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控制与应用(第二版)

电子电路:控制与应用(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子电路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控制电路
  • 应用电路
  • 电路分析
  • 电路设计
  • 电子技术
  • 自动化
  • 嵌入式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电路是一不可或缺的技术,而电子电路是结合电子元件与控制系统的电路装置。但市面上有关于电子电路的书籍,皆较偏重于理论的研究而忽略了实用性,而本书由基本的电路知识到各种控制电路皆有详细的解说,从基本的结构、原理去学习控制的方法与应用技术,进而应用于生活上。本书适用于私立大学、科大电子、电机、资工系「电子电路」课程使用。
好的,以下是一份针对您的图书名称《电子电路:控制与应用(第二版)》而创作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电子系统设计与现代信号处理基础 作者:[此处可填写虚构作者姓名,如:李明,张华] 版本:[此处可填写虚构版本,如:第三版修订] 导言:构建现代电子系统的蓝图 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精密医疗仪器到高性能计算,无一不依赖于对电子系统底层原理的深刻理解和高效实现。本书《电子系统设计与现代信号处理基础》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知识框架,聚焦于构成当代复杂电子设备的核心理论与工程实践。 本书摒弃了对基础元件的简单罗列,转而将重点放在系统的集成性、信号的可靠传输以及复杂算法在硬件层面的高效映射。我们认为,现代电子工程师所需具备的能力,不仅是掌握晶体管的工作特性,更在于如何将这些元件组织成能处理实时、高精度信号流的完整系统。 本书内容结构经过精心设计,从基础的半导体器件物理模型出发,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系统级架构设计,并融入了前沿的信号处理技术,确保读者能够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 --- 第一部分:器件物理与高级建模(超越理想元件)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半导体器件的非理想特性,这是理解现代高性能电路瓶颈的关键。 第一章:深入半导体结与场效应管的亚阈区行为 本章超越了教科书上简化的开关模型,详细分析了MOSFET在深亚阈区、短沟道效应(如DIBL)下的非线性行为。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SPICE模型参数精确预测芯片在不同工艺节点下的功耗和速度限制。我们引入了基于物理的噪声模型,分析了热噪声、闪烁噪声(Flicker Noise)在模拟前端设计中的具体影响,并提供了降低其对系统信噪比(SNR)影响的工程化策略。 第二章:高频特性与寄生参数的量化分析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升,封装、PCB走线和元件引脚的寄生电感和电容成为决定电路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章详细阐述了传输线理论在电路板层面的应用,包括阻抗匹配的精确计算方法(史密斯圆图的高级应用)以及串扰(Crosstalk)的建模与抑制技术。特别关注了对高速数字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失真分析,引入了眼图(Eye Diagram)的定量判读标准,确保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SI)。 --- 第二部分:模拟前端与数据转换技术(从物理到数字的桥梁) 数据转换器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处理核心的生命线。本部分着重于高精度、高速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挑战。 第三章:集成高精度运算放大器设计 本章聚焦于现代集成电路中运算放大器(Op-Amp)的拓扑选择与优化。内容涵盖了Miller补偿、零点一极补偿等高级反馈稳定性技术。重点剖析了斩波稳定放大器(Chopper Amplifiers)的设计原理,及其在极低输入失调电压(Input Offset Voltage)应用中的重要性。此外,还详细讨论了高速运放的建立时间(Settling Time)分析与优化。 第四章:现代数据转换器的架构与误差分析 本书详述了Sigma-Delta $(SigmaDelta)$ 调制器和流水线(Pipelined)ADC的架构差异及其适用场景。针对 $SigmaDelta$ 转换器,我们深入探讨了噪声塑形(Noise Shaping)的数学原理,并展示了如何设计高阶环路滤波器来最大化有效位数(ENOB)。对于SAR ADC,本章重点分析了采样与保持(Sample & Hold)电路的时序精度对量化误差的影响,并提供了消除量化噪声的Dithering技术。 --- 第三部分:系统级信号处理与实时实现 本部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信号处理能力,侧重于在嵌入式硬件平台上实现复杂的算法。 第五章: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定点运算优化 本书强调数字信号处理(DSP)的硬件实现约束。针对FIR和IIR滤波器,本章不仅介绍了传统的窗函数法和双线性变换法,更侧重于量化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定点(Fixed-Point)运算的溢出处理、舍入误差分析,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字长和数据位宽来在精度和资源消耗之间取得平衡,这对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至关重要。 第六章:快速变换与频谱分析的硬件加速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是现代通信和传感系统的核心。本章详细分析了FFT算法的流水线化设计,以及如何利用蝶形运算单元(Butterfly Unit)的并行性来加速计算。讨论了定点FFT实现中常见的累加器溢出问题和结果的重新标度(Rescaling)策略。同时,本章也涵盖了功率谱密度(PSD)的估计方法,如Welch法和Bartlett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实时频谱监测系统中的资源开销。 --- 第四部分:电源完整性与电磁兼容性(EMC) 电子系统的可靠性最终取决于其供电质量和抗干扰能力。本部分是工程实践的精髓所在。 第七章:开关电源的建模与环路稳定性 本书不将开关电源(SMPS)视为黑箱,而是深入探究了其动态特性。详细分析了平均状态空间模型(Average State-Space Model)的推导过程,并使用波特图(Bode Plot)来分析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控制下的环路增益。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补偿网络(Type II, Type III Compensator)来确保电源在不同负载条件下都能保持优越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裕度。 第八章:电磁兼容性(EMC)的系统级对策 EMC已成为产品上市的硬性指标。本章提供了系统层面的EMC设计流程。内容包括平面划分、返回路径设计、去耦电容的选择与布局的严格准则。针对辐射发射(RE)和传导发射(CE),本书提供了基于电磁场理论的滤波设计指南,特别是共模扼流圈和TVS器件在高速I/O保护中的应用与选型原则。 --- 总结:面向未来系统的设计思维 《电子系统设计与现代信号处理基础》旨在培养读者从系统需求出发,反向推导出所需的器件规格和架构布局的工程思维。本书的案例分析均源自实际的工业应用场景,涵盖了高性能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反馈回路以及抗干扰能力极强的嵌入式平台构建。通过对器件非理想特性的深入剖析和对高级信号处理算法的硬件映射探讨,本书为读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够自信地应对未来电子系统设计的复杂挑战。 --- 适用读者: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微电子学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致力于提升系统设计能力的电子工程师和研发人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 论1-1
1-1电子电路之涵义1-2
1-2电子电路系统之控制1-3
1-2-1 控制系统的分类1-3
1-2-2 依控制目的物分类之控制系统1-5
1-2-3 依目标值型态分类之控制系统1-5
1-2-4 依控制器控制动作分类之控制系统1-6
1-2-5 数位控制与微电脑控制1-7
1-2-6 控制电路之构成1-7
1-2-7 控制电路之种类1-8
1-3换能元件1-9
1-3-1 转换器之种类1-11
1-3-2 感测器之种类1-21

第2章 继电器与换能开关2-1
2-1继电器2-2
2-1-1 有接点继电器2-3
2-1-2 无接点继电路2-5
2-1-3 特殊继电器2-7
2-2继电器之特征2-9
2-3电磁开关2-11
2-3-1 电磁接触器2-12
2-3-2 热电继电器2-13
2-4热断路开关器2-14
2-5近接开关2-15
2-6微动开关2-16
2-7光电开关2-17

第3章 电源电路3-1
3-1直流电源3-2
3-1-1 整流电路3-2
3-1-2 多相整流3-8
3-1-3 闸流体整流3-14
3-1-4 泸波电路3-22
3-1-5 倍压电路3-27
3-1-6 稳压电路3-29
3-1-7 转换式稳压器3-36
3-1-8 电源保护电路3-40
3-2变流器3-44
3-3不中断电源3-47

第4章 开关电路4-1
4-1二极体开关4-2
4-1-1 二极体之应用4-3
4-1-2 二极体矩阵开关4-4
4-2电晶体开关4-4
4-2-1 电晶体开关电路的设计4-6
4-2-2 电晶体开关之改良4-7
4-2-3 电晶体开关之应用4-9
4-3闸流体开关4-16
4-3-1 静态开关电路4-16
4-4CMOS开关4-21
4-5 类比开关4-23
4-5-1 FET类比开关4-23
4-5-2 CMOS类比开关4-23
4-5-3 四组双向类比开关4-26
4-5-4 类比开关之应用4-28

第5章 振盪电路5-1
5-1 振盪原理5-2
5-2 回授线圈振盪电路5-3
5-3 哈特莱振盪电路5-4
5-4 考毕子振盪电路5-5
5-5 晶体振盪电路5-7
5-6 负电阻振盪电路5-10
5-7 韦恩电桥振盪电路5-12
5-8 相移振盪电路5-14
5-9 多谐振盪电路5-16
5-9-1 无稳态多谐振盪5-16
5-9-2 单稳态多谐振盪5-17
5-9-3 双稳态多谐振盪5-19
5-10枢密特触发电路5-20
5-11三角波振盪电路5-21
5-12锯齿波振盪电路5-22
5-13电压控制振盪电路5-23

第6章 检知电路6-1
6-1峰值检知电路6-2
6-2零交越检知电路6-3
6-3 相位检知电路6-4
6-4 取样与保持电路6-5
6-4-1 电路原理6-7
6-4-2 电路应用-阶梯波产生器6-7

第7章 指示电路7-1
7-1 交流及直流指示电路7-2
7-2 液面指示电路7-3
7-3 电话指示电路7-4
7-3-1 电话铃响指示电路7-4
7-3-2 电话使用状态指示电路7-5
7-4 逻辑状态指示电路7-7
7-4-1 逻辑闸状态指示电路7-7
7-4-2 数位信号位准及状态指示电路7-7
7-5 显示器7-10
7-5-1 LED七段显示器7-10
7-5-2 LCD显示器7-13
7-5-3 LED 5×7阵列字元显示器7-16
7-5-4 十六段字元显示器7-18
7-5-5 数位显示管7-20
7-5-6 萤光显示器7-21
7-5-7 CRT型显示器7-22

第8章 转换电路8-1
8-1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8-2
8-2 电阻-电压转换电路8-3
8-3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8-5
8-4 数位对类比转换电路8-7
8-5类比对数位转换电路8-10

第9章 计时电路9-1
9-1RC计时电路9-2
9-1-1 单稳态RC计时电路9-3
9-1-2 无稳态RC计时电路9-5
9-2IC 555计时电路9-8
9-3闸流体计时开关电路9-17

第10章 锁相回路10-1
10-1锁相回路构成原理10-2
10-2锁相回路之规格与特性10-7
10-3锁相回路之优缺点10-8
10-4锁相回路之应用10-9
10-4-1 调幅检波器(AM Detector)10-9
10-4-2 调频信号解调器(FM Demodulator)10-11
10-4-3 调频立体声解调电路(FM Stereo Demodulator)10-11
10-4-4 移频键控解码电路
    (Frequency-Shift Keying Decoder)10-12
10-4-5 频率合成器(Freguency Synthes'zer)10-13
10-4-6 马达速度控制电路10-15

第11章 时间延迟电路11-1
11-1类比时间延迟电路11-2
11-1-1 交流时间延迟电路11-2
11-1-2 直流时间延迟电路11-6
11-2数位时间延迟电路11-10
11-2-1 分频电路11-10
11-2-2 计数电路11-11
11-360秒类比时间延迟电路11-14
11-4二进位计数器时间延迟电路11-16

第12章 相移控制电路12-1
12-1交流相移控制原理12-2
12-1-1 相移控制之基本型式12-5
12-1-2 负载对相移控制之影响12-7
12-1-3 闸流体电流方向之转换12-10
12-2触发相移控制电路12-12
12-2-1 交流相移控制之设计12-15
12-3交流相移控制的应用12-23
12-3-1 风箱马达控制(Blower Motor Control)12-23
12-3-2 热元件之相位控制
    (Phase Control For Heating Flement)12-26
12-4数位相移控制12-27
12-4-1 数位相移电路之设计12-29

第13章 马达控制电路13-1
13-1马达及其特性13-2
13-1-1 分相式感应马达(The Split-Phase induction Motor)13-3
13-1-2 电容式马达(The Capacitor Moter)13-5
13-1-3 蔽极式马达(The Shaded Pole Motor)13-6
13-1-4 通用马达(The Universal Motor)13-7
13-1-5 多相式感应马达(The Poly Phase lnduction Motor)13-7
13-1-6 同步马达(The Synchronous Motor)13-7
13-1-7 串激式直流马达(The Series-Wound DC Motor)13-8
13-1-8 分激式直流马达(The Shunt-Wound DC Motor)13-8
13-1-9 数位步进马达(The Digital Stepper Motor)13-10
13-2中型马力级交流马达的控制13-12
13-2-1 高转矩马达转速控制13-12
13-2-2 通用马达的TRIAC控制电路13-14
13-3可调速之直流马达控制13-17
13-3-1 中型马力级马达的速度控制13-19
13-3-2 三马力的直流分激马达控制13-22
13-4数位式步进马达的控制13-27
13-5三相直流马达速度控制13-29
13-6交流感应马达速度控制13-33

第14章 同步系统控制电路14-1
14-1同步信号14-2
14-2同步控制电路14-2
14-2-1 UJT的同步触发控制电路14-3
14-2-2 电晶体振盪器的同步触发控制电路14-7
14-3彩色电视机系色系统同步控制电路14-9
14-3-1 振铃式同步电路14-9
14-3-2 自动相位控制式同步电路14-10
14-3-3 系色注入式同步电路14-13
14-4数位电路同步控制14-13

第15章 大电流控制电路15-1
15-1影响大电流相位控制系统的因素15-2
15-1-1 波形因数15-2
15-1-2 电源电压的变动15-3
15-1-3 触发的变动15-4
15-1-4 暂态电压及电流15-5
15-2固态电阻焊接机15-5
15-2-1 焊接程序15-5
15-2-2 Robotron固态电阻焊接机15-6
15-2-3 电阻焊接机起动电路15-8
15-2-4 程序起动电路15-10
15-2-5 加压程序的定时15-13
15-2-6 焊接程序的定时15-16
15-2-7 保持程序的定时15-16
15-2-8 断路程序的定时15-17
15-2-9 加热控制电路15-18
15-2-10 点火焊接电流电路15-20
15-3SCR接触器15-21

第16章 程序控制电路16-1
16-1程序控制之方法16-2
16-2车轮自动焊接系统之程序控制16-3
16-2-1 焊接之动作顺序16-5
16-2-2 焊接程序控制电路方块图16-7

第17章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17-1
17-1开关控制17-2
17-2比例控制17-4
17-2-1 比例带17-4
17-2-2 比例控制的响应17-6
17-2-3 比例控制之抵补17-7
17-2-4 电子温度比例控制系统17-8
17-3积分控制17-9
17-4比例+积分控制(Pl)17-9
17-5微分控制17-13
17-6比例+微分控制(PD)17-13
17-7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17-15

第18章 应用电路实例18-1
18-1调光控制电路18-2
18-1-1 电阻性负载调光电路18-2
18-1-2 电感性负载调光电路18-7
18-2电池式日光灯18-9
18-2-1 电晶体式电池日光灯18-9
18-2-2 SCR式电池日光灯18-10
18-3汽车用电子照明18-12
18-3-1 方向指示灯电路18-12
18-3-2 油量指示灯电路18-13
18-3-3 车灯自动明亮电路18-15
18-4广告闪光灯电路18-17
18-4-1 动态可调式广告闪光灯18-18
18-4-2 左右闪烁广告闪光灯18-19
18-5光电控制电路18-21
18-5-1 光电自动开关18-21
18-5-2 SCR光电开关18-22
18-5-3 光控制功率电路18-22
18-5-4 光电警报电路18-24
18-6温度控制电路18-24
18-6-1 ON-OFF温度自动控制电路18-25
18-6-2 UJT温度控制电路18-26
18-6-3 PUT温度控制电路18-26
18-7微波烹饪炉电路18-28
18-8电子温度计18-32
18-8-1 类比式电子温度计18-32
18-8-2 数位式电子温度计18-35
18-9点焊机电路18-37
18-9-1 循环式自动点焊18-40
18-9-2 独立式自动点焊18-43
18-9-3 点焊机动作要点18-43
18-10定时电路18-44
18-10-1 电晶体定时电路18-44
18-10-2 UJT定时电路18-46
18-10-3 PUT定时电路18-46
18-10-4 定时警报器18-47
18-11调速控制电路18-48
18-11-1 分激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18-49
18-11-2 钟斯电路18-50
18-11-3 串激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18-51
18-11-4 单相感应电动机速度控制18-52
18-11-5 通用电动机速度控制18-54
18-11-6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18-55
18-12电动车速度控制电路18-55
18-12-1 中型马力电动车速度控制18-57
18-12-2 大型马力电动车速度控制18-59
18-13液位控制电路18-61
18-13-1 电子自动液位控制电路18-62
18-13-2 PUT液位控制电路18-64
18-13-3 附马达空转指示之液位控制电路18-66
18-14遥控电路18-66
18-14-1 超音波自动门遥控电路18-66
18-14-2 超音波遥控电路18-68
18-14-3 红外线遥控电路18-69
18-15超音波洗涤电路18-71
18-15-1 超音波洗涤机电路(一)18-72
18-15-2 超音波洗涤机电路(二)18-74
18-16金属探测器18-76
18-16-1 电晶体金属探测器18-76
18-16-2 IC金属探测器18-78
18-17材料计数器电路18-79
18-17-1 材料计数器电路(一)18-80
18-17-2 材料计数器电路(二)18-80
18-18防盗监视警报器18-83
18-18-1 超音波防盗电路18-84
18-18-2 静电开关防盗电路18-85
18-19感应控制电路18-87
18-20瓦斯烟雾警报器18-90
18-21有线对讲机电路18-93
18-22AM/FM接收机电路18-94
18-23无线AM发射机电路18-96
18-24无线麦克风电路18-97
18-25145MHz无线电收发机电路18-98
18-26类比正弦波之脉波调变18-102
18-27数据之正弦波调变18-103
18-28分时多工调变与解调变电路18-10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本《電子電路:控制與應用 (第二版)》在探討各種控制器的效能評估與比較的部分,感到非常受用。書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各種控制器的理論基礎,例如比例-積分-微分 (PID) 控制器的原理,還進一步探討了其他更進階的控制策略,像是模型預測控制 (MPC) 以及自適應控制。作者透過清晰的數學推導和圖表,讓我們能夠理解這些不同控制器在面對不同系統特性時的優缺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抗擾動能力的比較,以及對系統瞬態響應和穩態誤差的分析。透過具體的範例,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控制器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差異,這對於我們在選擇最適合的控制方案時,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考依據。此外,書中還討論了許多關於控制器參數整定的方法,這絕對是許多人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難題。這本書的內容紮實,結構嚴謹,絕對是一本能夠幫助讀者深入理解電子電路控制精髓的專業書籍。

评分

這本《電子電路:控制與應用 (第二版)》在系統整合與除錯方面的論述,對我執行專案時有著實質性的幫助。書中不僅討論了單一控制迴路的設計,更重要的是,它強調了如何將多個控制迴路整合到一個複雜系統中,並分析了可能出現的相互干擾問題。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系統模型建立的章節,這讓我能夠更系統地理解如何預測和分析系統的行為。此外,作者對於常見的系統故障排除和效能調優也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像是如何透過示波器和邏輯分析儀來觀察訊號、定位問題,以及如何針對性地修改控制參數來改善系統表現,這些都是實務上非常重要的技巧。書中還提到了一些關於硬體實現時的注意事項,例如元件的選擇、佈局的考量,以及電源雜訊的抑制等,這些細節往往是影響系統穩定性的關鍵。對於經常需要從零開始搭建和調試複雜電子系統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實戰指南。

评分

坦白說,這本《電子電路:控制與應用 (第二版)》在探討一些進階的控制理論與現代應用結合的部分,讓我大開眼界。我原本以為電子電路控制的範疇相對固定,但這本書卻觸及了許多前沿的議題,像是人工智慧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以及物聯網 (IoT) 與控制系統的整合。書中對於機器學習在模型建立和參數優化中的潛力做了相當深入的探討,這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新的技術融入到我目前的專案中。此外,它還介紹了如何利用雲端運算和邊緣運算來實現遠端監控和智慧決策,這對於打造下一代的智慧化系統非常有啟發性。雖然其中一些概念對我來說比較新穎,需要花時間去消化,但書中的講解方式非常清晰,並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文獻,讓我能夠進一步探索。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扇窗,讓我看到了電子電路控制技術未來的無限可能。

评分

這本《電子電路:控制與應用 (第二版)》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實際操作的部分。書中講解的各種控制電路設計,像是PID控制器、模糊邏輯控制器等等,都非常貼合我平常在實驗室會遇到的狀況。作者並沒有只是停留在一味的理論闡述,而是透過大量的範例,逐步引導我們如何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的電路。最令我讚賞的是,書中有許多針對不同應用情境的考量,例如在高速運算時的雜訊抑制,或是低功耗設計的注意事項,這些細節通常在其他教材中較少提及。我特別記得其中一個章節,詳細解析了一個機器人手臂的運動控制系統,從感測器訊號的處理,到伺服馬達的驅動,再到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分析,環環相扣,讓我獲益良多。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結構清晰,圖片和圖表的質量都很高,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更能專注於內容。對於正在進行專題研究或是對嵌入式系統開發感興趣的學生、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入門與進階讀物。

评分

這本《電子電路:控制與應用 (第二版)》在探討數位控制在類比系統中的應用,給我帶來了不少新的啟發。我原本以為電子電路的控制部分,大多還是偏向傳統的類比方法,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了數位控制的強大與靈活性。書中不僅介紹了常用的數位控制器設計方法,像是直接數位控制器 (DDC) 的設計,還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微控制器 (MCU) 或數位訊號處理器 (DSP) 來實現複雜的控制演算法。我特別對書中關於離散時間系統的分析方法感興趣,例如Z轉換在系統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以及如何設計數位濾波器來改善系統的響應。此外,書中也觸及了一些進階的主題,例如狀態空間的設計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數位控制技術應用於更廣泛的領域,像是自動化生產線、電源管理系統,甚至是醫療設備。對於我這樣在傳統電路領域耕耘多年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口,讓我能夠快速了解和掌握現代電子電路控制的發展趨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