毗湿奴神」的第九世恶魔化身,他的任务就是专门来「惑众」的!
所以,佛教徒是否群情激愤,是否誓死反对,面对三倍人数和选票优势的印度教徒,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认定和信仰?
同样都是属于印度的宗教,都是属于和平的,都是主张非暴力的,所以当然不可能诉诸暴力来解决,那么,诉诸哲理教义辩论呢?关于「因果业报」、「轮回转世」、「涅盘」等等又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辩论些什么呢?而且,千万别忘了;「释迦牟尼」可不是印度教的敌人,而是所有印度教徒同样崇敬的大神呢。在所有供奉「毗湿奴神」的大大小小神庙之中,只要同时供奉十位化身神的祭坛上,都有「释迦牟尼」的一席之地。大家一样会供花焚香,顶礼膜拜的。
所以,当然只能「维持现状」,也所以,全世界有超过十亿多过佛教徒三倍以上的印度教徒是坚信「释迦牟尼」是身负「惑世任务」的。
所以,不要诅咒笔者吧,因为笔者不是印度教徒,笔者也不相信「释迦牟尼」是谁的化身,有这种主张和信仰的是所有印度教徒,不是笔者!
不过,还是也不要诅咒所有印度教徒吧?否则万一诅咒生效,同时诅咒超过十亿人下地狱,那地狱岂不是立刻塞爆?而且,还要害得「地藏王菩萨」永远不能成佛了。
笔者个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所以没有任何因为宗教本位主义而产生「党同伐异」的情结;对于佛教,笔者没有任何恩怨情仇,对于「释迦牟尼」;笔者敬佩他的智慧,但是,笔者不能苟同他的认知与一生宣扬的教义;而且笔者一生自律甚严,绝不可能因为任何动机或目的而担任任何宗教的刀笔打手。这本书不是为了恶意污蔑圣人或佛教而花费这么多时间蒐证、思辨和撰写,最简单的动机就是「善意的告知事实真相」;笔者当然可以料想到付梓出版后必定会引发的反弹,但是,既然这本书举出的是实证,任何读者或宗教团体对内容有异议,请同样拿出实证来反驳,如果只是宗教本位主义非理性的谩骂或者诅咒,笔者不会理会的。
本书中之图片纯粹为配合文字内容作为佐证之用,其中大部份为笔者所拍摄,部份基于研究与评论目的,以及还原历史蒐证之必须,合理引用自网路,但,因为网路图片多属多次转载转贴状态,要逐一追查到源头有实际困难,因此为免张冠李戴,引发不必要之困扰,因而无法一一註明原始出处,为示诚信负责,谨此说明。
绪论
最早提出「释迦牟尼惑世说」的是印度教;但是,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种说法的;因为在印度次大陆地区,包括现今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最早的原住民「达罗毗图族」与「澳族」;原本也有着目前还不甚明确的原始宗教信仰,但是大约在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印伊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开始,就带入了他们的「吠陀信仰」,然后大约在距今三千年前,转变为「婆罗门教」,教义定案,仪轨森严,而且还制定了「婆罗门三大纲领」以及后来专门规范阶级义务和罚则的「摩奴法典」。从历史年代来说;有关「释迦牟尼惑世说」以及与「毗湿奴神」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发展时期:
1.吠陀教时期,婆罗门教前期:释迦牟尼尚未出世;「毗湿奴神」信仰开始时,十个化身中没有「佛陀」,只有「大力罗摩」。在所有这一大段时期中的绘画、各种材质的雕像中,第八化身是「大力罗摩」,第九化身是「黑天」(克里希那),第十化身则是「迦尔基」。这个时期至少维持了一千多年以上,有关「毗湿奴神」的十大化身从来没有改变,连排列顺序也一直是固定不变的。这点可以参阅本一篇章节所有相关图片中的彩绘和雕刻品就可以得到证明。
2.二千六百年前,释迦牟尼出世、修行、传道至圆寂,势力不大。虽然也经常遭到印度教徒的排斥甚至谋害(如「目犍连」惨遭激进印度教徒的杀害);同时,反对佛教教义的宣传和行动也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并未有「化身惑世说」,而且从「阿育王」独尊佛教开始,佛教曾经风光过一时,在政治威权的保护支持下,印度教的信仰受到了相当大的压抑,虽然互相不认同对方的教义,却也不曾发生大规模的血腥冲突;一直到「阿育王」过世半世纪之后,才发生王室信仰改变,而有毁寺灭僧的行动,但是,在印度教徒的眼中;释迦牟尼只是一个小规模外道的领袖,本身不是神祇,与印度教任何神祇也没有什么特殊关系。
3.西元八世纪,商羯罗复兴印度教,驳倒佛教高僧,收编了被尊为「佛陀」的释迦牟尼,将他取代「大力罗摩」;成为「毗湿奴神」的第九个化身。将之定位为「惑世」者。在商羯罗复兴「印度教」之前,婆罗门教因为信仰主神的不同,互相倾轧斗争甚至血腥冲突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商羯罗却能运用高超的智慧,将所有教派的主神融合成为基本的三大主神,连东印度的「娃娃神」和「泛女神」原始信仰一併收编整合。从印度的宗教史观之;应该可以相信商羯罗本身是非常爱好和平的,因为不忍见到同为印度同胞,只是因为信仰的主神不同就互相杀伐迫害,所以他以过人的智慧调和了教派中的矛盾,而且还兼顾了其他偏远地区的原始信仰,当然也同时收编了佛教的领袖「释迦牟尼」;但是,「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婆罗门教」的专横以及种姓制度的不平等,那么要怎样顺利的把 释迦牟尼」这个反对派的头子名正言顺的收编呢?他想出了一个「绵里藏针」的妙计,干脆顺势而为的把「释迦牟尼」说成是一个假扮反派的化身,其任务就是来「迷惑众生」的,所以专门宣扬与印度教完全相反的教义;那么要怎样安排他的身份呢?刚好「毗湿奴神」是拥有最多化身的神祇,于是就偷天换日的把其中最接近传说中比「世界末日」时前一期会降临的化身神「大力罗摩」偷偷地换成了「释迦牟尼」;刚好可以用来唿应最后一个在末世要来除奸去邪的「白马迦尔基神」;因此,「释迦牟尼」就被收编为「毗湿奴神」的第九位化身,专门为「惑世」而降生。不过,在「毗湿奴教派」中对这个被改编过的神话预言是深信不疑的,而其他教派则未必,大部分是相信的,有些却还是遵古而不接受这种说法;这点同样可以从一些同一时期的神像或工艺品就可以看出,同样的细密画、雕刻中,「毗湿奴神」的第九位化身有时还是「大力罗摩」,有些则改成了「释迦牟尼」。这点也可以看出有些世袭下来的古老观念未必能够完全被人为临时更改的。还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毗湿奴神」的第九位化身被更换的未必一定是「大力罗摩」,有时是保留「大力罗摩」,取消了「黑天」,更换为「释迦牟尼」;这也可以看出人为编造和偷天换日的明显凿痕,也许这和信仰的神祇有关;有些比较重视「黑天」,有些则比较崇拜「大力罗摩」;所以,被更换掉的对象也就产生了变化。
4.印度教与佛教互相收编神祇,各自编造虚假的神话说辞;印度教的「释迦牟尼是第九化身说」固然纯属捏造的胡扯,但是,「惑世」说却是确有所本;包括释迦牟尼「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及婆罗门至上」、「倡导无我论,反对真我阿特曼,无灵魂说」、「倡导无神论,反对主宰神说」、「倡导不祭祀,反对牺牲血食祭祀」。如果从释迦牟尼自称「证悟得道」之后的初转法轮开始;其核心思想和原初的基本教义几乎都是一种「被动式的反制」,目的都是为了反对和反制「当时「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但是,却又矫枉过正的形成一种偏执的「绝对论」;譬如「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及婆罗门至上」;虽然「婆罗门教」所主张的种姓制度是人为划分的阶级不平等,固然是不合理与不人道的,应该要反对,但是,放眼自然界,众生却确实是不平等的,因此强烈坚持「众生平等」一样也是完全不合理的偏执。而「倡导无我论,反对真我阿特曼,无灵魂说」,那就更是为反对而反对,几近非理性的「极度偏执」,因为「我」是说话者的自称,而且人人都有不同的认知与思维,从来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我」是一个各自独特的立足点;一切的认知和体悟,都是由「我」起始的,没有「我」,其他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岂能为了反制印度由吠陀信仰就存在的「真我阿特曼」而非要否定「我」,否定「灵魂」,更严厉的规定「不许有我」呢?更匪疑所思的是「释迦牟尼」本人自己一生传道究竟说过多少次「我」呢?
即使只说过一次代表自己的「我」字,就不能主张「无我」。其中只有「无主宰神论」与「反对祭祀万能说」大体正确。但是,佛教从释迦牟尼开始;如果去除了这些「被动反制式」基本教义以及拷贝自印度教的「因果业报说」、「轮回转世说」、「涅盘说」之后,佛教在释迦牟尼时期究竟还有多少是属于他个人「主动创新发韧」的教义呢?
在以下的所有章节中,都是针对本书的主题「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所提出的证据和笔者的批判,包括图片证据。
坦白说,我最近生活上遇到了一些瓶颈,总感觉很多事情都卡在那里,心里有种莫名的烦躁和不安。听到《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这本书名的时候,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佛陀当年为了度化众生,在人间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考验。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给我带来启发和力量的书籍,希望能够帮助我理清思绪,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这本书会不会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佛陀的智慧呢?会不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故事,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惑世”的含义,以及佛陀是如何“化解”这份“惑”的?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从中受益,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能成为一本指引我们面对现实生活挑战的指南。
评分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聊关于“解压”的话题,生活节奏太快了,压力太大了,感觉整个人都要被压垮了。这时候看到《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之道?佛陀当年在人世间,也一定体验过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他是如何从中超脱出来的?“惑世任务”是否就意味着,他要深入凡尘,去体验、去理解,然后才能找到化解这一切的方法?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把佛陀的智慧转化为能够帮助我们应对现代生活压力的“秘方”。不希望看到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希望能够读到一些能够触及心灵、引发共鸣的故事,让我觉得“原来我也是可以做到的”。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烦恼”,其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迷惑”。《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这个书名,就好像在点明这一点。佛陀当年所做的,是不是就是帮助我们拨开这些迷雾,让我们看到事情的本质?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诠释“惑世”这个概念,它会涉及哪些具体的“惑”?是关于人际关系,关于物质欲望,还是关于生命的无常?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充满智慧和慈悲的笔触,带领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惑世之旅”,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真理,最终获得心灵的成长和觉醒。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伟大的精神导师。《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张力,好像要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侧面。佛陀的一生,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有,但“惑世任务”这个说法,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是在探索他更深层次的动机和面临的挑战。是不是他也有过迷茫,有过挣扎,但他依然坚持完成了他的使命?如果这本书能把佛陀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祇,那会非常有吸引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能够走进佛陀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为何要承担这样的“任务”。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能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我们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理解。
评分哇,收到这本《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真的是太惊喜了!我平时虽然对佛教有一些好奇,但总是觉得有些遥不可及,很多经文和教义读起来也总是云里雾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感觉,那种带着一丝神秘和深沉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会用一种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来解读佛陀当年在人世间的种种经历和教诲。我很期待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生命、关于烦恼、关于如何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找到内心平静的答案。尤其是“惑世任务”这个名字,感觉里面藏着很多故事,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比较轻松、生动的笔触来叙述,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台湾这边很多人对传统文化都很看重,但也希望能够有新的解读方式,让这些宝贵的智慧能够融入现代生活。这本书听起来就很有这种潜力,真是让人迫不及待想翻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