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人書寫過的──颱灣菜市場風物學
含括:八大類菜市場的觀察、九種尋常食材的考據、十三樣小眾時蔬的采風、十五件土俗水果的尋根,以及七味地方小吃的探源
分明是平常庸碌的菜市場,劉剋襄偏偏逛得大有文章。
一個城市古早生活的智慧,傳統菜市場無疑是最大的交流平颱。作者時時不小心驚見,生活文化習而不察地隱伏於鄉鎮的每個角落,卻也憂疑那快要消失的可能。木柵菜市場是他買菜的小學堂,由此入學,逐漸擴及外地,遂有一颱灣市場的譜係。這一掌握猶如清楚時尚品牌的流行,著名餐飲店的內容。他在典型的大溪市場巡禮,在花蓮市場體驗異地風味,在南方之南的恆春市場ㄔ亍,在新興的農夫市集思索難題和趨勢。
菜市場供應瞭琳瑯滿目的食材,我們或疏忽,或習以為常,作者卻認真地自有主張。他從食用好米裏,找到一個美好的物質力量。一碗友善土地的白米飯,效益超乎想像,不隻吃得健康,永續環境,更是一個傢庭內聚的能量。他說一方豆腐如實呈現瞭社會的遞嬗,最初是風土民情醞釀瞭豆腐,晚近豆腐的改革之路卻反其道,引領我們找迴日漸消逝的風土民情。
很多熟悉的尋常蔬果,過去可能被誤解瞭,或因時間歲月而被遺忘。更有一些,正以其發展的狀態,提示一個過去未曾注意的事端,可能會在未來帶來另一食材的小小變革。作者樂於在這些農産裏爬梳,發掘新的美好。那種種蔬果,連接著許多人的溫暖迴憶。
每個菜市場裏總有些具有代錶性的小吃特産。這些食材背後都有些隱喻,呼應當地生活的狀況,或者反映瞭在地自然風物和生活特色。有些未來都可當作某一節慶之要素,但更重要的,或許是提供瞭更進一步深化在地食物的論述。
一座菜市場可以勾勒一個城鎮的綠色地圖,也可以充分感受生活的本質。站在菜市場中央,無事地隨興四顧,看著熙攘往來買菜的人群,聆聽著撒野而放肆的叫賣聲。那熱烈生活的迸發力量,彷彿大河的滾滾奔騰。這就是劉剋襄最樂於參與的生活盛宴!
作者簡介
劉剋襄
遠庖廚的男人,卻擅於走逛菜市場。不時採買莫名蔬果,考驗另一半的廚藝和傢人的味蕾。
由於長年探訪山川地理,鑽研自然文史,練就瞭一身氣場。在日常的市井裏,總能發現真趣,經常抒發嗟異觀點。
半甲子以來,書寫題材經常轉彎,創作類型多元,詩作、散文、小說、繪本和踏查報導,不時引起注目。
近作《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更掀創作的浪頭,連獲金鼎奬、開捲等諸多奬項。
前言
輯一:市場的走訪
〔入學〕 木柵菜市場
〔巡禮〕 大溪菜市場
〔舊調〕 颱中第五市場
〔廣聞〕 埔裏菜市場
〔ㄔ亍〕 恆春菜市場
〔異趣〕 花蓮菜市場
〔離島〕 澎湖魚市和菜市
〔趨勢〕 農夫市集
輯二:食材的意見
我的買米主張
我的麥子鄉愁
我的豆腐思考
我的雞蛋睏惑
我的花生情結
我的青草茶釋疑
我的紅花米探索
我的甘草領略
我的薑母體驗
輯三:時蔬的采風
蘿蔔──百傢爭鳴
土肉桂──鹹魚翻身的香料
珠蔥──旅行的蔬菜
芋頭──量化的球莖
烏腳綠──埋沒的上品
樹子──在地的提味之料
山筍──貧瘠地的好滋味
油菜花──綠肥吃三巡
青紫蘇──生魚片的知己
土當歸──高山的外來客
過貓──點燃味蕾的野菜
山蘇──馴化的森林風情
三腳柱──山坡地的恩典
輯四:水果的身世
自負的山蕉
整型變臉的芭蕉
果子狸愛吃的鳳梨
香瓜的風水輪轉
居傢常伴的龍眼
達爾文不及遇見的玉荷包
土芒果的曆史感
愛上土楊桃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
重齣江湖的白蓮霧
苦命的水柿
椪柑的三樣年華
棗子的美麗與陰影
孤芳乏問的草山柑
黑柿番茄的能耐
輯五:小吃的啓發
玉裏麵。堅持手工
羅東紅豆湯圓。專情一物
苑裏芋蔥粿。在地茶點
颱中大麵*米庚*。懷舊鹼味
鹿港蝦猴。生態手信
颱南綠豆湯。簡單之道
東港飯湯與肉粿。近海滋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