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马来西亚资深作者小黑的小说自选集,小黑的小说内涵丰富,技巧多变,小说主题紧跟着时代的变化,承载了马来西亚华人在历史的发展中,最受关注的敏感事件,如反殖民、抗日、马共、新村、「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华校改制、茅草行动等,在当时属于国家敏感课题,一般文人不敢轻易下笔。小黑勇敢走在时代的前端,敏锐和准确的把握了马来西亚华人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后现代的写作手法,避开国家法令的地雷。为华人记下了民族在夹缝求存的惨痛经历。
本书特色
1.作者小黑曾荣获「马华文学奖」。
2.本书是中短篇小说结集,作者透过现代主义及各种技巧,在故事中呈现出马来西亚华人在现代历史变化中的处境及心理转折。
作者简介
小黑
原名陈奇杰(1951—),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祖籍广东潮阳,马来亚大学数学系毕业,曾任中学数学老师、国民型中学校长。现任槟城日新独立中学校长。
「马华文学奖大系」总序
代自序 马华文学奖得奖感言
导读 真实的虚构:小黑小说世界的建构
(猫)和小鸟和蚂蚁和人
黑
谋之外
失落的珍珠
人鼠
圣诞礼物
前夕
遗珠
十.廿七的文学记实与其他
悼念古情以及他的寂寞
黯淡的大火
Sayang, Oh! Sayang!
一名国中男生之死
如何建立一座花园的梦
树林
细雨纷纷
白水黑山
炼丹记
结束的旅程
代自序
马华文学奖得奖感言∕小黑
主席,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
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站在这个平台上致词,如果我的感言很长,希望大家多多原谅。而且,为了表示我对这个文学奖的敬重,我想我也应该发表一篇很冗长的讲稿。
首先,我要感谢投票给我的评审委员。是你们勇敢的决定,我才有机会上台领取这个意义重大的文学奖。希望你们不会是因为我眉毛变白了才颁奖给我。
我也要诚恳的向主办当局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经商赚钱之余,并没有忘记支持文学,带给写作者希望和温暖。我会向老天爷祈祷,希望他保佑关怀文学的生意人。让你们事业兴隆,身体健康,将来可以继续大力扶持文学,给作家更多的奖励。
我们华人在东南亚,因为不是主流,要发展华文文学,一向就面对很大的阻力。不过,华人天生坚韧的个性,并没有轻易被断根。
在这么多国家之中,我们马来西亚的情况最好,因为前辈们对华文教育的坚持,政府也相应开明,因此我们的华文文学在国际上也有良好的表现。近年来,有很多年轻的作者在海外屡屡获奖,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我最近受邀请出席印尼华文作家协会,在棉兰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他们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华文教育受到严厉禁止。一直到一九九八年瓦希德上台,才对华文禁令解除。三十二年没有机会学习华文,但是,解禁后不过八年,当天早上就一口气推介三十九本文学读物。他们的文学活动,也一样靠的是民间团体的资助。筹委会必须上下奔走,才能够筹足几亿盾的经费。
大家都知道,作家一般只会爬格子或者敲打电脑键盘,赚钱印刷书本的事,一概不通。如何出版,如何推销,如何将书籍送到读者的面前,就变成一项很艰巨的工作。这许多年来,幸亏有不少对文学有心的乡团以及非盈利机构,如贵会中华总商会、福联会、南大校友会、留台联总的捐助,以及个人方面如童玉锦先生支持的兴安文丛,使到不少作家受惠。谢谢你们。
当然,我也要感谢曼绒文友会的年轻朋友们。他们都是一群淳朴,热爱文艺的青年。是他们的推荐,今天让我侥倖得到了这份荣耀。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曼绒是什么地方?它就是当年的天定,邦咯岛是他辖下的海岛。邦咯岛在我国的历史上,就像当年的山海关,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因为就是一八七六年,霹雳州苏丹和英国在邦咯外海签了合约,才开始了英国人进入马来联邦的殖民岁月。
一九八九年,我因为工作,来到了这个滨海的小镇。每个早上与周末,因为工作轻松,常常骑了脚车四处遛达。很意外发现,原来这里竟然有好几个紧急状态时期建立起来的新村,而且当时不方便提起的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居然就是我服务的学校的老校友。
一切过去的记忆马上就浮现了出来。
我一向喜欢尝试将政治渗入小说,尤其是一些禁区的题材,更是充满诱惑。我既然来到了实兆远,曾经是共产党居住的地方,我可以放弃这么丰富的题材吗?
这里有被共产党烧毁的村庄,也有英国殖民政府围拢紧盯的家园。当年可怜的老百姓,手无寸铁,夹在殖民政府与共产党之间,何去何从?我不禁想起,曾经听说的各种经验。我国的华人,在紧急状态时期,一共被集中四百八十六个新村,过的是无比艰苦的日子。
在这样的感动下,我写下了《白水黑山》、〈细雨纷纷〉。一些评论朋友认为我很勇敢,其实不是。我敢这样写,因为我认为,一九八九年是我国的政治分水岭。那一年之前,共产党是敏感的名字。那一年以后,我国的华人已经可以自由进出中国大陆。一切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们还有什么避忌?
当然,写小说,和写言论版文章或者历史篇章是不同的。当我想要写游击队为背景的文章,我马上想起,应该如何切入?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齐瓦哥医生》、《飘》这些战争背景的电影。甚至小学时候读过的〈最后一课〉。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文学是优美的。如何以文学的优美来记载政治的暴戾?是我最兴趣的范围。
许多人都会喜欢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事实上,那是李白无意间卷入一场政治纠纷,被关进监牢后,释放出来时的愉快心情。
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得多么优美,其实是他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被流放异域,触景伤情,写给他兄弟的一首词。
我国的政坛上,政治题材不胜枚举。但是,关于政治的书写,我们常常会失去控制,使小说弄煳了。一九八七年茅草行动期间,真是群情譁然。如何表达这样热门的题材?我最后决定,用绘画上常见的拼图Collage手法,写完〈十.廿七的文学记实及其他〉。不少人都会提起这一篇的表现手法。那是我认为在当时最恰当的技巧了。
安禄山之乱会过去,但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留传下来。人们会对王安石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模煳,但是不会忘记那一场政变受害者苏东坡写的那些脍炙人口的篇章。文学的魅力永远凌驾于政治的粗暴。我还在学习中。
我时常记得,一九六八年南洋商报编者完颜籍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文学不如柴米油盐,但是没有文学的人生会是怎么样的人生呢?
谢谢大家。
《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出版,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位我一直以来都很欣赏的作家。小黑的作品,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感,仿佛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曾经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我最喜欢他对于“时间”的描绘。他从来不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的发生,而是通过对人物的回忆、对场景的变迁、以及对社会风貌的刻画,来展现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对人生的影响。《巷口的童年》这篇,他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儿时在巷弄里玩耍的场景,那些游戏的细节,那些小伙伴的名字,都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小黑的文字,有一种“朴素的诗意”。他没有使用华丽的比喻,也没有刻意营造浪漫的氛围,但他的文字,却能在平凡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诗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雨后的泥土芬芳》这篇,他仅仅是描写了雨后泥土的清新气味,以及农夫在田埂上行走的背影,就勾勒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他的故事,常常有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他不会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是让故事在最恰当的地方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这让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 这本自选集,是我近期读到的最能打动我的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小黑,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
评分终于等到《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出版,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小黑的名字,对于许多和我一样,在台湾基层社会打滚过、或是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切情感的人来说,绝不陌生。他的文字,从来不哗众取宠,也不矫揉造作,而是像一块粗糙但温润的璞玉,直白地刻画出人性的幽微之处,以及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着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这次的自选集,我最期待的莫过于那些他早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但后来鲜少有机会见到的篇章。还记得我当年是如何在报纸的角落里搜寻他的连载,每一期都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本子上,生怕遗漏了只言片语。他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可能是巷口那个沉默寡言的老伯,也可能是街角那个卖便当的阿姨。他笔下的角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坚韧、那种无奈、那种对生活最本真的渴望,却能轻易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比如《某个夏夜的骤雨》,我至今仍记得那个在雨中奔跑着想要抓住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抓不住的年轻身影。那种迷茫,那种无力感,那种在青春期特有的焦躁,仿佛就是我当年某个失眠的夜晚,站在窗前看到的街景。小黑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最深刻的情感。他不是在讲故事,他是在分享生命,分享那些我们都经历过,却可能来不及细品、来不及体会的瞬间。 拿到这本自选集,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希望能在字里行间重遇那些久违的熟悉感。我相信,每一个读过小黑作品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集,更是一面镜子,照映出我们共同的台湾记忆,照映出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以及那些从未被遗忘的情感。
评分《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收到一张来自旧时的明信片,上面的字迹虽有些褪色,但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着浓厚的情意。我特别着迷于小黑对于细节的捕捉,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气息,往往比大段的叙事更能打动人心。 在《老街的灯笼》这篇故事里,他没有直接描写老街的繁华或衰败,而是花了相当多的笔墨去描绘那个在黄昏时分,一位老人如何一件件地挂起灯笼。灯笼的材质、光晕的形状、风吹过时轻微的摇曳,甚至灯笼背后那双布满皱纹的手,都仿佛跃然纸上。我能想象得到,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他笔下的女性角色,也从来不是符号化的存在。她们可以是坚强的母亲,可以是无奈的妻子,可以是怀揣梦想却被现实磨平棱角的少女。他没有给她们冠以“女强人”或“贤妻良母”的标签,而是展现了她们在不同境遇下的挣扎、妥协、以及偶尔迸发出的生命力。我记得《午后的咖啡香》里那位在小吃店里独自工作的女性,她的眼神里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淡然,一种对生活不卑不亢的态度。 小黑的文字,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从不刻意制造戏剧冲突,但故事中的张力却在不动声色间悄然升腾。他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也总是那么敏锐而深刻,但又不像某些作品那样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而是将那些问题融入到人物的命运和选择之中,让读者在故事的结尾,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况味。 这本自选集,无疑是小黑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它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位作者的文学轨迹,也让我有机会再次感受到,那些被时间尘封却依旧鲜活的,属于我们的故事。
评分收到《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时候,我正在经历一段比较低潮的时期。翻开这本书,就像是有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活,给了我温暖和力量。小黑的文字,总是能以一种最温和的方式,触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伤口,并给我们疗愈。 我尤其欣赏小黑对于“失去”这个主题的探讨。他没有回避生活中的无奈和痛苦,而是用一种极其平静而深刻的方式,去展现人物在面对失去时的反应,以及他们如何从中重新站起来。《告别的那一季》里,主人公在经历了巨大的变故后,并没有崩溃,而是选择用一种近乎固执的方式,去延续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 他的叙事,常常有一种“缓慢生长”的感觉。故事的推进并不迅速,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致描摹,一点一点地构建起整个故事的骨架。这种风格,让我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 《黄昏的海港》这篇,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故事中,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渔夫,在年老体衰后,只能默默地看着年轻一代的渔夫出海。他心中有不甘,有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去的释怀,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那种复杂的情感,被小黑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本自选集,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部心灵的地图。它带领我们去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去理解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去寻找我们内心的归属。
评分《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出版,对我而言,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小黑的文字,一直都有一种“家常味”,它没有刻意去追求文学的高深,但却能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我特别欣赏他对“平凡生活”的独特视角。他总能在最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最动人的细节。比如,《午后的阳台》这篇,他仅仅是描写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旧沙发上的光斑,以及在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就勾勒出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生活画面。 他的叙事,常常有一种“耐心”。他不像一些作家那样,急于抛出情节,而是让故事缓缓地展开,让读者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去感受故事的氛围。他笔下的人物,也从来不是脸谱化的,他们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 《老街的咖啡馆》这篇,我读了很多遍。它描绘了一家即将倒闭的老咖啡馆,以及在这里聚集的老顾客。咖啡馆承载着他们的回忆,也成为了他们最后的精神寄托。小黑用一种淡淡的忧伤,描绘了时代的变迁,以及个体在变迁中的无奈。 这本自选集,就像是一杯浓郁的咖啡,越品越有味道。它让我再次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温暖,如此充满力量。
评分第一次接触小黑的作品,大概是在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台湾,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我们这些年轻人,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夹杂着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小黑的文字,恰好填补了我们内心深处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里收录的这些故事,很多都让我回想起当年在台湾的某个角落,某个特定的时节。比如《海风吹过的夏天》,那股咸咸的海风,混合着蚵仔煎的香气,仿佛能穿过书页扑面而来。故事里的少年,穿着短裤,在海边嬉戏,幻想着遥远的未来,那种纯粹的快乐,以及随之而来的淡淡的忧伤,至今想来仍觉清晰。 我尤其欣赏小黑对于平凡生活细节的描绘。他笔下的场景,可能只是一个杂货店门口的藤椅,一辆在巷弄里穿梭的机车,或者是一个家庭餐桌上摆放的菜肴。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也构成了人物最真实的生存状态。他没有试图去塑造英雄,也没有去刻画反派,他只是认真地记录着,记录着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前行。 他的故事,常常有一种宿命感,但又不是绝望的。《告别的那一年》里,主人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无论怎么做,似乎都无法完全圆满。但小黑并没有让他在痛苦中沉沦,而是让他用一种相对平静的方式,去接受命运的安排,并从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外部的拯救,而是来自于内心的积淀。 阅读这本自选集,就像是在与一位老友重逢。他用他一贯的真诚和细腻,讲述着那些我们可能已经遗忘,但却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属于我们这一代台湾人的集体回忆。
评分这次拿到《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感觉就像是拾起了一段被遗忘的时光。小黑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经历过台湾社会变迁的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他的文字,总是能勾起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回忆。 我一直觉得,小黑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从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也不刻意制造煽情的桥段,但他的故事,却能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敏感的神经。他笔下的角色,可能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但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坚韧、那种隐忍、那种对生活的渴望,却比任何伟大的英雄都更加真实,更加动人。 《夜市的灯光》这篇故事,我至今还记得。它没有描绘夜市的喧嚣和热闹,而是聚焦于一位默默收摊的摊贩,他脸上的疲惫,他手中那把旧旧的伞,以及他望着空荡荡的街道时,脸上掠过的那一丝落寞。那种感觉,就像是生活中无数个平凡的夜晚,我们独自一人,面对着未竟的梦想和沉重的现实。 小黑的叙事,总是那么流畅自然,好像是他娓娓道来,而不是在“写作”。他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极其细腻,他能够精准地抓住人物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感,并将它们不动声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读到了一本好书,更像是与一段珍贵的台湾记忆重新连接。它让我有机会再次审视那些曾经影响过我的文字,也让我有机会再次感受到,那些属于我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评分不得不说,《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出版,对我这种长期关注台湾文坛的老读者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小黑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张扬,不喧嚣,却能悄悄地潜入你的内心,引起深深的共鸣。 我一直认为,小黑的文字,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接地气”。他笔下的故事,很少有那些离我们遥远的都市传奇,更多的是发生在乡间小路、海边渔村、或者市井巷弄里的琐事。他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比如邻里之间的互助,亲人之间的牵挂,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短暂的善意。 《夕阳下的田埂》这篇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只是描绘了在日落时分,一位农夫辛勤耕作的身影,以及他回家路上,与晚归的孩子简单而温馨的对话。那幅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充满了淡淡的温情。我仿佛能看到,那片金黄色的稻田,听到那蛙鸣声,感受到那份淳朴的喜悦。 小黑的叙事风格,也极具特色。他从不急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故事缓缓展开,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所处的环境。他对于环境的描写,也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并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这本自选集,就像是他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场盛宴,汇集了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每一篇都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台湾这片土地上,那些普通人的生活,那些被时间冲刷却未曾褪色的情感。
评分《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上市,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份迟到的礼物。小黑的作品,一直是我心中一份特别的存在。他的文字,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在老家院子里,奶奶讲的故事一样,朴实无华,却充满了人情味。 我特别喜欢小黑对小人物的描写,那些在社会底层默默奋斗,却从未放弃希望的人们。他没有给他们戴上任何光环,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困境,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 《老旧的火车站》这篇故事,我一直念念不忘。它描绘了在一个即将被拆除的老火车站里,一个守了半辈子车站的管理员,以及他与来往旅客之间,那些短暂却深刻的交流。火车站的每一块砖,每一扇窗,都仿佛承载着他一生的记忆。小黑用他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属于时代的怀旧感,以及一种面对告别的淡淡忧伤。 他笔下的对话,也总是有种特别的质感。不像是刻意雕琢的文学语言,而更像是我们在生活中,真实的对话。那些停顿,那些犹豫,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都充满了人生的况味。 阅读这本自选集,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熟悉的世界。那些曾经被小黑文字触动过的场景和人物,再次鲜活起来。它让我再次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如此真挚,如此充满力量。
评分拿到《结束的旅程:小黑小说自选集》的时候,我正在火车上,从台北回高雄。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脑海里突然浮现起小黑的许多经典片段。 我一直觉得,小黑的作品,有一种“时代的回响”。他记录了台湾社会变迁的每一个瞬间,那些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起伏,都被他用最真诚的笔触描绘出来。《时代浪潮下的渔火》这篇,我至今都记得,它描绘了传统渔业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时,渔民们的挣扎和无奈。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渔火,如今只剩下淡淡的余烬。 他的叙事,常常有一种“沉淀感”。他不会刻意去强调某个事件的意义,而是让事件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地沉淀,最终显露出它本身的价值。他笔下的人物,也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与周围的环境,与社会,与历史紧密相连。 《老街的石板路》这篇,我反复品读。它没有直接描写老街的繁华,而是通过一个在老街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的视角,去展现老街的变迁,以及他与老街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那些曾经的繁华,如今的寂寥,都在他的眼中,化作了最真实的回忆。 这本自选集,就像是一本时代的百科全书,记录着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轨迹。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以及我们未来将走向何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