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年,电车首次在香港的路面上出现,行驶至今已超过一个世纪,当中虽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闲散的情调依旧。
本书由张顺光先生以简明的语言、配合大量有价值的怀旧明信片和旧照片,将香港电车的历史、经营之道及其他有关资料,图像性地呈现眼前,资料丰富,趣味盎然,不单能满足专业的电车迷,一般大众读者也定必感兴趣。
作者简介
张顺光
邮票、明信片及历史文献收藏家,尤爱收藏香港旧明信片及有关电车之物品。现职顾问公司工料测量师,并为香港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邮学会及香港邮学会会员。
编着有:
《香港历史明信片精选》(三联书店1993年出版)
《香港明信片精选1940's - 1970's》(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
《香港电车》(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等。
前言 利雅伦
Chapter1 香港电车的诞生
Chapter2 战前[1904-1941]
Chapter3 日战时期[1941-1945]
Chapter4 战后[1945-1998]
Chapter5 电车的路线
Chapter6 电车站
Chapter7 电车车票
Chapter8 电车车身广告
外篇
I 电车公司的经营
II 电车上的员工
III 电车的设计与设备
IV 电车的能源与操作
V 电车车厂
VI 电车的保养
VII 电车的其他服务
附录
香港电车路线图[1954]
参考书目
鸣谢
我一直对老物件和旧时光情有独钟,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翻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作者不仅仅是记录了电车的历史,更是在用一种怀旧的笔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的情感共鸣。我仿佛能闻到老式电车内散发的淡淡的木头和机油混合的气味,听到车轮碾过轨道发出的规律声响,感受到车身轻微的摇晃。书中那些关于电车上发生的趣事、糗事,以及乘客之间的交流,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忍俊不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电车设计演变的描写,从早期的木制车厢到后来的金属外壳,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而那些关于电车车票、广告牌的图片,更是充满了怀旧感,勾起了我许多关于童年和青春的回忆,即使我并非生长在那个年代,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复古情怀。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逝去的时代,并从中汲取温暖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条线性的时间轴,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场景,将香港电车的百年历史立体地呈现出来。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将电车与香港的文化、社会风貌紧密结合的写法。我能从电车的故事中,读出香港人的乐观、勤奋与包容,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书中对于电车如何融入市民生活,成为他们出行、社交、甚至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的描绘,让我印象深刻。我仿佛看到了情侣在电车上悄悄地传递爱意,看到了朋友在电车上分享着生活的喜悦,也看到了老人们在电车上回忆着过往的时光。这些微小的细节,构成了香港独特的人文风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电车作为社会阶层某种程度上的“缓冲带”的论述所吸引,它在一定程度上连接了不同社会群体,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香港的社会结构。这本书让我对香港这个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这两个字有了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香港社会变迁的史诗,而电车,不过是串联起这一切的闪亮线索。作者并非枯燥地罗列数据和事件,而是用一种极其生动、充满细节的笔触,将百年的时光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电车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角色描绘,无论是战时的颠沛流离,还是战后的经济复苏,电车始终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也见证着苦难。我仿佛看到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如何依靠电车维系生活;也看到了在经济腾飞的时期,电车如何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书中那些关于电车维护、运营的幕后故事,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一条看似简单的交通线路,背后需要多少人的智慧与汗水。读到那些关于电车票价调整、线路扩张的讨论时,我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的切身感受,这种细节的描绘,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鲜活的生命。这本书让我对香港这个城市的韧性与活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书”的意义,它更像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画卷,让我得以窥见香港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我被书中详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以及丰富翔实的图片深深打动。作者在梳理电车历史的同时,巧妙地穿插了许多与城市发展相关的背景信息,让读者在了解电车的同时,也能对香港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全面的认识。我特别对书中关于电车线路的规划、营运模式的演变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与融合的分析,感到受益匪浅。这些分析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为今天的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还能从中看到香港人民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智慧与适应能力,电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体现了香港这座城市的生命力。读完这本书,我对香港电车以及香港这个城市,都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浓厚的兴趣。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刚到手,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那厚重的历史感深深吸引。虽然书名直指“香港电车(1904-1998)”,但它所承载的远不止是一条交通线路的变迁。我仿佛看到了百年前的香港,在殖民地的脉搏中,第一辆电车蹒跚驶出,那份新奇、那份便捷,在当时的市民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涟漪?书中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记录,更是时代的缩影,每一个画面都诉说着故事。我能想象出穿着长衫马褂的绅士,提着鸟笼的老太太,还有那些嬉闹的孩子们,他们挤在木质的车厢里,窗外是日新月异的街景。从最初的简陋到后来的逐步现代化,每一阶段的演变都清晰可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电车,更是关于香港这个城市的成长,它的沧桑,它的活力,它的变迁。我尤其对那些关于电车司机、售票员的故事感兴趣,他们是这条生命线上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情感肌理。阅读这本书,就像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香港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的厚重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