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資深作傢馬漢以「莫理」為筆名,長年撰寫雜文,透過嬉笑怒罵的方式針砭時事、抒發己見,其文風幽默中帶有諷刺,堪稱「以一柄溫熱的匕首關懷社會」。作者曾自言「我的雜文,有些地方跟我的性格有關係,也跟許多華族同胞的語氣相近,那是語帶雙關、話中有骨,同時還富有嘲諷的意味。」本書結集作者具代錶性的雜文,既體現評論文章的精闢銳利之美,也深刻反映齣馬來西亞社會的麵貌。
本書特色
1.作者馬漢為馬來西亞資深華人作傢,曾於2008年榮獲第10屆「馬華文學奬」,2010年榮獲第8屆「亞細安華文文學奬」。2011年榮獲亞洲文藝基金會頒發「文學終身成就奬」。
2.本書以雜文形式,精銳批評馬來西亞多年的時局與世風,是瞭解馬來西亞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作品。
作者簡介
馬漢
原名孫速蕃,1939年齣生於馬來西亞,祖籍廣東省潮安縣西林村,日間師資訓練學院畢業,先後擔任中小學教師31年,51歲提早退休,投身齣版界,先後擔任過《好少年》月刊、《新明少年》周刊及《小作傢》月刊主編,以及多傢齣版社編輯經理及高級編輯。
曾齣版文藝小說創作、雜文集、掌故等專集18本,兒童文學創作40本,兒童讀物百種以上及小學作文輔導書50本。部分著作曾被翻譯為英、巫文,並有多本在中國、香港及颱灣發行。2008年榮獲第10屆「馬華文學奬」,2010年榮獲第8屆「亞細安華文文學奬」。2011年榮獲亞洲文藝基金會頒發「文學終身成就奬」。
自序
馬來西亞華文作傢協會聯閤颱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要為曆屆「馬華文學奬」得奬人各齣版一本選集,這是個令我感到興奮的消息;原因我是第十屆文學奬得奬人,因此也能有一本選集叨陪末席。
我從年輕時代便愛上寫作,很小的時候便立誌長大之後成為一位作傢,並且立願為孩子們寫書,為他們提供精神糧食。
結果從少年時代一直到刻下的黃金年華,總共有六十年左右的時光,都在寫作,而且樂此不疲,大有「一日不寫作,便沒有快樂」之勢。
我的寫作體材十分廣泛,先從小說入手,再寫雜文,最後還專注兒童文學創作。我不敢自詡為「多麵手」,不過幾十年間,確實寫齣百篇以上的短篇小說、超過五百篇的雜文以及將近四十本的兒童文學創作集。從量的角度來看,倒是相當的豐碩,至於從質的角度來看又如何呢?我想有待讀者和文評傢去評估瞭。
可是,我要選齣哪一類作品來當作選集齣版呢?一時之間,可有點猶豫不決。幸虧這套《馬華文學奬大係》的主編及委員們嚮我作建議,說許多人都曉得我寫瞭不少的短篇小說和兒童文學創作,可能不曉得我在雜文方麵也有不俗的成果,為何不選雜文來齣版「選集」呢?
我聽瞭之後,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於是便敲定齣這本雜文選集瞭。非常感激編委們替我選瞭一百四十篇作品,匯編成書;同時更要感激廖冰淩博士為我的作品作瞭一次全麵性的評估。廖博士花費很多時間和很大的精神讀過拙作,然後再予評估;承她不棄,肯定瞭拙齣的價值,實在對我鼓勵很大,我讀瞭以後,果真是老懷大慰!
在創作上,我有三項「至愛」:其一是短篇小說,其次是兒童文學創作,「雜文」屬第三,不過也是我的所愛,與前兩類是相同的喜愛。
雜文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文體,正如日本評論傢廚川白村所說的:「鼕天坐在爐邊的安樂椅上,夏天穿浴衣啜著苦茗,對著無所不談的朋友傾訴一般地,隨著筆端流泄而齣的文字,便是Eassay(雜文)。興來時,也許可以寫齣不緻使你腰酸背痛的理論;也許有時夾進去一句兩句帶刺的警句;也能讓你自詡抱負。有幽默,也有哀怨。所談的題目,上自國傢大事,下至市井瑣小,書籍的批評,知人的消息,以至緬懷自己的往事;凡此種種,隨著思潮的起伏,托諸筆墨,形諸文字者都是。」
我寫雜文的時候,正好抱持著上述的心態。我的雜文,有些地方跟我的性格有關係,也跟許多華族同胞的語氣相近,那是語帶雙關、話中有骨,同時還富有嘲諷的意味。
隻可惜我隻是一名作者(Writer),不是一個鬥士(Fighter),恪於環境與條例的限製及不許可,有時候不免會有「隔靴搔癢」之嫌,因此,我的雜文不是匕首,也不是投槍,隻是仿效咖啡店中的議士,時而說說風涼話,時而發發牢騷,如此而已!
非常感謝編委們對我的雜文青眼有加;同時更要感謝過去幾十年間,約我寫雜文專欄的各位編輯,謝謝大傢的錯愛,給予我發錶的空間。
最後,當然要感謝讀者選購此書,但願這百多篇雜文,就像涼茶一般,讓您在大熱天裏吮啜喝下之後,雖然有點兒苦澀,不過卻會有清涼消暑熱的功效!
寫於2012年2月11日午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