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时务者为俊杰
曾国藩一生,只活了三个卦象:先是干变蹇,然后悉心转化,才走上恆卦。前两卦是先天带来,最后的恆卦,则是用心自我调整的结果。他坚持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原则,在清皇朝和太平军之间,求取合理点。才能够在中兴第一名臣的美誉下,获得善终。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他在短短六十二个岁月,全都告成,实在是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
二、十年锻鍊铸良基
曾国藩四十到五十岁那十年,走的是蹇卦。山上有水,现代称为堰塞湖,不解除不行。要解除实在非常艰难,有寸步难行的苦恼。这十年的苦难,使他完成一部挺经。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挺过去的,也提供我们一面镜子,随时拿出来照照自己,看看能不能挺得住?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难中求挺直,实在值得我们多加观摩学习,走出卓越的未来。
三、勤读史书识人才
识人是用人的基础,曾国藩的一双眼睛,练就了高明的穿透功夫。但他认为求人才必须以艰危来加以考验,并且不应该随意抽出单项的因素,来加以判定。条件不同的,先比条件。基础不同的,先比起点。然后加上其他因素,做出综合判断。无论如何,都应该秉持「德本才末」的原则。因为才是靠不住的,如果恃才傲物,就近乎小人了!
四、识人用人皆有成
冰鑑是不是曾国藩写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曾国藩在识人、用人的成就,实在有过人之处,值得学习。他明白单打独斗不能成事,非常重视人才。自己培育来不及,经常重用现成的贤才。他广荐人才,主张「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武人给钱,文人给官。容人之过,得人之心。以身作则,忠诚为公。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大事苦争,小事放松。
五、讲求以道德化人
曾国藩年轻时锋芒毕露,遭人嫉妒,受人暗算,甚至于咸丰皇帝也不信任他。由于研读易经,明白「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不恆其德,或承之羞」的道理。于是决心走上恆卦。恆久相信「从来功名乃天数,非强求可得,唯圣贤可学而至」的道理,十分重视修治自己的品德修养,坚持以道德化人,终于成为盖世功臣,却不致功高震主!
六、实在是理想楷模
曾国藩熟读三国演义,遵循易道而行。坚持儒学操守。他终生抗争,有责无权,却能够以静制动,改造自己的命运。成为三不朽的典范、清朝中兴名臣,又是理学大师,实在是理想楷模。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官场人士,能够做到曾国藩这样的地步,真是十分难得。慎始善终,随时不忘自省,做出合理的阶段性调整。力挽狂澜,成就非凡的功蹟!
本书特色
曾国藩在识人、用人的成就,实在有过人之处,值得学习。他明白单打独斗不能成事,非常重视人才。自己培育来不及,经常重用现成的贤才。他广荐人才,主张「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武人给钱,文人给官。容人之过,得人之心。以身作则,忠诚为公。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大事苦争,小事放松。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有六个讲题内容:
一、识时务者为俊杰
二、十年锻鍊铸良基
三、勤读史书识人才
四、识人用人皆有成
五、讲求以道德化人
六、实在是理想楷模
作者简介
曾仕强
身为华人,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少人总存有「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迷思。因而一窝蜂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原有的优良的传统文化菁华遂逐渐被冷落、淡忘,这是殊为可惜的。
别忘了外国月亮固然迷人,自家明月却更为美丽。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教授在演讲中,不断透过其精准独到的慧眼,入情入理的剖析,让我们擦亮眼睛,重新见识到咱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深远价值,再度唤回身为一个华人的尊严和骄傲。
拥有英国莱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曾教授,虽然深受西方教育的洗礼,却能不忘本。且更殊胜可贵的,在知己知彼,学贯中西的学识背景下,反而更能截长补短,让我们真正能学到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点,并且避免其流弊。
特别在诠释固有中华文化精髓,不管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领导、易经、传统诸子百家典籍等,曾教授说来特别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这是因为教授擅长透过历史人物的性格剖析,及从经书典籍发现古人智慧,教我们活用历史、活用传统来解决人类当今与未来的问题。
◎学历∣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教育行政硕士、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
◎经历∣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交通大学教授兼总务长、空中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台湾师范大学兼任教授、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中国式管理课业辅导长、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
CD、DVD影音着作:
【中国式识人用人系列】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中国智慧系列】DVD
易经的人生智慧
【中国式领导系列】
.中国式领导—孔明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领导—刘备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领导—曹操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领导—孙权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领导—关羽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领导—赵云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经营系列】
.中国经营之神成功的秘笈--胡雪巖的研究价值
.中国经营之神成功的秘笈--胡雪巖的六大特色
.中国经营之神成功的秘笈--胡雪巖的六大名言
.中国经营之神成功的秘笈--胡雪巖的用人策略
.中国经营之神成功的秘笈--胡雪巖的经营理念
.中国经营之神成功的秘笈--胡雪巖的时代意义
【中国式管理系列】
.关怀导向之中国式管理
.有效的领导激励与协调
.华人21世纪共同的愿景
.做个有世界观的中国人
.和谐又圆通的人伦关系
.家庭中和谐的亲子关系
整套《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的CD,给我带来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启迪。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识人、用人、育人、驭人,更是一种对人生智慧的深刻解读。曾国藩的许多观念,例如“治心”、“慎独”、“持之以恒”等,都深深地融入到他的识人用人之道中。音频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其能力发挥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品德,再高的才能也可能成为祸害。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在我听来,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且,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他在面对不同的挑战和不同的人时,都能够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在于其灵活性和实操性,而不是僵化的理论。听完这套CD,我感觉自己仿佛与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学到了很多关于识人、用人的宝贵经验,也对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了更深的感悟。这套音频,无疑是我近期听过最富有价值、最能引发思考的内容之一。
评分这套《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的CD,让我对“驾驭人才”这个更深层次的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曾国藩并非仅仅是简单地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他更擅长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中,巧妙地“驾驭”和“整合”各种人才,使其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音频中提到,他善于处理部下的矛盾和分歧,通过公正的裁决和巧妙的调和,化解潜在的危机,保持团队的稳定。比如,当部下之间出现意见不合时,他会倾听各方意见,分析利弊,然后做出最符合大局的决定,并让双方都能心服口服。此外,他还强调“赏罚分明”的重要性。他会根据部下的表现,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既能激励士气,又能约束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规范有序的工作氛围。这种“恩威并施”、“刚柔并济”的驾驭之道,在我听来,是古代管理者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不仅仅是管理,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掌控。这套CD让我开始思考,在现代的团队管理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激发团队的最大潜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指挥和调配。
评分聆听《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的CD,我最深刻的体会便是曾国藩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长远眼光和精妙方法。他不仅仅是一个“发现人才”的伯乐,更是一个“塑造人才”的良师。音频中反复提及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及“严师出高徒”的理念,都让我感触良多。他并非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而是深入一线,与部下同甘共苦,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他们。例如,在攻打太平军的过程中,他常常身先士卒,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以此来激励士气,培养部下的战斗精神。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对人才的“打磨”和“历练”。他不会轻易放过部下犯下的错误,而是会从中找出原因,加以指导和纠正,让年轻的官员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这种“严而不苛,教而不诲”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是培养真正栋梁之才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苛,都难以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这套CD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意识到,培养人才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智慧的过程,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
评分听了这套《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的CD,感觉受益匪浅,虽然没有书本对照,但单凭讲解也足够让人回味无穷了。这套音频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曾国藩在识人这方面,真的有着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他不仅仅看重一个人表面的能力,更注重其内在的品德和潜力。例如,在挑选官员时,他会细致入微地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甚至通过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来判断其是否具备正直、忠诚、担当等品质。讲解中反复强调的“德才兼备”原则,在我看来,就是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核心。他不会因为一个人有才华就忽略其品德上的瑕疵,也不会因为一个人品德高尚就忽视其能力的不足。这种平衡的视角,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很多时候,我们更容易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忽略了其内在的根基。这套CD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往在识人方面的盲点,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刻的思考框架。特别是关于如何识别“伪才”,以及如何发掘那些“沉睡的巨人”,讲解得相当到位,让我对“识人”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看人下菜碟”的层面。
评分这套《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音频,让我对“用人”这件事有了颠覆性的理解。曾国藩的用人策略,绝非简单的“人尽其才”,而是更加注重“因材施用”和“人尽其道”。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特点运用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讲解中提到,他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经验,量身定制不同的任务和职责,而不是一概而论。比如,对于那些做事谨慎、细致入微的人,他会让他们负责那些需要精打细算、严谨执行的工作;而对于那些敢于创新、富有魄力的人,他则会委以重任,让他们去开拓新的局面。这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智慧,在我听来,是古代管理者的一大绝学。更重要的是,曾国藩还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一旦决定任用一个人,就会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能够放手施展。这种信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反观当下,很多组织在用人方面,常常存在着过度干预、缺乏信任的问题,导致人才难以发挥真正的潜力。这套CD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团队管理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善于用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