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依高一、高二物理课程为主,从物理的基本入门开始探讨物理学的演进、科学记号及科学单位等,分门别类将各主题重点利用树状图,将物理概念利用提纲挈领的文字进行整理,佐以详细重点整理辅助,帮助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率的复习,并网罗历届学科能力测验考题最为验证重点最有利的依据,在各范例之后提出作者最独特且破题的见解,最后再附上一题类题,让读者进行练习。
作者大胆打破传统课程编排,将高一、高二物理的课程,利用统整性的概念分成十大主题,并集合教学团队教师群,依照教学经与学科能力测验走向,将高一、高二物理的课程重点,以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记载在书中。
本书特色
学测物理懂了没?
学校老师没教的解题秘诀,就让大为老师报你知!
必胜关键
1.超强「考前精华一览」:每一主题概念将其制作流程图,条列化阐述正确观念,奠定扎实基础。
2.主题后皆附有「重点提醒」:检示是否通盘了解基础概念。
3.「范例」和「类题」相辅相成,搭配「题型切入观点」一语道破试题观念。
4. 随书附有「学测能力测验模拟试题」,最完整详尽的解题要领,综观考题全貌、学习无死角。
作者简介
苏仕 老师
集专业与喜感于一身,总是利用欢乐带给学生专业的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得更快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苏仕(舒适)学习的效能。历任立佳补习班、高国华补习班,目前任于陈大为理化专业教学团队。
主题一 绪论 001
一 物理学的演进 003
二 有效数字 006
三 科学记号 006
四 基本单位 006
主题二 运动 011
一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 013
二 等速率圆周运动 016
三 克卜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020
主题三 力 025
一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028
二 力的种类 034
三 重力 038
四 静力平衡 041
五 压力 045
主题四 功与能量 049
一 功 051
二 力学能 054
三 碰撞 057
主题五 热学 061
一 温度 064
二 物质的三态变化与潜热 065
三 热的本质与热功当量 068
四 热容量及比热 068
五 热平衡 068
六 热传播 072
主题六 波动学 077
一 波依介质的有无可分为力学波与非力学波 081
二 依介质的振动方向 081
三 依连续性可分脉波与週期波 081
四 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084
五 波的干涉与绕射 089
六 声波 092
七 乐音三要素 094
八 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 097
九 面镜与透镜成像 101
十 光与电磁波 104
十一 都卜勒效应 107
主题七 电磁学 111
一 感应起电 115
二 静电力 119
三 欧姆定律 122
四 电流热效应 125
五 家庭用电 128
六 磁场 131
七 载流长直导线产生的磁场 134
八 螺线管电流的磁场 134
九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137
十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与冷次定律 140
十一 变压器 140
十二 马克士威电磁理论 140
主题八 近代物理 145
一 物质组成 147
二 原子模型 147
三 核分裂 151
四 核熔合 152
主题九 现代科技 157
一 奈米科技 159
二 液晶、电浆科技 163
主题十 宇宙学 167
一 宇宙的组成与结构 169
二 膨胀中的宇宙 169
序言
高中基础物理在传达国中延伸的内容及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强调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及技能,更要学会利用科学态度解决问题。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常会碰到无法釐清的盲点或概念,本书更能引领学生循序渐进的突破困境。
本书内容归纳出几点重要特色:
1. 重点提醒:内容解说以课本观念为主,经作者详细整理出最重点内容,讲解精辟、适合学生自修研读。
2. 经典范例:罗列历届学测试题,针对解题关键详加分析,俾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习无障碍。
3. 类题:利用相同观念,解决各种不同的题型,使学生面对学测不再恐惧。本书所列举的十大主题,即使学测命题如何千变万化,只要能详读内容,必能掌握学测重点。
苏仕 谨识
拿到《学测物理必考的10大主题》这本书,我首先翻阅了关于“波动与振动”的部分,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简谐运动的本质,以及掌握波的衍射、干涉等现象的解题思路。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对不同介质中的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梳理,并且能给出一些关于驻波、多普勒效应等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和针对性练习。然而,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的论述,整体感觉比较宽泛,对于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回复力分析的细微之处,以及波的叠加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得不够透彻。例如,在处理多质点振动或者复杂波的叠加时,这本书提供的例题数量有限,且难度适中,未能充分展现学测物理中可能出现的更具挑战性的题目类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图像分析,例如对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的深入解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图像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变化。此外,对于一些与声波、机械波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例如声波的反射、折射,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这本书的内容也有待加强,以帮助我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学测物理必考的10大主题》,拿到手后,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帮助我快速掌握学测物理核心考点的秘诀。然而,在细细研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并没有完全触及我预期的范围,或者说,它所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与我对“必考”二字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部分,我本来期望能看到更多不同情境下的受力分析练习,以及一些针对典型易错点的深入剖析。但这本书提供的内容更多是基础概念的陈述和一些相对简单的例题,对于一些复杂的联动、斜面运动或者涉及摩擦力的综合问题,讲解得不够详细,也没有给出足够多的变式练习来帮助巩固。同样,在“能量守恒定律”章节,虽然提到了功、能、功率等概念,但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判断系统,以及如何处理弹簧振子、圆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等进阶内容,这本书的着墨不多。我原本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是一套能够系统梳理、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并且能对那些每年都会反复出现的、变化多端的考点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目前读到的部分,感觉更像是对教材内容的简要复习,缺乏一些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内容,这让我感到有些失望,因为它并没有能在我心中构建起一个扎实的“必考”知识体系。
评分《学测物理必考的10大主题》在“光学”部分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備考者来说,感觉有些不够“给力”。我原以为,这本书会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础光学现象进行详尽的公式推导和典型应用讲解,并且能深入分析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例如组合透镜成像、虚像与实像的辨别,以及光线如何通过复杂的几何光学系统。然而,我所阅读到的内容,更多是基于简单的几何作图和成像公式的应用,对于一些涉及到光程差、干涉、衍射等波动光学内容,或者高难度的情景题,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的深入剖析,这本书几乎没有涉及。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更详细的实验原理介绍,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相关物理规律的思考过程。此外,关于光的偏振、全反射等一些相对“冷门”但可能出现的考点,这本书的篇幅也很少。我期待的是能够通过这本书,不仅掌握课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更能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并且能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内容,感觉更像是对课本内容的一种概括,对于想要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我来说,还远远不够。
评分阅读《学测物理必考的10大主题》的“近代物理”章节,我的感受是,它在一些关键的、近年来学测物理趋势中越发重要的领域,并没有给出足够的篇幅和深度。我本以为,本书会在光电效应、原子光谱、放射性衰变等方面,提供非常详尽的公式推导,以及能够解释各种实验现象的清晰逻辑。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更多关于能级跃迁的计算,例如利用玻尔模型分析氢原子光谱,或者对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进行预测和计算的复杂问题。然而,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似乎停留在概念的介绍和一些基本的公式应用,例如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公式来解决一些更具综合性、需要跨章节知识融合的难题,则显得有些不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与核物理、粒子物理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的简要介绍,或者一些能够启发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以便我能更好地理解近代物理学的魅力和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涉及到相对论初步概念的题目,本书也几乎没有提及。这让我觉得,虽然这本书涵盖了“近代物理”这个大类,但在为学测考试做准备时,它未能充分体现这个板块在近年考试中的权重和难度变化。
评分读完《学测物理必考的10大主题》的“电场与电势”章节,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为初学者设计的入门指南,而非一本能够帮助我冲刺高分的备考宝典。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复杂组合分析,或者关于静电平衡、电容串并联以及电介质影响的深入探讨。然而,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的讲解相对浅显,给出的例题也多是比较基础的计算题,例如计算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或某一点的电势。对于一些涉及到动量、能量与电场相互作用的综合题型,或者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的题目,这本书提供的材料则显得有些不足。我渴望的是能够通过这本书,不仅理解理论,更能掌握解决各种复杂电学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多步骤推理的难题上。这本书的例子虽然清晰,但似乎忽略了学测物理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些“陷阱”题型,以及那些需要考生具备更强空间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才能解决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题型,更多样的解题思路,以及一些能够帮助我突破瓶颈、提升解题效率的“独门秘籍”,而不是停留在基础概念的复述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