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

素履之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文西。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木心

  木心说:总觉得诗意与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多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着作,歌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

  我把最大的求知欲、好奇心、审美力,都耗在「人」的身上,颠沛流离,莫知所终。

  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餚,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素履之往」,来自《易经.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以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

  《素履之往》是木心为人生而寻觅,为生活而沉思之作。延续他一贯的风格,以短文或短句的形式呈现,或言思想,或叙情感,或讲趣味。文浅意深,内容涵盖甚广。关于哲学之思,关于艺术之情,关于历史之叹,忙忙碌碌,心心念念,光怪陆离,内藏无数断章妙语,或见血,或见骨,或见浓情,或见虚妄,更有着洁爽、宁静、朝圣般的月朗风轻之感。

作者简介

木心

  本名孙璞,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乌镇,自幼迷恋绘画与写作。十五岁离开乌镇,赴杭州求学,1946年进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不久师从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直到十九岁离开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职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参与人民大会堂设计。画余写作诗、小说、剧作、散文、随笔、杂记、文论,自订二十二册,「文革」初期全部抄没。「文革」中期被监禁期间,祕密写作,成狱中手稿六十六页。1982年远赴纽约,重续文学生涯。1986至1999年,台湾陆续出版木心文集共12种。1989至1994年,为旅居纽约的文艺爱好者开讲「世界文学史」,为期六年,陈丹青为其学生。2003年,木心个人画展在耶鲁大学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巡回,画作受大英博物馆收藏,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家中第一位作品被该馆收藏,2006年,木心文学系列首度在大陆出版,同年,应故乡乌镇邀请,回国定居,时年七十九岁。年底,纽约独立电影制片导演赴乌镇为其录制纪录片。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在故乡乌镇逝世,享年84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编辑弁言
自序

辑一 庖鱼及宾 朱绂方来 白马翰如 巫纷若吉 亨于西山 翩翩不富 十朋之龟
贲于丘园 丽泽兑乐 与尔靡之 困于葛藟 舍车而徒 向晦宴息

辑二 一饮一啄

辑三 亡文学者 晚祷 媚俗讼

图书序言

与尔靡之

奇蹟间的直线

依修午德发现会画水彩画的交通警察,梅里美遇见耽读《巴斯卡沉思录》的强盗,司坦尼斯拉夫斯基觅得唱起来不用换气的乡村歌手─世界平凡,却处处点缀着小奇蹟,我也曾问那肉店的犹太老板,他说他擅写十四行诗。

像古代的天文图,几颗星,其间加上几条直线,便成为某某星座。我也喜欢在小奇蹟与小奇蹟之间加添直线,冗长的人世经历,因之有过不少星座,名称瑰丽得于今思之反觉寒酸。

直线加腻了,听凭它们单个单个存在吧,这样,终究不致沦为知识上的唐乔凡尼。躯壳自顶至踵地衰朽,它与我的心灵日益异离,假苦行主义,伪享乐主义,幢幢往来的现世男女,没有一片丑陋的云,没有一朵恶劣的花,谁真能宣明自然形态的优越性的原理呢,再要端坐在流苏垂垂的帏幕下,桃花心木的圆桌边,一盏卡谢尔式的灯,从头试论自然形态的神乎其神,已显得顾左右而难于措辞,只能说我们从前有过很多,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

最坏的苦痛

「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是说出了我的苦痛。」

「最坏」是什么性质呢,最无辜?最耻辱?最莫名其妙?最难解脱?可惜我未能面质亨利希‧海涅。

所幸我完全领会他说这话的用意之恳挚。

大战正在以后

人脑的功能,大致分三等,一等是主唿吸心跳诸活动的部分,称为「生命中枢」。二等是主语言举止感觉的部分,称为「功能区」。三等是相对地不重要的部分,称为「静区」。在某一区内集中着某一功能的神经细胞,而大脑的其他区域也散佈着此类细胞。

人脑总共约有一百亿至一百五十亿神经细胞,经常处于作用状态的只有十几亿,百分之八九十的神经细胞可谓闲置着,或可谓休眠着……

人脑,上帝与魔鬼必争之地,大战正在以后。

只有三棵桑树

路的左边两棵,停车场转角一棵,如果没见到桑葚,不知这就是桑树。

记忆中的桑是矮而多瘿的,总以灌木视之,却属于落叶乔木科,从未注意桑之花,据说很小的,淡黄,穗状花序,自儿时迄今,真没有赏及它的花。桑葚的紫,紫得有幻意,说这颗桑葚很大,指它比其他的大─者般小的果子,竟有饱满、肥硕的喜感,如若枝条上结着很多紫葚,仰视时就全不在意桑叶,只见热闹的和善而有些耿介的葚子。

江南的故乡的人们称桑葚为桑果,Sorosin是可译作「桑果」,复果之一种,全体为众花簇聚所成,纯属浆质。每年春来,遍野皆是,却不许孩童吃,难免已被黄蜂毛虫叮过,而且桑果性热,吃多了,早晨流鼻血。

桑葚是我童年的禁果,而今在异国摘食桑葚,禁令解除,吃至十来颗,就忆不起更多的童年情景。

他们的唯美

爱因斯坦被自然界的数学体系的简洁优雅吸引住了。玻恩认为广义相对论是哲学领悟、物理直觉、数学技巧精彩合成的一件瑰玮艺术品。彭加勒的研究自然,纯粹是从中取乐,如果自然不妩媚,就不值得劳神苦思。狄拉克一再声称,方程式中所具有的魅力,远比它符合实验更为迷人。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常人对自然美的兴趣是间接兴趣(假託、移情、想入非非),唯有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者,才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泛神论二解

一解,已由叔本华道明─泛神论是客客气气的无神论。

二解,企图协调神与人的比例关系,一切都指归神,当然就「神与人同在」了。可是神解体之后,渗入无限小,扩向无限大,更与人不成比例。

莱布尼兹、牛顿是茫然而权且安于此失度的比例之中吗?斯宾诺莎是否隐隐感到事情有些不妙。

后来,泛神的观念愈泛愈远,爱因斯坦、普朗克、康托尔、法拉蒂、爱丁顿、康普顿,都泛得不考虑比例,只有那几位自杀的科学家俦里,可能有知此「比例失度」的伤心人在,既作不了有神论,又作不了无神论,一死,了之。

什么时期的神与人的比例关系最协调合度呢?

古希腊,古希腊人的比例观念最强,最高明,表现在雕像上、建筑上、神话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