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

孙子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军事
  • 战略
  • 兵法
  • 孙子
  • 战争
  • 历史
  • 古典
  • 智慧
  • 中国文化
  • 领导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孙子兵法》里十三篇兵法,不仅言简意深,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而且是最有系统的军事理论和实务。全文不过六千一百余字,但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佈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延完备。

作者简介

徐瑜

  淡江大学中文系、政战学校政治研究所硕士

  曾任:政战学校教授、国防大学通识中心主任。
  现已退休。

  着作:《创制复决两权之研究》、《中共文艺政策析论》、《兵学的智慧》、《梁溪随笔》、《梁溪杂语》、《与民主人士谈民主》、《笔锋人生》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的话
【导读】战争艺术面面观 徐瑜
导论

上篇

第一章 孙子的故事

第二章 吴楚的七十年争战
一、吴国的兴起
二、申公巫臣的图谋
三、楚国势力的扩张与衰颓
四、吴楚初期之争战
五、吴楚中期之争战
六、吴楚后期之争战

第三章 孙子、伍员、阖庐的三角关系
一、伍员奔吴
二、伍员与阖庐
三、孙子与伍员

第四章 孙子辉煌的一战
一、大战前的准备
二、作战计画
三、初期三战
四、决定性的两战
五、破楚入郢
六、申包胥乞师救楚

第五章 孙子的战争原理
一、慎战原理
二、先知原理
三、先胜原理
四、主动原理

第六章 孙子的战略原则
一、大战略原则
二、国家战略原则
三、军事战略原则
四、野战战略原则

附录
一、古代的攻城器械
二、古代的守城器械
三、古代的火攻器械

下篇

第一章 决胜于庙堂之上--〈始计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庙算
(二)五事
(三)七计
(四)十二诡道

第二章 速战速决--〈作战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后勤支援
(二)兵贵胜,不贵久
(三)以战养战

第三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全胜思想
(二)野战要领
(三)统帅权

第四章 胜兵先胜--〈军形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军形的意义
(二)先胜部署
(三)修道保法
(四)攻势与守势

第五章 正合奇胜--〈兵势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兵势的意义
(二)兵势运用
(三)正合奇胜

第六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致人而不致于人
(二)无形无声
(三)我专敌分
(四)策之作之形之角之
(五)兵形象水

第七章 以迂为直--〈军事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迂直患利
(二)军争之法
(三)四治八戒

第八章 为将之道--〈九变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通九变
(二)明利害
(三)知五危

第九章 处军相敌--〈行军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处军四法
(二)相敌三十三术

第十章 地道将任--〈地形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地之道
(二)将之任

第十一章 胜敌之地、主客之道--〈九地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胜敌之地
(二)主客之道

第十二章 以火佐攻--〈火攻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五火之变
(二)火攻七戒

第十三章 知敌之情--〈用间篇〉
一、原文
二、註释
三、语译
四、概说
(一)五间之法
(二)间必上智

图书序言

出版的话

  时报文化出版的《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已经陪大家走过三十多个年头。无论是早期的红底烫金精装「典藏版」,还是50开大的「袖珍版」口袋书,或是25开的平装「普及版」,都深得各层级读者的喜爱,多年来不断再版、复印、流传。宝库里的典籍,也在时代的巨变洪流之中,擎着明灯,屹立不摇,引领莘莘学子走进经典殿堂。

  这套经典宝库能够诞生,必须感谢许多幕后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为中华文化传承,为古代经典赋予新时代精神的使命,邀请五、六十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这套鉅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辞世,今日重读他的论述,仍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殚编务繁琐而规划的宏伟蓝图。他特别强调:

  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我们的圣贤才智,历代着述,大多围绕着一个主题: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无论是贵族屈原的忧患独叹,樵夫惠能的顿悟众生;无论是先民传唱的诗歌、戏曲,村里讲谈的平话、小说……等等种种,随时都洋溢着那样强烈的平民性格、乡土芬芳,以及它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一种对平凡事物的尊敬,对社会家国的情怀,对苍生万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辉耀,缤纷灿烂的造成了中国。平易近人、博大久远的中国。

  可是,生为这一个文化传承者的现代中国人,对于这样一个亲民爱人、胸怀天下的文明,这样一个塑造了我们、呵护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母体,可有多少认识?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触的机会,把握的可能呢?

  参与这套书的编撰者多达五、六十位专家学者,大家当年都是满怀理想与抱负的有志之士,他们努力将经典活泼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为的就是让更多的青年能够了解缤纷灿烂的中国文化。过去三十多年的岁月里,大多数的参与者都还在文化界或学术领域发光发热,许多学者更是当今独当一面的俊彦。

  三十年后,《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也进入数位化的时代。我们重新扫描原着,针对时代需求与读者喜好进行大幅度修订与编排。在张水金先生的协助之下,我们就原来的六十多册书种,精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十种,并增编《大学中庸》和《易经》,使宝库的体系更加完整。这四十二种经典涵盖经史子集,并以文学与经史两大类别和朝代为经纬编缀而成,进一步贯穿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在出版顺序上,首先推出文学类的典籍,依序有诗词、奇幻、小说、传奇、戏曲等。这类文学作品相对简单,有趣易读,适合做为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入门书;接着推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史书、佛学等等,引导读者进入经典殿堂。

  在体例上也力求统整,尤其针对诗词类做全新的整编。古诗词里有许多古代用语,需用现代语言翻译,我们特别将原诗词和语译排列成上下栏,便于迅速掌握全诗的意旨;并在生难字词旁边加上国语注音,让读者在朗读中体会古诗词之美。目前全世界风行华语学习,为了让经典宝库跃上国际舞台,我们更在国语注音下面加入汉语拼音,希望有华语处,就有经典宝库的踪影。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从一个构想开始,已然开花、结果。在传承的同时,我们也顺应时代潮流做了修订与创新,让现代与传统永远相互辉映。

时报出版编辑部

图书试读

三、军事战略原则

「军事战略」为建立武力,借以创造与运用有利状况,以支持国家战略,俾得在争取军事目标时,能获得最大之成功公算与有利效果。孙子在〈作战〉篇中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又说:「兵贵胜,不贵久。」此即为迅速原则,迅速进击,迅速克敌。迅速的目的在节约时间,任何一个军事目标必然同为敌我双方所亟待争取的,谁能掌握迅速的原则,抢先一步,谁就能居有利的态势,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弩,节如机发。」(〈兵势篇〉)快如张弩机发,必然一发中的,敌人自防不胜防了。

但是一味求其速,勐攻勐打,并不是上策,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九地〉喻其深,「九天」喻其高,攻的时候要像自天上俯瞰下面,明察秋毫,找弱点进击;守的时候要像深藏地底一样,使敌人找不出踪迹。这种自保全胜的原则,是军事战略所追求的目标。

孙子在〈军形〉篇中又说:「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这是策画军事战略的五个要诀,「度」是判断作战面及战线的大小长短,「量」是计画持续作战之能量,「数」是计算人力物力之数量,「称」是比较政治和战力的良窳,把以上四项合计起来,便是「胜」。在制定军事战略时,应先就军事目标(地)考虑战区战线,再由战区数线考虑持续能量,再由持续能量考虑投入力物力的数量,再就双方之能量数量加以比较,即得出胜利之公算。因此,「度」、「量」、「数」、「称」、「胜」五要诀,实为军事战略之作业程序,既使在现代战争中,此种作业程序仍有其价值。

孙子又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度」、「量」、「数」是计画,「分数」、「形名」、「奇正」是执行。良好的计画必须执行彻底,才能收效,所谓「分数」是指编制区分合理,指挥层次健全;「形名」是视号(形)和声号(名)等下达命令的系统确实无误;「奇正」是兵力布署运用的恰当。作战时,任何将帅总希望兵愈多愈好,投入的力量愈强大愈好,但是可用之兵,能发挥之战力只有这么多,「度」、「量」、「数」的要诀即是精确评估能量、数量,然后投入战区,就像下棋落子一样,每一着都希望产生一定效果,因此必须要有合理的编制,健全的指挥,才能执行任务,否则一切布署均将落空。

关于兵力之布署运用,孙子还说:「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兵势篇〉)虚实是奇正之体,奇正是虚实之用,战场上可用之兵力是有限的,以有限之兵,用于广大空间,自必有其重点和弱点,我之重点和弱点所在,不能使敌测知,这是虚实;敌之重点和弱点我必侦知,然后以正合,以奇胜,避其实而击其虚,避其强而攻其弱,自然如石投卵,无往而不利了。

四、野战战略原则

「野战战略」为运用野战兵力,创造与运用有利状况,以支持军事战略,俾得在争取战役目标,或从事决战时,能获得最大之成功公算与有利之效果。《孙子兵法》中对于野战战略讲得最多,占全书一半以上;野战战略之中,地形又讲得最多,几占一半左右,因此只能摘要列举。

孙子在〈谋攻〉篇中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就是自数量上布署安排野战的兵力,针对敌我兵力多少,以决定「围」、「攻」、「分」、「战」、「守」、「避」,但是数量多少,只是因素之一,孙子也曾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虚实篇〉)这就是野战战略上的集中与节约原则,我兵力虽寡,但是集中在一点上,就此一决战点而言,我众敌寡,能以大吃小,十攻其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