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是南宋词人,同时也是音乐家。
他喜欢歌咏生活中的景物,
像是被风片片吹落的梅花,
或是夜里传来的阵阵蝉鸣。
他精通乐理,不仅自己谱曲,
还留下古代的乐谱,将古老的旋律流传到后世。
他的文字优雅,正如同他敏感细腻的心思。
他的创作,让我们理解了万物的有情与奥妙。
本书特色
关于【经典少年游】
●先出版一百种中国经典,共分八个主题系列:诗词曲、思想与哲学、小说与故事、人物传记、历史、探险与地理、生活与素养、科技。
●一个主题系列,按时间顺序来选择代表性的经典书种。每一个主题系列,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担任编辑顾问,提供从选题到内容的建议与指导。
●孩子读完一个系列,可以掌握这个主题的完整体系。读完八个不同主题的系列,可以不但对中国文化有多面向的认识,更可以体会跨界阅读的乐趣,享受知识跨界激盪的乐趣。
●每一种书,都包括两个部分:「绘本」和「读本」。
●绘本在前,是感性的、图像的,透过动人的故事,来描述这本经典最核心的精神。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自己就可以阅读。
读本在后,是理性的、文字的,透过对原典的分析与说明,让读者掌握这本经典最珍贵的知识。小学生可以自己阅读,或者,也适合由家长陪读,提供辅助说明。
●2012年8月,首先推出【诗词曲】主题,共十五种书。由叶嘉莹教授(天津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审阅。
少年需要游经典。
经典需要少年游。
作者简介
原典改写
严淑女
童书作家,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兼任讲师、儿童文学学会理事。曾任国立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儿童读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十余年、《绘本棒棒堂》图画书杂志副总编辑,在大学教授幼儿文学、图画书制作、故事脚本创作和童话创作等课程。作品曾获义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入选、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入选、陈国政儿童文学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漫画金像奖最佳图文绘本等。作品售出多国国际版权,收录国小国语课文中,并选录在北京出版之《港台及海外华文儿童文学精品读本》。儿童读物着作有:《纹山—中横的故事》、《春神跳舞的森林》、《再见小树林》、《勇12:战鸽的故事》、《编织的幸福》、《拉拉的自然笔记》、《黑手小乌龟》、《摇滚森林》、《阿尼,加油!》、《虹彩织手》等。
绘者简介
57(吴骐)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学系毕业
【设计接案】
2011
33届金穗奖美术设计
贡寮海洋音乐祭商品设计
马自达zoomhug送爱心主视觉设计
中友青春路影展
2010
Cue.杂志影展角色设计
天下杂志插图
联合报副刊不定期插画发表
台北当代艺术馆与台中一果影艺空间【青春崇拜】影展主视觉、票卡设计
康轩出版社国小教科书封面
幼狮文化-幼狮少年5月号杂志封面
2009
三民书局、何嘉仁等插画合作
康轩出版社国小教科书封面
幼狮文化-大玩偶之家9月刊封面插画设计
金门县金城镇长竞选文宣【金城愿景】
玛利亚基金会绘本
2008
D-link 商品彩绘展示合作
幼狮文化-幼狮少年12月号杂志封面
富邦艺术基金会heart系列
明道文艺3、4月号
2007
Smirnoff ICE 公仔及纪念勋章设计
Levi’s 情人T-shirt
2006
台中玛利亚爱心家园月饼包装设计及绘本
富邦艺术基金会Mogu Mogu参展创作
欧洲影展主视觉设计(2006年迄今)
【展览】
2011
中友百货12小房间联展
2010
台中一果"简单画"个展
台中勤美诚品 [乐]+LOVE 插画个展
台中默契咖啡个展
2008
金门县文化局 吴惠民、吴骅、吴骐陶画联展
得奖纪录:
921意像创作比赛 第三名
2008插画星光大赛 第三名
2010 FREELANDT恤设计比赛 第一名
绘作:
《体相书》 推守文化
我一直对宋代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在阅读之前,我对姜夔的了解仅限于他“白石道人”的雅号,以及他的一些著名词作。然而,这本书却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将他定位为一位“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身就充满了新意和吸引力。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显然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史料考证,并且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以一种极具艺术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姜夔生活场景时的细致入微。比如,在描写他迁居生涯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地名和时间,而是通过对他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甚至是他可能听到的声音的描绘,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手法,让我对姜夔这个人物产生了更强的共情。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姜夔音乐才华的挖掘。作者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通过对现存史料的梳理,以及对当时音乐理论的借鉴,来推测姜夔的音乐创作。我虽然对古代音乐知之甚少,但作者的解释清晰而富有逻辑,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将姜夔视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而他对梅花的独特情怀,更是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姜夔咏梅词的深入解读,作者展现了梅花如何成为他抒发个人情感、寄托人生理想的载体。我仿佛能听到,在那些清冷孤寂的词句背后,隐藏着怎样悠扬的旋律,又流淌着怎样深沉的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曲献给姜夔这位被低估的艺术家的赞歌。
评分初拿到《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我怀着一种既好奇又带着点小忐忑的心情。姜夔这个名字,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算不上耳熟能详,顶多是零星听闻过与南宋词坛相关的一些片段。更何况,书中将他定义为“爱咏梅的音乐家”,这个标签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让我开始想象,这位古人是如何在冰雪中寻找灵感,又如何将这份对梅花的深情,化作流传千古的乐章。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考究的文风,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将关于姜夔的零散史料,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meticulously 串联起来,打磨成一条璀璨的项链。开篇就不是那种直白的生平介绍,而是通过一个场景的描绘,比如一个寒冷的冬夜,一间简陋的书斋,一位孤寂的身影,引导读者慢慢进入姜夔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他生活环境时所用的那些细节,比如窗外的风声,炉火的微光,案头陈旧的笔墨,以及他可能正反复吟诵的某一句诗。这些细节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像一幅幅工笔画,为我们勾勒出姜夔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气质。书中对于他音乐才能的论述,也并非空泛的赞美,而是试图通过一些史书记载的蛛丝马迹,结合当时的音乐理论和乐器知识,来推测他的创作过程和音乐风格。我虽然对古代音乐所知甚少,但作者的解释清晰易懂,让我仿佛能听到那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旋律。尤其是关于他对梅花的情感,更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仅是描绘梅花的形态,更是通过梅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际遇,那种在严寒中坚韧不拔,在孤寂中独自芬芳的精神,与他的人生何其相似。这种将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紧密结合的写法,真是让我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独特魅力。
评分读《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沉浸式体验。我从未想过,一位宋代的文人,会在我心中激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初识姜夔,多半是通过他的词,但这本书却为我描绘了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姜夔。作者的笔触,与其说是历史的记录,不如说是艺术的重塑。他并没有拘泥于冰冷的史料,而是善于捕捉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比如,书中对姜夔迁徙生涯的描绘,并非简单的年代记,而是通过对当时的风土人情、季节变换的细致描摹,让我们感受到他身处其中的孤独与坚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姜夔音乐才能的探讨。我一直觉得,音乐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将音乐与诗歌结合,更是将这种表达推向了极致。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的考据和分析,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姜夔在音乐上的造诣。我仿佛能听到,在那些静谧的夜晚,他如何用琴弦拨动心弦,如何将对梅花的深情,化作悠扬的乐章。书中的“咏梅”部分,更是点睛之笔。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热爱,能够催生出最动人的艺术。姜夔对梅花的爱,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欣赏,更是他人生哲学和精神世界的写照。他从梅花身上看到了坚韧、孤傲、以及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美丽。这种情感,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音乐的生命,变得更加深刻和动人。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姜夔,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音乐和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拿到《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姜夔,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气质,而“爱咏梅的音乐家”这个定位,更是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总觉得,一个人如果能将某种情怀,比如对梅花的爱,与自己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必然会拥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的笔触所吸引。这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而是一种充满故事性和画面感的叙述。作者很巧妙地将姜夔的生活轨迹,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这位文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是如何一步步走来。书中对姜夔早期经历的描绘,虽然篇幅不多,但却勾勒出了一个敏感而聪慧的少年形象,也为他日后对艺术的追求埋下了伏笔。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姜夔音乐才能的深入挖掘。我之前一直以为,姜夔更多地是以词人的身份被大家所熟知,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音乐家的另一面。作者通过对史料的细致分析,以及对当时音乐文化的解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姜夔,一个能够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家。尤其是当书中开始分析他的咏梅作品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能听到,那些已经尘封的旋律,在我的脑海中一一回响。那种对梅花的深情,那种在孤寂中绽放的美丽,都被姜夔用音乐和诗歌的形式,传递给了后人。这本书,让我对姜夔的认识,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
评分读《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总觉得,作者并非只是在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在试图唤醒一个被遗忘的声音,一个曾经在历史的洪流中闪耀过的艺术灵魂。书中对于姜夔的音乐天赋的挖掘,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我一直以为,提起宋朝,人们更多会想到婉约的词风,想到李清照,想到苏轼。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那个词坛之外,还有一个与音乐紧密相连的姜夔。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很多“他是多么伟大的音乐家”这样的断论,而是通过大量的考据和分析,一点点地揭示出姜夔在音乐上的造诣。比如,书中会引用一些关于他创作歌曲的记载,然后分析这些记载背后可能蕴含的音乐元素,甚至尝试复原当时的旋律。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去理解,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会不断地引导你,让你感受到音乐是如何融入姜夔的生活,又是如何成为他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而他对梅花的偏爱,更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我一直觉得,对某种事物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才能催生出最动人的艺术作品。姜夔对梅花的爱,不是那种简单的歌颂,而是渗透了他的人生哲学,他的孤独,他的坚持,他的高洁。书中对姜夔咏梅词的解读,更是让我看到了词语背后的旋律,以及旋律背后的情感。我常常在读到某段描写时,会忍不住停下来,想象一下,当他写下“一剪梅”时,心中是怎样的情景;当他谱写“白石道人”的乐曲时,又是在怎样的心境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更立体的姜夔,更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历史,如何去“感受”那些已经沉默的艺术。
评分《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意外但又极其满足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历史人物的传记,有时候会流于刻板,充满了干巴巴的年代和事件。但这本书却成功地避免了这种窠臼。作者在描绘姜夔的生活时,并没有一味地堆砌史料,而是善于捕捉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比如,书中对姜夔童年经历的描绘,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一些零散的记载,勾勒出了一个早熟而敏感的孩子形象。我甚至能够想象,在他年幼时,就已经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声音和节奏有着天生的敏感。而当他长大成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这种对艺术的追求,更是成为了他精神的支撑。书中对姜夔音乐创作的探讨,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之一。我一直以为,古代的音乐更多是皇家宫廷的礼乐,或是民间戏曲中的点缀。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文人中间,也存在着对音乐如此热爱的创作者。作者没有回避当时历史条件下音乐发展的局限性,而是通过对姜夔作品的分析,展现了他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音乐才华。尤其是在描述他对梅花的咏叹时,我仿佛能看到,音乐是如何将那些凝练的诗句,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生命力。那些词句,在被谱上曲后,不再是静态的文字,而是流动的情感,是时间的沉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姜夔“白石道人”这一号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代表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对独立精神的坚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姜夔,对那个时代,甚至对艺术的理解,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为我开启了一扇理解姜夔的全新窗口。在此之前,我对姜夔的印象,或许更多地停留在“白石道人”这个名字,以及他那些清雅脱俗的词篇。然而,这本书以“爱咏梅的音乐家”为核心定位,将我带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作者的叙事手法,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艺术家的情怀。他善于捕捉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例如对姜夔生活环境的描绘,那些细微的声音,那些气候的变迁,都仿佛在为我们铺垫,即将到来的音乐创作。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姜夔音乐才能的深入探讨。我一直认为,音乐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将音乐与诗歌结合,更是能够将这种表达推向极致。作者没有直白地给予结论,而是通过对零散史料的梳理,以及对当时音乐理论的借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姜夔,一个能够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家。我仿佛能听到,在那些寂静的夜晚,他如何用琴弦拨动心弦,如何将对梅花的深情,谱写成动人的旋律。而书中对姜夔“咏梅”的解读,更是点睛之笔。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对某种事物能够产生近乎痴迷的热爱,往往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姜夔对梅花的爱,不仅仅是描绘它的形态,更是通过梅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他的坚韧,他的孤傲,以及他在乱世中的坚持。这本书,让我对姜夔的认识,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阅读《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心灵的对话。我一直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后世的读者产生共鸣。而姜夔,这位我曾以为只是一位词人的宋代文人,在这本书的引领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了我的内心。作者的笔触,不是冰冷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描绘。他没有生硬地罗列姜夔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想象,将我们带入姜夔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姜夔早期生活经历的刻画,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勾勒出了一个敏感而聪慧的少年形象,也为他日后对艺术的追求埋下了伏笔。最令我动容的是,书中对姜夔音乐才能的深入挖掘。我一直以为,姜夔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词作上,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音乐家的另一面。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赞誉,而是通过对史料的细致分析,以及对当时音乐文化的解读,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姜夔在音乐上的造诣。我仿佛能听到,在那寂静的夜晚,他如何用琴弦拨动心弦,如何将对梅花的深情,谱写成动人的旋律。而他对梅花的“爱”,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我常常觉得,一个人对某种事物能够产生近乎痴迷的热爱,往往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姜夔对梅花的爱,不仅仅是描绘它的形态,更是通过梅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他的坚韧,他的孤傲,以及他在乱世中的坚持。这本书,让我对姜夔的认识,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听见”的发现之旅。我一直认为,历史人物的生命,不仅仅是文字的记载,更是声音的延续。而这本书,恰恰让我“听见”了姜夔。我之前对姜夔的印象,更多停留在“白石道人”的雅号和他的词作上,但“音乐家”这个定位,无疑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姜夔。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生平记录,而是以一种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的方式,将我们带入姜夔的世界。比如,他会通过对姜夔生活环境的描绘,来烘托他的心境,仿佛让我们能听到那风声、雨声,甚至是他在孤独时低吟浅唱的声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姜夔音乐创作的分析。作者并非空泛地赞美,而是通过对史料的细致梳理,以及对当时音乐理论的借鉴,为我们揭示了姜夔在音乐上的才华。我虽然对古代音乐并不了解,但作者的解释清晰易懂,让我能够想象,在那遥远的时代,他是如何用音符来表达情感,又是如何将对梅花的深情,融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之中。而他对梅花的“爱”,更是这本书的核心。我常常觉得,一个人对某种事物能够产生近乎痴迷的热爱,往往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姜夔对梅花的爱,不仅仅是描绘它的形态,更是通过梅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他的坚韧,他的孤傲,以及他在乱世中的坚持。这本书,让我对姜夔的认识,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聆听”的旅程。我常常在想,历史的尘埃之下,是否埋藏着许多被遗忘的旋律?而这本书,恰恰引领我走向了那些失落的音符。姜夔,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一直与清雅脱俗的词风联系在一起,但“音乐家”这个标签,无疑为他增添了更丰富的维度。作者的叙述,并非一味地罗列事实,而是充满了艺术家的匠心。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姜夔有多么了不起,而是通过精巧的布局,让我们自己去发现。比如,在描绘姜夔的生活环境时,他会注重细节,那些微小的声音,那些环境的氛围,都仿佛在为我们铺垫,即将到来的音乐创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姜夔创作过程的揣摩。作者会引用一些零散的记载,然后结合当时的音乐理论,来推测姜夔是如何将情感融入旋律,又是如何将梅花的意象,化为动人的乐章。这部分内容,虽然需要一些想象力,但作者的引导非常到位,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姜夔的创作之中。而他对梅花的“爱”,更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狂热,往往是其艺术创作的源泉。《姜夔:爱咏梅的音乐家》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姜夔通过梅花,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他的孤独,他的坚持,他的不屈。而这些情感,在音乐的催化下,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动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认识了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位艺术家,一位用生命谱写旋律的灵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