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垄断是垄断厂商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即在一个行业内,某些企业所占份额很大,既可决定产量又可操纵产品价格),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制定垄断高价或垄断低价的行为。通过垄断价格行为,垄断者或垄断部门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一是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操纵价格。
二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向经销商提供商品时强制限定其转售价格。
三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利。
四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以排挤、损害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或者採取回扣、补贴、赠送等手段变相降价,使商品市场销售价低于商品自身成本。
五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时,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在交易价格上实行差别待遇。
价格垄断行为所造成的伤害:
第一,价格垄断行为直接伤害市场。
第二,价格垄断行为使消费者面临损失。
第三,价格垄断行为会给社会造成损失。本书特色:本书从探讨美国反托拉斯案例开始,详细介绍各国竞争法和反托拉斯法制,进一步介绍近十年来联合价格操控的重大案例,并从案例中分析如何因一时的轻忽,误入反托拉斯法的陷阱和严重的刑事和民事赔偿后果。
美国Lai Corsini & Lapus,LLC事务所所长赖清阳律师:「政府无能?美国强横?韩国、日本都是污点证人?产业无利?招架无力?产业将成惨业?希望亚洲的产业,不要涉及联合价格操作而沦为『惨业』,不会赚了十年,一年赔光。让主帅大将或老臣赴美服刑入狱,晚节不保,情何以堪?」
美国前司法部长 Janet Reno:「想在美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必须重视反托拉斯法 ,当订定由美国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时必须遵守我们公平竞争的规则。」
前法务部长施茂林:「体会法律风险管理意识之重要性,未来需建制风险管理流程,积极践行,强化企业体质,才有能力迎接市场竞争之挑战。」
亚当史密斯 《国富论》:「同行业的人很少相聚,即使是欢乐和休闲时,但对话往往结束在对公众的某些串谋或一些提高价格的诡计。」
作者简介
赖清阳 主编
现职:中美韩联合律师事务所所长兼主任律师
亚美智权基金会负责人及德州创投公司董事长
学历:美国南德州法学院法律博士
美国休士顿大学企管硕士
美国Loyola Univ.化学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学士
专长:商标专利申请、侵权纠纷诉讼、授权协商
智慧产权法咨议、国际贸易纠纷协调诉讼
经历:中美韩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资深合伙人
曾任中华民国侨务委员
美南华人旅馆公会理事长
南湾地产投资公司总裁
首都、美南、金城等银行法律顾问及顾问董事
序
一、绪论–反托拉斯案件的风险与管理﹍﹍﹍陈义扬∕赖清阳
二、竞争法规范与各国反托拉斯法制简介﹍﹍刘尚志
1.美国
2.欧盟
3.日本
4.韩国
5.中国
6.台湾
三、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诉讼案例﹍﹍﹍﹍﹍赖清阳∕杜冠洁
1.动态记忆体(DRAM)反托拉斯法案
2.液晶面板(TFT-LCD)联合价格操控案
3.菱镁矿案及维他命C案
4.副厂车灯联合价格操控案
5.维他命卡特尔案
6.光碟机的围标和联合价格操控案
7.汽车零件的围标和联合价格操控案
四、美国司法部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合作﹍﹍﹍赖清阳∕李芃峣
五、政府及产业因应之道﹍﹍﹍﹍﹍﹍﹍﹍﹍颜上咏
六、企业经营行为的「应与不应」策略﹍﹍﹍杨俊彦∕李礼仲
七、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管理与遵循竞争规范﹍施茂林∕李礼仲
八、胜诉与预防﹍﹍﹍﹍﹍﹍﹍﹍﹍﹍﹍﹍﹍赖清阳∕赵界钦
哇,我最近真的挖到了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书!书名叫做《绑架市场价格的幕后黑手》,听起来就超级劲爆,对不对?我本来以为会是那种很严肃、很学术的经济学分析,但读了之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简直是太妙了!他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把那些藏在价格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黑手”给一步步揭示出来。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几个案例,真的看得我背后有点发凉。你想想看,当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消费者,精打细算地做决定时,有多少信息是我们根本接触不到,或者被巧妙地过滤掉了?作者举的例子,有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有关于二手车交易的,甚至还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消费品。他会告诉你,有时候你觉得捡到了便宜,实际上可能只是别人精心设计的一场“局”。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以为自己是游戏里的玩家,结果发现自己只是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而真正的玩家,正在暗中操控着一切。这本书让我对“价格”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种博弈,一种力量的角逐。读完之后,我真的会下意识地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东西卖这个价?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故事?真的太有启发性了,而且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悬疑感,就像在侦破一起经济案件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绑架市场价格的幕后黑手》,真的非常有画面感,而且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我们之所以会为某些东西付出一定的价格,背后一定有其合理的逻辑。但这本书,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并不是在写一本“宫斗小说”,而是在极其严谨地分析经济活动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博弈论”。他巧妙地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甚至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价格会偏离其“价值”本身。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信息不对称”如何被利用来制造“市场噪音”的论点,他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领域,信息的掌握者能够获得超额的利润,而信息的弱势方则可能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书中关于“炒作”和“泡沫”的章节,更是看得我心潮澎湃,他一步步揭示了这些现象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又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看一部关于现代经济的纪录片,而且是那种带有深度分析的纪录片。它让我开始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市场规律”,思考它们是否真的那么“自然”,还是被人为地塑造出来的。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只是觉得书名很有趣,想随便翻翻。结果呢?我完全被它给“套牢”了!《绑架市场价格的幕后黑手》这本书,它有一种魔力,就是能把最复杂的经济学理论,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讲出来。作者的叙事方式真的太厉害了,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列举数据,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价格歧视”的那一部分,本来以为这只是书本上的理论,但作者举了航空公司、电影院,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会员价”、“折扣季”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在不知不觉中被“区别对待”,而这种区别对待,恰恰是“幕后黑手”们操纵价格的一种手段。他详细地分析了不同人群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同,以及商家如何利用这种差异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读到这里,我真的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消费者,既生气又觉得好笑。这本书就像一本“市场心理学”的启蒙读物,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被引导的可能性。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拥有了某种“市场免疫力”,至少不会再轻易被表面的价格所迷惑了。
评分说真的,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绑架市场价格的幕后黑手》,光听名字就感觉充满了阴谋论的味道,我这种喜欢挖掘真相的人怎么可能错过?但我想说,这本书远远不止是“阴谋论”那么简单。作者虽然使用了非常引人入胜的标题,但其内容却是建立在扎实的经济学原理和大量的现实案例之上的。他并没有妖魔化任何一方,而是冷静、客观地剖析了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和操纵价格的。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寻租”和“搭便车”现象的解读,这些概念听起来很抽象,但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这些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他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行业会有垄断的倾向,为什么有些公共资源会被过度开发,以及为什么有时候看似合理的定价背后,隐藏着对普通消费者利益的损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身处的市场并非一个完全公平的竞技场,而是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博弈。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市场现象,不再轻易相信所谓的“市场信号”,而是去探究其背后的真实逻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获得了一副“经济透视镜”,看什么都变得不一样了。
评分我很少写书评,但《绑架市场价格的幕后黑手》这本书,真的让我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书名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内容绝对够硬核!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比如“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路径依赖”等等,都讲得非常透彻。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的分析,他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产品能够迅速形成垄断,为什么一旦用户习惯了某个平台,就很难转向其他平台,即使后者可能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例子,比如社交媒体、操作系统,甚至是我们常用的手机App。作者通过这些案例,让我们看到“幕后黑手”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绑架”我们的选择,从而影响市场价格的。他没有直接指责谁,而是客观地展现了市场运行的规律和其中的博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穿透那些表面的价格现象,看到背后更深层的力量。它让我对“自由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本书真的非常值得一读,特别是对于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但又觉得理论枯燥的朋友来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