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姿花传〉扬名国际的日本摄影大师 须田一政 首本中文摄影集
收录最新传达日本人 灵与肉 的 〈千代田之松〉〈NUDE〉摄影作品
在日本摄影大师须田一政的摄影中,静物是鲜少出现的,但六十五岁后的须田一政开始拍摄东京千代田皇居的松树。自古以来,松就是日本绘画经常表现的主题,那使我想起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是日本绘画最初达到「水墨画日本化」、表现日本人心象风景的第一件作品。皇居居住的是日本拥戴为国体的天皇,在天皇信仰仍深植日本民族的今日,东京正中央圈出的这片土地本身就如同区分人、神、俗世、宗教的场域,城河、步道旁的松树更彷彿两个世界的过度。红外线底片下漂浮的幻视风景,展现出艺术的幽玄本质与肉眼不可见的深层灵性。
〈千代田之松〉的皇居松树,〈NUDE〉幽暗房间内的女体。一在开放的空间,一在密闭的房间。须田一政用长镜头如窥视般地拍摄,在表现出一种潜意识的、宛如梦境的心态同时,也呈现隐藏在日本文化中的灵与欲。在有如飘浮、飘忽(梦境)的视界,或可称为一种「隐身」的视角中,这位摄影大师已经建立起摄影的独特东方感,并从过去如《风姿花传》内容、叙述脉络的日本理型,进一步成就于观看这件事情之上。
全书收录40件〈千代田之松〉〈NUDE〉摄影作品,以及须田一政序文、黄亚纪评论文章。
作者简介
须田一政
1940年出生于东京神田,神田是电影院、古书店密集之地,他自小观看不少国内外电影与摄影集:佩恩(Irving Penn)、阿维东(Richard Avedon)、法兰克(Robert Frank)到克莱恩(William Klein),一次神田一家小型摄影俱乐部邀请评论家田中雅夫演讲,须田在他建议下投稿《日本相机》杂志并获入选,正式开启他创作之路。1967年须田以专属摄影师身分加入寺山修司的剧团「天井栈敷」,1970年离开后须田一政开始旅行拍照。1972年须田一政将〈天城□〉系列投稿至《相机每日》杂志,获日本最重要的编辑者山岸章二青睐,便开始持续于杂志发表作品,〈绣球花之时〉、〈梅袭〉、〈越中风的夏天〉等系列,于1978年累积出版为代表作《风姿花传》,获日本写真协会新人奖。之后出版《我的东京》、《犬之鼻》、《人间的记忆》、《红花》、《民谣山河》等数本摄影集,其中《人间的记忆》获第十六届土门拳奖,其他获奖系列作品包括〈物草拾遗〉获日本摄影协会年度奖、〈日常的断片〉获第一届东川赏国内艺术家奖。
2003年休士顿美术馆展出「日本摄影史(The History of Japanese Photography)」时,策展人图卡(Anne Tucker)认为须田一政是她心中最日本的摄影家,2012年伦敦摄影家画廊策展人也将须田一政评为最被低估的日本摄影大师。2012到2013年,北京亦安画廊、东京BLD画廊展览、东京成山画廊、德国科隆Galerie Priska Pasquer相继举办他的个展,并由德国柏林Only Photography出版他的回顾摄影集。
今年2013年9月28日起,日本最重要的摄影学术机构──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将举办须田一政的大型回顾展。
序
写给摄影集《松之物语》
自古以来,松是与日本文化紧密相连的树木,松在日本古典艺能的能的「高砂(Tagasago)」「老松(Oimatu)」曲谣「□木(Hatinoki)」中出现,而无论春天或在冬季最酷寒时依然绿意盎然的特性,则唿应着永远的繁荣与刚毅。
我拍摄的松虽围绕皇居,但它最初围绕的是江户城。现代取代了过去,松的姿态彷彿继承地灵、送走时间,拥有相当奇特的形象。人若有灵魂,多年来在木头深部一定潜藏着各式各样灵魂的残渣,或说经过长久岁月后松自身之中诞生了「什么」,是一种人类无法用肉眼确认之术。结果这不应说「事物」而只是「物」的存在感,因而增添某种神妙。
我的作品多是旅途或日常的快拍,就这个脉络而言,以一个植物为对象的作品是相当珍贵的。〈NUDE〉则是我从四十岁后半开始持续拍摄至今的系列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摄影家,我的裸体摄影真是晚成,但我想它的魅力已无需任何语言赘述了。
松的系列以〈千代田之松〉为题、和〈NUDE〉系列分别在2007年与2009年,于东京画廊举办摄影展发表,这次能将两系列作品组合为「松之物语」如此新的展开,并在中国举办摄影展、出版摄影集,必须衷心感谢亦安画廊的张明放先生与PAGE BRIDGE的策展人黄亚纪小姐,并盼借此机会向完成摄影集的所有人员致上敬意。
须田一政
《松之物语:须田一政摄影集》带给我的,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静心之旅。我通常不太接触纪实摄影,对这种纯粹的黑白影像可能还有些陌生,但这本书却让我重新审视了“观看”这件事情的意义。须田一政先生似乎并不急于向观众呈现一个“故事”,而是邀请你一同去“凝视”。他选择的视角非常独特,有时是仰视,仿佛在赞叹松树的伟岸;有时是平视,与它们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有时甚至是俯视,捕捉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姿态。我注意到,书中许多照片并没有明显的叙事线索,更多的是一种氛围的营造。例如,那些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松林,或者在斜阳下拉长身影的孤松,都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超然。这种“无故事”的影像,反而给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间。我开始尝试去解读每一棵松树的“表情”,去感受它们所处的环境,去猜测它们经历过的风霜雨雪。这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阅读体验,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影像的构建中。书中的构图也十分讲究,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让观者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主体之上,体会那种极简主义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存在”的深刻体悟。我并非一个对摄影有深入研究的人,但《松之物语:须田一政摄影集》却以一种非凡的方式吸引了我。须田一政先生的作品,仿佛是一种对生命最本真的追问。他镜头下的松树,并非为了取悦观者而存在,它们只是在那里,静静地生长,接受风雨,历经四季。这种“存在”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松树在极端环境下生长的照片,例如在贫瘠的土地上,在悬崖边,它们却依然顽强地扎根,伸展枝叶。这是一种生命不屈的象征,也是一种对环境的深刻回应。书中的黑白影像,让这种“存在感”更加强烈,它剥离了色彩的干扰,让观者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生命力。每一次翻阅,都仿佛是一次与古老生命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这本书没有说教,却通过影像的力量,传递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活着”这件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可以选择坚韧和生长。
评分《松之物语:须田一政摄影集》是一本能够安抚人心灵的书。我通常在闲暇时阅读,但这本书却让我体验到了不同寻常的静谧。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却有着一种能够穿透人心的力量。须田一政先生的镜头仿佛拥有某种魔力,他能够捕捉到松树身上最原始、最纯粹的美。我喜欢那些描绘松树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照片,比如与古老建筑的融合,与山石的共生,或者仅仅是与天空的对话。在这些画面中,我看到了时间的痕迹,看到了生命的轮回,也看到了自然界一种不动声色的伟大。这本书让我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生活的烦恼,沉浸在一种古朴而又深邃的意境之中。我常常会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慢慢地翻阅,每一次的驻足,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感受到新的意境。这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像是一本心灵的修行手册,它教我如何去发现美,如何去感受生命的厚重,如何在平凡中找到不凡的力量。
评分初次翻开《松之物语:须田一政摄影集》,便被一股沉静而又充满了生命力的气息所包裹。那些黑白的影像,没有喧嚣的色彩,却在光影的雕琢下,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我并非专业摄影评论者,但作为一个热爱生活、对美有着朴素追求的读者,我能感受到画面中那股强烈的生命力。须田一政先生似乎有着一双能捕捉灵魂的眼睛,他镜头下的松树,不再是单纯的植物,而是被赋予了生命、情感甚至故事。它们或孤傲地伫立在悬崖边,任凭风雨侵蚀,却依然挺拔;或盘根错节,在古老的寺庙旁静默生长,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每一次按下快门,都仿佛是对生命某种顽强意志的致敬。我特别喜欢那些近景特写,树皮的纹理、针叶的疏密、枝干的遒劲,在黑白的光影下被放大,呈现出一种粗粝而又细腻的美感。这不仅仅是摄影技巧的展现,更是摄影师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深刻洞察和情感共鸣。合上书页,那些松树的形象依然在脑海中盘旋,它们提醒着我,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也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坚韧与壮丽。这本摄影集,就像一场关于生命顽强与静美的沉思,在我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
评分读完《松之物语:须田一政摄影集》,我深切体会到了“少即是多”的摄影哲学。我一直觉得,摄影作品要传达信息,但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通过纯粹的形式和意境,去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须田一政先生对黑白影调的运用堪称绝妙,光影的对比、层次的过渡,都处理得丝丝入扣。画面中的阴影部分并非简单的黑暗,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细节和质感;而亮部也并非刺眼的光斑,而是温柔地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这种光影的 interplay,让松树的形态在二维的平面上呈现出三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几张描绘严寒冬季的松树照片,白雪覆盖着枝干,显得格外肃穆而又圣洁。在这样的画面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生命的极简与坚韧,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下,它们依然挺立,等待春天的到来。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种对生命状态的深刻理解。它像一首无声的诗,在我的内心深处回荡,给我带来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慰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