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新意:《約伯書》詮解(神叢109)

苦難新意:《約伯書》詮解(神叢10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約伯書
  • 苦難神學
  • 舊約神學
  • 聖經詮釋
  • 神學研究
  • 宗教哲學
  • 神學
  • 苦難
  • 信仰
  • 神叢係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七部舊約的智慧書中,《約伯書》的確佔著一個突齣的地位。多少人在對聖經中其他的書懷著偏見的同時,對《約伯書》卻贊譽備至,好像在約伯身上找到瞭他們的知音良友。這一現象能有許多解釋:故事的動聽、文學的優美、結構的奇突、描寫的深刻等等;但最驚險、最令人摒息以待的,莫過於約伯的結局。那是一個怎樣的結局!雅威竟也赫然駕臨,好似實現瞭約伯的願望和要求,約伯似可說一句理直氣壯的話,然後安然去世瞭。但結局並非如此,約伯反倒坐在灰中懺悔起來瞭,他得到瞭真實的智慧,最高的智慧。在人生旅程中,受到挫摺的人不妨藉這本書,探討一下約伯達到最高智慧的路。」

摘自房誌榮神父於《約伯麵對朋友及天主》序文

探討人性、信仰與宇宙奧秘的宏大敘事 《流亡者的史詩:巴比倫塔與洪水前的文明》 核心主題: 本書深入剖析瞭人類早期文明在麵對超越自身力量時的掙紮、傲慢與最終的審判。它以豐富的考古學證據和古代文獻為基礎,重建瞭巴比倫城邦在全盛時期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與技術成就,並細緻描繪瞭“大洪水”傳說在不同文化中的變體及其象徵意義。 主要內容概述: 本書並非宗教文本的注解,而是對人類集體記憶中關於“起源”、“墮落”與“重塑”主題的文化人類學考察。我們首先關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崛起,特彆是尼普爾和烏魯剋等城市的城市規劃如何體現瞭當時宇宙觀的投射。作者通過對楔形文字泥闆的細緻解讀,揭示瞭古代蘇美爾人在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中,如何構建瞭一套復雜的國傢神權體係。 第一部分:巴比倫的輝煌與傲慢 這一部分聚焦於《漢謨拉比法典》背後的社會倫理。我們不再將法典視為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將其視為人類試圖用理性秩序對抗混沌的第一次宏大嘗試。本書詳盡分析瞭神廟經濟在社會財富分配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星占學如何滲透進政治決策的每一個環節。 重點章節將深入探討“通天塔”的文學與曆史原型。我們對比瞭《創世記》、埃爾拉神話以及其他中東地區關於高聳建築的記錄,試圖還原一個被誤解為單純“反叛”的工程壯舉背後的真正動機——對地域限製的突破和對神祇權限的僭越。書中不涉及對約伯個人苦難的分析,而是將視角放大到整個文明對“永恒性”的渴望與徒勞。 第二部分:天罰與重構——洪水的多重敘事 “大洪水”是人類麵對不可抗力時集體創傷的集中體現。本書將分析不同文化中洪水敘事的差異:亞述版本中對神祇內部紛爭的描述,希臘神話中對人類道德敗壞的批判,以及希伯來文本中對上帝公義的強調。 我們探討的重點在於洪水作為一種“時間重置點”的象徵意義。它如何中斷瞭舊有的時間綫,為新的社會契約和道德規範的建立提供瞭契機?書中對考古發現的洪水地質層進行瞭嚴謹的論證,區分瞭神話想象與可能存在的區域性災難事件,但其核心關注點始終是人類在災難麵前展現齣的生存智慧與對未來秩序的重建渴望。 第三部分:語言的崩塌與知識的碎片化 在巴比倫塔的傳說中,語言的混淆是文明衰落的直接原因。本書以此為引子,考察瞭古代世界中知識傳播的脆弱性。我們分析瞭在文字係統變革、王朝更迭過程中,許多精深的知識——如天文學的精確計算、冶金技術的秘密——是如何失傳的。 這裏的“苦難”不是個體信仰的考驗,而是文明在時間長河中必然遭遇的知識斷裂。我們通過對古代“賢者文學”的整理,展示瞭前巴比倫時代人們試圖通過格言、寓言來固化經驗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在麵對社會劇變時的無力感。本書認為,正是這種對知識流失的恐懼,驅動瞭後世文明對文獻保存的狂熱。 理論視角與研究方法: 本書運用比較神話學、古代近東曆史學以及社會考古學的交叉視角。作者拒絕單一的宗教解釋框架,而是將這些古老的故事視為人類集體潛意識的投影,是早期社會對復雜世界進行符號化理解的産物。所有論述均基於對原典(如《吉爾伽美什史詩》、阿卡德文獻)的直接解讀,輔以現代科學對環境變遷的測定。 本書的獨特價值: 它提供瞭一個宏大、非教條化的曆史敘事,將人類早期的努力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文明演變背景中進行審視。讀者將看到,人類文明的“高塔”與“審判”,往往是自身欲望與有限理性碰撞的必然結果。它探討的深度,在於挖掘這些古老故事中關於組織、權力、記憶與遺忘的永恒議題,而非停留在對個體道德睏境的描摹。本書旨在喚起讀者對人類文明早期壯舉與悲劇的深刻理解。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vi 編者的話(盧德)
1 《約伯書》導論(劉傢正)

上編 《約伯書》詮釋
15 壹、序幕、終場、獨白(劉賽眉)
17 一、序幕(一~二)
24 二、終場(四二7~17)
26 三、獨白(三1~26)
29 貳、第一場對話(狄明德、滿而溢)
30 一、厄裏法次與約伯(四~七)
40 二、彼耳達得與約伯(八~十)
48 三、左法爾與約伯(十一~十四)
57 參、第二場對話(穆宏誌)
58 一、厄裏法次與約伯(十五~十七)
65 二、彼耳達得與約伯(十八~十九)
71 三、左法爾與約伯(廿~廿一)
77 肆、第三場對話(黃鳳梧)
80 一、厄裏法次與約伯(廿二~廿三)
88 二、彼耳達得與約伯(廿五~廿六;廿七2~7, 11~12)
93 三、左法爾與約伯(廿四17~25;廿七8~10, 13~23)
99 伍、一首智慧頌贊詩(施達雄)
100 智慧贊頌詩(廿八)
103 陸、約伯的最後辯論(施達雄)
104 約伯的最後辯論(廿九~卅一)
113 柒、厄裏烏的言論(蔣範華)
115 厄裏烏的言論(卅二~卅七)
125 捌、雅威的顯現(秦化民)
126 一、概論「雅威顯現」
133 二、詮釋「雅威顯現」的章節(卅八~四二6)

中編 《約伯書》內容的神學觀
147 壹、序幕的神學(劉賽眉、狄明德)
151 貳、約伯三友言論的神學(狄明德)
159 參、約伯言論的神學(狄明德)
169 肆、厄裏烏的神學(穆宏誌)
179 伍、「雅威顯現」的神學(穆宏誌)

下編 當代讀者對《約伯書》的評論
191 壹、《約伯書》作者本意與現時代意義(劉傢正)
197 貳、天主在其子民身上的工作(高冠群)
以約伯的苦難作範例
213 參、約伯之路(孫小玲)
231 肆、約伯:追尋更深皈依的信仰者(周思穎)
241 伍、追尋更深皈依的存在主義者(鬍國楨)
約伯真正的形像
257 陸、智慧中的智慧(黃金昆)
一首獨立於《約伯書》的智慧頌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一本關於《約伯書》的書,腦海中湧現齣無數的思緒,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本書似乎不是在簡單地解釋經文,更像是在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深刻的靈魂對話。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將那些古老而沉重的文字賦予瞭新的生命。我常常在閱讀時停下來,陷入沉思,想象著約伯在極度的痛苦中,是如何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掙紮。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經過瞭細緻的推敲,層層遞進,仿佛在一步步剝開迷霧,露齣真相的輪廓。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神學探討,在作者的筆下變得觸手可及,引發瞭我對生命、苦難、以及信仰本質的全新理解。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約伯的朋友們的辯論時,那種細膩入微的心理刻畫,讓我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以及在災難麵前,語言有時會是多麼蒼白無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苦難的理解,往往是多麼的片麵和淺薄。它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也沒有迴避那些最尖銳的問題,而是邀請讀者一同去麵對,去探索。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約伯記》的理解是有些停滯的,總覺得它太過晦澀難懂。直到我讀瞭這本書,纔豁然開朗。作者的視角非常新穎,他沒有局限於傳統的釋經框架,而是將《約伯記》置於更廣闊的哲學和人生視野中去審視。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對於“神學”的理解,他打破瞭許多僵化的觀念,讓我看到瞭上帝的智慧和慈愛,即使在我們最不理解的時候。這本書的論述邏輯嚴謹,引經據典,但又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故事,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洗滌瞭一遍,對苦難的恐懼減少瞭,對生命的敬畏感卻增加瞭。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我們也能找到一絲光明,並且這種光明,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強大。

评分

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約伯記》的著作,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任何一本聖經注釋書,它更像是一本哲學散文,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對人生終極問題的追問。作者似乎與約伯一同經曆瞭他所承受的一切,用一種飽含同情的筆觸,解讀瞭那些難以言喻的痛苦。我曾經以為,《約伯記》隻是講述瞭一個義人受難的故事,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含義。它探討瞭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意誌,探討瞭苦難的意義,以及我們在麵對無法理解的命運時,該如何保持尊嚴和希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約伯最終得到上帝迴應的那部分解讀。那不是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一種更深刻的啓示,一種超越人類邏輯的智慧。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信仰的理解,也讓我對接下來的生活,有瞭更堅定的信念。它提醒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要放棄尋求真理的勇氣。

评分

一本關於《約伯記》的解讀,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帶著一種古樸而又現代的氣息,仿佛是穿越時空而來的一位智者,在嚮我娓娓道來。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層層引導,讓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思考問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約伯與上帝對話的部分時,那種敬畏之情溢於言錶,又帶著對人類渺小的深刻洞察。我曾經對苦難的理解非常簡單,認為它就是一種懲罰,或者是一種試煉。但這本書讓我明白,苦難的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它可能是上帝安排的,也可能隻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迴應它,如何從中找到生命的韌性。這本書沒有試圖“解決”苦難,而是幫助我們學會“與苦難共存”,並在共存中找到新的意義。

评分

這本關於《約伯記》的書,給瞭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不像我平時閱讀的那些教科書式、學院派的注釋,而是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和我促膝長談,分享他對生命最深刻的感悟。作者的文字充滿瞭一種沉靜的力量,他沒有激昂的呼喊,也沒有空洞的論調,而是用一種平和而堅定地語氣,引導我一步步深入到《約伯記》的核心。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討論約伯的妻子和朋友們的時候,那種對人性的洞察,讓我們看到瞭在痛苦麵前,人們會做齣怎樣的反應,以及我們常常會犯下的錯誤。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於苦難的解釋,往往會受到我們自身經驗和價值觀的限製。而《約伯記》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挑戰瞭我們固有的認知,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深邃的生命圖景。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邀請我們一同踏上一段探索苦難意義的旅程,而在這段旅程中,我們或許能找到超越苦難的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