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朝王室权力衰微,诸侯群雄纷争,互相争夺霸主之位,在争求称霸的过程中,历史上出现了名相如管仲、晏婴,伴君如伴虎,他们如何辅佐君王称霸?兄弟相争,最后会有什么结果?报恩与成就霸业,哪一边才是最优先?
本书根据《左传》所记春秋时期齐、晋、宋、秦、楚争霸活动,编写成八个精采的故事,以权位之争为主轴,重现春秋时期部分社会面貌。权位之争的历史是制度制约人性变异的具象化,重温历史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今天的生活。
本书特色
将左传的精华,写成动人的故事,
让您在轻松悦读故事中认识左传!
作者简介
张德文(1932—)
湖南永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之教学及儒学之研究多年。有专着《先秦儒家思想三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6),《人性善化及人格提升——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及其现代链接》(香港新风出版社,2006)。在海崃两岸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孔子的「诗教」观及其美育思想》、《孟子论人格美及其塑造》、《从<乐论>看荀子的美育思想》、《董仲舒的「天人关系」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美育过程的系统分析》等六十余篇,《阿里山纪行》、《攀登者》、《人在云水飘渺间》等散文三十余篇。曾应邀赴台学术交流。
第一篇
齐国的国君丑闻不断,却能主霸中原,原因之一是因为有管仲、晏婴这样精英人士的改革与坚守。
1 为了梦想的辉煌——管仲改革图强的四十年
2 “守护社稷,我心依旧”——“一心”事三君的晏婴
第二篇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争夺权位,制造了内乱。献公的儿子们流落他邦,直到晋文公重耳复国登位,晋国才继齐国之后,主霸中原。
3 他打开了黑色的大门——夷吾沉浮录
4 路,就在脚下——重耳流浪记
5 城濮之战——他徜徉在道义与权势之间
第三篇
西周初殷商宗亲微子启被封于宋。宋国四面都是平原,地形难守易攻。西元前八至七世纪,国内麻烦不断,国力不强。齐、晋两国相继称霸中原之后,宋襄公居然也跃跃欲试。
6 欲望膨胀之后——宋襄公图霸之路
第四篇
秦国在黄河上游成就霸业,时间稍后于晋文公重耳之世。
7 墓地外的哀歌
第五篇
黄河流域上演争霸大战,热闹非凡。南方的楚国觊觎中原的野心也始终未减。
8 鲜血浸染的“王冠”
附录
后记
后记
本书通过“春秋五霸”(齐、晋、宋、秦、楚)争霸活动的8个故事,为读者重现春秋时期部分社会面貌。
材料主要取自《左传》。
首先要说明,古籍对“春秋五霸”的说法,并不统一(如《荀子‧王霸》、《吕氏春秋》之〈先己〉、〈当务〉高诱注以及《白虎通‧长》陈文疏证所引等)。比较为各家所认同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余有举吴阖闾的,有举越勾践的,有举宋襄公的,也有弃秦穆、宋襄而举吴阖闾、越勾践的。考虑到吴、越的故事已有多种文艺作品介绍,而宋国虽然只是当时的二等强国(见范文澜《中国通史》卷一),争霸也未成功,但宋襄公的图霸活动很多,且少有人详细介绍,所以本书决定取宋襄而去吴、越。
再说说《左传》。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或《春秋左氏传》。旧说《左传》是春秋时人左丘明叙述孔子所着《春秋》事实的史书(近人研究认为是战国时人根据各国史料编写而成),与以阐述《春秋》经义为主的《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採用编年体,以鲁国十二世国君为序(鲁隐西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西元前722年至西元前468年),记周王室及各诸候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如祭祀、朝聘、狩猎、婚丧、篡里等等。其中的主轴是权位之争。
齐、晋、宋、秦、楚的争霸活动堪称权位之争的典型。
贵族执政者争夺权位,构成十分血腥的历史;其实质则是制度制约人性变异。重温历史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甚至认识今天的生活都会有所补益。
这正是我选择齐、晋等争霸史实为题材的原因。
请允许我先对“制度”和“人性”两个概念略作说明。
本书所说“制度”既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体系;也指在特定领域里或处理某方面任务时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程(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辞海》第185页)。
“人性”是人区别于非人(主要是动物)的特性。包括“食”、“色”、“利”、“名”等内容。人是高等动物,脱胎于动物界。他的部分特性可以溯源到动物。动物因其生存需要和性本能而常常独佔食物和性配偶并且非常好斗。人也有“食”、“色”之欲,这是人的生理属性(或称自然属性);但它们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受社会属性的制约产生质变得以提升而完全不同于动物。“利”、“名”是人的社会属性,它们的含义依次为掌握一定财富的需要和渴望社会认同的需要。
人面对客体时的思维状态是“理性”或“反理性”,构成人性和动物性(或曰兽性)的分水岭。事物规律和社会公认的原则、秩序、规范,是客观存在。人依据它们认识客体,思考和处理问题,他的思维就处于理性状态;反之就是反理性。反理性的特点是反客观,并导致反社会。
图示如下:
一般情况下,人看重的是“利”。为了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人不能没有一定的财富,包括天然资源和人力加工物。这是正常的需要,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但它也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度”。超过这个“度”又採取社会所不容许的手段去获取,甚至抢夺别人应得的据为己有,就与动物相去不远了。
人性沦为兽性并非没有可能。制度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
试看历史。
从野蛮时代后期到文明时代初期,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剩余财富的出现,形成了一批掌控社会财富的人。他们利用自己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制定社会财富分配办法和社会管理规则,并进一步控制这些办法、规则的实施权和话语权。作为最早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社会撕裂后经济、政治权力的掌控者。
他们制定和把持的秩序保护他们放纵贪欲,掠夺财富;他们自己则沦为禽兽。
是制度打开了潘朵拉盒子,放出了贪欲这个恶魔。
人性异化之后,罪恶和苦难成为社会常态,掠夺、厮杀、通姦、贿赂和欺骗以及饥饿、流血和死亡充斥了历史画面。
这正是我们在《左传》里所看到的。
权力掌控集团中的某些人目睹这样的社会惨状也会想办法加以改变。本书所介绍的管仲、晏婴,还有《左传》里提到的郑国的子产等人都极力主张并实施以“礼”治国的构想。他们的言行表明“礼”既是制度、秩序,又是规范、准则。他们在看似等同于旧制度的“礼”里面放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如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王之大经”(同上“昭公十五年”)。说“礼”作为天地运行的规律,国君治国的根本、民众共守的秩序和准则,来自于天意。“天”交给国君的任务是养民化民“勿使其性”(同上“襄公十四年”)即让民众永远保持其本性。他们也提到“和”,说要以“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同”(同上“昭公二十年”)。这些主张在当时都能起到缓和矛盾,稳定社会,促进生产,增强国力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限制权力掌控者对社会财富的佔有,不允许他们逾越礼法所规定的限度。当然,尽管管仲等人自身可以以身作则,但其他人是否愿意做到又是一回事。读者在《左传》里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再说,优秀政治家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被扭曲的状态,但“五强”们也因国力的增强而获得了更多争霸的本钱。这又是管仲等人所不可能预知和掌控的。
总之,以“礼”治国的重要意义在于打开了人们探讨人性、制度二者关系的思路,成为中华民族“礼”文化、“和”文化等优秀传统的滥觞。
综上所述,本书专写齐、晋、宋、秦、楚五强争霸可以与读者分享的是如下体会:优化制度,善化人性,维持历史的常态运转。
这正是“春秋”时思想界的一缕阳光。
这也是我们阅读《左传》所记255年沉重历史时可能获得的一丝欣喜。
我愿与读者共用这份欣喜,笑对今天的生活;并感谢台湾书房编辑部安排这一个机会。
二○一二年七月定稿
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着较高要求的读者,我非常关心这本书在史料考证上的严谨性。我不太喜欢那种基于单一史料或过度解读而产生的“新说”。我希望《左传故事:争霸风云》能够基于可靠的史料,对那些耳熟能详的事件进行梳理和阐释,并在必要的时候,指出不同史料之间的差异和争议。例如,在描述一些重要的战役,如长勺之战、城濮之战等,希望能看到对战前战略部署、战场形势变化、以及双方将领指挥艺术的细致分析。如果作者能够借此机会,普及一些古代军事常识,或者介绍一些当时常用的兵器、阵法,那将是对读者知识面的拓展。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部既有故事性,又兼具学术性的作品,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学到真正的历史知识。如果它能在语言风格上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古朴韵味,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古朴的纹理搭配略带沧桑感的字体,瞬间就勾起了我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我一直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颇为着迷,那个时代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留下了跌宕起伏的传奇。我尤其喜欢那种能够深入剖析人物内心、展现时代洪流中个人命运沉浮的故事。不知道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如何?我期待它能像《史记》那样,不仅讲述事件本身,更能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人物动机和情感纠葛。当然,如果语言风格能够雅俗共赏,既有史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趣味性,那就更妙了。我曾读过一些过于枯燥的历史解读,也看过一些过于戏说的改编,希望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如果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仿佛置身于诸侯争霸的战场,亲眼目睹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那将是一次绝佳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能看到对那些经典历史事件的全新解读,或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发现他们身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评分我对历史类书籍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是否能够驾驭好历史的厚重感与叙事的生动性之间的平衡。我特别反感那种流水账式的史料堆砌,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而进行过度演绎、失真历史的做法。我希望这本《左传故事:争霸风云》能够提供一种既尊重史实,又充满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不知道它在细节的描绘上是否足够细腻?比如,在描写战争场面时,能否让我感受到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真实感?在刻画人物对话时,能否让我体会到唇枪舌剑、权谋机变的紧张氛围?我更看重的是作者能否通过故事,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他们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做出选择的。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军事策略、乃至文化风貌都有更深入的了解,那它就成功了。我希望它能像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一样,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梳理,又有微观的人物细节刻画,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也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评分最近总觉得需要一些能够引发思考的读物,尤其是关于历史与人性的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霸权,上演了无数场血腥的战争和残酷的政治博弈,这其中无疑蕴含着丰富的人性课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对权谋、忠诚、背叛、仁义、霸道等概念的深入挖掘。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人性面向的?是倾向于描绘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还是更关注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命运?我尤其关注那些在历史大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个体,他们的决策是如何影响历史走向的,他们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抉择。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何为公平”、“何为正义”、“何为成大事者”等问题产生新的思考,那它就具有了超越一般历史读物的价值。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视角,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希望它能在历史的叙述中,触及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永恒的哲学命题。
评分每次读历史,总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尤其是在那个群雄逐鹿、风起云涌的年代。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捕捉到时代脉搏、展现出宏大叙事的作品。我希望《左传故事:争霸风云》能够不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剖析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比如当时各国的政治格局、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矛盾等。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宏观的背景与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的?我期待能够看到对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梳理,对各国君主的治国理念进行比较,对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政治抱负和战略眼光进行解读。如果这本书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分裂与统一,又如何塑造了后世中国的历史格局,那将是极其有意义的。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无奈与抉择,从而对那个时代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