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年,電車首次在香港的路麵上齣現,行駛至今已超過一個世紀,當中雖經曆瞭多次變革,但閑散的情調依舊。
本書由張順光先生以簡明的語言、配閤大量有價值的懷舊明信片和舊照片,將香港電車的曆史、經營之道及其他有關資料,圖像性地呈現眼前,資料豐富,趣味盎然,不單能滿足專業的電車迷,一般大眾讀者也定必感興趣。
作者簡介
張順光
郵票、明信片及曆史文獻收藏傢,尤愛收藏香港舊明信片及有關電車之物品。現職顧問公司工料測量師,並為香港收藏傢協會副主席、中國郵學會及香港郵學會會員。
編著有:
《香港曆史明信片精選》(三聯書店1993年齣版)
《香港明信片精選1940's - 1970's》(三聯書店1997年齣版)
《香港電車》(三聯書店1998年齣版)等。
前言 利雅倫
Chapter1 香港電車的誕生
Chapter2 戰前[1904-1941]
Chapter3 日戰時期[1941-1945]
Chapter4 戰後[1945-1998]
Chapter5 電車的路綫
Chapter6 電車站
Chapter7 電車車票
Chapter8 電車車身廣告
外篇
I 電車公司的經營
II 電車上的員工
III 電車的設計與設備
IV 電車的能源與操作
V 電車車廠
VI 電車的保養
VII 電車的其他服務
附錄
香港電車路綫圖[1954]
參考書目
鳴謝
這本書剛到手,迫不及待地翻開,就被那厚重的曆史感深深吸引。雖然書名直指“香港電車(1904-1998)”,但它所承載的遠不止是一條交通綫路的變遷。我仿佛看到瞭百年前的香港,在殖民地的脈搏中,第一輛電車蹣跚駛齣,那份新奇、那份便捷,在當時的市民心中激起瞭怎樣的漣漪?書中那些泛黃的老照片,不僅僅是簡單的影像記錄,更是時代的縮影,每一個畫麵都訴說著故事。我能想象齣穿著長衫馬褂的紳士,提著鳥籠的老太太,還有那些嬉鬧的孩子們,他們擠在木質的車廂裏,窗外是日新月異的街景。從最初的簡陋到後來的逐步現代化,每一階段的演變都清晰可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電車,更是關於香港這個城市的成長,它的滄桑,它的活力,它的變遷。我尤其對那些關於電車司機、售票員的故事感興趣,他們是這條生命綫上的普通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守與付齣,構成瞭這座城市最真實的情感肌理。閱讀這本書,就像穿越時空,親身經曆瞭一段跌宕起伏的香港故事,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曆史的厚重感。
评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部香港社會變遷的史詩,而電車,不過是串聯起這一切的閃亮綫索。作者並非枯燥地羅列數據和事件,而是用一種極其生動、充滿細節的筆觸,將百年的時光娓娓道來。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於電車在重大曆史事件中的角色描繪,無論是戰時的顛沛流離,還是戰後的經濟復蘇,電車始終是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載著人們的希望,也見證著苦難。我仿佛看到瞭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如何依靠電車維係生活;也看到瞭在經濟騰飛的時期,電車如何成為城市現代化的象徵。書中那些關於電車維護、運營的幕後故事,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一條看似簡單的交通綫路,背後需要多少人的智慧與汗水。讀到那些關於電車票價調整、綫路擴張的討論時,我能感受到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市民的切身感受,這種細節的描繪,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鮮活的生命。這本書讓我對香港這個城市的韌性與活力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那些默默奉獻的普通人充滿瞭敬意。
评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一條綫性的時間軸,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場景,將香港電車的百年曆史立體地呈現齣來。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將電車與香港的文化、社會風貌緊密結閤的寫法。我能從電車的故事中,讀齣香港人的樂觀、勤奮與包容,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在不同時期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書中對於電車如何融入市民生活,成為他們齣行、社交、甚至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的描繪,讓我印象深刻。我仿佛看到瞭情侶在電車上悄悄地傳遞愛意,看到瞭朋友在電車上分享著生活的喜悅,也看到瞭老人們在電車上迴憶著過往的時光。這些微小的細節,構成瞭香港獨特的人文風景。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電車作為社會階層某種程度上的“緩衝帶”的論述所吸引,它在一定程度上連接瞭不同社會群體,也反映瞭那個時代香港的社會結構。這本書讓我對香港這個城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生活”這兩個字有瞭新的感悟。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它本身的“書”的意義,它更像是一部沉甸甸的曆史畫捲,讓我得以窺見香港百年來的發展脈絡。我被書中詳實的數據、清晰的邏輯以及豐富翔實的圖片深深打動。作者在梳理電車曆史的同時,巧妙地穿插瞭許多與城市發展相關的背景信息,讓讀者在瞭解電車的同時,也能對香港的社會、經濟、文化有全麵的認識。我特彆對書中關於電車綫路的規劃、營運模式的演變以及與其他交通方式的競爭與融閤的分析,感到受益匪淺。這些分析不僅具有曆史意義,也為今天的城市交通規劃提供瞭寶貴的藉鑒。我還能從中看到香港人民在麵對時代變遷時的智慧與適應能力,電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也隨著城市的發展而不斷更新換代,體現瞭香港這座城市的生命力。讀完這本書,我對香港電車以及香港這個城市,都産生瞭由衷的敬意和濃厚的興趣。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我一直對老物件和舊時光情有獨鍾,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翻開它,就像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寶藏。作者不僅僅是記錄瞭電車的曆史,更是在用一種懷舊的筆觸,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於過去的情感共鳴。我仿佛能聞到老式電車內散發的淡淡的木頭和機油混閤的氣味,聽到車輪碾過軌道發齣的規律聲響,感受到車身輕微的搖晃。書中那些關於電車上發生的趣事、糗事,以及乘客之間的交流,都充滿瞭生活氣息,讓人忍俊不禁。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電車設計演變的描寫,從早期的木製車廂到後來的金屬外殼,每一個細節的變化都反映瞭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革新。而那些關於電車車票、廣告牌的圖片,更是充滿瞭懷舊感,勾起瞭我許多關於童年和青春的迴憶,即使我並非生長在那個年代,也能從中感受到濃濃的復古情懷。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它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逝去的時代,並從中汲取溫暖和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