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投资理财类畅销书
一个收入不多的年轻高中老师,平日不看盘、股市下跌他更开心。
只研究一种理财工具,成本比人少、获利却比人高,怎么办到?
安德鲁.哈蓝(Andrew Hallam)是加拿大人,这几年搬去新加坡,在当地美国国际学校担任高中英文老师。他没有富爸爸,也不是学商科的,但懂得理财,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财富。
事实上,他15岁开始,想穿新衣服就得自己存钱买,但他16岁就用在超市打工的钱买下第一辆车,十九岁开始投资,大学时就自力更生,将70﹪的薪水用来还清助学贷款,第六年更买下一块土地……。
为什么一个勉强算是中等收入的高中老师,能够用如此快的速度累积财富?
哈蓝要教你:
1.有钱的第一步,不是学会赚钱方法,而是像「真的有钱人」一样花钱。
2.你一定懂复利,但你会用复利思考吗?知道什么是「复利的挪亚定律」吗?
3.户头有了钱,理专一定自动找上门,认识理专之前,你务必要认识这两种基金。
4.存了钱,但别轻易进场,而是要等待下一回的股市暴跌,然后开心。
5.股市崩盘照样赚:哈蓝要介绍你「懒骨头投资组合」。
6.不管你住在哪个国家,都该在当地做「指数化投资」。
7.既然要做指数化投资,你一定得接触理财顾问,哈蓝教你揭开理财顾问的把戏。尤其是他们介绍的高收益投资标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8.股票行情波动大,其实不适合上班族,如果你真的很想买股票,哈蓝教你如何配置、哪类股适合上班族购买。然后,哈蓝会告诉你「卖股票」的时机怎么抓。
就是这么简单的法则和投资标的,现在,哈蓝和妻子拥有一辆宾士车和一辆马自达多用途车,住有泳池的豪华社区,还经常旅行,已造访超过二十五个国家。如果健康状况维持得好,未来四十年他都可以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
哈蓝老师现在的生活,不就是你的最大梦想吗?
作者简介
安德鲁.哈蓝(Andrew Hallam)
美国股市三位传奇专家联合推荐的「素人投资家」
一位高中老师,任教于新加坡的美国国际学校,以教师的薪水打造出千万财富。
他起初教授英文,从2002年开始撰写有关个人理财的文章,其中有两篇文章获得加拿大国家出版奖的财务类决选提名。作品刊登于《加拿大商业杂志》(Canadian Business magazine)、《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财识》(MoneySense)、《时报》(L’Actualite)及《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2006年举办投资研习会,告诉人们如何轻易打败理财顾问所提供的投资报酬率。他的九个投资法则,不仅受到《环球邮报》报导,而且还登上《华尔街日报》。现在还在学校教授个人理财。
目前,与妻子裴拉定居于新加坡,两人一起旅行、户外探险,享受丰富美好的生活。
译者简介
丁惠民
中兴大学企管系毕,曾任职于明□电脑、工商时报,现为专业文字工作者。译有《让你成功的,永远是B计画》、《不买飙股,年均获利40%》、《成为好主管:抓紧关键90天》(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
推荐序:一个牛皮纸袋,藏着致富关键
文 / 伊安.麦古根,《环球邮报》资深编辑
前言:我,微薄的薪水,却能成为千万富翁
第一堂课:像真的有钱人一样花钱
绝对不做伤害财富累积的事 / 购物品味太高会带来痛苦 /
「想要有钱」的时候,别做傻事 / 买房,关键不是头款,而是利率 /
赢在起跑点,别靠富爸爸 / 我怎样成为千万富翁?这一段别学我 /
不必省得像贫民,但要花得像有钱人
第二堂课:复利的挪亚定律
很多人不懂复利的神奇力量 / 小女孩,小钱变大钱的活见证 /
一领到薪水就该做的事 / 揹车贷卡债,精通投资也白搭 /
股票虽有涨跌,但一定能创造财富 / 你猜不到哪档股票会涨,所以……
第三堂课:认识理专之前,务必认识这两种基金
三种指数型基金,理财不败 / 巴菲特也建议你买指数型基金 /
九六%的共同基金表现不佳 / 共同基金,总是好花不常开 /
主动式管理基金,主动吃掉你的钱 / 实证:按照绩效排名买基金,必败 /
共同基金与指数型基金超级比一比 / 三%手续费会吃光你的获利 /
为什么他们都不希望你买指数型基金?
第四堂课:等待下一回的股市暴跌,开心
奇怪ㄟ~涨价了还拚命买 / 股市:何时进场不重要,待多久才重要 /
老师这样教股票就好了 / 波段操作?我的下场是…… /
九一一狂跌,终于等到你 / 市场下杀,是一场难得的盛宴
第五堂课:股市崩盘照样赚:懒骨头投资组合
债券,让你进可攻退可守 / 股市崩盘,钱照赚 /
来一段国外关系,更稳当 / 懒骨头,投资获利多 /
股票债券在一起,鸡蛋不放同一篮
第六堂课:在你居住的国家做指数化投资
三胞胎父亲打败专业投顾 / 在加拿大,要特别注意基金买卖成本 /
在狮城买指数型基金,也要货比三家 /
在澳洲投资,以美式武器打胜仗 / 每年只要花一小时
第七堂课:揭开理财顾问的把戏
理财顾问的话术与伎俩 / 理财顾问与经纪人,全都功力有限 /
大部分的退休基金都买指数 / 投资产业是个大骗局
第八堂课:高投资报酬率背后的真相
投资的骗局,始终有人相信 / 九四%的股市老师跑路 /
高收益债券,结果是垃圾 / 投资新兴市场?别被GDP骗了 /
黄金绝对是短线,长期没获利 /
企业威胁抽广告,杂志敢讲实话吗? / 避险基金?其实风险超大
第九堂课:如果你真的很想买股票
以巴菲特为师 / 投资股票务必记住两件事 / 如何判断企业的好坏? /
免盯盘的好企业,长这样 / 卖股票,聪明选时机
结语:九个致富法则一览
前言
我,微薄的薪水,却能成为千万富翁
如果要你想一想,从事哪些职业可以让你变成千万富翁,那么传统上被视为高所得的几个行业,应该会闪过你的脑海。它们是律师、医疗人员、企业家,还是牙医师?
在想要致富的人当中,极少数的人会选择我的职业──高中英语教师,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收入工作。不过,我在三十多岁时,就成为零负债的千万富翁。
我从来不做太冒险的投资,也没有继承到任何钱,而且自己支付了大学全部的学费。我如何能够在未满四十岁之前,不但付清所有的学费,还累积出超过百万美元的财富,并且零负债?
我很幸运,从一些谨慎理财的人身上学到知识并获得启发,他们让我学会了原本在高中时就应该知道的事。大部分的高中并未正确地教导理财知识,因此你可能像数以百万计的人一样,被教育体系所欺骗。我想要透过本书,帮助你弥补这一点。
你就读高中时,是否曾经在代数、英语、历史或生物的课堂上想着:「这些东西能够为我的真实人生带来什么效益?走出校园之后,哈姆雷特的独白、三角函数,或者有关小猪死后体内会产生什么变化的知识,会为我带来好处吗?」
基本上,没有一个简单答案可以回答这些疑问。但无可否认地,「金钱」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不像是猪只的解剖或是代数方程式,每个人只要娴熟之后,就能够受益。
大多数的家庭不想要开诚布公地谈论「金钱」这件事,就像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和亲戚中的怪胎有太多牵扯,例如大有前途的舅舅和他的邮购新娘,在标新立异的电影产业里担任要职。
学历再高,理财知识却不到高中
金钱真的是一个禁忌话题吗?
回想一下,你的父母亲是否与你分享过,他们花了多少年才还清房贷,而且这当中有哪些影响因素?他们是否向你说明过信用卡如何运作,以及自己如何理财投资?对于如何选择家中的房车,你的父母亲有哪些见解和考量?他们有没有告诉你,自己是如何付清车款,或是必须支付哪些房屋税和所得税?在大多数的家庭里,父母亲不谈论这些事情。
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财投资教育,因此顶尖名校的大学生毕业生的财务知识,可能只比十四岁的中学生多一点而已。这些人进入职场之后,可能衣不蔽体地走在严冬的寒风中。
不过,别为了你那冻僵的屁股,而抱怨你的父母、中学教师或大学教授。其实,若干年前,大部分的长辈也是在暴风雪中举步维艰,在建立家园的路途上紧抓着身上单薄的衣物。
差劲的规画和不正确的财务教育,导致许多人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性,并且陷入错误的投资当中。特别是,当这些人想要赶上那位习惯恣意挥霍、好像什么都有的邻居琼斯时,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琼斯听从一般理财顾问的建议进行投资,而这些顾问总是向人们保证能够因此而致富,或者至少能够得到一笔稳固的退休金。但是,许多理财顾问就像是英国作家乔叟(Geoffrey Chaucer)的名着《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中那位有钱的赦罪僧(译注:他是卖赎罪券的骗子)。
不过,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差别。赦罪僧向基督徒诈骗金钱,他承诺受骗者可以上天堂,明白地告诉他们要付出多少代价。但是,现今的理财顾问则不然,他们将顾问费用隐藏起来。无论理财专员看起来多么友善,他们大多数人与你的利益没有什么关联。由于你在学校里没有学到这一点,因此你最后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投资了错误的产品,并且付出高额的隐藏费用,也就是帮别人支付了宾士汽车的钱。本书将帮助你避开这样的陷阱。
上百本讨论类似主题的书籍当中,你为什么应该要看这一本?在说明这一点之前,我必须先告诉你我撰写本书的理由。
写给完全不懂财务、但渴望投资的人
在学校里,许多同事知道我除了教英文之外,还撰写了一些有关个人理财的文章,其中有两篇获得加拿大国家出版奖财务类的决选提名。
于是,这些同事希望我可以教他们如何理财投资。我计画举办几场免费的理财投资研习会,而且希望可以找到一些探讨正确投资观念的简单书籍,将它们送给同事。
因此,我选购了十二个不同书名、总共八十册的书籍。接着,就像在教英文一样,研习者分成几个小组,我与他们进行分组讨论,看看他们从书中学到什么。
不过,问题来了。对于这些同事而言,这些书的用词就像古埃及文一样难以理解。许多理财作家似乎并未意识到,他们撰写的很多东西无法停留在一般人的脑袋里。
我必须使用不同的工具,才能够让我的理财投资教学有更好的成效。因此,借由一百多位友人和同事的协助,我创作了这本书。在持续举办免费的理财投资研习会的过程中,我提出的问题大概比讲授的内容还要多,让我釐清了一般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对于理财投资有多少概念,如此一来,我能够教更多的人。
撰写本书之际,我和几十位不懂财务知识、但渴望学习投资的人分享我的作品。他们向我反应可以理解哪些内容、无法理解哪些部分,因此我得以做必要的调整,多加解说或是避免採用某些财务用语。
这一番努力的成果就是本书:由一位拥有百万美元财富,仔细倾听学生反应的高中教师所撰写,告诉你应该在学校里学到的九个理财投资法则。你可以学会如何像真正有钱的千万富翁一样花钱,并且做出最佳的投资,同时还能避开令人恐惧的陷阱、贪婪,以及不受那些想要把手伸进你荷包的人所操控。
我因为奉行这些历久不衰、易于实践的法则,三十多岁便成为零负债的千万富翁,现在我把这些知识都传授给你。
在我看来,《我用死薪水轻松理财赚千万:16岁就能懂、26岁就置产的投资祕诀》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传递了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财富的积累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行动”。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即使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也能实现财务自由。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的这部分内容。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投资工具,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他分享了如何分析不同投资产品的优劣,以及如何规避常见的投资陷阱,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一本操作手册,让我知道从哪里开始,如何一步步地前进。它让我明白,理财并不是一项需要天赋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那个对未来感到迷茫的“薪水族”,而是对自己的财务未来充满信心,并且已经开始积极规划和行动。
评分老实说,我当初买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吸引的。毕竟,“死薪水”和“千万”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总有一种魔力。读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书名确实很抓人眼球,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内容丝毫不输书名。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讲什么高深的金融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几个方面入手,比如如何省钱、如何记账、如何开始第一笔投资等等。他分享的“10%储蓄法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之前我总是月光族,钱总是不知不觉就花完了,但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把一部分钱强制存起来。书中还有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章节,让我对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花钱并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社会压力。作者鼓励我们把眼光放长远,用今天的“不方便”换取明天的“自由”,这个理念对我影响很大。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朋友,一点一点地引导我走上理财的道路,让我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改变,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我一直以来都对金钱有一种“不够用”的焦虑感,总觉得需要拼命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但《我用死薪水轻松理财赚千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作者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方式,把那些听起来很专业的理财概念讲得通俗易懂,比如“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等等,这些概念以前在我脑子里就像一团乱麻,现在却变得清晰明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自动化储蓄和投资”的章节,作者教会我如何设置自动转账,让每一笔收入的一部分自动进入储蓄和投资账户,这样就避免了“手动”操作的惰性,让钱自己去“工作”。这让我觉得,理财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在于养成习惯,并利用工具来帮助自己。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害怕“死薪水”了,因为我知道,即使薪水不高,也可以通过科学的理财方法,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增长,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
评分我想说,《我用死薪水轻松理财赚千万》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最有价值的理财书籍之一。它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也没有那些遥不可及的成功案例,而是实实在在、操作性极强的“干货”。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一点一点地教你如何在生活中发现“财富的种子”,并且如何去培育它们。我最喜欢它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强调“赚大钱”,而是强调“管理好自己的钱”,并且让钱“为你工作”。书中关于“最小可行性产品”投资理念的阐述,让我理解了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去尝试不同的投资,并从中学习。这让我不再害怕失败,而是把每一次尝试都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理财的关键在于“认知”的提升和“行动”的坚持。它让我明白,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去实践,即使是“死薪水”,也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财富奇迹。这本书,真的会改变你对金钱和未来的看法。
评分读完《我用死薪水轻松理财赚千万:16岁就能懂、26岁就置产的投资祕诀》这本书,我真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以为理财是件很复杂、很遥远的事情,好像离我这种领着“死薪水”的普通人太远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生动的语言,把我从对投资的恐惧和迷茫中解救出来。我尤其喜欢他分享的那个“复利效应”的例子,就像滚雪球一样,一点一点积累,最后变成一个惊人的数字。书中并没有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而是把一些复杂的概念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让我能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强调的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是通过长期、持续的坚持,实现财富的增长。这让我觉得离“千万”的目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努力去实现的现实。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投资,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几个“万能公式”。它让我明白了,理财不仅仅是关于钱,更是关于规划人生,关于如何让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发挥最大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