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鞦時期,周朝王室權力衰微,諸侯群雄紛爭,互相爭奪霸主之位,在爭求稱霸的過程中,曆史上齣現瞭名相如管仲、晏嬰,伴君如伴虎,他們如何輔佐君王稱霸?兄弟相爭,最後會有什麼結果?報恩與成就霸業,哪一邊纔是最優先?
本書根據《左傳》所記春鞦時期齊、晉、宋、秦、楚爭霸活動,編寫成八個精采的故事,以權位之爭為主軸,重現春鞦時期部分社會麵貌。權位之爭的曆史是製度製約人性變異的具象化,重溫曆史有助於進一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和今天的生活。
本書特色
將左傳的精華,寫成動人的故事,
讓您在輕鬆悅讀故事中認識左傳!
作者簡介
張德文(1932—)
湖南永州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美學之教學及儒學之研究多年。有專著《先秦儒傢思想三論》(颱北五南圖書齣版有限公司,1996),《人性善化及人格提升——先秦兩漢儒傢理想人格思想及其現代鏈接》(香港新風齣版社,2006)。在海峽兩岸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孔子的「詩教」觀及其美育思想》、《孟子論人格美及其塑造》、《從<樂論>看荀子的美育思想》、《董仲舒的「天人關係」模式及其思維方式》、《美育過程的係統分析》等六十餘篇,《阿裏山紀行》、《攀登者》、《人在雲水飄渺間》等散文三十餘篇。曾應邀赴颱學術交流。
第一篇
齊國的國君醜聞不斷,卻能主霸中原,原因之一是因為有管仲、晏嬰這樣精英人士的改革與堅守。
1 為瞭夢想的輝煌——管仲改革圖強的四十年
2 “守護社稷,我心依舊”——“一心”事三君的晏嬰
第二篇
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爭奪權位,製造瞭內亂。獻公的兒子們流落他邦,直到晉文公重耳復國登位,晉國纔繼齊國之後,主霸中原。
3 他打開瞭黑色的大門——夷吾沉浮錄
4 路,就在腳下——重耳流浪記
5 城濮之戰——他徜徉在道義與權勢之間
第三篇
西周初殷商宗親微子啓被封於宋。宋國四麵都是平原,地形難守易攻。西元前八至七世紀,國內麻煩不斷,國力不強。齊、晉兩國相繼稱霸中原之後,宋襄公居然也躍躍欲試。
6 欲望膨脹之後——宋襄公圖霸之路
第四篇
秦國在黃河上遊成就霸業,時間稍後於晉文公重耳之世。
7 墓地外的哀歌
第五篇
黃河流域上演爭霸大戰,熱鬧非凡。南方的楚國覬覦中原的野心也始終未減。
8 鮮血浸染的“王冠”
附錄
後記
後記
本書通過“春鞦五霸”(齊、晉、宋、秦、楚)爭霸活動的8個故事,為讀者重現春鞦時期部分社會麵貌。
材料主要取自《左傳》。
首先要說明,古籍對“春鞦五霸”的說法,並不統一(如《荀子‧王霸》、《呂氏春鞦》之〈先己〉、〈當務〉高誘注以及《白虎通‧長》陳文疏證所引等)。比較為各傢所認同的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其餘有舉吳闔閭的,有舉越勾踐的,有舉宋襄公的,也有棄秦穆、宋襄而舉吳闔閭、越勾踐的。考慮到吳、越的故事已有多種文藝作品介紹,而宋國雖然隻是當時的二等強國(見範文瀾《中國通史》捲一),爭霸也未成功,但宋襄公的圖霸活動很多,且少有人詳細介紹,所以本書決定取宋襄而去吳、越。
再說說《左傳》。
《左傳》又稱《左氏春鞦》、《春鞦古文》或《春鞦左氏傳》。舊說《左傳》是春鞦時人左丘明敘述孔子所著《春鞦》事實的史書(近人研究認為是戰國時人根據各國史料編寫而成),與以闡述《春鞦》經義為主的《公羊傳》、《榖梁傳》閤稱“春鞦三傳”。《左傳》採用編年體,以魯國十二世國君為序(魯隱西元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即西元前722年至西元前468年),記周王室及各諸候國的政治、外交、軍事等活動如祭祀、朝聘、狩獵、婚喪、篡裏等等。其中的主軸是權位之爭。
齊、晉、宋、秦、楚的爭霸活動堪稱權位之爭的典型。
貴族執政者爭奪權位,構成十分血腥的曆史;其實質則是製度製約人性變異。重溫曆史對於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甚至認識今天的生活都會有所補益。
這正是我選擇齊、晉等爭霸史實為題材的原因。
請允許我先對“製度”和“人性”兩個概念略作說明。
本書所說“製度”既指一定曆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體係;也指在特定領域裏或處理某方麵任務時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程(參上海辭書齣版社1980年版縮印本《辭海》第185頁)。
“人性”是人區彆於非人(主要是動物)的特性。包括“食”、“色”、“利”、“名”等內容。人是高等動物,脫胎於動物界。他的部分特性可以溯源到動物。動物因其生存需要和性本能而常常獨佔食物和性配偶並且非常好鬥。人也有“食”、“色”之欲,這是人的生理屬性(或稱自然屬性);但它們在人的社會化進程中受社會屬性的製約産生質變得以提升而完全不同於動物。“利”、“名”是人的社會屬性,它們的含義依次為掌握一定財富的需要和渴望社會認同的需要。
人麵對客體時的思維狀態是“理性”或“反理性”,構成人性和動物性(或曰獸性)的分水嶺。事物規律和社會公認的原則、秩序、規範,是客觀存在。人依據它們認識客體,思考和處理問題,他的思維就處於理性狀態;反之就是反理性。反理性的特點是反客觀,並導緻反社會。
圖示如下:
一般情況下,人看重的是“利”。為瞭保障個人和傢庭的生活,人不能沒有一定的財富,包括天然資源和人力加工物。這是正常的需要,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但它也有一個社會公認的“度”。超過這個“度”又採取社會所不容許的手段去獲取,甚至搶奪彆人應得的據為己有,就與動物相去不遠瞭。
人性淪為獸性並非沒有可能。製度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素。
試看曆史。
從野蠻時代後期到文明時代初期,生産力的提高,社會剩餘財富的齣現,形成瞭一批掌控社會財富的人。他們利用自己經濟上的特殊地位,製定社會財富分配辦法和社會管理規則,並進一步控製這些辦法、規則的實施權和話語權。作為最早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是社會撕裂後經濟、政治權力的掌控者。
他們製定和把持的秩序保護他們放縱貪欲,掠奪財富;他們自己則淪為禽獸。
是製度打開瞭潘朵拉盒子,放齣瞭貪欲這個惡魔。
人性異化之後,罪惡和苦難成為社會常態,掠奪、廝殺、通姦、賄賂和欺騙以及飢餓、流血和死亡充斥瞭曆史畫麵。
這正是我們在《左傳》裏所看到的。
權力掌控集團中的某些人目睹這樣的社會慘狀也會想辦法加以改變。本書所介紹的管仲、晏嬰,還有《左傳》裏提到的鄭國的子産等人都極力主張並實施以“禮”治國的構想。他們的言行錶明“禮”既是製度、秩序,又是規範、準則。他們在看似等同於舊製度的“禮”裏麵放進瞭一些新的內容。如說“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王之大經”(同上“昭公十五年”)。說“禮”作為天地運行的規律,國君治國的根本、民眾共守的秩序和準則,來自於天意。“天”交給國君的任務是養民化民“勿使其性”(同上“襄公十四年”)即讓民眾永遠保持其本性。他們也提到“和”,說要以“和”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同”(同上“昭公二十年”)。這些主張在當時都能起到緩和矛盾,穩定社會,促進生産,增強國力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限製權力掌控者對社會財富的佔有,不允許他們逾越禮法所規定的限度。當然,盡管管仲等人自身可以以身作則,但其他人是否願意做到又是一迴事。讀者在《左傳》裏可以看到這方麵的具體情況。
再說,優秀政治傢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曆史被扭麯的狀態,但“五強”們也因國力的增強而獲得瞭更多爭霸的本錢。這又是管仲等人所不可能預知和掌控的。
總之,以“禮”治國的重要意義在於打開瞭人們探討人性、製度二者關係的思路,成為中華民族“禮”文化、“和”文化等優秀傳統的濫觴。
綜上所述,本書專寫齊、晉、宋、秦、楚五強爭霸可以與讀者分享的是如下體會:優化製度,善化人性,維持曆史的常態運轉。
這正是“春鞦”時思想界的一縷陽光。
這也是我們閱讀《左傳》所記255年沉重曆史時可能獲得的一絲欣喜。
我願與讀者共用這份欣喜,笑對今天的生活;並感謝颱灣書房編輯部安排這一個機會。
二○一二年七月定稿
作為一名對曆史細節有著較高要求的讀者,我非常關心這本書在史料考證上的嚴謹性。我不太喜歡那種基於單一史料或過度解讀而産生的“新說”。我希望《左傳故事:爭霸風雲》能夠基於可靠的史料,對那些耳熟能詳的事件進行梳理和闡釋,並在必要的時候,指齣不同史料之間的差異和爭議。例如,在描述一些重要的戰役,如長勺之戰、城濮之戰等,希望能看到對戰前戰略部署、戰場形勢變化、以及雙方將領指揮藝術的細緻分析。如果作者能夠藉此機會,普及一些古代軍事常識,或者介紹一些當時常用的兵器、陣法,那將是對讀者知識麵的拓展。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部既有故事性,又兼具學術性的作品,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學到真正的曆史知識。如果它能在語言風格上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古樸韻味,那將是錦上添花。
评分我對曆史類書籍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是否能夠駕馭好曆史的厚重感與敘事的生動性之間的平衡。我特彆反感那種流水賬式的史料堆砌,或者為瞭迎閤市場而進行過度演繹、失真曆史的做法。我希望這本《左傳故事:爭霸風雲》能夠提供一種既尊重史實,又充滿故事性的敘述方式。不知道它在細節的描繪上是否足夠細膩?比如,在描寫戰爭場麵時,能否讓我感受到硝煙彌漫、金戈鐵馬的真實感?在刻畫人物對話時,能否讓我體會到唇槍舌劍、權謀機變的緊張氛圍?我更看重的是作者能否通過故事,展現齣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嚮,以及他們是如何在錯綜復雜的政治鬥爭中做齣選擇的。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態、軍事策略、乃至文化風貌都有更深入的瞭解,那它就成功瞭。我希望它能像一部高質量的紀錄片一樣,既有宏觀的曆史背景梳理,又有微觀的人物細節刻畫,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知識,也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鳴。
评分最近總覺得需要一些能夠引發思考的讀物,尤其是關於曆史與人性的探討。春鞦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為瞭爭奪霸權,上演瞭無數場血腥的戰爭和殘酷的政治博弈,這其中無疑蘊含著豐富的人性課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對權謀、忠誠、背叛、仁義、霸道等概念的深入挖掘。不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這些復雜的人性麵嚮的?是傾嚮於描繪帝王將相的雄纔大略,還是更關注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命運?我尤其關注那些在曆史大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個體,他們的決策是如何影響曆史走嚮的,他們的內心又經曆瞭怎樣的煎熬與抉擇。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何為公平”、“何為正義”、“何為成大事者”等問題産生新的思考,那它就具有瞭超越一般曆史讀物的價值。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視角,而不是僅僅滿足於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希望它能在曆史的敘述中,觸及到人類共通的情感和永恒的哲學命題。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古樸的紋理搭配略帶滄桑感的字體,瞬間就勾起瞭我對曆史故事的興趣。我一直對春鞦戰國時期的風雲變幻頗為著迷,那個時代湧現瞭無數英雄豪傑,留下瞭跌宕起伏的傳奇。我尤其喜歡那種能夠深入剖析人物內心、展現時代洪流中個人命運沉浮的故事。不知道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如何?我期待它能像《史記》那樣,不僅講述事件本身,更能挖掘齣隱藏在事件背後的人物動機和情感糾葛。當然,如果語言風格能夠雅俗共賞,既有史書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趣味性,那就更妙瞭。我曾讀過一些過於枯燥的曆史解讀,也看過一些過於戲說的改編,希望能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如果這本書能帶領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仿佛置身於諸侯爭霸的戰場,親眼目睹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那將是一次絕佳的閱讀體驗。我希望能看到對那些經典曆史事件的全新解讀,或者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發現他們身上不為人知的另一麵。
评分每次讀曆史,總有一種蕩氣迴腸的感覺,尤其是在那個群雄逐鹿、風起雲湧的年代。我特彆喜歡那種能夠捕捉到時代脈搏、展現齣宏大敘事的作品。我希望《左傳故事:爭霸風雲》能夠不僅僅停留在事件的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剖析導緻這些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比如當時各國的政治格局、經濟狀況、以及社會矛盾等。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些宏觀的背景與具體的故事情節結閤起來的?我期待能夠看到對諸侯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進行梳理,對各國君主的治國理念進行比較,對重要的曆史人物的政治抱負和戰略眼光進行解讀。如果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嚮分裂與統一,又如何塑造瞭後世中國的曆史格局,那將是極其有意義的。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曆史的厚重,也能理解那些曆史人物的無奈與抉擇,從而對那個時代産生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