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S 旧约篇XIV 十二先知书

ACCS 旧约篇XIV 十二先知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berto Ferreiro
图书标签:
  • 旧约
  • 先知书
  • 十二先知
  • ACCS
  • 圣经
  • 宗教
  • 神学
  • 希伯来圣经
  • 预言
  • 犹太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现今的讲道大多不注重十二先知书,但是,新约圣经却肯定十二先知书的重要性。大凡新约的作者引用旧约经文,其目的多在指出该段旧约经文所预表的弥赛亚;而新约圣经所引用的经文,不少关键经文来自十二先知书,可见新约作者对十二先知书的重视。

  引用旧约圣经的弥赛亚预言来解释经文意义,在新约中屡见不鲜,耶稣自己就用过这种预表释经法。根据路加福音记载,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耶稣对他的两个门徒解经,就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二十四27)

  受到新约作者运用预表释经法解释旧约经文的鼓励,教父进一步发挥这种释经法,把福音书与先知书加以研究、比对,发现两者之间有大量并列的事件,而且,这些事件共同指向耶稣弥赛亚。在所有先知书对弥赛亚的预言中,十二先知书对预言的描述更为精简有力,所以,教父相当肯定十二先知书的重要性,甚至着书解释十二先知书中指向耶稣基督的预言,以资证明他是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

  每一卷小先知书教父都留下大量註解,本册广泛收录希腊和拉丁等超过三十位教父的论述,此外,本册也选录了少量其他传统的註释,例如叙利亚的传统。不少教父着有一整本解释十二先知书的着作,例如,耶柔米、亚历山太的区利罗、摩普绥提亚的迪奥多若、塞浦路斯的狄奥多勒和默维的伊泽达德,本册特别着重这些作品,加以收录,尽量多方呈现同一段经文的不同见解。

  这册丰富又重要的《十二先知书》註释书,为今日的圣经研究开启了一座探究古老智慧的宝库,其中有许多首次从拉丁文翻译成中文的珍贵资料,使得这些忠心的见证人能够以滔滔不绝的口才、敏锐的知识,对今日的教会说话。

作者简介

艾伯图.费雷罗(Alberto Ferreior)

  华盛顿州西雅图的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历史教授。

译者简介

林梓凤

  香港大学认知科学学士,哲学硕士(主修语言心理学),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主修翻译)。现为本丛书全职翻译员。

《ACCS 旧约篇XIV 十二先知书》之外的圣经研究与注释导览 导言:宏大的旧约图景与十二先知书的独特地位 在浩瀚的圣经文学中,旧约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不仅是犹太信仰的根基,也是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序曲。其中,《十二先知书》(Minor Prophets)以其篇幅的精炼和信息密度的巨大而著称,包括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它们共同描绘了以色列在列国环伺下,面对社会不公、宗教腐败时上帝审判的威严,以及对未来弥赛亚盼望的坚定应许。 然而,旧约的丰富性远不止于此。《ACCS 旧约篇XIV 十二先知书》的范围仅覆盖了这十二位先知的信息。若要全面理解旧约的律法、历史、智慧和大型先知书的脉络,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其他同样至关重要、且在神学和历史叙事上不可或缺的篇章。 本导览将聚焦于不包含《十二先知书》内容的旧约其他部分的核心主题、结构和神学意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旧约学习框架,尤其侧重于律法、历史叙事、智慧文学以及大型先知书的深度钻研。 --- 第一部分:律法与建构——摩西五经(Torah)的基石 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是整本旧约的立法和起源叙事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以色列民族身份的蓝图。 1.《创世记》(Genesis):起源与盟约的奠基 《创世记》分为两大核心部分:原始历史(一至十一章)和族长历史(十二章至五十章)。它回答了“我们从何而来?”和“上帝与人最初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的根本问题。 宇宙论与人类的堕落: 描述了创造的秩序、人类被造的尊贵性,以及随后的悖逆(亚当和夏娃),导致了罪恶的蔓延(该隐与亚伯、洪水)。 选民的呼召: 重点讲述了上帝如何拣选亚伯拉罕,与他立下关于土地、后裔和祝福的“亚伯拉罕之约”。接下来的以撒、雅各(以色列)的叙事,细致描绘了上帝如何在一小群人中保存和塑造他的子民,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做好了神学准备。 出埃及的预备: 约瑟的故事及其在埃及的成功,为后续的“出埃及”事件提供了历史背景和人口基础。 2.《出埃及记》(Exodus):救赎的宏大叙事 如果说《创世记》是播种,那么《出埃及记》就是收获——以色列从被奴役的群体转变为一个由上帝直接统治的祭司国家。 逾越节与拯救: 十灾和逾越节是核心事件,彰显了耶和华超越埃及诸神的主权,并确立了救赎的模式——流血的替代。 西奈之约与律法的颁布: 摩西在西奈山领受了“十诫”及详细的社会、伦理和祭祀法规。这标志着上帝与以色列建立起有条件的盟约关系,律法成为圣洁生活和与上帝保持关系的指导方针。 会幕的建造: 描述了上帝居住的可见中心——会幕的设计和建立,象征着上帝的同在(Shekinah)进入了以色列的群体之中。 3.《利未记》(Leviticus):圣洁的实践手册 《利未记》是旧约中最具祭祀性、最规范化的文本,它为神圣的上帝如何在不完全的子民中居住提供了操作指南。 献祭制度: 详细规定了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的程序,强调了罪的严重性及赎罪的必要性。 洁净与不洁: 规定了关于食物、疾病、生育的洁净条例,这不仅是卫生准则,更是对以色列人“分别为圣”这一身份的持续提醒。 4.《民数记》(Numbers):旷野的考验与重申 《民数记》记录了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动身,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直至进入应许之地边缘的历程。 悖逆与审判: 记载了两次人口普查以及因不信和抱怨而导致的整整一代人倒毙旷野的事件,深刻揭示了“眼见为实”的信仰试探。 重申盟约: 尽管经历了失败,但上帝依然信守对族长的承诺,并呼召新一代人起来继承应许。 5.《申命记》(Deuteronomy):律法的回顾与激励 《申命记》可以被理解为摩西在去世前对以色列人(新一代)进行的“三次讲论”,旨在将律法的精神内化为爱戴上帝的行动。 “听啊,以色列!”(Shema): 强调上帝的独一性(“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是独一的主”)和爱上帝(用全部心力)的最高诫命。 生活伦理: 律法不再仅仅是法律条文,而是被赋予了社会正义和人道关怀的深度,指导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 --- 第二部分:历史的记录——以色列的征服、王国与分裂 旧约历史书(从《约书亚记》到《以斯帖记》,不含十二先知书)记录了以色列从进入应许之地到被掳的漫长历史进程,是理解先知信息(包括十二先知书)背景的必要知识。 1.《约书亚记》(Joshua)与《士师记》(Judges):应许之地的夺取与失序 征服与定居: 《约书亚记》讲述了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战胜迦南诸王,按照上帝的旨意分配土地的过程,确立了以色列在迦南的立足点。 士师循环: 《士师记》描述了一个“失败的循环”:人民犯罪→上帝兴起士师拯救→和平→再次犯罪。这揭示了缺乏中央王权时,以色列社会信仰松动的后果。 2.《撒母耳记》上下(Samuel):王权时代的开启 撒母耳记记录了从士师时代末期到大卫王建立统一王国的关键转型期。 撒母耳的功绩: 作为最后一位士师,他膏立了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扫罗,随后是合神心意的大卫。 大卫的兴衰: 详细记载了大卫的荣耀、军事胜利、对上帝的忠诚,以及他因拔示巴事件而引发的家庭和国家的长期动荡。 3.《列王纪》上下(Kings):分裂、偶像崇拜与被掳的根源 《列王纪》记录了所罗门的统治、王国的分裂(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以及两个国家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剧。 南北分裂: 所罗门晚年对异教的容忍导致国家分裂。北国(以色列)倾向于偶像崇拜,快速堕落;南国(犹大)虽然有过希西家、约西亚等改革君王,但最终未能挽回颓势。 先知角力: 以利亚和以利沙等大先知在宫廷中与巴力先知进行直接对抗,他们的事工是理解后续先知呼召的重要参考。 4.《历代志》上下(Chronicles):后被掳时期的反思 与《列王纪》的政治史观不同,《历代志》着重于从宗教和圣殿的角度回顾历史,主要面向被掳归回的社群。它强调大卫的属灵遗产以及圣殿崇拜的重要性。 --- 第三部分:智慧与诗歌——内在灵性的探索 除了律法和历史,旧约还包含了一系列探讨人生意义、苦难、敬拜与人际关系的“智慧文学”。 1.《约伯记》(Job):苦难的神学辩护 《约伯记》是旧约中最深刻的哲学和神学探讨之一。它没有直接处理以色列的政治命运(这是十二先知书的重点),而是聚焦于“义人受苦”这一普遍性的难题。 挑战传统观念: 挑战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简单因果律。 上帝的主权: 约伯最终的经历证明,人类的理解力在面对至高者的智慧时是何等有限,强调了信靠上帝超越理解的主权是唯一的出路。 2.《诗篇》(Psalms):以色列的祷告与赞美手册 《诗篇》是旧约中最常被引用的书卷,是古代以色列人表达其信仰、情感和经历的集合,涵盖了从极度的喜乐到深沉的绝望。 体裁多样性: 包括赞美诗、感恩诗、哀歌(占比最大)、信靠之诗、智慧诗和王权诗。 弥赛亚预言: 其中许多诗篇(如诗篇2, 22, 110)指向未来的君王和受苦的仆人,为基督的预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箴言》(Proverbs)、《传道书》(Ecclesiastes)与《雅歌》(Song of Songs) 《箴言》: 提供日常生活的实用性智慧,强调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关注行为的后果。 《传道书》: 对人世间努力的终极价值进行质疑,得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的结论,最终导向敬畏上帝、遵守诫命。 《雅歌》: 以高度的象征性语言颂扬了人类之间纯洁的爱,常被解读为上帝对以色列(或教会)的爱。 --- 第四部分:大型先知书——审判前的长篇呼吁 在篇幅较短的十二小先知书之外,旧约还有三位“大型先知”——以赛亚、耶利米和以西结,他们的信息篇幅更长,影响更深远。 1.《以赛亚书》(Isaiah):“小圣经”与弥赛亚的清晰预言 以赛亚书被誉为旧约的“小圣经”,因为它内容全面,涵盖了对犹大的罪恶的审判,对列国的宣告,以及对未来救赎的宏大展望。 审判与安慰的二重奏: 前半部分侧重于对犹大的罪孽的审判,后半部分(被称为“第二以赛亚”)则转为对被掳归回的安慰和对完美仆人的描绘。 仆人诗歌: 著名的“受苦的仆人”形象(特别是赛53章),清晰预示了弥赛亚将通过牺牲来成就救赎。 2.《耶利米书》(Jeremiah)与《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被掳前的哀号 耶利米是“流泪的先知”,他的事工集中在耶路撒冷陷落前夕,呼吁百姓悔改,但多数被拒绝。 新约的预言: 耶利米预言了上帝将与以色列立“新约”,这个约将铭刻在人心中,不再依赖外部的律法石版,预示了基督救赎的内在化。 《哀歌》: 记录了耶路撒冷陷落后的极度悲痛与对上帝信实的艰难信靠。 3.《以西结书》(Ezekiel):异象、圣洁与复兴的应许 以西结主要在巴比伦为被掳的犹大人服务,他的信息集中在恢复上帝的荣耀和重建以色列的未来。 异象的启示: 记载了关于上帝荣光宝座的壮观异象(如以西结书1章)以及对偶像崇拜的严厉审判。 复兴的应许: 著名的“骸骨复兴”异象(结37章)象征着上帝将使以色列民族从属灵和政治的死亡中复苏,并承诺重建圣殿和恢复其国土。 --- 结论:旧约的完整架构 《ACCS 旧约篇XIV 十二先知书》是旧约信息中关于审判和盼望的精华片段。然而,要真正掌握旧约的整体叙事,必须将十二先知书置于律法(摩西五经)、历史(征服、王国、被掳)、智慧(个体与苦难的反思)以及大型先知(弥赛亚预言与新约基础)的广阔背景之下。只有这样,读者才能领会旧约如何铺设了通往新约救赎计划的完整且精心设计的阶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ACCS 旧约篇 XIV 十二先知书》这个书名有点犹豫,觉得会不会太枯燥,太学术化了。但当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真的太独特了,它不像一般的圣经注释书那样,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解经文,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富有故事性的方式,将十二位先知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仿佛是一位导游,带领我们穿越回几千年前的古代以色列,去感受先知们的生活,去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去体会他们传递上帝信息的艰难。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里对每位先知都做了非常细致的“人物画像”,不仅仅是他们的生平事迹,更深入挖掘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读完之后,你会觉得他们不再是遥远的神圣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普通人,只是他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书中的语言也很接地气,虽然内容深刻,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费力。很多时候,我都会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边读一边思考,甚至会产生共鸣。这本书让我对旧约先知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佩他们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质量绝对是超乎我的预期的!《ACCS 旧约篇 XIV 十二先知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旧约先知书的解读,它更像是一本连接古今的桥梁。我一直对十二先知书感到有些模糊,觉得它们是独立的一卷卷书,缺乏整体的关联性。但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将这十二卷书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画卷和神学思考。作者在解读时,并没有回避经文的艰深之处,反而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先知书背后社会、政治和宗教背景的细致描绘。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先知们为何会发出那样的呼喊,他们的信息又是针对当时怎样的具体问题。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证据充分,读起来让人信服。而且,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常常能点醒我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这本书不只是读一次就能理解的,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反复思考。我觉得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旧约、了解先知事工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

天啊!我最近真的被《ACCS 旧约篇XIV 十二先知书》这本书给彻底震慑住了,那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而且是以一种我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呈现。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有点学术,有点距离感,但读起来却异常的引人入胜。作者(或者说编者?我不确定)真的太厉害了,把十二位先知的先知书们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故事线,好像在阅读一本跌宕起伏的史诗。我尤其喜欢他们对每卷先知书的解读,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是深入挖掘了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先知们的心路历程。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亲身站在先知们身边,感受他们的焦灼、他们的期盼、他们的愤怒,还有他们对上帝旨意的遵从。 书里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又带着深深的忧伤,让人不禁跟着情绪起伏。比如,读到阿摩司先知对社会不公的痛斥时,我真的感觉一股热血直冲脑门,恨不得一起加入声讨;而当我读到约珥先知关于末日审判的描述时,又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敬畏和反思。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穿插了一些艺术家对先知书的解读,有绘画、有诗歌,甚至还有音乐的意象,这让我觉得,《十二先知书》不只是一个古老的文本,它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可以跨越时空,触动现代人的心灵。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几年来读过的最深刻、最有启发的旧约解读之一,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信仰、历史和人性有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以色列世界的大门。读《ACCS 旧约篇 XIV 十二先知书》,我常常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自己正身处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亲眼见证着先知们如何奔走呼号,如何传递上帝的信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它不是简单地将十二卷书并列,而是巧妙地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更宏大的叙事。你可以看到不同先知之间的呼应,可以看到他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关注,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之间微妙的张力。 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以赛亚书的深入剖析,那些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在作者的解读下,显得更加生动而充满希望。同时,书中对弥迦书、那鸿书等先知书的解读,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上帝的公义与慈爱。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先知们的身影,感受他们内心的挣扎与坚定。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信仰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理解人类历史的复杂性。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问世,对于台湾地区喜爱旧约圣经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巨大的惊喜!《ACCS 旧约篇 XIV 十二先知书》的内容,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过去一直觉得,十二先知书是比较独立且零散的,但这本书却成功地将它们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揭示了先知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传递上帝信息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作者在解读每一卷书时,都非常注重将经文放置于其历史文化语境中,这让我对经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书中对霍尔达先知、约珥先知等人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是解释经文,更是带领读者去感受先知们的内心挣扎、他们的异象,以及他们对上帝旨意的忠诚。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与先知们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也更能理解他们传递信息的迫切性。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多元,时而严谨,时而又充满情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而且,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神学议题时,也能够提供清晰而有力的论证。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个人灵修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绝对是我书架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