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人书写过的──台湾菜市场风物学
含括:八大类菜市场的观察、九种寻常食材的考据、十三样小众时蔬的采风、十五件土俗水果的寻根,以及七味地方小吃的探源
分明是平常庸碌的菜市场,刘克襄偏偏逛得大有文章。
一个城市古早生活的智慧,传统菜市场无疑是最大的交流平台。作者时时不小心惊见,生活文化习而不察地隐伏于乡镇的每个角落,却也忧疑那快要消失的可能。木栅菜市场是他买菜的小学堂,由此入学,逐渐扩及外地,遂有一台湾市场的谱系。这一掌握犹如清楚时尚品牌的流行,着名餐饮店的内容。他在典型的大溪市场巡礼,在花莲市场体验异地风味,在南方之南的恆春市场ㄔ亍,在新兴的农夫市集思索难题和趋势。
菜市场供应了琳瑯满目的食材,我们或疏忽,或习以为常,作者却认真地自有主张。他从食用好米里,找到一个美好的物质力量。一碗友善土地的白米饭,效益超乎想像,不只吃得健康,永续环境,更是一个家庭内聚的能量。他说一方豆腐如实呈现了社会的递嬗,最初是风土民情酝酿了豆腐,晚近豆腐的改革之路却反其道,引领我们找回日渐消逝的风土民情。
很多熟悉的寻常蔬果,过去可能被误解了,或因时间岁月而被遗忘。更有一些,正以其发展的状态,提示一个过去未曾注意的事端,可能会在未来带来另一食材的小小变革。作者乐于在这些农产里爬梳,发掘新的美好。那种种蔬果,连接着许多人的温暖回忆。
每个菜市场里总有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吃特产。这些食材背后都有些隐喻,唿应当地生活的状况,或者反映了在地自然风物和生活特色。有些未来都可当作某一节庆之要素,但更重要的,或许是提供了更进一步深化在地食物的论述。
一座菜市场可以勾勒一个城镇的绿色地图,也可以充分感受生活的本质。站在菜市场中央,无事地随兴四顾,看着熙攘往来买菜的人群,聆听着撒野而放肆的叫卖声。那热烈生活的迸发力量,彷彿大河的滚滚奔腾。这就是刘克襄最乐于参与的生活盛宴!
作者简介
刘克襄
远庖厨的男人,却擅于走逛菜市场。不时採买莫名蔬果,考验另一半的厨艺和家人的味蕾。
由于长年探访山川地理,钻研自然文史,练就了一身气场。在日常的市井里,总能发现真趣,经常抒发嗟异观点。
半甲子以来,书写题材经常转弯,创作类型多元,诗作、散文、小说、绘本和踏查报导,不时引起注目。
近作《11元的铁道旅行》、《十五颗小行星》更掀创作的浪头,连获金鼎奖、开卷等诸多奖项。
前言
辑一:市场的走访
〔入学〕 木栅菜市场
〔巡礼〕 大溪菜市场
〔旧调〕 台中第五市场
〔广闻〕 埔里菜市场
〔ㄔ亍〕 恆春菜市场
〔异趣〕 花莲菜市场
〔离岛〕 澎湖鱼市和菜市
〔趋势〕 农夫市集
辑二:食材的意见
我的买米主张
我的麦子乡愁
我的豆腐思考
我的鸡蛋困惑
我的花生情结
我的青草茶释疑
我的红花米探索
我的甘草领略
我的姜母体验
辑三:时蔬的采风
萝卜──百家争鸣
土肉桂──咸鱼翻身的香料
珠葱──旅行的蔬菜
芋头──量化的球茎
乌脚绿──埋没的上品
树子──在地的提味之料
山笋──贫瘠地的好滋味
油菜花──绿肥吃三巡
青紫苏──生鱼片的知己
土当归──高山的外来客
过猫──点燃味蕾的野菜
山苏──驯化的森林风情
三脚柱──山坡地的恩典
辑四:水果的身世
自负的山蕉
整型变脸的芭蕉
果子狸爱吃的凤梨
香瓜的风水轮转
居家常伴的龙眼
达尔文不及遇见的玉荷包
土芒果的历史感
爱上土杨桃
土芭乐的生存之道
重出江湖的白莲雾
苦命的水柿
椪柑的三样年华
枣子的美丽与阴影
孤芳乏问的草山柑
黑柿番茄的能耐
辑五:小吃的启发
玉里面。坚持手工
罗东红豆汤圆。专情一物
苑里芋葱粿。在地茶点
台中大面*米庚*。怀旧硷味
鹿港虾猴。生态手信
台南绿豆汤。简单之道
东港饭汤与肉粿。近海滋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